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09:2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致富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致富观。致富观是指人们对财富、金钱、成功等观念的认识和态度。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理解致富观:在写作前,要充分了解致富观的内涵,包括其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主要观点等。这样有助于在作文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对致富观的观点,可以是赞同、反对或中立。观点要鲜明,有说服力。
4. 举例论证:为了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可以结合实际事例进行论证。例如,可以引用历史人物、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5.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良好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致富观,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论证,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
6.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同时,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7. 逻辑严密:在论证过程中,要保持逻辑严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论证不充分等问题。要确保每个观点都有充分的论据支持。
8. 观点新颖:在表达观点时,尽量做到新颖
院线电影《生根》根据著名作家、甘肃广电总台高级编辑马进祥先生的报告文学《全国政协委员丁目迪的传奇人生》改编,洪宝生导演,洪剑涛、德姬等知名演员主演。该电影是一部反映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题材精品力作,更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极好教材,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电影讲述了四十年前,十一二岁的小目迪从家乡临潭出发辗转到玛曲草原谋生,小目迪一路走得精疲力尽,有一天,饥寒交迫的他终于走不动了,小小的目迪昏迷在无垠的草原上奄奄一息。天蒙蒙亮,放牛的卓玛草阿妈发现了昏迷不醒的小目迪,她救起小目迪,从此,卓玛草阿妈把他当作亲生孩子抚养,并鼓励目迪走上了经商的道路。成年后的目迪把草原上的各族人民都当成了亲人,他在家乡筹建民族中学,让孩子们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不遗余力地资助困难户,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为了治愈草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他四处为孩子们筹措资金。目迪心中的大爱,是草原阿妈自小言传身教给他像草原般博大、深沉的爱。
失恋少女李晓唯来到甘南草原,目迪看出她有轻生倾向,他以父亲般的爱努力挽救她。李晓唯跟着目迪忙碌各种草原上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保护环境、扶贫助弱、爱心助学。渐渐地,甘南人民的热情淳朴深深感动了她,让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她找到了心灵的家乡,也让她爱上了甘南草原。她钦佩目迪,也钦佩草原上各族人民的坚韧,在泥石流突发之际,李晓唯跟着目迪抢险救灾,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她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决定留在甘南草原,用毕生报答草原人民、建设美丽草原。
电影主人公丁目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临潭人,历任临潭县政协副主席、甘南州政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他自始至终把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融入民族心,铸入民族魂。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上世纪90年代,丁目迪发起成立了临潭县教育基金会并任会长,开始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从1994年3月任临潭县教育基金会会长到2020年10月受聘为临潭爱心公益协会的名誉会长,他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上已经走过了近30个春秋。
临潭县地处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少数民族人才匮乏。丁目迪担任省政协委员的第一件“杰作”,就是筹建临潭县民族中学,解决了当时部分学生上学难问题。1992年,临潭县民族中学筹建落成。他在落成典礼上慷慨陈词:不读书,穷根难除!并提出三个问题:“不读书,中华民族有什么希望?千百万个家庭有什么希望?大山里的孩子们有什么希望?”其言谆谆,其意切切。此后30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出资奖励临潭县一所民族中学学习优秀的各族学生和辛勤奉献的老师。从帮助贫困户脱贫到积极协调先心病儿童进行手术治疗,从修建道路、发展水电、建设景区到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捐款捐物、募集资金,处处都能见到他投身公益事业的忙碌身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丁目迪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在为帮扶户送去紧缺物资的同时,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既给贫困户“输血”,又不断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丁目迪叮嘱他们,“一个人的好不算好,自己致富一定不能忘记那些还处于贫困阶段的乡亲,只有大家日子都过好了,生活才有滋味。”
2020年8月以来,丁目迪先后向州委、州政府推荐临潭爱心公益协会主导的“国家重点大学师生支援甘南教育活动”“清北进洮、筑梦临潭”“洮花潭水、河你共育”等支教活动,受到州委州政府和临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协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重点大学师生参与支教活动,鼓励临潭爱心公益协会搭建更广阔社会公益平台,吸纳全国有意愿的行业精英投身甘南建设、助力甘南发展。国家重点大学师生支援甘南教育活动实施以来,共有5所国家一流大学96名师生参与到支教活动中,632名学生受益。该活动开辟了中国顶尖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支援甘南教育的新通道,是改革开放42年来支教甘南最顶尖的阵容。
近三年来,在名誉会长丁目迪、会长敏生才主导下,临潭爱心公益协会累计资助特殊家庭学生1720名,争取到捐赠资金、物资等折合人民币196.3万元,被中央、省、州等主流媒体报道12次。2019年10月,临潭爱心公益协会会长敏生才,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被政府组织部记大功。目前,临潭县爱心公益协会正在联系一些全国知名医疗工作者,旨在为改善地方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贡献力量。
丁目迪虽然从相关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对困难群体的关心没有停止,对甘南发展的思考没有停止,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上的跋涉没有停。30年如一日,他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侨眷和政协民族宗教界委员,他把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视为己任,时时处处向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总是跟周围的人说:“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只有国家变强大了,老百姓走到哪里都能挺直腰杆。”如今,一部以他的传奇经历为原型的院线电影《生根》已经上映,艺术化地再现了藏、回、汉等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和谐共处的真实场景,唱响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欢乐颂”。
今年63岁的丁目迪,在四级政协委员岗位上,仍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认真履行职责,用提案等方式,积极为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建言献策、陈情出力,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他对国家的爱、对慈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认真践行着一名政协委员的初心和使命。
(文/周宗尔 穆永馥 图/穆永馥)
来源: 大众网
近日,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在全国各地热映,成为国庆档票房冠军。这部电影讲述了当代青年从城市向农村“反哺”的五个小故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上映,意义尤为深远。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智慧和行动开启对家乡的反哺之旅,不正是青年一代助力脱贫攻坚的最佳表现吗?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了青年一代愿意返乡、乐于返乡的保障。近年来,中国各地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医保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义务教育保障了孩童的教育权利,良好的基础建设和便利的交通道路吸引外部投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给青年们提供了返乡创新创业和投身建设的宽广平台和机遇。各地政府出台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为青年创业提供低利率贷款和场地减租政策,开展精准的就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岗位……这让更多青年人意识到从此家乡与他乡不再是个选择,家乡即是远方。
当然,乡村发展振兴不能仅靠国家政策的一方推动,更需要青年一代以自觉的反哺意识投身于建设。正如《我和我的家乡》中董科学掌握高端科技毅然返乡,闫飞燕通过新潮的网络直播回乡带货,马亮放弃留学机会支援乡村等等,都体现了青年一代对家乡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选择回乡作为个人志向,他们有的成为“黄文秀”那样的大学生村官,帮助农民造福农村;有的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家乡创业,并带动一方致富;有的通过网络传播家乡文化,吸引更多人们和资源投资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坦陈,如今家乡发展了,能留在家乡做贡献,是广大青年的一大幸事,意义非凡。
的确,得益于当代青年的深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农村无论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正在一步步变好。据悉,中国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已超700万,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青年一代是新时代和新家乡的受益者,更应成为家乡的回馈者。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