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06: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大班户外游戏活动大全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大班户外游戏活动展开,突出游戏活动的种类、特点和意义。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大班户外游戏活动的背景和重要性;正文部分详细描述各类户外游戏活动,并阐述其特点和作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户外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3. 内容丰富:在作文中,应尽可能多地介绍各类大班户外游戏活动,如体育类、益智类、探险类、角色扮演类等。同时,对每种游戏活动的特点、玩法、规则等进行详细描述,使读者对户外游戏活动有全面的了解。
4. 语言生动:作文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5. 视角独特:在介绍户外游戏活动时,可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描述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收获和成长。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
6. 举例说明:在介绍各类户外游戏活动时,可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介绍体育类游戏时,可以提及“捉迷藏”、“跳绳”等游戏;在介绍益智类游戏
1、切西瓜
玩法:
幼儿围成圆圈,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
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游戏继续开始。游戏进行若干次后可由幼儿来切西瓜。
2、吹泡泡
玩法:
教幼儿游戏的儿歌: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一吹吹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破了。
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
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3、小青蛙跳荷叶
玩法:
准备活动:教师编儿歌《小青蛙》:
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4、捉“龙尾”
玩法:
幼儿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
“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
5、网鱼
玩法: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做鱼儿,一部分幼儿做网。做网的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做鱼儿的幼儿站在圆圈中间。
游戏开始,全体幼儿念儿歌:
鱼儿鱼儿游啊游,游到西来游到东,鱼儿鱼儿快快游,小心鱼网网住你!
儿歌念完,扮做鱼儿的幼儿找空隙钻出去四散跑开,圆圈上的幼儿做成一个大鱼网,尽量把鱼儿网住。
待圆圈里的鱼儿钻出去一大半时,大鱼网变成小鱼网,小鱼网可以由 2个或3个幼儿做成,被捉到的鱼儿不能再参加游戏。直到把鱼儿都捉完。
第二次游戏让幼儿换角色进行。
1、连体人
玩法:
学习与同伴合作同共同做好一件事,体会协作游戏的快乐。准备报纸若干张,平衡木两个。
请幼儿自选伙伴,两人一组。将报纸展开挖两个洞,分别套在两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然后,两人按指定路线走、跑、走平衡木等。如报纸中途破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2、蚂蚁排队走
玩法:
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设置一定的距离,在终点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
请“蚂蚁”从起点到终点,再返回,比赛搬豆,看谁搬得快。
3、捉迷藏
玩法:
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老师用手绢蒙住眼睛。老师唱儿歌: “小鸡小鸡在哪里?”其他幼儿:“叽叽叽叽在这里”。
老师抓到幼儿必须猜幼儿的名字,猜对了则幼儿表演节目,猜错了则老师表演节目。
或者: “xx在哪里?”xx幼儿:“老师我呀在这里!”被抓住的xx幼儿则表演节目,表演完后游戏继续。
4、保龄球
玩法:
幼儿1、2报数,均分成两组比赛,老师准备好皮球和矿泉水瓶子,将瓶子中倒入少量的水。
老师说:“预备”,幼儿们站成一排。
老师说:“开始”,则用力将球滚出去,击倒瓶子者得一分。
老师在旁边“加油”, 统计得分最高者获胜。
5、投球进圈
玩法:
幼儿1、2报数,均分成两组。一组计数,一组投球。
幼儿手拿皮球对面站着,中间画上一个大圆圈,隔开几米。
老师说:“开始”,幼儿们将球投进圈内,看谁进的球多,统计得分最高者获胜。
1、贴烧饼
玩法:
幼儿扮演烧饼围成一个圆圈,一人做贴烧饼的人,一人去追贴烧饼的人。
贴烧饼的人在被追的时候可以贴在圈上的任何烧饼,被贴的烧饼必须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此游戏可以做多层的烧饼进行。
注意事项:注意在追逐中的安全问题。
2、孵小鸡
玩法:
游戏者中选一人当“鸡妈妈”坐在凳子上,凳子下放几个“蛋”(可放石头代替),表示“鸡妈妈”正在“孵蛋”。其余游戏者做“耗子”,“耗子“在”鸡妈妈“身边钻来钻去,伺机取“蛋”。
“鸡妈妈”可以自由转动保护身体下面的“鸡蛋”,但不能离开凳子。“耗子”伸手取“蛋”时,“鸡妈妈”要迅速拍“耗子”的手臂,被拍到的就不许在取“蛋”。游戏可玩到“鸡蛋”取完为止。
3、给娃娃打领结
玩法: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各队第一名幼儿手拿领结站在起点线后,游戏开始。
教师指令,各队第一名幼儿迅速向前跑,给娃娃系好领结后跑回起跑线,并拍第二个幼儿的手,跑去给娃娃系领结,哪队幼儿先系完跑回起跑线,哪队就胜利。
4、捉单不捉双
玩法:
幼儿在场地中四散跑动,当捉人的幼儿跑来时,就应与周围的同伴拉手或抱在一起。
如拉手的同伴或抱在一起的同伴是双数时,“捉人”的幼儿应立即去捉别的同伴。
当在一起的同伴是单数时,就算作被捉住,停玩一次游戏。
5、蜈蚣竞走
玩法:
全体幼儿站成四路纵队,扮成4条蜈蚣,在起点处分别下蹲。后面幼儿两手抱紧前面幼儿的腰部,做好出发的活动准备。
教师发出口令后,各组幼儿齐喊“一二、一二……”全组幼儿统一协调的走,注意左右脚的协调性。
当最后一名幼儿到达终点时,拿起红旗全组即可站起。以最先拿到红旗的队为胜利。
锻炼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对距离的判断和感知能力以及肢体协调、上肢力量、腹部力量等。
准备:分数纸盘若干、沙包若干
玩法:将写有分数的纸盘,按照分数越高放的越远的规律放置在地上,幼儿在起点线上扔沙包,比比谁的分数高。
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做好一件事,体会协作游戏的快乐。
准备:报纸若干张、平衡木两个。
玩法:请幼儿自选伙伴,两人一组。将报纸展开挖两个洞,分别套在两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然后,两人按指定路线走、跑、走平衡木等。如报纸中途破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四肢力量。
准备:杯子、绳子、小球若干、盆子两个
玩法:用细绳穿过杯子底部,将之套在幼儿脚上,杯内放若干小球做“粮食”,幼儿将“粮食”运至终点线处,并倒在盆子里。规定时间内,运“粮食”最多即为胜。
锻炼幼儿头脑以及肢体的反应能力。
准备:头饰
玩法:今天来了一只特别爱偷吃水果的小老鼠,(有老师带头饰扮演)小朋友们就是它爱吃的水果宝贝,小老鼠一个个点小朋友的头一边大声用英语说出水果的名称。
若干个后老鼠指定一个小朋友做猫,并大声念出“cat”后马上就跑,而被指定为猫的小朋友就要起身去抓他,如果在老鼠跑回原位前仍未捉到,就要由他来当老鼠进行游戏,如果老鼠在回位置前被捉到游戏就要继续进行。
锻炼幼儿的专注力、上肢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准备:泡沫锤
气球玩法:用泡沫棒触碰气球,保证气球在1分钟内不落地。也可增加难度,布置成穿越烽火线的场景,幼儿边穿越烽火线,边用泡沫棒触碰气球,保证气球在1分钟内不落地。
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单双数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玩法:幼儿在场地中四散跑动,当捉人的幼儿跑来时,就应与周围的同伴拉手或抱在一起。如拉手的同伴或抱在一起的同伴是双数时,“捉人”的幼儿应立即去捉别的同伴;当在一起的同伴是单数时,就算作被捉住,停玩一次游戏。
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汤勺、乒乓球若干
玩法:汤勺里放一个鸡蛋(用乒乓球代替),跑到终点前,蛋不能掉下来哦!
锻炼幼儿的形状认知和感知能力、肢体的协调性。
准备:人形硬纸板
玩法:将硬板纸裁剪成各式人形图案,让幼儿按照动作提示穿越。
锻炼幼儿头脑以及肢体的反应能力。
玩法:教师请小朋友扮小山羊,这当中有老师事先指定的几名“电羊”。小羊在场地上一边玩耍,一边念儿歌:“头上两只角,身上长白毛。爱吃青青草,咩!我是小山羊。”另选一幼儿扮大灰狼,背对“羊群”站立。
儿歌念完,“大灰狼”转身喊:“我来吃羊啦!”即追逐“羊群”,“羊群”四散跑开。如果大灰狼捉住了“小山羊”,就可把“小山羊”带出场外。如果“大灰狼”抓住电羊,电羊就发出“的铃铃”的声音,“大灰狼”触电,站着不能动。千万注意,不能让“大灰狼”和其它“小山羊”知道谁是电羊。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下肢力量。
准备:气球若干
玩法:幼儿用膝盖夹住气球,从起点跳到终点,先到达者获胜。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
准备:自制大脚(比孩子的脚外扩4厘米左右即可)。
玩法:幼儿穿着大脚,进行障碍训练或是接力赛。
锻炼幼儿对平面的感知能力以及肢体力量、平衡能力。
准备:大报纸若干张。
玩法:小朋友两两站在一张大报纸上,两个队对猜石头、剪刀、布。输的把报纸对折。如此类推,直到报纸不可对折时就算输。
在清爽的早上或下午,和孩子一起做愉快的户外游戏吧!老师们在组织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同时,别忘了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哦~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游戏缘起:
本学期,幼儿园新创设了CS游戏区,幼儿初体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军人职业产生崇拜,每次游戏之后,讨论不休,鉴于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小小突击队》游戏案例。
为了让幼儿的游戏更有效,认知更全面,情感更充沛,老师和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CS是什么?游戏中有哪些角色,作战中的装备、游戏的规则等。幼儿通过讨论幼儿总结出:CS是一种模拟作战现场的游戏,游戏中需要装备,需要同队友之间的协作,需要指挥员有计划的指挥作战,整个讨论过程幼儿自主参与,老师做好记录,孩子们的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建构了游戏思维导图。
游戏过程:
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第一次游戏尝试
:
开始游戏时,幼儿参与兴趣浓厚,几分钟后,出现了无所事事的等待,没有继续游戏的兴趣,场面也比较混乱,无目的无组织无内容,最后幼儿自己感觉无聊结束了。回到活动室,我们就刚才的游戏展开讨论:梁家驰小朋友说,没有指挥员,太乱了,王一辰小朋友说:打仗的时候配上音乐更精彩,王若梦说:有些小朋友不遵守游戏规则,乔文硕小朋友说:游戏开始到结束应该有时间限制,杨梓铭小朋友说:到达战场之前需要翻过高山,艰难到达战场,田卓骏小朋友说:要知道如何胜利。总结幼儿游戏中的问题,补充完善游戏开发,我和孩子们决定将模拟场地放在幼儿园前院,场地比之前大一些,一起选定游戏音乐,设计游戏的障碍,最后确定游戏主题为《小小突击队》,游戏的翻山越岭用跳过山羊,翻越油桶代替,匍匐,翻跟头,侧身爬,翻滚等动作代表了战场途中的重重障碍,完成所有动作后,抵达突击队的模拟战场开始游戏。
第二次游戏尝试:
途中的艰难万险:幼儿排成6列,第一组动作,匍匐,第二组动作,侧身爬,第三组动作,翻滚,每一列依次完成3组动作。
翻山越岭:幼儿将最外边的4列垫子拆开,最左边是女孩子游戏区,垫子前面放一个山羊,厚垫子1个,女孩子分两组完成,跳过山羊,接着在垫子上完成翻跟头动作,最后双脚跳跃,将一组小垫子的正面翻成反面,下一个是将垫子反面变正面,完成后,从最左边一列垫子的外圈跑回位置,以此类推完成游戏。男孩子也是分两组,最右边的垫子前面加上油桶一个,厚垫子两个,幼儿助跑,跳上油桶,跳下来在垫子上,下一个垫子完成翻跟头动作,后面的动作和女孩子是一样的,完成后在垫子最外圈跑回开始位置。
战场模拟:游戏中道具的变换,场地环境的布置全部由幼儿自己完成,幼儿根据音乐的变换提示,结束第二部分,将绿色垫子两两组合,立起来,放在3个角,两个油桶、两个山羊并排放置,围城模拟战场,中间的垫子横放3组,竖放3组,突击队战场设计完成。幼儿根据小组隐蔽。
游戏中哨音为信号,第一次哨音,幼儿在位置上模拟射击,第二声哨音,更换场地,换场地时动作要领是,弯腰跑,遇到垫子,匍匐前进,遇见山洞,钻爬而过,同一组队员之间合作前进,弯腰前进,隐蔽射击,并掩护队友,第三声哨音响,特殊受伤的几个队员在中间战场表演,其他队员掩护,一个幼儿负伤前进,最后挥旗:"我们胜利了",全体幼儿举枪:我们胜利了。
小结与提升:
户外游戏结束后,幼儿发现了游戏时存在问题,李泽菲小朋友说:打仗的双方应该有不同颜色的标志,辛习睿说:中途违反规则的应该淘汰出局,最后按照剩余的人数定输赢,卢诗岳说:指挥员的指挥不到位,应该给指挥员加一个监督的人,张欣怡小朋友说:游戏中的道具太少了,应该加上手榴弹,对讲机,望远镜。王一辰说:应该有指挥部,王泽宇小朋友说,可以两个队穿上不同的服装。
不断的尝试体验,不断的发现问题,完善游戏规则,一次游戏一次反思,一次游戏一次经验的提升和积累,幼儿通过游戏前的讨论,游戏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游戏后对规则的补充,积累了游戏经验,老师也选择了抗日战争时期和当下特种兵实战片段让幼儿观看,作以补充。
游戏分析:
1、 对游戏场景替代工具的使用认知
第一次cs结束后,幼儿感觉道具单一,发现可以用生活场景中的工具代替,如用油桶、垫子等,迁移到最终可以用建构区的奶粉桶代替作战武器。孩子们讨论交流中对场景中工具替换的便捷性有了认同感,拓宽了思维,也提高了游戏的开展实施的有效性。
2、 游戏体系的形成
在第一次cs模拟游戏后,发现女孩子cs游戏认知薄弱、通过同伴谈话、老师补充的形式,使幼儿对游戏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谈话深入后,游戏中角色分工更明确、规则补充更完善,关于游戏的思维导图已生成,如下图:
3、 游戏体验感不断增强
案例中,幼儿的讨论使得游戏线索更清晰,愈发地想要参与游戏,充满期待,激发了良好的情绪体验。
游戏价值:
1、 动作发展
《指南》健康领域中提到: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能快跑25米等,案例中,孩子们在匍匐、跳跃、翻滚中锻炼了幼儿手脚协调能力,考验了幼儿肢体协调,最终实现了孩子们身体综合素质。
2、 思维发展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更加的自主,做事情也更有计划和目标,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除此之外,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初步显现。在案例中,孩子们在一次次亲身体验游戏过后能够发现问题,与同伴和老师合力解决问题,在游戏中的收获了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
3、 学习品质
《指南》中明确提出:实施《指南》应把握"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宝贵品质。要为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养成积极探究、不怕困难、大胆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案例中,孩子们多次尝试探究游戏规则、丰富游戏玩法,最终实现游戏的自主性。同时,在游戏中能够领会野战军"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的品质,增强了纪律意识,为大班幼儿后续的学习发展打好了根基。
对于教师的启示:
游戏即生活,游戏经验源自幼儿生活体验,游戏中遇到问题,不管问题大小,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幼儿不断想办法的过程中,反复推敲尝试,在过程中学习进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潜能,耐心倾听,耐心等待;在等待中不断给孩子适当的挑战,让幼儿通过自主体验完善游戏构建,体现幼儿为本,为终身发展奠基。
编辑:王波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