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2 17: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信天翁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审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信天翁的观后感,确保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2. "内容充实": - "描述观察":详细描述信天翁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飞行姿态等,让读者对信天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 "情感表达":真实地表达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感受,是感动、是震撼、还是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 - "思考与感悟":结合信天翁的特点,引发自己的思考,比如信天翁的飞行能力、长寿寿命等,与自己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等联系起来。
3. "结构清晰": - "开头":简要介绍信天翁,以及自己观察信天翁的背景。 - "主体":详细描述观察过程,并穿插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信天翁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4. "语言表达": - "准确用词":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信天翁的特点,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流畅自然":注意句子结构,使文章读起来通顺易懂。
5. "立意深刻":
信天翁
信天翁是大海上的巨鸟
海员们常常捕捉来开心
这些悠然自得的旅途伙伴
一向随海船风波上飞行
海员们把它们放上了甲板
这蓝天之王便显得迟钝懊丧
巨大的翅膀凄楚地垂下
像两只船桨拖在身旁
这长着翅膀的旅行家别扭而衰弱
往日多漂亮,如今多丑多滑稽
这个人用烟蒂头逗弄着它的嘴壳
那个人模仿着它的伤残难飞
诗人正像这云中的王子
驱策风暴,睥睨猎人
一旦落到尘埃,便引起嘲笑
垂天的巨翼妨碍它自由前行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大家刚刚听到的是波德莱尔的诗作《信天翁》,翻译是陈敬容。
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之一,也是象征派诗歌先驱,他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信天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841年诗人航海到毛里求斯岛途中所见的情景。波德莱尔以被水手抓来放在甲板上,露出笨拙痛苦之态的信天翁,来比喻自己在世俗中备受嘲笑的处境。1857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初版问世以后,立即欣起了轩然大波。不仅教会等对此进行恶毒攻击,说它伤风败俗,连当时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也认为波德莱尔对法国诗歌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诗人甚至受到了开庭审讯,被罚款200法郎,并勒令他从诗集中删去六首所谓“伤风败俗”的诗。诗人对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愤。1861年《恶之花》再版时,有感于自己因《恶之花》出版而遭受的不幸,波德莱尔把《信天翁》这首诗收录其中。
波德莱尔有一颗孤独、狂热又忧郁的灵魂,他有着当时人难以理解的文学和艺术观念。而这些,都和他的经历分不开。
1821年4月9日,波德莱尔出生在巴黎。当时,他的父亲已经63岁。父亲去世那一年,波德莱尔才6岁,与父亲相伴的6年是波德莱尔最幸福的时光。波德莱尔的母亲结婚时才26岁,丈夫去世后,她很快就改嫁给了一位军官。母亲再婚后,波德莱尔被送到了寄宿学校,自此他埋下了被抛弃的感觉的种子。他在日记里透露,他非常孤独。
高中毕业后,继父希望波德莱尔走仕途,但波德莱尔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于是,父母把他送上了开往印度的游轮,希望他在印度得到历练,之后可以谋得一个外交职位。但德莱尔登上邮轮后,只到了留尼旺岛就不走了,9个月后才返回巴黎。这时,波德莱尔到了领取遗产的法定年龄。他将生父留给他的巨额财产全部领走,把遗产的使用当作一种反抗方式,他过上了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生活。两年过去,遗产花掉了一半。继父和母亲怕他把遗产花光后无法生活,找了监护会按月给波德莱尔发生活费。波德莱尔只好借高利贷维持奢侈的生活,与家里的关系也愈发僵化。为了反抗,他喝酒甚至自杀,但自杀未遂,他后来彻底脱离家庭搬进了拉丁区,跟一位混血姑娘让娜·杜瓦尔住到一起,但终生没有结婚。
波德莱尔的反叛不仅仅是对家庭的。作为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人,波德莱尔也难以逃脱地患上了革命的“世纪病”。他近距离观看着法国在独裁与共和间的反复横跳,憎恨复辟王朝的同时也反感腐败的资产阶级。他想和革命热情高涨的民众站在一起,却又在民众的愚昧无知中感到绝望。不过,他并不是革命派。如果也搞了革命性的作为,那是在诗的创造上。既然在生活上不能完成,他就尝试以诗来探测存在的现象与真意。
波德莱尔的一生是反叛的一生,他的反叛以悲剧告终。然而这是一出有血有肉的反叛的悲剧,他将其凝聚在《恶之花》之中,以生动的场景,活跃的人物,撕心裂肺的喊叫,发人深思的冥想,使万千读者惊醒。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波德莱尔的诗歌《信天翁》,以及诗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熬.极地求生700天,颠覆认知,充满力量,给我身心带来极大震撼!绝对称得上是一本好书,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看完之后,我觉得不写点什么,对不住这本好书,当然也是按捺不住自己蓬勃的表达欲望。
这本书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当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本书是纪实的):1915年10月27日,作为船长的沙克尔顿带领着他精心挑选的一行28人,登上了名字叫“坚忍号”的探险船,开始了他们代表大不列颠的南极探险之旅。
不曾想,这是一场荡气回肠,九死一生的旅程!注定在人类探险史上留下熠熠生辉的一笔。故事的梗概是:他们出发刚到达南极圈,白浪滔天,极寒的天气遇上浮冰,坚忍号被冻住,被冰板挤压刺穿而彻底损毁,一行28人不得不尽量在冰面上转移物质,用三艘小船等待冰裂逃离险境。历经千辛逃离大船之后,迎接他们的是更为险恶的环境:暴露在极度的严寒之下,狂涛怒海,冰板撞击,险象环生。一身潮湿,食物匮乏,饥寒交迫,爆烈的飓风,无情的冰冻,无助的伤病,不停的折磨他们,极昼、极夜,无边的恐惧笼罩着他们。他们不停的抗争,终于抵达一个可以暂时安身的海岛,除了海豹和企鹅,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只有无边的白雪和冰川,但至少对他们来讲,这是一块陆地,还有可以饮用的冰雪消融的淡水,他们至少可以生火做一碗胡什汤喝。他们靠捕杀海豹和企鹅、有时候会有信天翁为食。为了生存下去,船长沙克尔顿带领着另外五名队员,乘坐三条小船中的凯尔德号离岛寻求850英里之外的救援,不然只有等死一途。但是可以想见,这一救赎之行,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一行,但是最终他们完成了使命,创造了神迹!抵达了目的地,搬来了救兵,拯救了留在岛上翘首以盼的剩余二十二个同伴,他们的留守,同样是艰苦卓绝的!甚至是更为绝望的,因为对留守的他们来讲,当希望之光出现,时间就变得缓慢异常,因为有希望,有寄托,他们就更得忍受煎熬!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惨绝人寰的条件下,他们竟然还能微笑面对。他们之间竟然还有交易的进行,因不同的人难免有不同的习性,有的人节俭有的人豪放,最后所剩不一。他们交易糖果,烟叶,交易的媒介有岛上漂亮的石头,也有回到文明世界的许诺…天哪,这不就是市场,这不就是交易吗?记不起哪位经济学家张五常还是科斯说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并以监狱为例证明。想想这里只有区区二十来人就存在交易,真是所言不虚啊,想到此,我哑然一笑。但最让我感触的还是,人在如此的绝境中,竟有如此的创造力,真是叹为观止!
大自然的力量是极其恐怖的,宇宙洪荒啊!在大自然歇斯底里的咆哮面前,人类是何等的渺小,何等的无助,随时都会被撕成碎片!这种情况下,人能做什么呢?只能是顺应它,接受他!但人之所以伟大,在于顺应并不是臣服,接受并不是一味妥协,而是因地制宜的抗争,极端的环境下创造活下去的条件!死的结果不重要,抗争的过程才是人生的意义!所谓奇迹,就是在绝境中接受了绝无胜算的挑战,而最终却力挽狂澜完美胜出的结局!
最终,这28人全部活了下来,他们最终成功靠的是什么?我想只能是:强健的体魄、专业的技能、高度的合作互补和积极乐观的信念。以上这些缺一不可,他们做的完美无瑕,哪怕任何一点的负面影响都极有可能把他们带入无可挽回的黑暗深渊,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人性的光辉展露无遗!他们没有自怨自艾,悲苦不已,他们仅凭几条小木船独闯这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域,几乎一刻不停的饱受极寒、饥饿、病痛、飓风和浩瀚怒海的恣意暴虐,尽管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却始终心怀希望,终究迎来了生的希望!
700个日日夜夜啊,最终他们都活下来了!什么样的一群人,什么样的信念,才能创造如此的生命奇迹?我所提到的这些困难实不及他们真实遭遇经历之万一,文字实在苍白乏力,我内心的感动也难以言表。
生命力何以如此顽强?生命何以如此积极?生活何以如此出彩?唯有经历暴风骤雨过后依然挺立,才能看到云蒸霞蔚,大气磅礴的美好新世界!
熬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感动和震撼,能读到这本书,实在幸运!
(END)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