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3 1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科学读后感的300字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读后感的主题,即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这可以是科学领域的某个具体问题、某个科学家的贡献、或者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2. 突出重点:在300字的篇幅内,要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无关紧要的描述。抓住读后感的核心内容,简洁明了地表达。
3.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所读的书籍或文章,主体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4. 语言简练:在300字的篇幅内,要尽量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冗长的句子,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5. 逻辑严密:在阐述观点时,要确保逻辑严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观点不清的情况。可以通过举例、对比、归纳等方法来支撑你的观点。
6. 体现个人观点:读后感要体现个人观点,避免千篇一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个人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对科学问题的看法、对科学家的敬佩等。
7. 结合实际: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如,可以谈谈科学在你生活中的应用,或者你对科学发展的期待
习以为常的概念,大家见其有些益处,便会习而不察,广为传布。久而久之,大家似乎对这些概念也不再陌生,也开始在各自的理解中运用自如。然而,如果真问起这个概念到底什么意思,被问者或不免恼怒,或有些支吾,或多少讥笑,或语焉不详。其实也怨不得被问之人。世间又有多少人会认真思考自己的语言并谨慎运用呢,否则也不会出现人云亦云、谣言漫天的现象。更何况“科学”这个相对专业且又传播久远的概念。科学本不在汉语词汇之中,而推翻旧中国时,所举的一面旗帜就是“科学”。故而,科学越来越高高在上,冠以科学的之名大抵都是正确的。但究竟何为科学呢?
本书作者就运用哲学的方法对科学的本质、地位及方法进行了讨论。作者首先分析"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的观点,提出其面临的困难。接着介绍归纳推理和否证主义,并指出其局限性。继而介绍了结构体系的三种理论,库恩的范式、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科学理论。然后从科学的方法角度阐述科学的方法论变革,介绍了贝叶斯方法和新实验主义。最后讨论规律的本质,以及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这些本体论问题。
然而,作者并没有完美地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如果得到了确实的答案,恐怕就不会是哲学思考的范畴了。但我们却能看到作者对科学究竟是什么的确切理解。科学的特征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诉诸经验得到了确证。科学要经受住证据的检验,不仅仅与证据相适应,且相关的证据是典型地从严格的实验介入中产生。
不过,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并非知道了科学是什么。而在于能清晰地了解到作者探讨的思路,能在一次次对观点的分析和挑战中,感受到思考的方法和力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欣喜和惊叹。同时也启发着我们思考:科学是否就是万能的,可以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科学是否就一定永远正确;人文社会科学是否是科学;非科学是否就一定等而下之。
当然,本书既然是科学哲学著作,肯定不足以解困或打发时光,且里面的例证多是物理学的内容,难免会有不太理解之处。但只要积极认真地去阅读,去理解,一定会有所收获。那些不太理解的内容,暂且悬置一旁,也许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之后,便会会心一笑了。或者揪着这些不理解的内容,寻求更广泛的资源,从另外的途径去探寻,恐怕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书籍,让我们了解各种概念的起源、涵义、发展,让人更多地去思辨,去合理运用,造福社会。
【青年学子说】
作者:郑宇轩(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生)
我是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首次了解到1978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技界的历史性盛会。这次大会的召开使得“科学的春天”润泽神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形成风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也是自那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多年来,中国各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直接带动了人民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作为一名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我有幸参与到相关研究活动当中。自2016年读博以来,我以生殖系统的发育与衰老作为研究方向,期望在不孕症疾病领域做一些工作。历时三年多时间,我与合作方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成功揭示了卵巢衰老的机制,为延缓卵巢生育能力降低提供了干预靶标。这些成果的取得让我深受激励,即使只是一名学生,我发现自己也可以为基础科学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发展略尽绵力。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科学技术在国家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核心动力的作用。航空航天的发展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深海探测的进步促成了“可下五洋捉鳖”的愿景。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则使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保障生命健康、维护生命尊严中独一无二的作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降低了6.8%,国民经济遭到了重创。世界上每日新增的确诊和死亡人数,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新冠疫苗才是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强大屏障。
依靠科学方法,中国科学家全力投入研究新冠病毒的特性和结构,进而利用技术手段,在世界上率先启动疫苗研发,并且同时展开了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等多项研究,为生命赢得了时间。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带领人类探索发现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将科学成果应用到解决人们的特定问题中去。科学与技术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我未来要做一名科学家”,这是很多小朋友的梦想。不过坦诚地讲,关于毕业后是否要继续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我也曾动摇过、迷茫过。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巨大伤痛使我坚定了信念!身处科研一线,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不可替代性,我希望在这个领域中可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将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浩浩荡荡的人类进程之中,承担历史重任,做一些造福全人类的科学技术工作!
愿我们不负新时代!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3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