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2 14:43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教学目标": - 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基本乐理知识、简单的音乐技能等。
2. "适应学生年龄特点": - 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曲目和教学方法。
3.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 选择内容丰富、易于理解的音乐作品,确保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结合唱、跳、玩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步骤的清晰性": - 制定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新课教授、练习巩固、总结等环节。
6. "教学资源的准备": - 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音乐器材等,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7. "评价与反馈": - 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一篇关于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的作文示例:
---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基本
一、学情分析:
从整体的水平看,一年级的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总共8课,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三、教学目标
1.感受与鉴赏(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进一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会模仿。(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3)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4)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 进一步感受风格。2.表现(1)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并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学习自然的呼吸,做到不耸肩,不出声。(2)每学期背唱6-8首歌曲;(3)认识或见识几种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并会演奏能为歌曲伴奏。(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5)认识简单的音乐符号。3.创造(1)歌词的创作活动:能根据乐曲风格和歌词结构对歌曲进行再创作。(2)音乐活动能力的培养方面: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3)音乐活动:能根据音乐创编故事和表演简单的情景。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进一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会模仿。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3.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措施:
1.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让学生能跟随音乐自己主动化的进行合理的学习,一年级不要求识谱,主要是积累音高的感性经验。在音乐活动中逐渐积累知识与技能而律动及表演是本教材的重点。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立足于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去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一、教学内容: 1、 聆听《三个和尚》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 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三、教材分析: 1、 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乐曲以民族乐器的独特音响描绘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经过。音乐主题是从寺院的经声调演变而来的:1122 2222 | 3333 5555| 6661 2222 |使人联想到寺院的钟声,咏经声。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俏地描绘了小和尚念经是的情景。 乐曲以简单的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繁忙的劳动景象,学生可以从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想象所表现的基本内容。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三个和尚》 1、 初听,音乐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 复听,请你为自己选择一个角色来表演。 3、 完整聆听,边听边表演。 分享到: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个和尚》 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乐曲以民族乐器的独特音响描绘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经过。 音乐主题是从寺庙中的经调演变而来的: 使人联想到寺院的钟声、诵经声。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和尚念经时的生动形象。 在主题音乐下,另一条旋律: 同主题形成了复调。全剧没有一句对白,人物的言表心声,均由音乐披露得淋漓尽致:板胡代表小和尚;坠胡代表瘦和尚;北方的管子代表胖和尚。三种乐器轮流演奏,好像和尚们在对话。没水吃了三个和尚均拉长了脸,三样乐器“叽叽喳喳”奏个不停,尾部拖着一个幽默的长音,表示三人争吵不休;而当寺庙着火三人救火时,三种乐器则此起彼伏,抑扬和谐,表现了三人齐心协力扑灭火灾时的忙碌情景。 乐曲以简单的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有趣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繁忙的挑水灭火的劳动情景,学生可从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想像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聆听《三个和尚》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听着音乐想像,“音乐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2.全体学生在复听音乐时随着音乐表演,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合上音乐的节拍,用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