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06:13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限量抢购广告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广告词的主题,即限量抢购活动的主旨。是新品上市、节日促销还是特定产品限时折扣?明确主题有助于后续的创意和文案构思。
2. 突出限量性:限量抢购的核心在于“限量”,因此广告词中要突出这一点。可以使用以下词汇或句式:限量发售、限时抢购、仅此一次、抢完即止等。
3. 强调稀缺性:限量抢购意味着产品数量有限,因此要强调产品的稀缺性。可以使用以下词汇或句式:稀缺资源、珍品难得、错过不再等。
4. 创意表达:广告词要具有创意,吸引消费者眼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运用比喻、夸张、幽默等修辞手法;采用独特的句式结构;融入流行元素等。
5. 突出产品优势:在广告词中,要突出产品的独特优势,如品质、功能、设计等。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列举产品特点;与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引用用户评价等。
6. 调动情感:情感因素在广告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广告词中,可以运用以下方式调动消费者情感:讲述感人故事;引发共鸣;激发购买欲望等。
7.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尽量
你是否在朋友圈看到过这种内容——
某银行理财产品“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
某保险产品“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
这个保险产品独一份!“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
……
注意了!自今年1月25日起,以上金融产品营销手段违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0年1月25日起执行。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提出了“八不得”禁止性规定。一是不得非法或超范围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二是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营销宣传;三是不得以损害公平竞争的方式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四是不得利用政府公信力进行金融营销宣传;五是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六是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七是不得违规向金融消费者发送金融营销宣传信息;八是不得开展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违法违规金融营销宣传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前较为普遍的朋友圈营销行为,《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允许从业人员自行编发或转载未经相关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经营者审核的金融营销宣传信息。
也就是说,发朋友圈营销产品可以,但这个营销信息必须是经过金融机构审核的、规范的信息,不能是业务人员自己随意编写的信息。
实际上,此前中国银保监会已发布了“关于防范部分营销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虚假营销信息的风险提示”,在此岁末年初之际,生财君要再次提醒大家,提高风险意识,谨防误导宣传。
第一,准确识别惯用误导手法。目前,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误导信息主要有三类。一是饥饿营销类,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二是夸大收益类,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三是曲解条款类,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第二,充分了解保险产品信息。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保险消费理念,通过正规渠道充分了解保障责任、保险金额、除外责任等重要产品信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保险产品。
第三,销售人员要增强合规意识。部分保险营销员编造不实信息的行为属于销售误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各保险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加强从业人员合规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
第四,虚假信息请勿轻信及传播,如有疑问可咨询。当前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发布主体多、缺乏内容审核,消费者在接收此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销售信息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冲动消费。若遇前文所述的类似情况,请勿轻信,更不要转发;如有疑问,可向相关保险机构咨询或向监管部门反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向银保监会投诉的全国统一电话为12378。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商家用各种华丽的语言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然而,许多广告词背后隐藏着误导和虚假宣传,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中招。今天,我们就来揭示这10个常见的广告词,帮助你在购物时更加警惕,做出明智的选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