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方山观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04:41

写作《方山观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方山观后感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观后感主要是围绕方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情怀还是个人感悟。
2. "观察细致": - 在游览方山之前,仔细观察山川、植被、建筑等,为写作积累素材。
3. "结构清晰": - 开头:简要介绍方山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 主体:详细描述你对方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分几个部分来写,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等。 - 结尾:总结你的观后感,可以是对方山的总体评价,或是你对未来参观的期待。
4. "情感真挚": - 将你的真实感受融入文字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情感波动。
5. "语言生动": -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方山的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6. "细节描写": - 注意细节的描写,如阳光的照射、云雾的飘渺、花草的香气等,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7. "文化内涵": - 如果方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适当引用相关故事、传说或历史人物,展现方山的文化底蕴。
8. "批判性思维": -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游山西·读历史——走近于成龙故里 感受一代廉吏正气

“日有三餐足矣为百姓造福千金何用,宦漂四海行所度苍生太平万物可弃。”一幅楹联道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一生。

《合州志·宦绩》中记载:“于成龙……居官清正廉明,多善政,州人号于青天。”在他23年的从政生涯中,曾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地,从七品知县做到封疆大吏。于成龙爱抚民众、惩治腐败、平冤狱、整吏治,深受百姓拥戴和朝廷赞誉。

位于吕梁市方山县的于成龙故居。彭可儿摄

康熙二十三年,久病缠身的于成龙病逝于南京总督衙署,身后仅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别无他物。康熙帝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御书“高行清粹”匾额,并赐于成龙谥号为“清端”。在清朝七百余名官吏中,享有“清端”谥号的,仅两人而已。

在山西吕梁方山县,黄河之滨,北武当山脚下,有一个名叫来堡村的地方,这里便是于成龙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9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媒体记者,从太原出发,来到“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黄河线的第一站——于成龙故居。在三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实地感受一代廉吏的忠义节烈。

“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采访团到访于成龙故居。彭可儿摄

于成龙故居总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共有房屋15间、窑洞22孔、门楼3栋、照壁2座。由于成龙、于化龙兄弟二人与其父于时煌宅院共同构成,三座院落分别以廉、孝、德为主旨。

讲解员向记者们讲述于成龙生前故事。彭可儿摄

故居屋内主要陈列于成龙及其家人生活用品、生产用具、读书和劳动场景等。据讲解员介绍,这处故居是于成龙出仕前45年耕读生活的重要场所,见证了于成龙的成长、成熟及其优秀品格的养成。现如今,因其中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含义,这里已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一代廉官正气歌,身无长物旧衣遮。”于成龙用一腔正义,两袖清风铸就了一座清正廉洁的丰碑;以通天至诚,甚严律己,树立了一个勤政为民的榜样。史为鉴,人为镜,于公已逝,却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游山西·读历史 | 以史为鉴,走近“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来源:山西新闻网

9月23日,顺着九曲黄河,“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黄河线的第一站,来到了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的于成龙故居,感受一代廉吏的好品德、好家风。

“做官就是担当,秉公清风热肠,男儿青史写志向。”2017年,一部讲述于成龙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全剧带着浓厚的山西色彩,将于成龙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的价值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带着这样的崇敬之心,此行的记者们推开了于成龙故居的厚重大门。

于成龙故居大门

“一代廉官正气歌,身无长物旧衣遮。”康熙皇帝曾盛誉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御书“高行清粹”匾额,称赞其品德“朴直”,做官做事“忠勤”,最大优点“廉洁”。

一腔正义,两袖清风,至诚通天,律己甚严。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于成龙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记者们参观于成龙故居

于成龙故居建造于清代早期年间。2014年,方山县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将于成龙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合理修缮,通过陈列于成龙及其家人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读书和劳动场景等,将于成龙一生做人、为官的故事讲给后人。

据讲解员介绍,这处故居是于成龙出仕前,45年耕读生活的重要场所,见证了于成龙的成长、成熟及其优秀品格的养成。其故居传统的建筑形制、简单淳朴的建筑风格,也印证了于成龙为官清廉的历史事实。现如今,因其中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含义,这里已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