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12: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重庆老火锅广告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市场定位":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如年轻人、家庭、商务人士等,根据不同群体的喜好和需求来设计广告词。
2. "品牌特色":突出重庆老火锅的品牌特色,如传统的烹饪工艺、独特的风味、优质的原材料等。
3. "文化内涵":融入重庆火锅的文化元素,如重庆人的热情、麻辣文化的深厚底蕴等。
4. "情感诉求":运用情感化的语言,激发消费者的共鸣,如“家的味道”、“朋友聚会的好去处”等。
5. "语言风格":根据品牌形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可以是幽默风趣、诗意浪漫、直白有力等。
6. "易于传播":广告词要简洁易记,便于传播,可以使用押韵、重复等手法。
7. "视觉元素":考虑广告词与视觉元素的结合,如LOGO、产品图片等,使整体广告更具吸引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事项:
- "标题":简洁有力,能够迅速吸引眼球,如“辣得爽快,鲜得透彻——重庆老火锅,你的味蕾盛宴!”
- "正文": - 突出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一锅麻辣鲜香,尽在重庆老火锅!” - 强调食材新鲜:“选用优质原材料,新鲜直达你的餐桌!” - 体现
已改为“重庆老字号火锅”的重庆白乐天火锅。
两个月前,自称“重庆第一家火锅”的白乐天火锅馆,因为一句广告语,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时有媒体报道称,白乐天火锅馆较场口店因使用“重庆第一家火锅”的广告语,涉嫌违反《广告法》被人举报至12315,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有消费者发现,白乐天火锅馆的多个分店的广告宣传用语悄然发生了改变——“重庆第一家火锅”变成了“重庆老字号火锅”。广告语的改变,是否与此前的工商投诉有关?重庆晨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第一家”变“老字号”
广告宣传语的变动发生在7月25日。当时,市民张先生来到白乐天火锅馆南滨路分店,准备朋友来此吃火锅。“朋友是从南京来重庆旅游的,点名要吃这个‘重庆第一家火锅’。”张先生说,这几年,白乐天火锅在宣传上一直都自称“第一家”,不少外地人也慕名而来。“当时,我指着门匾给朋友介绍时,才发现‘第一家’变成了‘老字号’。”
接到张先生提供的线索后,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南滨路海棠溪路段,找到了白乐天火锅馆。记者发现,门匾左侧的“老字号”三个字较其他字要新一些,好像刚刚更换没多久。虽然门匾上没有了“第一家”,但在该火锅店的木门上,仍然能看见刻着“重庆第一家”的字迹。
随后,记者来到白乐天火锅馆较场口分店,发现门匾上的“第一家”同样变成了“老字号”。
“第一家”起纷争
为何更改门匾上的广告语?这让人不得不想起6月份时的一起关于“第一家”的纷争。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市民认为白乐天对外宣称“重庆火锅第一家”“火锅始祖”涉嫌广告违法,并向12315举报。
该报道引用了几位专家的观点,认为白乐天是重庆第一家火锅店的证据不足。该报道发布后,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重庆晨报记者也来到白乐天总部对此事进行采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网上的报道已经知晓,并称渝中区工商分局正在进行调查。
当时,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正积极配合工商部门的调查,并表示采用的“重庆第一家火锅”广告词有证可查。工作人员指出,1949年2月24日《南京晚报》的一篇名为《毛肚火锅流源》的报道中,提到了白乐天于民国十年(1921年)在较场坝开设。对于“第一家”的看法,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就是让火锅从街边挑扁担的“游摊”转移到了厅堂里,并称如果有人发现更早的火锅店起源,他们也会认同。
记者查阅发现,白乐天火锅最早引发关注还要从五年前说起。2013年7月,《重庆饮食文化系列丛书》第二册《火锅中的重庆》发布,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史料为基础,探寻重庆火锅历史文化的重要书籍,是重庆火锅的百科全书。该书由市商委、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中便提到了白乐天工作人员的说法,即引用当时《南京晚报》的报道,称“1921年,重庆城内有了第一家火锅‘白乐天’,店址仍在较场口。”
2014年,该书发行一年后,对外宣称“重庆第一家火锅”的白乐天火锅馆在渝中区较场口开门营业。
据了解,新开业的白乐天火锅馆,由重庆汇源火锅研究所所长、奇火锅董事长余勇带领一群重庆火锅发烧友筹钱重建,并成立了白乐天毛肚火锅馆恢复重建顾问团,尽力还原数十年前的火锅口味。复建的白乐天火锅馆,在其门匾上张贴了“重庆第一家火锅”的广告语,并在店内挂起了不少媒体对重庆第一家火锅店溯源的新闻报道。
到底谁是“火锅始祖”
2017年11月,白乐天火锅馆举行了一场“火锅始祖白乐天铜像揭幕仪式”,结果在业内引发争议。当时,在渝中区日月光广场,白乐天火锅馆揭幕了一尊火锅始祖铜像,将1921年开火锅馆的白乐天老板具象化。
这一事件在业内引发巨大争议。同年12月7日,重庆市火锅协会在官网上张贴声明,称“坚决抵制任何一个重庆火锅企业臆造并强加在重庆火锅全行业头上的所谓‘重庆火锅始祖’的言论和行为。”
该声明还称,重庆火锅的始祖是重庆众多的劳动人民,任何一个企业品牌和任何一个火锅人都只能努力做一个重庆火锅的传承者。
而在两年前,白乐天就因火锅始祖的问题,与锅锅筵水八块老火锅打过口水仗。后者认为,水八块才是火锅始祖,没有一个品牌可以独占这个称号。不少业内人士也在这场争论中表示,火锅始祖并不好确定,谁是第一还需要更多的专家进行探究。
工商部门仍在调查
白乐天修改广告语,是否与此前遭遇举报相关?目前,白乐天火锅馆对此暂无说明。7月25日,重庆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渝中区工商分局针对白乐天涉嫌违反广告法的举报已立案,处于调查阶段,并未做出任何行政决定。渝中区工商分局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如果调查结果出来,也将第一时间公开发布。
8月6日,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重庆白乐天火锅产业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未发现行政处罚信息的记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微微辣、中度辣、变态辣……你以为这是在选火锅锅底?NO!这其实是一套以麻辣为主题的“火锅牙膏”,并且这样“会玩儿”的牙膏就产自重庆一家拥有80年历史的企业。
“冷热酸甜 想吃就吃”——你可知道,风行于国内牙膏市场的“冷酸灵”品牌,已诞生33个年头,而那句根植于市民和消费者记忆中的广告语,也与年轻直辖市重庆同岁,叫响了20多年。
日前,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走进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康公司”),解读这家拥有80年历史老牌企业的品牌故事。
西南地区首个专业牙膏厂
1938年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人口和资本沿着长江涌入山城。1939年,登康公司的前身——大来化学制胰厂在江北兴隆桥正街56号成立。
1956年,重庆大来制皂厂、大成制皂厂、中华制皂厂、中国炼油厂实现公私合营,重庆大来肥皂厂成立。
“经轻工部批准,在大来肥皂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一家专业牙膏厂——重庆江北牙膏厂。”登康公司董事长邓嵘介绍,1966年,江北牙膏厂改名为重庆牙膏厂。此后,其产品一直在西南地区统购统销,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口腔护理用品生产基地,生产防龋和氯化锶脱敏两种品类的牙膏。
在计划经济时代,牙膏厂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春风让市场逐步放开以后,重庆百货站不再对牙膏厂的产品进行统购统销,如此一来,重庆牙膏厂的牙膏突然卖不动了,曾经辉煌多年的工厂遭遇了第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机。
“冷酸灵”救了厂子
为挽救市场萎缩、产销急剧下滑的困境,当时的牙膏厂决定在产品品质、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上下工夫。
“时任供销科科长韩泰军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改造素美牌氯化锶牙膏,推出功效更好的全新产品。”邓嵘回忆,1986年,厂里成立项目攻关组,重庆口腔病医院的专家教授进行实地指导,通过科研攻关,一款能有效预防牙齿敏感的全新产品问世。
产品临床试验显示,这款牙膏的抗敏感效果非常好。与国内外具有类似功效的牙膏进行对比试验,发现这款牙膏在多个方面的性能还优于竞品,对改善国人口腔健康起到了划时代意义,工厂将这款牙膏命名为“冷酸灵”。
同时,工厂还从内部公开选拔,建立了一支十多人的销售队伍,并施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使重庆牙膏厂的销售走出低谷,拯救了企业濒临倒闭的命运。
“冷热酸甜 想吃就吃”上央视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外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牙膏市场的竞争突然变得激烈起来,国内牙膏行业的第一次洗牌也正式到来。
主打防龋功能的四新牙膏,与高露洁、佳洁士、中华等品牌的功能重合,再加上国内两面针、黑妹、蓝天六必治等品牌的冲击,重庆牙膏厂的销量急剧下滑。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曾占重庆牙膏厂83%销量的单品几乎死掉。而冷酸灵却凭借独特的功能定位,在外资品牌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重庆牙膏厂的存亡,系于冷酸灵这一个品牌之上。
如何将冷酸灵推向更广阔的市场?1997年,厂里找到一家广告公司合作,双方提出冷酸灵需要拍一部全新的视频广告,更换全新的广告语,才能形成品牌独特的销售主张,增强品牌记忆度。
为此,他们还专门来到一家著名的重庆火锅店,通过消费者市场研究,并为冷酸灵构思出三句备选广告语,最终,“冷热酸甜,想吃就吃”被选中。
这句朗朗上口,又精确描绘冷酸灵的功能和消费场景的广告词,开启了冷酸灵的新时代。
至今,仍有不少市民记得,重庆直辖的那一年登上央视的冷酸灵广告片:一只装满冰块的透明玻璃杯,杯中一支冷酸灵牙膏配上柠檬和吸管。吸管从杯子里吸入冰水的“吱吱”声和口嚼冰块的“咔咔”声,深入人心引起共鸣,看到广告的人,牙齿情不自禁同步感受,让人印象深刻,将冷酸灵抗牙齿敏感的产品核心价值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受用户喜欢。
当年,这支广告片还荣获了亚太广告节银奖。
把冷酸灵留在重庆
2001年底,重庆牙膏厂通过股份制改造,正式挂牌成立为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冷酸灵的市场规模越做越大,也渐渐成为外资品牌眼中的威胁。
2003年,一家外资牙膏品牌抛出了以五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冷酸灵的橄榄枝。
凭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对国内外牙膏市场格局的了解,当时的公司经营班子认定,冷酸灵品牌既不能被雪藏,也不能被搞垮,还不能走许多民族品牌被外资品牌收购后一蹶不振的老路。
“大家认识到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牙膏品牌,国内市场也不能被外资品牌垄断,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广大消费者。”邓嵘说。当时,国内不少日化品牌在经历外资收购或合并后,普遍遭遇或被雪藏、或被限制产量、或被压缩市场费用,导致大量的民族日化品牌最终名存实亡。
时任分管工业经济的重庆市领导在听取公司汇报后,也决心一定要把冷酸灵留在重庆,要将冷酸灵品牌做得更好。不仅如此,这位市领导还作出了支持冷酸灵加快国企改革步伐,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指示。
抵御了洋品牌的收购,冷酸灵这一民族品牌也进一步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时代 冷酸灵这样“玩”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包括登康公司管理层在内的不少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冷酸灵老了”。
互联网时代,公司如何突围?
冷酸灵首先瞄准了QQ。2017年春节,冷酸灵在腾讯QQ上开展“红包攻势”,还在人民日报头版做预热,并在春晚当中露出。新媒体+传统媒体的立体传播,影响的是老中青三代人。
2017年初,《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也让冷酸灵火了一把。当时冷酸灵恰巧拿下了爱奇艺的暂停广告,那段时间淘宝店的流量增加了几百倍。
《变形金刚5》播出后,冷酸灵的泵式牙膏“极地白”变形金刚电影珍藏版在电商平台上架。49.8元的售价远远超过冷酸灵的平均价格,却引起了电影粉丝的疯抢,只因为泵式牙膏的外形够独特、产品够炫。
“做抗敏感青年”“连续3年与草莓音乐节合作”“上线即抢购一空的火锅牙膏”……
冷酸灵已深谙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和手法。
“咬定口腔不放松,主业扎在口腔中。”谈及冷酸灵未来战略,登康公司董事长邓嵘表示,公司聚焦口腔健康,不仅是为了集中资源,更是为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旦时机成熟,冷酸灵还会逐步向口腔健康产业全链条方向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翰书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