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15: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班户外活动记录表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活动背景介绍": - 简要介绍户外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
2. "活动时间与地点": - 明确记录活动的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和地点,以便日后查阅和分析。
3. "参与人员": - 列出参与活动的幼儿名单,包括班级和姓名,以便追踪每个幼儿的表现。
4. "活动内容": - 详细描述活动的内容,包括游戏名称、活动流程、注意事项等。
5. "活动准备": - 描述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场地布置、器材准备、安全措施等。
6. "活动过程": - 详细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幼儿的参与情况、互动交流、情绪变化等。 - 可以使用具体事例或图片来辅助说明。
7. "幼儿表现": - 观察并记录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特别关注有特殊需要或表现的幼儿,进行个别分析。
8. "教师指导": - 记录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如引导幼儿如何合作、如何解决问题等。
9. "活动效果": - 分析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主题来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花草树木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孩子们会问,“为什么小草会变黄呢?”“为什么树叶会落下来呢?”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秋天有很多美丽值得孩子们去欣赏,秋天有很多变化需要孩子们去感知,由此,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应运而生。
主题目标
1. 能运用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一个美丽和丰收的季节
2. 感受、梳理秋季明显的季节特色,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季特有的景色
3. 能用说、朗诵、唱、跳、绘画、制作、剪贴等各种方式表征秋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4.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5. 在欣赏与秋天有关的文学作品中体验文字的优美,学习创编与秋天有关的故事或儿歌
区域活动
美工区:多彩的秋天
区域目标:能使用丰富的自然物,自由选择多种颜色进行玩色游戏。
准备材料:蔬菜根、水果切面、树叶、水果印章、多毛弹簧球、各色颜料、毛笔、秋天的图形画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有目的选择选择拓印工具,注意及方法。
2.将颜料均匀地刷在树叶上,将树叶印在纸上,不要挪动,用手按压,轻轻揭开树叶。
3.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现秋天的色彩。
表演区:秋天的舞蹈
区域目标:
1.幼儿随乐曲的节奏尝试按自己的想象自由进行模仿动作和简单的舞蹈动作。
2.幼儿能掌握几种打击乐器正确的敲击方法,会按简单的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材料准备:音乐《水果拳》《爷爷教我打月饼》《摘果子舞》、各种打击乐器。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选择乐曲,按照乐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
2.鼓励幼儿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的固定拍伴奏。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肢体动作的创编,大胆的进行表现。
自然角:秋天的花
区域目标:
1.能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秋天的植物进行比较观察、连续的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
2.鼓励幼儿能运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与方法。
材料准备:
不同种类的菊花实物、不同的菊花照片、放大镜、尺子、水壶、记录表、菊花茶(雪菊、白菊、贡菊等,进行科学对比试验)。
活动指导:
可在过渡环境开展,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都可以观察班中的植物。
图书区:秋天的故事
区域目标:
1.通过图片以及短小的故事讲述关于秋天的小故事。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材料准备:秋天植物的书(秋天的花的变化、秋天树叶的变化、秋天动物的变化、秋天昆虫的变化)。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有目的选择图书进行阅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幼儿关于秋天的认知,知道秋天变化。
益智区:秋天的游戏
区域目标:能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材料准备:
水果连连看、水果多米诺、水果平衡、分类益智盒、有水分离现象、沉浮游戏、风力玩具、小实验等等。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有目的选择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并作出记录。
2.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排序,并能知道简单的分类。
3.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做实验(游戏)的经验并与他人分享。
建构区:秋天的房子
区域目标:
1.通过搭建感知不同形状的积木组成的不同建筑物。
2.能根据建筑物进行简单的装饰。
材料准备:大小积木、辅助材料、装饰积木等。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有目的选择积木进行搭建。
主题活动
活动一
秋叶(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根据内容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2.喜欢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
活动准备: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秋季景象;长的硬纸条、钉书器、歌曲《秋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回忆秋天的景象
师:小朋友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风来了秋叶会怎么样?秋叶是怎样飘落下来的?请你学一学。
再次听音乐,鼓励幼儿跟唱歌曲。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师: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时,小朋友都能做什么动作,树叶在天空中飞时想一想我们都可以做什么动作,树叶旋转式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树叶要休息了落在地面上了,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动作。请你们听音乐伴奏互相学一学。
二、听音乐,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完整表现歌表演《落叶》
三、幼儿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创编成果
活动二
有趣的树叶贴画(美术)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联想,创作树叶粘贴画。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
活动准备:
幼儿家长与其幼儿采集和捡拾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树叶若干;老师把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压平、晾干处理后,分成四类(制作金鱼类、制作葡萄类、制作鸭子类、制作孔雀开屏类)树叶材料;秋天落叶飘落图一张、树叶贴画成品图、白纸、剪刀、乳胶、几种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叶粘贴画,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带来的用树叶粘贴的美丽的图案。
师: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用什么形状的树叶组成的。
二、摆一摆、拼一拼
师:选择你喜欢的树叶摆一摆,拼一拼,看看你能组合出什么图案。
师:和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的树叶变成什么了?
完成树叶粘贴画,教师个性化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的使用胶棒粘贴树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及时观察、发现幼儿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支持或帮助,让幼儿在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三、小结评价
小朋友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发现有特点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活动三
果实分分看(科学)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和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果,干果的不同并分类。
活动准备:
果实图片(人手一份)、篮子、实物果实、水果和干果各6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篮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篮子,想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倒数5个数吧!5.4.3.2.1哇!有好多好吃的果实呢!谁来说说都有什么?
二、给果实分分类
1.调动生活经验,了解主要特征。
师:在生活中你们吃过这些果实吗?谁来说一说苹果吃起来有什么感受?摸起来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来摸一摸。
教师出示核桃,师:谁来说说核桃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呢?他的壳怎么样?吃起来像苹果一样有很多果汁吗?
师:小朋友谁来说一说,果篮中的果实,哪些像苹果一样吃起来味道甜美,有很多的果汁呢!
师:哪些像核桃一样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呢?
总结:像这些皮很薄、吃起来有很多果汁的,它们是水果。像核桃、花生、开心果,它们的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这些都是干果,我们一般吃它的种子。
2.请幼儿根据工具将水果与干果进行分类。
师:这是一件小工具,她能把这里面水果或者干果打开。请你来试一试。哪个是她的好朋友。
幼儿尝试用工具打开干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谁能被打开?干果可使用工具打开,使用的工具有哪几种?都是什么?
活动延伸:
可进行干果和水果的故事表演活动。
有关秋季的主题墙
滚来滚去“趣”游戏案例
中三班 颜芳萍 2024.12.12
一、游戏背景:
我们幼儿园户外新投放了一批安吉游戏材料,每个班的孩子可以连续玩一周,这周是我们班幼儿初次体验积木区。积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建构材料,多种长度和形状的积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通过多种方式感知探究积木的世界。在游戏之前我们教学主任秦老师带领所有老师对各个区的游戏材料和玩法进行探讨以及在游戏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安全事项。教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便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更好地观察和记录。
活动当天,教师告诉孩子们将要去一个新的户外区域玩,叫作积木区。来到活动场地后,教师简单介绍了这个区域游戏材料分类摆放的位置,并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对积木的形状、大小情况进行了基本感知,但没有介绍玩法,以便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
在户外玩大型积木区,中班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用积木来搭建房子,他们最近经常玩的是先搭高然后再把它推倒,并不断重复。慢慢地有的幼儿就开始关注圆柱体的滚动与撞击现象。甚至有的孩子为此搭建了一个专门的滚动撞击实验平台以便探索这个现象。
二、游戏案例:
片段一:户外自主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来到户外积木区,场地很大,积木也丰富多样,孩子们非常兴奋的“工作着”。只见他们三三两两的进行积木搭建,有的用积木围出一个长长的轨道,有的搭建了一个方形的或者圆形的区域。左高嘉、张晋毓也在忙碌工作起来了,由于孩子们比较喜欢我们户外滑滑梯从高处快速往下飞驰的感觉,所以在今天的积木区游戏活动中张晋毓小朋友和左高嘉就去材料区选择了长长的圆柱形积木一块,大圆形积木一块,还有一个长长的木板。只见左高嘉将圆柱体竖在地上,将长方形木板搭上去留了一截并在木板的底端用大圆形的积木挡住,这样就行成了一个有倾斜角度的斜坡,此时他将手中的小的圆形积木从高处向下滑动。当他们准备开心玩耍的时候,我们班李逸诺小朋友缓缓的走过来,重新将这三块木板调整了一下位置,只见他将长方形的木板的一端正好搭在圆柱上,转身在旁边拿了一个短一点的长方形木板当锤子将圆柱体木板和地面的大圆形木板轻轻的锤了几下,在他心里这样的摆放似乎比刚刚更加的稳固。用完了木板之后,他顺手将它放到地面大圆形木板上,好当做一个障碍物来抵挡上面滑下来的小圆形积木,进行相互撞击。接着左高嘉小朋友就拿着小圆形积木从高处往下滑,后面只见他拿着一块儿正方体的实木也从高处滑了下来。感觉圆形积木滑动的更快,而正方体的积木由于受到阻力滑的很慢。在这个时候左高嘉小朋友又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尝试,他将圆形积木从低处向高处滑动,多次尝试后失败。最终他们还是选择用圆形的积木进行滑动玩耍。李逸诺小朋友又尝试了起来,将一块圆形积木随意放在木板上,但是没有滑动两下就从木板上滚了下来,此时左高嘉小朋友将旁边张晋毓小朋友手中的圆形积木一起放在木板中央再次进行滑动,此时滑道变得更长,三位幼儿再次体验到了滚动和撞击带来的乐趣。
分析案例:
《指南》中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近期孩子们在建构区自主游戏中搭建房子时,发现了圆柱体可以滚动的特点,本次游戏时,左高嘉将长木板与地面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形成一个斜面,他将小圆柱体从高处滚了下来,同时对圆柱体在斜面的滚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次的尝试。从刚开始的圆柱体到后面的正方体,孩子们发现由于正方体有四个角在滚动起来受的阻力比较大,所以就会在中途掉下来但是圆柱体可以在斜坡上更长时间的滚动。由于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还比较欠缺,他们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验来获得体验感。
片段二:经过刚刚的游戏经验左高嘉和李逸诺又尝试将小长方形木板和圆形积木一起放在斜坡上滑动,玩了几个来回以后,由于孩子们的手脚的拌动,搭好的滑滑梯瞬间就会倒下。此时李逸诺小朋友可能觉得没有意思,就将长方形的木板拿起来放在两块儿短的木板上面架起来,然后再在上面放上一个重重的圆柱形木板压住,但是他好像又发现长长的圆柱体对他是一个阻碍。所以他又将他拿了下来。然后就形成了在底下两块木板支撑之下。上面放着一块儿长长木板的桥面。李逸诺小朋友又在上面放了两块短的小木板进行开回滑动,乐此不彼。他进行多次尝试,由于受到旁边方子润小朋友游戏材料的干扰,他搭好的框架经常性被破坏,但是宝贝并没有放弃,思考片刻他进而向旁边的空地转移材料不再受他人的干扰又搭建了起来。由于木板是被架空的,上面的两块小木板。在左右滑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匀,当他们走到另一端的时候,整个框架就会自然的倒塌,貌似宝贝越挫越勇并没有想放弃的感觉。
此时李逸诺小朋友将自己的材料转移在靠近两个彩色滚筒的角落又搭建了起来。这时候他在底下又添加了两块小的长方形木板,并平均的竖在地上将上方的长木板牢牢的架起来,一座坚固的大桥瞬间被他的小手牢牢的矗立在地上。只见他顺手拿了四块小木板架在上面,接着用手拿着最后一块木板均匀的在大桥上面滑动,随着一块块木板掉了下去,但是他建起的大桥再也没有倒塌过了。此时看到他脸上洋溢着无比开心笑容,老师也打心底为他感到高兴。
分析案例:
结合《指南》:幼儿的学习是在探究具体实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上不断进步的。当李诺小朋友发现他们架起的斜坡在滑动和周围材料的绊动下不停的倒下,他干脆将长木板平稳的架在两块儿底板上,此时就形成了一个平稳的轨道,但是这个平面的轨道也不牢固。李逸诺小朋友通过在底下用四块木板均匀的支撑,那么滑动时受力就平稳了,再没有倒塌了。
从寻找方法中可以看到,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没有退缩,虽然这一次的问题解决带有一定的偶发性,但我看到了孩子非常强的预估能力,并通过多维度的操作进行反复验证,体现了专注思考、严谨探究的学习品质。“灵光一闪”的成就感更激励了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片段三:第二天我们又带着孩子来到了前操场的积木区,只见左高嘉带着一群小朋友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我走过去问他们:“孩子们,你们在搭建什么呢?”他们笑着说:“我们是在搭建高铁轨道。”只见他们用厚厚的木板挡在两边,中间形成了一个狭长的轨道,此时的轨道没有被架空,而是在平地上进行。在轨道中央他们放着一块长长的木板,并用手推着向前移动,也将圆柱形木块滚来滚去,还在前面设置了各种障碍。远远看去,这个高铁轨道既长又宏伟。哇哇,孩子们太棒了!我突然想起来今天我们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学到了社会领域的课程《坐高铁》。孩子们将我国高速运转的铁路系统搬到了幼儿园的操场上,真是太棒了!
分析案例:在游戏中,高嘉宝贝在直道滚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集体教学活动中知识的积累,对两边进行加固、加高围墙等方法让高铁在平稳的轨道上向前行驶。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遇到各种的障碍物。但高嘉宝贝仍在欢乐、挫折和惊喜中持续调整直道宽度等进行向前移动的探索,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还会将平日所学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游戏实践中。
三、游戏总结:
优点:
1.幼儿的前期经验推动后续游戏的深入
物体滚动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尝试的机会,而幼儿也表现出了坚持探索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尝试改变及持续探索新的玩法,不断构建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在游戏的进程中,幼儿在不同阶段的经验积累和发展推动着游戏的不断深入,从最初发现滚动游戏,到设计不同的轨道,再到探索材料之间的变化,逐步发现了坡度与阻力关系,通过多次观察、尝试,试误、体验,不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一次次讨论交流中架构丰富的游戏。
2.游戏体现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存在一定序列“发展阶梯”的。本次游戏经历了四个阶段,发现游戏—斜坡轨道—设计直线轨道——创设高铁轨道游戏,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不断试误—解决问题”,自主建立问题意识,主动思考,建构新经验,不断推动游戏走向深入。
3.充足的游戏时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众多的机会
有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儿童就有机会与环境、材料进行持续、积极的互动,从而满足他们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在上述案例中,孩子们的探究持续很长时间,从一开始熟悉材料到后来灵活运用材料的不同特性进行游戏,从一开始运用圆柱在斜坡上滑行到后来运用不同材料探索滚动的奥秘,这一系列游戏的发生正是因为教师给予了时间、空间上的充分保障。也只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儿童才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对环境和材料的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
建议:
幼儿的游戏经验还不够丰富。在连续几天的游戏过程当中,孩子的游戏技能没有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分享、绘画、讨论让孩子们发表意见,进一步探索滚动和撞击的游戏感想。
儿童通过绘画等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和表达。孩子们涂鸦式的记录虽然很难看懂,但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游戏过程和思考。孩子们在把直接经验用抽象方式表征、向成人表述时,会思考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和想法;当看到自己的经验被表征、分享、展示时,他们会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想法、做法。
游戏后,教师可让儿童观看在游戏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组织儿童进行小组或班级分享,儿童在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反思的过程。同伴间会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质疑和反驳,产生新的认知。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分享和讨论中孩子的游戏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游戏的发展让我看到幼儿的游戏水平是螺旋式提升的。在游戏中,幼儿学会面对困难,在试误、挑战中生成新的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索者、求知者。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一份热情与好奇,提高科学素养,与幼儿一起享受探索世界的秘密带来的快乐。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