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越古老越美好读书笔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3 18:49

推荐《越古老越美好读书笔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越古老越美好”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越古老越美好”的读书笔记,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遴选书籍:选择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古老书籍,可以是经典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哲学著作等,确保书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价值。
3. 梳理内容: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注意记录书中的精彩片段、观点、人物形象等,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4. 结合现实:在作文中,不仅要阐述书籍中的美好之处,还要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书籍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启示。
5.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以及自己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b. 正文:正文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节,分别阐述书籍中的美好之处、个人感悟和现实意义。
- 第一小节:介绍书籍中的经典片段、观点或人物形象,阐述其美好之处。
- 第二小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阅读这本书后的感悟,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
- 第三小节:分析书籍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帮助。
c. 结尾:总结全文

新华视点丨从濒危到重生:一座千年古村的破局之路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从濒危到重生:一座千年古村的破局之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刘江、李兴文、余贤红

“五一”期间,一条短视频被网民频频转发:夜幕降临,一座古老的村庄流光溢彩。沿着波光粼粼的水塘,数十米长的餐桌一字排开,景泰蓝铜炉热气氤氲。这场大型火锅宴开席的同时,池塘中央的平台上演青春民谣,天空中烟花绚丽绽放……

这是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的钓源古村。这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村始建于唐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后裔和同宗聚集地,曾走出过9位进士、32位举人,被誉为一部浓缩的古庐陵文化史。

仅仅几年前,钓源还深陷困境——由于人口流失、房屋破败,这座千年古村几乎濒临消失。如今,它是不少旅游博主口中“惊艳的宝藏古村落”,被国内多个高端论坛、大型活动选为举办地。古村振兴的“焕新方法论”,也被收录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哈佛大学等机构的案例库。

追溯钓源蝶变的故事,需要把视线拉长至20多年前。它经历了中国乡村在城镇化浪潮下最具典型性的“空心化”危机,遭遇了古村保护常见的波折: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输血式”维护难以为继、“冻结式”保护未能挽救人去楼空的衰败、不成功的商业开发在短暂热闹后留下“一地鸡毛”……

虽然政府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大,但我国每年仍有不少自然村在消失,其中不乏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古村落。钓源是如何摆脱困境的?它的失落、迷茫与重生能给大量亟待保护的古村落带来哪些启示?

20多年历经风雨沉浮

吉安古称庐陵,钓源古村因历史上交通便利、物阜民丰,鼎盛时期被称为庐陵“小南京”。从高处俯瞰,古村规划根据地势高低顺势而为,以八卦布局,疏密有致、移步换景。村内有150栋明清赣派建筑,道路整洁、流水清澈,青砖黛瓦被2.6万余棵古樟树环绕。

“以前村里的垃圾随便乱扔,有的就丢在池塘边,水也被污染了。路都是泥巴路,房子都是瓦房,很多人搬入新房子后,有些老房子就糟蹋喽。”欧阳文忠祖祖辈辈都生长在钓源古村,对村里的变化十分感慨,“现在老房子全都修缮过,路平平整整,池塘里的水清得见底,还有鱼嘞!”

2025年4月10日,钓源古村春意盎然。张文馨摄

古村一度人烟稀少,如今人气旺盛、生意兴隆。欧阳翠霞今年24岁,从小就在村里长大,她说:“古村开发改造后小店多起来,工作岗位增加了,我现在已经是钓源古村餐饮部的领班了。在村里就能就业,不用外出打工,换作以前想都不敢想。”

目前,钓源有茶馆、咖啡店、香堂等50余种业态,150多套民宿能够容纳300人。2024年游客量59.14万人次,营收1800万元。吉州区文广旅局副局长袁玉琼说,今年一季度,古村景区主营业务收入722万元,同比增长41.2%。

钓源的保护之路是一条跌宕起伏的曲线——

早在20多年前,当地政府就已开始进行古村保护,严格控制建设,村内没有新建一处民房,村落形态由此得以完整保存。2010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获评国家4A级景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谋生,村民陆续迁出。至2019年,钓源仅剩20余间房屋有人居住,且多为留守老人。古建筑被用作农具仓库,墙体开裂、屋顶漏雨。在此情形下,钓源屡屡被警告撤销4A级景区资质。

兴桥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刘芳说:“那几年每到刮风下雨,房子漏水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出现倒塌。村民给我打电话说‘政府要管呐’,要求给他们修缮。但因为很多房屋不是文物,没有专用资金,我们很着急但也很无奈。”

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回忆,2020年他勘查村口的祠堂,发现这座原本高大精美的建筑已成危房,濒临倒塌,不时有瓦片、木头从屋顶掉落。他拄着木棍小心翼翼进入院中,满目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心情十分沉重。

与多数传统村落一样,为避免大规模拆旧建新造成破坏,钓源当年采取的是“冻结式”保护模式,维护资金单纯依靠政府拨款。虽然每年投入数百万元,但陷入老房子“修了倒、倒了修”的低效循环。

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不断外出打工谋生,村庄日益“空心化”,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古村逐渐失去了记忆与活力。

围绕难点、痛点开展修复与改造

新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吉州区政府与有古村修缮保护开发利用经验的十里芳菲文旅集团开展合作,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保护与开发之路。

经过短短几年,钓源焕新重生。改造工程的成功,关键是围绕古村落保护普遍存在的难点、痛点展开:

——避免“千村一面”,注重保持古建筑和乡村风貌鲜明特色。

十里芳菲团队秉持对古建筑“修旧如故”“最小干预”原则,精细修复。工程人员使用传统青砖、草木灰填缝工艺,手工清理废墟里的原有建筑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始风貌。比如,在修复已经坍塌的纶祖祠过程中,拣出老砖重新砌筑,还原其古朴风貌。

2025年4月10日,钓源古村一角。张文馨摄

——弥补城乡发展差距,集中治理乡村环境杂乱差。

城里人去乡村旅游,吐槽最多的是垃圾、厕所、蚊虫以及住宿不舒适等问题。通过系统、科学地建设改造,当下的钓源成为没有蚊虫、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村庄。

2万多棵樟树形成驱蚊避虫的天然屏障;通过暴晒杀菌、水生动植物培育修复水生态,构建“海绵水系”实现雨水自循环;改造村内的“七星伴月”水系统,种植水草近800平方米;与泰国专家合作改良土壤,推广自然农法,建立稻鱼鸭共生系统,实现“零化学干预”的有机种植……

此外,老房子改建的民宿内部植入地暖、智能家居等现代设施,为游客打造“房屋外观越千年,内部功能超五星”的居住体验。

钓源古村景色。李军摄

——打破村民对古村保护冷眼旁观甚至抵触的心态,促使他们成为受益者、参与者。

钓源村村民易爱华说:“以前村里搞旅游,政府每年给400块钱,有游客参观就要我们开一下门。我有点不愿意,因为我们还要忙着种田、收地。”

2021年,当地政府将全村150栋古宅集中收储,进行租赁流转,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村民增加收入。成立村企合作社,让村民通过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共享发展红利。古宅村民由此户均年增收4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加30万元以上。

另外,创造就业、创业空间,目前有80余名村民在景区就业,返乡青年创办非遗工坊、民宿,形成“家门口经济圈”。如今的钓源游客不断,节假日民宿一房难求。

——打破对政府“输血”依赖,通过市场打造乡村自我“造血”能力。

经过对产业链的培育,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超2000万元,彩稻糍粑、冬酒等成为爆款旅游商品。村里还布局了樱花长廊、四季花境等32个打卡点;落地陶艺工坊、香樟精油作坊等50余个业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举办花朝节、乡村振兴交流会等活动,联动高校打造“诗教润乡土”项目,将欧阳修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与研学课程。

塑造新时代的“传统村落”

当古村风貌得到修缮恢复、市场运营驶入良性轨道,如何避免一些地方乡村文旅“速红速衰”的通病,实现长久繁荣,是钓源下一步令人关注的议题。

有专家认为,迎合游客对新奇追求的“爆火”是非自然、刺激性的亢奋,热闹一阵后,随着年轻人兴趣点的转移,剩下的只有一片狼藉。创新要“心中有根”。

与此同时,对古村落的保护也必须保持开放、包容的创新思维。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教授认为:“变化是必然的,我们要警惕的是一些旅游开发模式和消极的观念,比如希望停止甚至是冻结遗产、村落和景观变化,让村民永远生活在‘过去’。”

他说,最好的活态保护或活化利用,不仅仅是寄托一种怀旧情绪或将之转化为商品进行消费,而是让遗产回归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激发社区的文化创造力,塑造新时代的“传统村落”。应以精细化政策和制度设计,引导农二代、农三代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95后”张娜原来在外打工,现在回乡担任古村运营策划。农家乐主人欧阳晓斌30多岁,这位欧阳氏的后人性情淳朴,烧得一手好菜。“之前在自家老房子里开餐馆,面积小不说,客人也不多。村里改造后,现在有个三层小楼,最少可以摆下个五六桌,还有包厢。火的时候一天能挣6000多元。”

钓源的“蝴蝶返乡”计划令人瞩目。其宗旨是形成“原住民+新村民”共治模式,定期举办研讨交流会等学习活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景区内大小商店、手工作坊均注重将创业青年、本土乡贤、非遗传人引流回村创业。元宵祭祖、舞龙表演、国际象棋赛事等活动赋予古村持续生命力,吸引专业人士和新农人聚集。

钓源引发很多到访者感慨:城市或许并非现代人的终极目的地,不断更新的乡村,除了作为情怀的载体,也有可能成为理想的多元生活选项。

十里芳菲董事长张蓓说:“我做钓源项目,初意非常朴素。我是一个喜欢乡村生活的城里人,很想过归田园居的生活,想生活在一个鸡犬相闻、有好食材、有好邻居的村子。我们这一群人把自己定义为钓源的新村民,愿意与本地村民一起建设美好乡村。”

农事节气、田野风光、耕读传家的祖训、邻里守望的民俗……这些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散布在广大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尹冬苟说:“我理想中的钓源,未来应该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多元丰富的新型古村落,让老村民与新村民共同在这个‘可以让身体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的地方拥有美好生活。”

在阅读中感悟 于行走间成长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青睐”团下了江南,作家、画家赵蘅一起,从金陵到沪上,做了为期四天的文化寻访。这一路,我们看的不只是一处处名人故居、一间间书店、一个个展览,更在实地探访及与文化大咖和文友们的交流中,感受着文字背后的温度与情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读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能感知的鲜活体验,这一趟的寻访之路,我们真实地体验到了很多很多……

之所以选择去南京和上海,起因是一个展览,而后设计了四天的行程。那么,就从这个展览写起吧。

鲁迅故居 赵蘅绘

4月23日 南京第一天

一个展览 一个诗会 一处故居 干净舒服的场所令人流连

每一座城市,总有那样一些角落,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位于南京鼓楼区金银街上的万象书坊,就是这样一方天地。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弥漫着咖啡香气的万象书坊高朋云集,高校的教授、出版社的编辑、媒体的记者、独立文化人、艺术家,他们大都是应赵蘅老师之邀,来参加《查令十字街84号》书封再设计展。这个展览是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吴文越副教授多年来组织学生所做的作业——重新设计记录了一段传奇书缘的《查令十字街84号》。此次,吴文越携84部再设计本来到了南京。

简短的开幕式后,嘉宾们进入观展区,边看边听吴文越讲解学生们充满奇思妙想的书封创意。《开卷》杂志主编董宁文感慨地说:“一本一本打开、翻阅、欣赏这些再设计本,感受到的是年轻学生们迸发的青春激情,以及他们对文字、纸张、艺术和人生的向往与热爱。”这些美丽的书也打开了“青睐”团员们对于书籍装帧的审美视野,他们有的围着吴文越问这问那,有的一本接一本仔仔细细地观摩,感觉他们都想加入到再设计的行列中了。

杨苡书屋一角

一上午的审美再造后,下午的活动可算一道文化大餐。活动地点在与万象书坊咫尺之距的杨苡书屋。那是翻译家赵瑞蕻和杨苡生活了60年的居所。杨苡生前亲自办理法律手续,将其捐予南京作协,成为公共文学场所。最令人欣喜的是,除了赵瑞蕻和杨苡的次女赵蘅,其长女赵苡和长婿龚同生也一同参与。

参观了70余平方米的书屋之后,大家与赵苡、赵蘅姐妹围坐恳谈,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朗读会,朗读的都是杨苡翻译的名著和诗文。团员张楠形容:“这是一个气场干净舒服,且安静美好的居所。房间的风格保留了原貌,墙上有家庭老照片,书桌上摊开的日历上有一处注明:亲爱的妈妈,今天去世离开了我们。听两位都已八旬有余的女儿深情讲述父母在此生活的种种细节和家庭趣事,我们心里都感慨良多:敬仰、敬佩、感动,还切身感受他们的气息,这大概就是大家对名人故居感兴趣的原因吧。”

行前我们得知,赵蘅的名字得自于语言学家、史学家胡小石。很巧的是,赵蘅在一次会议上结识了胡小石原住房的购买者吴懋楠,从此被命名者和故居的主人结下不解之缘。吴懋楠“青睐”一行去故居用下午茶,从杨苡书屋到颐和路,成了这个读书日最后一个特别节目。那是一幢气派十足的民国老式别墅,楼体淡土黄色,庭院宽敞考究,故居修缮保持了原貌,得到胡小石远居海外后人的认可与赞赏。吴懋楠和大家围坐在庭院长桌旁,谈起胡小石先生的学问和贡献,如数家珍。他大量收集胡小石的真迹墨宝,如今已是一位胡小石研究专家。

读诗会上的赵苡 赵蘅绘

4月24日 南京第二天

一座图书馆 一家独立书店 都是鼎鼎大名

第二天的行程是参观一座图书馆和一家独立书店,都是鼎鼎大名。

南京图书馆外表壮丽恢弘,我们在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部长王菁菁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四层的“赵瑞蕻杨苡专藏室”。杨苡书屋内外门景观:小院铁门和石榴树,书桌和书柜,都是依照原物复制的。琳琅满目的藏书、手稿、照片、乐器、纪念册、饰品……无不印记两位翻译家一家人的昔日过往,令团员们目不暇接。赵蘅本人也仿佛又回到家中和父母团圆。

下午到南京的名片、著名网红打卡点——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远望门口排着长队,以为在限流,没想到都是在等待拍照打卡的人。书店经理张海燕接我们进店,扫过一摞摞书籍,直感图书品类既高且广,团员们说:“真想之后几天哪儿也不去,一直泡在这里。”先锋的文创也是一绝,长长一溜柜台,细逛下来个把小时打不住,多为女性的“青睐”团员们哪里还走得动路,几乎每人都贡献了钞票给收银台。

一行人刚在咖啡区歇脚,先锋书店创办人钱小华神仙一样地出现了!他坐下便和大家聊了起来。大家问他为什么要四处建立乡村书店?他说:“我做乡村书店,是要让乡村孩子看到世界的美好……”他娓娓道来,听者都能感受到他的大爱和内心澎湃的激情。有团员总结:钱小华把这件很难的事业,做成了一个享受生命的体验。

4月25日 上海第一天

追寻鲁迅、巴金足迹 和平书院令人惊艳

转战上海,为了什么?

我们选择住在虹口区,是为了追寻鲁迅的足迹,因为从木刻讲习会所旧址到鲁迅故居、鲁迅墓地,每一处都诉说着先生晚年生活的点滴。

来上海的第一天上午,我们就去了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的鲁迅故居,这是鲁迅在上海的第三处寓所。1933年4月,鲁迅从拉摩斯公寓以内山书店职员的身份携许广平及儿子海婴搬到此处,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年。在此期间,他先后编辑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七本杂文集,编成《引玉集》等木刻作品集,还翻译了数本国外著作。

山阴路上的一条巷弄,一排老式三层建筑,鲁迅的家在尽头,它的旁边,就是茅盾故居,两家都是独占三层。现在鲁迅故居一层辟为生平展厅,二三层限流参观。此地的老居民也爱鲁迅,在一位徐姓老者的倡议下成立了志愿者组织。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束秀梅告诉我,他们每周五上午为参观者做义务讲解,今天早上看见我们这么多人,大家都一溜小跑赶紧来了。

在洒满春日阳光的鲁迅故居前流连,有人拍照有人看展,赵蘅老师甚至坐下来画了一张速写。意犹未尽地去往下一站,转过一个街角就是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这间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设的书店,是鲁迅晚年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现书局东侧的房间复原了当年内山书店的空间结构与陈设,还被评为中国最美书店之一。店内书品精致,有不少鲁迅先生的著作,也围绕主题设计了很多文创产品,大家自然又是爱不释手。

下午,我们去参观去年年底刚刚开馆的巴金图书馆。这又是一座气派的西式老建筑,红砖拱门、复古花窗,一楼的中厅小花园和二楼的阳光露台,随手一拍都是大片。据说此地原为赵家花园,是当地富商赵岐峰所建,原名扆虹园,历经变迁成为巴金图书馆。

展厅里除展示大量巴金先生照片、文稿、书籍外,二楼还有文学杂志阅览室、自习位,不少人正在安静地看书和自习。

馆长周立民得知赵蘅老师和“青睐”团前来,特地腾出时间和大家见面。在阔大的会议室里,他不但专门做了《北四川路旧事——中国现代出版与文学寻踪》的讲座,还请工作人员提前在赵蘅老师为巴金图书馆创作的明信片上盖好章,为了让印章干透,花了三天时间。面对这份珍贵的礼物,团员们连声道谢。

图书馆工作人员茹佳告诉我们,馆旁边那座巨大的U型建筑是在建的上海文学馆,这也是巴金图书馆选址于此的原因之一。

告别周立民馆长和茹佳,紧锣密鼓地赶往下一站——和平书院。书院主管陆晓炯已经在门口等候我们。书院设在和平公园里,绿意盎然,粉紫色的风信子正如期盛开,书院四周都是落地玻璃幕墙,坐在书院读书的人成了一幅幅最美的画。团员们说,用“美爆了”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高品质建筑群,竟然还是24小时对外开放。

热心书友王乐耕与赵蘅和“青睐”团员

4月26日 上海第二天

热心书友妥帖安排 作家故居目不暇接

今天,开启城市漫步,主题是作家故居。

漫步线路的设计者,是上海热心书友王乐耕。

约好早上8:00,与王乐耕老师在淮海坊汇合,一路寻访巴金、许广平、丰子恺故居。都是老洋房,现在是居民小区。如果没有熟门熟路的王乐耕带领,我们绝难找到。每处故居都挂有铭牌,也有住户挂出了“私宅勿入”的牌子,我们一群人熙熙攘攘地走进小区,保安大哥一直叮嘱“注意安全”,也有居民见怪不怪地看上一眼后说:来了一个旅行团。

10:00,我们准时到达梧桐院。这座英式花园是1932年由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的,最早是国际礼拜堂牧师住所,后来政府对老洋房整旧如旧,成为现在的街道邻里汇。在梧桐院参加了“在万物中醒来诗歌赏读会”,草婴读书会北京上海双城书友,在奥利弗的诗歌中互通互融,在朗诵中感悟到了跨越地域的情感交流。

下午,参观夏衍故居和草婴书房,这两栋建筑比邻,夏衍旧居是一座三层老式建筑,每个房间基本都保持原样。

草婴先生以一己之力翻译了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以及肖洛霍夫、尼古拉耶娃等作品,译作千余万字。草婴书房是遵循先生在生前“不要墓碑,建一个书房”的遗愿而建。草婴的女儿、著名公共艺术家盛姗姗陪同大家参观,听盛姗姗讲述父亲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令人感动。团员们说: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无疑是一个生命的壮举。

通过王乐耕的特别安排,我们还去了位于巨鹿路675号的上海作家协会。这是一座文学殿堂,有夏衍、巴金、丰子恺、柯灵等文学家的足迹,也是《收获》《上海文学》《萌芽》《上海文化》《思南文学选刊》等文学刊物编辑部的所在地,还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为上海留下的众多作品之一,它另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爱神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几座老式建筑掩映其中,团员们兴奋地说,能办出如此高品质刊物的,难不成是由这里的环境美色养育而成?王乐耕微笑地看着四处拍照的团员们,开心地说:“我很欣慰,让大家看到了巴老的故居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金茂大厦中的“新世界的曙光” 摄影/微笑四叶草

穿行在梧桐树间,沿途有张乐平、柯灵、张爱玲的旧居。

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在其位于上海徐汇区五原路弄堂的故居花园中,小三毛雕像顽皮如故。故居的小楼是一栋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1950年6月开始,张乐平和家人在二楼居住了近半个世纪。2016年经修复旧居对公众开放,二楼复原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居住时的原貌。房中有一张八仙桌,据说,张乐平好喝酒,每餐都要喝点,为他的健康,夫妇俩没少争吵。为真实展现这一场景,故居桌上还放了当年张乐平喝酒用过的小酒杯。一楼为展厅,展厅内,胸前佩戴红领巾的张乐平半身塑像格外引人注目。

此行最为团员们期待的位于上海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张爱玲旧居,因有住户不能进入,大家坐在车里,在车轮的行进中瞻仰了外观。我心里默念着张爱玲在这里写下的一段话:“常常觉得不可解,街道上的喧声,六楼上听得分外清楚,仿佛就在耳根底下,正如一个人年纪越高,距离童年渐渐远了,小时的琐屑的回忆反而渐濒亲切明晰起来。”现在的公寓一楼,是一家咖啡馆,据说里面有张爱玲的书籍和生平介绍,还有名为“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咖啡售卖。

夜幕降临,翻译家草婴的女儿盛姗姗我们到外滩的金茂大厦,56层有她创作的巨型壁画。壁画有7米高,横向由9块巨大的画布组成,盛姗姗说足足画了一年才完工。边欣赏边听她介绍,这幅油画是1999年受委托而创作的,画这幅油画时,盛姗姗构想着一个崭新的与世界相连的大都市形象,所以,她将这幅画命名为“新世界的曙光”。1998年盛姗姗曾为香格里拉浦东大酒店画了4幅大型油画,远没有这幅大,“新世界的曙光”是全国在公开场合展示的最大型抽象油画,也是从此,国内大型公共场所有了抽象主义绘画的展现。文/记者 王勉

【团员感言】

每一次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王卓

“青睐”组织的活动每一次都会让我们回味无穷,因为每一次活动,都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看市井,而是组织者先选好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活动内容。组织者非常用心,让我们通过这些表面物像看到人性的真实。

这一次活动让我对鲁迅有了深刻认识。以前看鲁迅文章,总是感觉鲁迅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人。那天到了鲁迅上海的家,看到鲁迅把最舒服的床给儿子海婴用,才感觉到他也是一个内心满含温情的人。

另外,通过参加“青睐”组织的活动,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有爱心的朋友。我们这次参观了《查令十字街84号》再设计展,在展览现场,吴老师手捧着学生的设计作品娓娓道来。通过她的讲解,我们不仅感受到学生们设计的奇思妙想,也更加感受到吴老师对学生们深深的热爱。

最难忘张乐平故居

◎南啵儿

参观的故居里,我特别喜欢的是张乐平故居。据说当年他住二楼,但为了让故居对外开放,政府另外安置了一楼住户,腾出来和二楼连体,打造出一个张乐平故居空间,一楼做展厅,二楼复原了画家的画室、卧室、子女房样貌。巨大的花园郁郁葱葱,还矗立着一尊三毛雕像。

张乐平故居从巷口往故居走的那段路上,墙面布满张乐平“三毛流浪记”的图画。比较让我震撼的是,之前只觉得他是个漫画家,结果看了张乐平早期的写实作品,感觉画得太好了,功底之扎实,表现之深入,在我看来不输好多欧洲写实大家。

张乐平的画室和客厅在一间房里,能想象他放下画笔,离开书桌,转身坐进沙发里,用上海话和来访朋友谈笑风生的情景。桌上纸笔俱在,沙发扶手摸痕也依然,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凝视半晌,似乎能清楚地看到,时间的流逝是如何把一个蓬勃的生命慢慢带向凋零,让他成为历史,成为下一代人的铭记和回忆。

以书为名 与敬爱的亲爱的可爱的相爱的人相逢

◎王今满

四月,当南方高大的枫杨在春风中招摇着满树翠绿透明的花穗,我与热爱读书的师友一起,随“青睐”小团队一起南下,去南京,去上海,去故居寻访,到书店相聚,以书为名,遇见了许多敬爱的亲爱的可爱的相爱的人。

无论是上海的万象书坊、杨苡书屋、胡小石故居、南京图书馆、先锋书店,还是上海的鲁迅故居、内山书店、巴金图书馆、和平书院、梧桐院、作家书店……我们都不是单纯地打卡匆匆而过,而是和《查令十字街84号》、杨苡、胡小石、钱小华、巴金、玛丽·奥丽弗等著作、作家、学者、诗人、书店创始人、图书馆馆长,相遇、深读、对话。一路书香浸润,一路情怀激荡,如四月天,读书日的春风,让人沉醉。

同行当中有画家赵蘅老师随时速写、零零后小李同学随时漫画、爱好摄影的达人四叶草及淡淡随时抓拍动人瞬间。大家心境真纯,欢歌笑语,结下了深厚友谊,相约下次青睐同行。缘,妙不可言。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