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左宗棠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18:41

怎么写《左宗棠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左宗棠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你对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看法或感悟。主题可以是左宗棠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军事才能、道德品质等。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左宗棠的某一特点或成就,使其成为作文的核心。例如,可以重点描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等方面的贡献。
3. 严谨论述:在论述左宗棠的事迹时,要确保事实准确,论据充分。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4. 结合现实:在作文中,可以适当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增强说服力。例如,可以谈谈左宗棠的精神品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左宗棠,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你对左宗棠的评价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你的观点。
6.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流畅、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注意句式变化,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7.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等,以增强

谒长沙县左宗棠墓有感

作者/张文波

您年少时

志存高远

向世人呐喊

虽身无半分但心忧天下

您青年时

科场失意

但不忘初心

读万卷书神交古贤

您中年时

以幕僚发轫于乱世

威震天下

力挽狂澜支撑晚清大厦于不倒

您年老时

白发覆面尽显湖南人刚硬血性

毅然率数十万湖湘子弟出征抗击外侮

一举收复幅员辽阔的新疆

我追寻着您的足迹

引春风度玉门关的三千里杨柳

生机勃勃

在歌颂您的丰功伟绩

浩渺沙漠戈壁滩上的胡杨林

满身皱褶苍劲有力

在赞美您的坚毅傲骨

晚秋的南北疆

沙漠苍茫残阳如血

历史正穿越时空

打开一页页古老的文字记载

向国人诉说

晚清时期的金戈铁马风雨

您的传奇与不朽

徒步左宗棠墓有感


左宗棠西征图

左宗棠,近代中国最有个性、最了不起的人物,梁启超赞之为“五百年以来第一伟人”。

去年,得知左文襄公之墓就位于长沙市跳马镇时,当时生出了“去看看”的想法。

今年,小外甥期末考试前,我和他说:每年暑假学校都要求做些有意义的事,那,这个暑假我们找个时间,徒步去左宗棠墓。

小外甥十一岁,是长沙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左宗棠一无所知,我以“学校要求”来说事,他也就把这当成了一项作业,想都没想答应下来。

定下日期的头天晚上,他妈妈赶到了长沙。

第二天出发之前,我想了想,觉得该给战友的儿子小曹打个电话——小曹正上高一,对历史很感兴趣。

“我们今天徒步去左宗棠墓,你去不去?”

“去!”

电话中,小曹的非常干脆。

于是,等小曹坐公汽赶来会合,一行四人向目的地进发。

百度地图上显示:左宗棠墓距离贺龙体育馆18.9公里,这个距离……小菜。

三年前的暑假,我带着小曹、小外甥在广西柳州,沿着柳江的滨江大道,顶着烈日徒步行进近十个小时。事后从出租车司机嘴里得知,那段路程有30多公里。


贺龙体育场


从贺龙体育馆出发,经芙蓉大道往南一直走到红星批发市场,再从红星市场斜插到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最后拐上时代阳光大道……

不得不感慨科技强大给出行带来的极度便利——凭借电子地图,沿途都不用问路,四个多小时后我们走到了时代阳光大道的尽头,这儿离左宗棠墓还有2.6公里。

当然,科技并非强大到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地步。

在时代阳光大道的尽头,我和小曹一时判断不出该往哪走?

放大地图看,目标参照物和现场的建筑、道路并不能完全对得上,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缩小地图看,又感觉好像走错了,得绕回去。

听闻走错了得绕回去,小外甥一脸的不高兴。

这小子,只要跟着他妈出来,名堂就多!

三年前的那次柳江徒步,他八岁,三十多公里走下来,他的表现还算不错——只是走得有点慢,路上也没发什么牢骚。


三年前的徒步,中途遇到有人接山泉水,尝了尝


那次沿着柳江滨江大道徒步,走到后面都有点疲惫了

这次徒步,他十一岁,路途也不算远,他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抱怨、给脸色、时不时以“妈妈走不动了”为借口要求休息等等,全来了。

此刻又给脸色我看。

徒步就是出来锻炼的,多走几公里又如何?

我懒得理他,决定继续往前走几百米,如果没找到分路口,再返回询问当地人好了。

横穿还没完工的路面,发觉不断有汽车往边上一条老马路上拐,凭经验感觉:那老马路应该就是经过左宗棠墓地的那条。

沿着老马路上得坡来,一块小标示牌掩映在路边的树丛中。

跳马欢迎您


“跳马欢迎您”掩映在树丛中,不小心很容易漏过


母子俩老落在后面


这表明我们没有走错。

老马路很“沧桑”,路面不太平整也不宽阔,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路况。路上,不时有施工车辆来来往往,看样子附近有大型工地在施工。

驾驶施工车辆的司机,其行车素质明显要比二十多年前要高,会车时都及时地减速缓行。

人车混行,倒也相安无事。

顺着老马路下穿长沙环城高速,走了一两公里的样子,再次下穿环城高速,就见前方一块大指示牌赫然入目:

左宗棠墓——200M。


请细看牌下那人的脸部表情


到达目的地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

左公之墓就位于紧邻路边的一个小山丘上,墓地占地面积不大,一亩左右。拾阶而上,翠柏、青竹、香樟交相在一起,颇幽静。

花岗岩墓体,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下。

墓前两侧的石柱上,刻着“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副对联浓缩了左公最辉煌的伟业。

来之前,广泛收集了有关的资料信息:

左宗棠墓原占地一百多亩,墓道、石牌坊、石仲伯、石兽、左公石像、墓庐等等一应俱全。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修战备公路时,直接从墓地中间穿过,将墓地一分为二。

再之后,当地修桥缺少石料,竟然打起了左宗棠墓地的主意,连同左公石像在内的石雕、石料,全都搬去修了桥……左宗棠墓被严重毁损。

那个特殊年代做下的荒唐事,给历史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985年,在王震将军的建议下,长沙市人民政府重修了左公之墓。

曾经占地广阔、气势恢宏的左公墓,现在只剩下一亩半分地了,墓前也只留下一只缺了后腿的石山羊原物。

那只石山羊,安静地跪伏在那,似乎在用自己的残缺,向来访者诠释历史的沧桑。


沧桑的石羊


几年前,小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读小学,初中时转来长沙,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喜欢历史的他对左宗棠有比较多的了解。沿途,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

聊起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之事,我俩都挺感慨。

是啊,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年代,靠双腿走过茫茫戈壁就已非易事了,而当年左公率军收复新疆时,已年逾花甲,花甲老人在国力孱弱之际,率大军走过茫茫千里戈壁……其艰难困苦,已非言语可表!

所幸,左公有老骥伏枥的雄心、有抬棺出征的决心、有精于谋划的细心,新疆,最终得以“故土新归”。

左公,无愧于“五百年以来第一伟人”之赞誉也!

小曹和我,先后在左公墓前肃立良久,以抒发内心的瞻仰之情。


左公墓前肃立


原本,我想让小外甥在左公墓前以肃立瞻仰之状拍张有意义的照片,再顺势给他讲讲“抬棺出征”、“缓进速决”、“左公柳绿三千里”的历史故事。

可小外甥却不乐意也不配合,连做个样子都不肯!并且,一直用极度嫌弃的脸色对待我,直到回家。

非常扫兴。

事后,思考小外甥不乐意、不配合的原因,无非如下两点:

一是,他对左宗棠一无所知,瞻仰之情无从说起。

二则,当天他们班组织亲子活动,原则上是自愿参加,我们没去。微信里,他的同学们坐着空调车到达目的地,玩得乐呵呵的……而他却被我“忽悠”,苦哈哈徒步十多公里,跑来看没啥看头的左宗棠墓,心里老大不高兴。

如此看来,是亲子活动“惹的祸”呢。

我从没深思过亲子活动,这次,不由得深思起来。

亲子活动最终体现的是“快乐教育”的理念,理念本身并没问题,问题在于:快乐教育有没有欠缺?或者说有没有选择性的取舍?

亲子活动时,孩子们无疑是快乐的,那张张感染人的笑脸上,写满了“无忧无虑”。

无忧无虑的快乐,值得回味,却不值得期盼,因为,它是短暂的,不可能陪伴人一生成长。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孩子们终究会长大,终究要像成人一样,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在无忧无虑氛围

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能顺利越过各种不如意的门坎吗?

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对孩子们启动另外一种快乐成长的方式——以苦为乐。

对于徒步过程中的“以苦为乐”,我深有体会。

烈日炎炎下,望着前方白花花的、没有尽头的路面,确实容易让人心生畏惧,克服畏惧心理,坚持走下去……事实上,一切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在行走过程中,可以看看沿途的田园风光,可以和路边的养蜂人聊聊天,可以向路边人家讨碗水喝……事实上,一切并没想象中那么苦。

有了这种感受,他日遇到困难、不如意时,最少,在心理上要积极、乐观一些。

就是出于这样的初衷,我比较推崇徒步星级,并组织过多次这种活动。

这次徒步去左宗棠墓,在我看来更有意义——左公千里远征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寓教于乐”的教材。

可是,小外甥并没“以苦为乐”,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他把这当成了“苦差事”,以一副“苦瓜脸”对待我、嫌弃我。

超级郁闷!

这决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这普遍现象的背后,反应出“快乐教育”是有问题的。

去年暑假,山西的兰老师带着班上11个同学,从朔州骑行一千八百多公里到上海,引起热议。


山西朔州


上海

为什么会引起热议呢?因为它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

可惜,这么励志、这么有教育意义的事,不是学校组织的,而是兰老师个人组织的,因为学校怕出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组织这类风险大、吃力不讨好的活动,哪怕教育意义再大。

不客气地说,所谓的“快乐教育”不过是选择性的取舍,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教育方式。

兰老师真是位好老师,为了让这趟充满风险的骑行之旅,安全可控,他提早几个月就勘察沿途的路况,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事故;为了在旅途中锻炼自己的学生,他根据各自的性格安排他们做相应的事……

骑行一千八百多公里,无疑是艰苦的,可事后同学们都感觉这是一趟快乐之旅,从同学们脸上流露出的表情来看,那是一种坚毅的快乐。

坚毅的快乐,才是快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吗?

什么时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参加这类“以苦为乐”的活动,不再成为新闻,不再成为热议事件,不再由个人组织,那么,我们的“快乐教育”才算合格了。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