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童话年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3 00:42

3招搞定《童话年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童话《年》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例如,可以从童话故事的教育意义、作者的写作手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
2. 梳理情节:仔细回顾童话《年》的情节,抓住故事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故事的发展脉络。这样有助于在写作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分析人物:对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如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进而体会童话所传达的价值观。
4. 挖掘寓意:童话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要善于挖掘童话《年》中的寓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5. 体现个人观点:在写作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观点。避免仅仅复述童话内容,要注重表达自己的见解。
6. 注意语言表达:读后感要求语言通顺、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结构紧凑。
c.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文章的正式感。
7. 控制篇幅:读后感一般篇幅较短,要合理安排字数,避免冗长

马上评|《童话大王》停刊:一个人、一本书与一场悲壮的告别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丰

12月15日,郑渊洁通过微博宣布,《童话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今年12月刊将为最后一刊。消息一出,几代大读者、小读者无不为之惋惜。

一个人、一本书,郑渊洁与《童话大王》,在中国出版史上堪称一个独特的存在。1985年5月,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童话大王》创刊,首期刊载《牛魔王新传》《象棋里新添一头牛》《皮皮鲁在颐和园》《鲁西西送王昭君出塞》等儿童文学作品。谁也没想到,这一写就是36年。

《童话大王》创刊号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十万个为什么》出版60周年,一共推出6版,总发行量超过1亿,这是了不起的数据。但郑渊洁的《童话大王》,从1985年到本月,出刊495期、共印行2亿册以上。

毫无疑问,郑渊洁是一个奇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性格偏执”,否则坚持不到这一天。《童话大王》是和《十万个为什么》同等重要的存在,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灵。对很多孩子来说,在最脆弱敏感的时期,皮皮鲁、鲁西西就是父母、老师外的“第三种力量”,是心中理想的伙伴。

一个淘气、有个性但有时候不合群的孩子,也是值得被爱的、有未来的。郑渊洁作品传递的这种价值观,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童话大王》作出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童话大王》停刊,郑渊洁一个月前就作了预告,并解释了原因:“已经66岁的我精力有限,只能通过停止写作《童话大王》月刊,从而拿出全部精力去和第7197328号皮皮鲁商标、第8229932号童话大王商标、第5423972号舒克商标斗争维权。”

实际上,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维权都是郑渊洁除写作外最重要的工作,他已经是一个著作权和商标权方面的专家了。写作是一个人,打官司维权也是一个人。但维权是比写作更复杂、更难的事,吞噬掉他大部分精力。

过去30年,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法律越来越完善,对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力度都在持续加强。但“一个人”的郑渊洁,还是架不住纷至沓来、无利不起早的恶意抢注者。读者不难想象,当郑渊洁看到“皮皮鲁”牌山椒猪肉皮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郑渊洁的维权,当然应该支持。在整个事情中,我最感慨的其实是他维权的“孤独”。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去打官司。

赞扬他自学成为“法律专家”,是维权勇士,这完全正确。但很多人也想不通,如果有一个团队打官司,不是更好吗?以郑渊洁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完全可以组织一个50人的法律团队,或者和一个超级律师事务所合作,合力打官司,进行高额索赔。

可郑渊洁的个性就是孤胆英雄式的,他不想那么做。实际上,《童话大王》的创作和出版,也完全可以是“团队式”的。只要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大致确定,不管是写作还是绘画,都可以找团队完成。市面上也不乏这样的“创作方式”,可郑渊洁不为所动,这是很让人尊敬的。

童书有着巨大的市场,儿童故事可以开发成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资本和团队的介入,可以把《童话大王》做成一个大IP,甚至一个产业。但36年来,他仍然是一个人创作《童话大王》,这是郑渊洁的倔强。

可以说,作为“时代人物”的郑渊洁,和当下的语境有些格格不入。他选择自己的方式一个人来战斗,非常辛苦,但最终为读者完成了两部杰出的作品——一部是《童话大王》,另外一部是“郑渊洁”这个人:一个文化怪杰、孤独英雄,不向现实妥协的人。

《童话大王》停刊让人惋惜,但现在已经不是1980年代,孩子们有了足够多的读物。这次停刊也让人尊敬,不失为一场悲壮的告别。商标维权,同样是一件值得为之战斗的事情,希望郑渊洁一路更好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施佳慧

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成年人更应该读童话

陈诗哥(左)和洪永争(右)展开对谈 刁宵华 摄

中新网佛山8月23日电 (程景伟 刁宵华)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陈诗哥和佛山儿童文学名家洪永争22日下午亮相2022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围绕“中国儿童文学的湾区时间”主题,向大小读者分享了创作经验。

童话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吗?陈诗哥却认为,成年人更应该读童话。“童话有一种伟大的单纯。只要有一双童话的眼睛和诗歌的眼睛,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灵魂的,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故事的。”陈诗哥表示。

作为一个童话作家,陈诗哥小时候并没有读过童话书籍。他成长在广东肇庆一个普通村庄,从《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小说开始了对文学的感知。后来,由于机缘巧合,陈诗哥成为了少儿杂志《红树林》编辑,这时候才从《安徒生童话》开始阅读儿童文学。

“原来我以为儿童文学是糊弄小孩子的,没有文学含量,更没有思想含量,但是读了《安徒生童话》之后真的完全改观。”陈诗哥没想到,他自己此前一直寻找的东西,如故事、诗性、哲学等,在安徒生童话里全部都有,“于是,一道神秘的门就这样在我面前打开了。”

洪永争的文学萌芽则是从父亲的抽屉文学开始的。“我爸特别喜欢写作、画画,他有个小抽屉,每次拿东西出来总是锁好,有一次我就趁他不在把锁撬开,结果发现里面有很多‘宝藏’——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和《呼延庆上坟》等戏剧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

现场两位作家还科普介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儿童文学的特点。陈诗哥认为,近三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发展非常迅猛,除了儿童文学的观念进步,作者水平的提升,更多主要是体现在儿童文学市场的飞速扩大。

目前,陈诗哥和洪永争都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生活和创作。陈诗哥认为,大湾区文化非常鲜活,而且历来处于创新前沿,儿童文学创作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他还表示,大湾区儿童文学一定要书写自己的特色,比如可以把粤语和民俗等元素融入创作,“洪永争作品《摇啊摇,疍家船》就非常有代表性。”

洪永争也赞成,要在创作中保留自己的地域性,但是不能写成地方志,还需要将广泛的文学性和共情共通的情感提炼出来。“《摇啊摇,疍家船》写的就是大湾区水上人家的故事,我把它定位成亲情的颂歌、环境的颂歌、风俗的颂歌。”

从此分享会上,陈诗哥和洪永争还分别向读者推荐了阅读书目和阅读方法。陈诗哥表示,家长可以首选“安徒生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这些优中选优的书目非常值得阅读。

洪永争则表示,家长可以先看一些名著再和孩子分享,达到亲子共读的效果,“有些儿童文学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拍成了电影,可以先看电影再读小说,比较容易引起兴趣。”(完)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