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杨善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20:12

精心挑选《杨善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杨善洲心得体会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文章的主题,围绕杨善洲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等方面展开论述。
2. 深入了解杨善洲:在写作前,要充分了解杨善洲的生平事迹、主要贡献、精神品质等,为作文提供充实的内容。
3. 结构清晰:文章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杨善洲的生平事迹,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
4. 论证充分:在论述杨善洲精神品质时,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语言表达:作文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 突出个人感悟:在作文中,要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杨善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体现文章的个性。
7. 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论述杨善洲精神时,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8. 避免主观臆断:在论述杨善洲事迹时,要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
9. 注意篇幅:作文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800-1000字左右

【干部作风整顿心得体会】以红色精神为激励 做杨善洲式的党员干部

围绕中共施甸县委开展的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人民服务》等必学篇目,结合施甸县和由旺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个人的思考,有如下体会:

2021 年 5 月23 日,市委市政府到施甸召开了现场办公会,杨军书记殷殷嘱托,施甸的党员、干部“要学习、要团结、要沟通、要负责、不要掩耳盗铃”,同时,也明确指出“唯有两横一竖一个‘干’,才能解决问题,才能重塑良好的形象,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样的深刻要求和殷切嘱托,道出了县委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的核心和要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施甸这片土地上工作,在杨善洲精神的孕育和滋养下,学习、传承和弘扬好杨善洲精神,我们责无旁贷。

一、对标杨善洲精神,反思差距在哪里

在《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楷模:杨善洲》一书中指出,杨善洲老书记退休后,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 22 年,将 5.6 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荣获“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躬身践行杨善洲精神的问题上,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通俗地讲,施甸县是杨善洲精神的发源地,但是在学习、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的问题上,其他县(市、区)比我们做得要好。例如,在森林覆盖率方面,隆阳区60.1%、施甸县 55.34%、腾冲市 73%、龙陵县 73.62%、昌宁县 65.3%,可见,施甸县森林覆盖率是全市五县(市、区)中最低的。这映射出来的是我们学习善洲精神不真、不深、不透的问题。所以说,施甸的发展,首先要在思想建设上破冰,要弄清楚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是什么,要搞明白采取什么有力的举措学到杨善洲精神的精华和精髓,把自己锻造成为“忠诚、为民、奉献、实干”的杨善洲式的党员和干部。

二、对标善洲精神,反思合力在哪里

此次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说到底,也就是开展执行力提升行动,通过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干部抓落实的能力,使狠抓落实成为工作“新常态”。

逆向思考,实则说明目前我们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四风”问题存在反弹回潮现象,责任“甩锅”、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突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宽松软”“推脱滑”“虚飘浮”“粗浅慢”“慵懒散”等问题不同程度上存在。对标杨善洲精神反思,我们施甸的干部作风确实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例如:有的同志安排的事情不落实、答应的事情不落实、上级催促的事情不落实、人民群众反映的事情不落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事情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能闪就闪。所以说,施甸的干部作风整顿仍然还在路上。

三、对标善洲精神,反思落实在哪里

通过阅读《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楷模:杨善洲》一书,深刻感受到杨善洲同志坚定的政治信念,他入党近60 年,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坚持“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用毕生精力践行“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像杨善洲老书记那样,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抓落实作为基层工作的主题和生命线。一方面,解决好“定向领航”的问题。在党政机关工作,或者在村(社区)从事党的工作,就要把“姓党”摆在第一位置,讲政治、守规矩、遵纪律是基本要求。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解决好“善谋善作”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施甸现场办公会上,指出施甸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实力弱、发展慢;二是与建设现代化差距大;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支撑弱;四是发展活力不足。面对这样的瓶颈和困局,作为善洲故里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敢想敢干,打破思维定式,重点在“工作如何推进”“事情如何干好”上想办法、出新招,只有方式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推动施甸发展跑出“加速度”。



作者:由旺镇人民政府 李娅

「好书推荐」《人民日报》与杨善洲很有缘分——读《<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有感



《人民日报》与杨善洲很有缘分——读《<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有感



好书推荐






先进典型人物往往走的是一条奋斗不息的道路,所以宣传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或一下子展现出来。在杨善洲重大典型的宣传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就进行了密切关注、深入报道。
日前出版的《<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一书中指出,以《人民日报》为例,从1973年2月18日刊发时任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副书记杨善洲的个人署名文章《学习革命理论 破除经验主义》开始,1980年、1982年、1989年、1997年、1999年、2003年,特别是2011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通知》下发后,《人民日报》持续不断掀起宣传杨善洲重大典型的高潮。截止目前,《人民日报》直接宣传报道、评论体会杨善洲的文章100余篇,间接引用、拓展深入的报道、评论460多篇。
《<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一书署名“任仲文”编,据查,任仲文,取人民日报重要文章之谐音,是人民日报重要文章团队的集体署名。多年来,署名任仲文编辑、出版的《抓落实就是讲政治 讲政治就要抓落实》《守初心 担使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等书,得到读者广泛好评,已形成党政图书品牌。
读《<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一书,深深感受到,从《人民日报》第一次发表杨善洲同志个人署名文章至今,已经快过去近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恰恰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重大过程。时代变化,杨善洲精神反映出的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始终没有变。人民之所以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就是因为党以及像杨善洲那样的无数党员所具有的这样的品质;杨善洲的事迹之所以能够感动我们的心灵,就是因为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与杨善洲很有缘分。2011年4月14日,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让杨善洲精神留在心底“一辈子”》,写道:“我们每年推出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像杨善洲这样引起强烈反响的不多。新闻媒体连续播发报道和评论后,读者的反响前所未有。人们最多的用词是‘心灵的感动’、‘思想的震动’、‘精神的洗礼’。最能体现杨善洲精神感召力的,是人民群众的‘自觉传播’。”其中,还写道:“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时代巨变中,他用自己的行动,了两个问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是‘一阵子’,还是‘一辈子’?作为一干部,是当人民,还是当官做老爷?对这两个问题的,实际上就是对共产党人和优秀本质特征的具体诠释。”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一书精选了《人民日报》上刊登的96篇文章,用“报纸图片+内容”的形式,再现《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杨善洲”,再续《人民日报》与杨善洲的缘分,重温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更加深入地弘扬宣传传承杨善洲精神,让杨善洲精神代代相传。

【殷铖君:长安街读书会地方组成员】





长安街直播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蔡沐真;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