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3 17:4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思想政治实践报告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报告的主题应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治意识等。
2. "结构清晰": - 报告应包含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实践背景和目的。 - 主体部分详细描述实践过程、内容、收获和体会。 - 结论部分总结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提出建议或展望。
3. "内容充实": - 实践内容要具体,如参与的活动、学习的内容、讨论的主题等。 - 结合实际案例,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
4. "观点明确": - 在报告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实践中的问题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5. "逻辑严谨": - 报告中的论述要逻辑清晰,前后连贯,避免出现自相矛盾或跳跃性思维。
6.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语法、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7. "格式规范": - 按照学校或机构要求的格式撰写报告,包括标题、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
8. "突出重点": - 在报告中要突出实践中的重点内容,如个人感悟
近日,贵州大学开展“形势与政策”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贵州省级“金课”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陈琳创新为本科学生开展DeepSeek、Kimi等AI工具辅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课堂现场。贵州大学供图
课程引入案例,帮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知信行统一”的认识和理解。讨论过程中,陈琳及两位研究生助教指导同学们运用DeepSeek、Kimi等AI工具辅助整理研究文献、构思调研报告写作框架、生成小组汇报PPT等。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陈琳说,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有三个创新点:一是根据“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既拓展了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又进一步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方法,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二是配备思政课助教,从理论与实践协助开展思政课教学组织、小组研学、课后答疑等工作;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进入本科生思政课课堂,初步探索本硕思政课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原则,引导学生领悟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等基础性科研工作,接受科研素养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江枫)
12年来,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融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有效开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局面,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三维+五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育人模式,即以“三维沉浸”为实践路径,通过“双轮驱动”的教学理念、“社团引领”的活动平台以及“校地协同”的发展格局,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学习环境;同时,学院以“五课融合”为课程构建核心,将5门思政课的内容有机整合为6个维度的实践教育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德院方案”。
“三维+五课”,点亮思政教育新航标
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三维+五课”模式的创新实践中,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通过“三维”实践教学模式,即“双轮驱动”“社团引领”和“校地协同”,为学生搭建了坚实的实践平台。在“双轮驱动”中,理论研究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实践教学则是理论研究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在检验理论真伪的过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借助“社团引领”,以“UGS”长效合作机制为依托,通过校级优秀社团如“青春助梦行”大学生实践协会和学院“小青马”理论宣讲社团,将实践教学活动日常化、课程化。此外,多渠道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校地协同”发展空间,涵盖周边政府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为地方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在“五课”内容融合方面,学院以5门思政课为基础,坚定“四个自信”,将“五课”内容重新整合为6个维度的实践教育内容,包括理想与信念、道路与自信、党史与文化、公益与法治、劳动与健康、素质与拓展等方面内容。依托实践基地,充分考虑学生年级特征及理论课开设情况,科学配置各学期的实践主题,且在实际运行中6个维度的主题实践教育可能相互交叉,形成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格局。围绕价值养成这一核心,构建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借助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打通实践教育内容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系列品牌育人项目塑造学生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从思政课教育理念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
成果导向,树立社会担当新榜样
在“三维+五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育人模式的推动下,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充分彰显了其育人成效与社会担当。学院以实践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类教学与科研活动,产出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通过与德州市大中小学的紧密合作,线上线下举办了百余次学术活动,不仅为师生搭建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服务。在此过程中,学院获批各级各类课题多项,相关研究报告多次获奖,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水平。
在育人成效方面,“三维+五课”综合实践育人体系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多名学生获得山东省高校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省级荣誉称号,这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各类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80多项。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学院扎实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学院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学院积极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和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高知识水平和创新思维,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社区服务中,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开展文化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工厂和企业中,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三维+五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育人模式,不仅在思政课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刘文霞 孙乃龙 王俊松 袁博)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