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麻醉进修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4 11:48

麻醉进修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麻醉进修自我鉴定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的": - 确保作文的核心目的是对麻醉进修期间的成长、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进修背景和目的。 -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进修过程中的学习经历、实践成果和自我反思。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努力方向。
3. "内容详实": - 详细描述进修期间的学习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操作规范。 - 举例说明在进修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 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突出重点": - 突出进修期间的个人成长和关键技能的提升,如麻醉技术的熟练程度、病例处理的独立性等。 - 可以提及在进修期间参与的重要项目或病例,以及自己的贡献。
5. "客观评价": - 对自己的优点和成就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要诚实地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避免夸大其词,保持真实性和谦虚的态度。
6. "逻辑严谨": - 作文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 - 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句,使

感恩与蜕变—上海四院麻醉睡眠科进修感悟

学习是一场对内消除傲慢,对外消除偏见的自我修行,专注一件事,是事业也是爱好,更是努力想要做的更好的责任。随着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进修生活的落幕,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感激,准备踏上新的征程。在这珍贵的半年学习时间里,我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质的飞跃,更在医学的道路上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与众多医学界的佼佼者并肩前行。
去时是希望,回来是收获,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

今年初春,我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从启程时窗外的皑皑白雪到落地时扑面而来的阳光绿地,宛若内心一路的忐忑和期待回到了现实,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我不会写病历,不会治病,对睡眠领域更是从未接触。再次踏上了归程的火车,心中感慨万千。蒋恒先生的“花自知雨露之恩,所以开花报答;人应知他人之恩,勤学成才回报”悄然爬上心头。短短半年的时间,我不仅对睡眠、失眠、失眠治疗方法和失眠治疗结果(停用安眠药)有了新的认知,还可以准确的记录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对麻醉治疗的新进展也有了更新的认识,亲自参与治疗银屑病、肾病(肾衰)患者的过程中,除了感叹麻醉治疗的神奇,更体会到李启芳主任孤独践行麻醉治疗理念的艰辛和不易,钦佩其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勇敢前行并敢为人先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也感受到其谦虚低调和善于自我反省的高尚品格。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进修报到第一天时憧憬又迷茫的心情,现在还历历在目,但很快我的顾虑就被打消了,袁敏老师的热情接待,李启芳主任的亲自指导,邱小梅老师推荐的入门书籍“关灯就睡觉”“睡眠医学”,李梦雅老师叮嘱的“先看书,有了理论基础,你就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了”,李桂凤老师强调的“CBT-I是核心,一切的治疗都是围绕此展开”,更令我震撼的是,查房时饱受失眠折磨得患者那由衷的喜悦和感激,患者治愈后情不自禁的留下的成功经验的分享及对李启芳主任团队的感谢信,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作为一名医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一下子让我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这就是我想要追随的团队,我想快点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科室从不辜负任何一个努力上进的人,特意安排的每周二进修生之间的小讲课,每天晚上精心准备的CBT-I课程,每天早上的查房时候的现场教学,每天下午的康复锻炼,带教老师定期给我们做的各种知识培训,到外院各个领域优秀的老师处观摩学习、社区义诊和讲座.....都是如饥似渴的我们学习知识的海洋。得益于李启芳主任的安排,有幸在初期就参加了一场关于睡眠障碍多元化治疗手段讨论会,让睡眠小白的我迅速掌握了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目前的所有治疗方式。蔡青老师精彩的演讲更是将讨论会推向了高潮,让同我麻醉人的我备受鼓舞,信心满怀,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的放矢。有幸近距离的接触李启芳主任和其团队,我曾不解的问他,“为什么要治这么难的病,冒这么大的风险,丝毫不考虑个人安危呢”他道:“如果人人都绕道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又怎么办呢?”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让我看到了当代大医的风范和担当!他平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帮助更多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不是在医院上门诊、查房、处理病人,就是在义诊,做科普宣传或者去开会的路上。而义诊,做科普宣传或者去开会牺牲的都是他难能可贵的休息时间,我想起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说的一句话“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感觉我看到了生活中的原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科室的李梦雅老师、蔡青老师、李桂凤老师、许鑫老师,上海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的刘美跃老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盛友渔老师,上海仁济医院的毛家亮老师,静安区精卫中心的胡海萍老师,还有上海四院各相关科室可敬的老师们......无一不是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仁心仁术的医者!他们就像百科全书一样,你会发现自己以前很多的疑问都能得到解答,再此感谢老师们对我那些很低级的问题的耐心解答。感谢对我的各种失误及莽撞的包容,挨批是常事,但收获也是从挨批中得到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半年,朝夕相处,有感动、有感谢、有感恩。相较于专业知识,更大的收获是遇到了榜样,使我更清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不论走到哪里,都会以在上海四院睡眠科学习过而自豪。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优秀的老师,助力我快速的成长!


因缘相聚,成长沃土,相聚是一束光,散开是满天星。
这里是无数麻醉睡眠人成长的沃土,心中的殿堂。这儿不仅有优秀的老师,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相聚在这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对挑战。大家相处的很愉快,学习氛围也很好,随时互相帮忙、一起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成为了彼此学习与生活中的坚实后盾。无论未来我们身在何方,这段如战友般的同窗时光都将是我们人生中一抹不会褪色的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听闻不如经历,向往不如出发,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录取进修医生申请的时间会比较长,因为想来的人真的很多!其次,也或许是老师想让大家沉淀一下这颗学习的决心。所以如果申请递交后没有当批次录取也不要沮丧。时间是最好的酿酒师,它将美好的事物酿成最香醇的美酒,值得我们耐心等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一直都会欢迎你!做有意义的事,做有趣的人,与优秀的人同行,很开心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大家庭的一员,认识全国各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并成为朋友,从专业的广度拓展到人生高度,全面的诠释了你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不仅仅学技术,而是扶上马,送段路!江湖路远,不说再见,感恩过往,不负将来!


一半诗意,一半生活!

患者之光,照亮医者之路
正所谓的妙法只渡有缘人,最后我要衷心的对我们可爱的患者朋友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对我们的无条件的信任和包容,谢谢你们在初期各种不适时依然选择不放弃,谢谢你们在治疗过程中所作出的不屈不挠的努力,谢谢你们对迎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也谢谢我们可敬的战友们,不管何时,都选择坚定的和患者站在一起,想患者之所想,尽一切之所能,让患者的康复之旅变得充满温馨和值得。一场场双向奔赴,让患者最终重拾酣畅自在的睡眠,也让我们收获成长的喜悦!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真的是广大失眠患者的福音,如果您正在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如果您正求医无门,如果您期待重回昔日的幸福生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绝对是您最值得信赖的沃土。给自己多一份选择,给自己多一份康复的希望,也给他们优秀的团队陪您一程的温馨时光。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往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纸短情长,双向奔赴的胜利!

向上成长是一生要做的功课,人生的答案允许自己慢慢交卷。惟愿这世间病者得其医,医者得其敬,向每位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付出过的同仁致敬!像我们最爱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的老师们致敬!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及科主任搭建的这一外出学习交流平台。感谢严世平主任的信任,给了我这次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学习的机会。感谢恩师李启芳主任的接纳,让我有机会收获灵魂的洗礼和充盈!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院麻醉科
程梦华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是全国首创的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临床科室,由睡眠中心领衔,专攻慢性顽固性失眠。在顽固性失眠方面采用多模式创新的睡眠疗法,帮助患者减停安眠类药物,从根本上改变错误的睡眠认知,从而打破失眠-焦虑-失眠的恶性循环,完全找回自主睡眠。同时还致力于皮肤病、慢性肾脏病、强制性脊柱炎等病种的探索研究。


END



点击“

内镜诊疗中心实现全程无创无痛治疗

呼吸内镜团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承红带领团队做内镜治疗。

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余卫中团队为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

内镜中心设有国际标准的内镜洗消间。

“过去,内脏器官感染了,长肿瘤了,常常要手术才能取得病理诊断和切除病变。而如今,内镜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大力发展内镜技术,着力打造消化内镜中心和呼吸内镜中心,实现全程无创无痛治疗。

■ 呼吸内镜中心

十六年磨一“镜” 创多个全省第一

“小”内镜疏通支气管“大”问题

血凝块、肿瘤、异物、炎症等原因引发的气道狭窄,如“死神之手”扼住生命要道,分分钟就能夺人性命。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镜亚方向组团队16年磨一“镜”,用“小”内镜疏通支气管的各种“大”问题,帮助众多危重呼吸疾患闯过生死关。

内镜团队磨的这一“镜”叫呼吸内镜。“以前,支气管镜在很多医务人员和病人脑海中,只不过是一项辅助检查诊断技术,它的很多治疗功能并不为多数人所熟知。”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承红教授介绍。

20世纪初,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仅仅局限于气道内异物取出、肺脓肿脓液引流及脓腔内注药等,随着高频电刀、氩等离子体凝固、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冷冻术等手段应运而生,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越来越广泛。

16年来,内镜团队不断精进自己的内镜技术,先后创造多个第一:在市级综合医院中率先开展超声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及快速现场检测技术,对肺部及胸膜疾病精确诊断;全国首次联合使用4D介入技术(支气管镜介入、肺血管介入、经皮肺介入、内科胸腔镜介入)诊治胸部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与肺血管介入方向组强强联合,在全国首创“双介入技术”(血管介入+气管镜介入)治疗大咯血、肿瘤、感染等,被业内誉为“梦之队”。

从肉眼看,到给探头装上“GPS”

作为全省最早开展电子支气管镜的内镜中心,支气管镜最初是用来明确感染性病变和肺部不明原因性病变,一来可以在肉眼下直视,看清楚气道的情况,还能直接取活检;二是进行肺部灌洗或刷检,将脓性分泌物和肺深部的分泌物取出后送到实验室检查,明确引起病变的原因。

“气管外或是肺部外周的病变,支气管镜很难看到,内镜团队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引进了超声支气管镜。”李承红解释,超声支气管镜相当于在普通的支气管镜前面装上一个超声探头,气管旁或是支气管旁的病灶可以做扇形超声支气管镜探查,肺部外周的病灶可以做环形超声探查,一目了然。

今年初,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引进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就好比给支气管镜装上了GPS定位系统。”对于CT发现的肺部结节,电磁导航系统会建立一条到达肺部病灶的精准诊疗通道,探头顺着这条标记好的路线走,能精准地找到肺外周结节并进行活检,让周围性肺部病变“无处遁形”,大大提高了结节诊断率。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0余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的肺活检术。

据了解,内镜团队每年完成的各种支气管镜诊治量超过2000例。从肉眼看,到给探头装上“GPS”,既是支气管镜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越,也是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带来的健康“红利”。

畅气道、撑狭窄、封堵瘘,镜下治疗全程无创

“支气管镜不仅可以用来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全程无创或微创的治疗。”李承红教授透露,除了用支气管镜取异物、清理痰液畅通气道外,团队几乎掌握了目前呼吸内镜治疗的所有前沿技术。

7月30日,年逾八旬的李奶奶被家人送到了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人因喝水吃东西呛咳不止,短短10天瘦了10斤。

李奶奶3年前确诊为食管癌,做了手术,去年不幸复发转移,一直在住院治疗。团队为李奶奶做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食管的肿块已经侵犯并转移到左侧支气管,导致左侧支气管狭窄,并且支气管和食管之间出现了一个瘘口。

团队通过硬质支气管镜为李奶奶实施了支气管镜下覆膜支架置入术。随着释放的支架缓缓撑起内壁,瘘口完全被封堵,老人的气道恢复了通畅。第二天,李奶奶就已经开始正常进食。

手术后引起的支气管胸膜瘘也可以用支气管镜来封堵。放入一个单向活瓣或子弹头支架堵住瘘口。“这是个技术活,很考验医生的内镜水平。”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气管镜下开展冷热消融、支架植入、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多种治疗,打“组合拳”绞杀肿瘤。

同时,作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致力于肺部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及晚期并发症的诊疗,为早期肺癌患者赢得手术机会,最大程度改善晚期病患的生活质量,把肺癌当作慢病进行全程管理。

在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上,内镜团队也巧用呼吸内镜,做了诸多创新技术:

支气管热成型术成功治疗重度难治性哮喘;

为部分肺大泡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将单向活瓣植入肺大泡所在肺叶或肺段的支气管中,通过这扇“单向阀门”,让这部分支气管只出气不进气,促使肺大泡像气球泄气一样慢慢萎缩;

全国首创“双介入手术”,大咯血时,在支气管镜下进行球囊封堵,为后续的肺血管介入治疗争取时间。

获批培训基地技术惠民

■ 消化内镜中心

将病人的体验感放首位

打造无痛为“主打”的新消化内镜中心

“恶心、疼痛、尴尬……做过传统内镜检查的人,大多都有不好的回忆。其实消化内镜检查的体验完全可以更加温柔、更加舒适。”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建华表示,尽最大努力让患者在诊治全程感受关爱和尊重,成立以无痛为“主打”的新消化内镜中心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全新的现代化装修风格,科学合理的诊室布局,高端领先的仪器设备,高效畅通的就诊流程……经过2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划,武汉市第六医院新消化内镜中心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新消化内镜中心在设计理念、服务流程等方面,都接轨行业最高标准,体现和强调质量安全,强化流程优化,让患者得到最安全、及时、准确治疗的同时,享受无痛的、舒适化的医疗服务。

凭借呼吸内镜介入技术和肺血管介入技术的优势,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成为国家介入呼吸病湖北省两个单修基地之一,每年举办2-3场介入学术会议,每个月都会下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团队负责人还在华科大附属同济医院牵头成立的湖北省呼吸介入联盟中担任副主席。

去年6月,湖北辖区内的县级医院进行了提档升级,呼吸机和气管镜成为呼吸内科的标配。设备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培养能够操作这些设备的人。

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知,这些创新技术如果只局限于一家医院,就无法惠及更多的患者,更不利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他们组织“巡讲团”每个月下到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生分享新理念、新观点,讲操作规范,手把手地指导实际操作,不遗余力地进行内镜技术培训和推广。

“提高全省呼吸介入水平,任重道远。”主任李承红说。

舒适、安全、隐私,病人体验感放首位

与传统内镜相比,无痛内镜的好处远不止减轻病人痛苦这一点,提高检查质量是更大的优点。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余卫中称,在麻醉情况下,病人的身体比较放松,胃肠道检查条件更好,检查时医生看得更清楚,做出来的检查,质量也更高。

做无痛内镜对麻醉技术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消化内镜中心的麻醉管理,跟手术室是一模一样的。”中心的医护人员都接受过中深度镇静培训,还有专门的麻醉师负责质控。复苏区每个床位都配备了中心供氧、心电监护、呼叫系统等观察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安心的观察和护理。

为方便肠镜检查,需要换上一次性开裆裤,很多人特别担心走光。余卫中说,新中心的候诊间、检查区全部都是一人一间,私密性好了很多。麻醉恢复室尽管是个大通间,但是安装了拉帘,被隔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

舒适、安全、隐私,将病人的体验感放在首位,这是新消化内镜中心设立的初衷。

打造一支“7天×24小时”全天候内镜团队

今年4月,恢复正常诊疗的武汉市第六医院推出了“延时门诊”服务,从早上7时30分,一直到晚上8时,一天12小时各科室均有专家门诊应诊,实现了“早提前、中午连、下午延”持续接诊。

这是继2018年推出的“无节假日医院”后的又一惠民举措。

“我们的消化内镜中心周末跟平时一样,可以做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消化内镜的治疗。”余卫中称,中心打造出一支“7天×24小时”全天候内镜团队,能24小时内镜下取异物以及消化道内镜下的止血治疗。为市民提供即时、便捷、精准、安全、高效、舒适的内镜诊疗服务。

一切以方便病人为第一要务。服务理念上的改革,带来业务量的增加,一年内镜诊疗量逾万例。

新中心共开放6间胃肠镜诊疗室和1个独立的ERCP诊疗间,拥有胃肠动力室、内镜洗消间和碳13/碳14呼气试验室。此次搬迁,在规范优化就诊流程的同时,新增了一大批进口最新内镜设备及超声内镜系统。

中心常规开展了普通胃肠镜、无痛胃肠镜、放大内镜、十二指肠镜、ERCP、超声内镜等各项消化内镜检查。此外,内镜中心还开展了超声内镜、放大染色内镜等各项先进内镜辅助下消化道疾病的“3E手术”,即“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D(内镜粘膜剥离术)”“EUS(超声内镜)”,更加全面精准地诊断疑难消化道疾病,诊治胆胰相关性疾病,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

提前储备人才,与行业大咖结成学科联盟

“高水平的内镜中心不仅仅体现在精湛的技术以及胃肠镜室配备的高精尖设备上,还体现在医生护士们的专业素养上。”余卫中介绍,为了强化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发展消化内外科技术融合和亚专科新技术,医院着力加大人才的投入。

去年5月份迄今,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派出10余名医护到上海、江苏及华科大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中南医院接受消化内镜专项培训,掌握消化内镜“3E技术”的操作和相关护理。

“以前科室一年顶多只有1个进修名额,收入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大家都互相推诿,不愿意出去。”余卫中说,现在有医院帮忙联系进修医院,给福利,给补助,鼓励大家出去学习,现在很多人都抢着要去。

去年7月,市六医院消化内科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结成学科联盟,补齐短板。中南医院专家每个月都会定期到市六医院坐专家门诊,做手术,进行业务指导,不断加强市六医院内镜操作技术水平。

“通过科室医联体迅速提升业务能力,力争3年内将消化内科建设成为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学科品牌,这是我们的愿景。”余卫中说。

撰文:刘璇 袁莉 罗瑶 刘望 李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