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关于汽车的演讲稿》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4 17:49

精心挑选《关于汽车的演讲稿》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汽车的演讲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确定演讲的主题,如新能源汽车、汽车安全、汽车产业发展等。主题应具有吸引力,便于引起听众的兴趣。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演讲稿应具备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主题,正文部分阐述观点和论据,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展望。
3. 内容丰富:在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汽车历史: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如蒸汽汽车、内燃机汽车等; b. 汽车技术:探讨汽车技术的创新,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 c. 汽车产业:分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 d. 汽车安全:强调汽车安全的重要性,介绍安全驾驶技巧和注意事项; e. 汽车环保:阐述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探讨汽车环保措施。
4. 论据充分:在论述观点时,要结合实际案例、数据和事实,使论据具有说服力。可以引用相关专家的观点、权威机构的报告等,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5.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等,使语言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同时,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节奏感,使听众能够轻松地跟随演讲思路。
6.

宣讲家文稿:张永生|碳中和:开启新的发展时代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企业何为”主题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标志着一个旧发展时代的结束,新发展时代的来临。实现碳中和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也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全球碳中和共识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

张永生介绍,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碳减排是经济发展的负担。那时各国的谈判策略都是希望其他国家多减排、本国少减排。短短十年,世界仿佛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全球碳中和共识已然形成,不仅发达国家提出净零碳排放目标,以中国为引领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提出碳中和目标。

过去说到现代化,大都是将现有发达国家作为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一些人认为,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现代化的明天。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简单翻版,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对发达国家和中国来说,都是新事物,因为现在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上。“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将以新的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

张永生表示,实现碳中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并不容易,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自我革命”。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碳中和目标有很多观点。乐观者认为,碳中和目标带来了数十万亿甚至百万亿级的投资机会。这种说法大体是对的,但这些市场机会能不能转化成现实,则需要具备很多政策和市场条件。

还有一种乐观派——技术决定论者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就是依靠新的技术突破。他们认为,在不改变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碳中和只是像替换一个汽车零部件一样,用新能源替换化石能源就能实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些悲观派则认为,在中国,尤其是一些化石能源行业可能会认为,转型会有非常大的困难。这个是非常现实的困难。政府要给予特别的支持,帮助他们转型,并创造新就业机会。还有的人认为,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时就提出碳中和目标,这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种思维,可能更多的还是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考虑问题,一旦跳出来,就会看到大量新的机遇。

在张永生看来,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实际上代表着一个旧发展时代的结束,一个新发展时代的来临。实现碳中和目标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准备好,很多行业、地区、部门可能就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绿色转型是从一个结构跃升到另一个新的结构。一旦采取行动,很多在旧结构下完全想不到的新机会,就会跳出来了。

碳中和有望开启中国下一个40年发展奇迹

张永生认为,碳中和意味着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碳达峰、碳中和两个概念经常被连在一起谈,说实现碳达峰之后再实现碳中和。但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其实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

碳达峰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也可以实现,只是力度不一样,实现的时间或早一点、晚一点,实现的峰值高一点和低一点的区别。但是,要实现碳中和,则意味着中国现在一百多亿吨的碳排放,要全部消除掉,其中大部分通过减排,小部分通过“中和”完成。中国目前的一百万亿元GDP,正是建立在这一百多亿吨碳排放的基础上,而2035年经济还要倍增,新增约100万亿元GDP。考虑到2030年碳达峰,大体上相当于这新增的100万亿元GDP都是零碳甚至负碳。这就意味着,现在整个经济大厦的根基要发生彻底改变,包括衣食住行所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都要改变。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不是只和搞环保行业的人士相关。

张永生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在讲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到节约型。但是,现在讲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同以前不是同一个概念。过去强调效率提高、技术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但现在要解决的是全球碳排放问题,转型要从生产的内容到生产的方式都发生彻底的变化。我们生活方式也要发生改变,消费的东西也要发生改变。

张永生认为,碳中和有望开启中国下一个40年发展奇迹。从1978年到2020年(42年),是中国的第一个40年发展奇迹。当初没有人想到,中国会在40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发展奇迹,更多的还是在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最终难以持续。从2020年到2060年正好40年,也是全球进入新绿色发展时代的40年,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经济体系将会被彻底重塑,发展理念、生产和消费的内容、资源概念、商业模式等,都会发生很大改变,大量新机遇会出来。如果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未来40年有望出现新的发展奇迹,而这个发展奇迹,不只是经济增长,更是发展质量和人们福祉的提高,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张永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文稿 《张永生|碳中和:开启新的发展时代》

外国友人讲山东故事|山东省荣誉公民大卫·瓦伦丁:山东人直爽幽默 山东的变化是奇迹性的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6日讯 1998年至2019年期间,访问中国60多次,其中访问山东近50次。这位与山东渊源颇深的外国友人名叫大卫·瓦伦丁,除了担任苏格兰总商会国际贸易大使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山东省荣誉公民。这是中国省级政府颁发给外国人的最高荣誉。

北京时间11月24日下午,闪电新闻记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到了大卫·瓦伦丁,采访还未开始,他身后众多的“中国元素”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视频左侧那幅可爱的熊猫挂历格外引人注目据大卫·瓦伦丁介绍,这是2010年的时候,中国成都赠与爱丁堡大学的一只熊猫,挂历是当时驻英大使送给他的礼物。除此之外,他背后挂着的是2008年被授予烟台市荣誉市民的证书,右侧是和他和中国驻英国大使的合影。“这是在2007年的时候,驻英大使当时到访苏格兰,是我负责接待的。”大卫·瓦伦丁将20多年中与中国交往的点滴汇聚成了一面“中国墙”。

“我觉得鲁菜中的四喜丸子是最好吃的”

和中国打了20多年交道的大卫·瓦伦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在他的家乡,大家都叫他“中国先生”。

大卫·瓦伦丁对中国、对山东都有着浓厚的情感。其中就包括传统文化,山东各地的饮食等风俗习惯等。在采访中,大卫·瓦伦丁多次使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志者事竟成”等中国古语,可见这位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是提到说中国话,他则笑称“我每次来中国的时候,周围的朋友们都把握住这个机会和我练习英语,所以我没有太多的机会学习中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曾访问山东近50次,到访过山东的烟台、威海、青岛、曲阜、济南等地,“我来过山东非常多次,每次到山东都非常开心。”山东的每座城市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采访中,大卫·瓦伦丁分享了他在青岛的感受,”在2008年的9月份,我和我的夫人还有朋友们一起到了青岛,青岛当时刚举办完北京奥运会的帆船类项目比赛,所以整个城市都是非常热闹的状态。我觉得青岛整个城市都非常干净整洁,同时还有很多欧式建筑。青岛的海边也是特别的干净,特别美丽。”

不仅如此,山东人的热情好客也感染了他,“我前几次去烟台的时候,当时烟台人用特别多种类的海鲜款待了我。”提起山东的美食,大卫·瓦伦丁显得有点兴奋,他表示,鲁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可供选择的美食太多了。其中,就有他喜欢的油炸类食品,比如香酥鸡,还有糖醋类的食品,但是最吸引他的还属鲁菜中寓意着福、禄、寿、喜四大喜事的四喜丸子,“我觉得四喜丸子是最好吃的。”

“山东人直爽,幽默,热爱生活、工作起来又非常严肃认真”

在与山东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山东人的性格让大卫·瓦伦丁印象深刻,在他看来,山东人直爽,非常幽默,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但同时在进行商业上的往来时,他们又可以非常严肃认真,特别是在共同推动我们合作成果的时候,这是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

他认为,苏格兰之所以能够与山东结下这么多年深厚的情谊,是因为山东人和苏格兰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非常的直爽,非常乐于合作,同时我们在工作当中、生活当中都是能够有共同话题的。”这也成为大卫·瓦伦丁一直致力于推动山东与苏格兰交往合作的动力。“我知道,我和山东开展联系和交往不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每次来到山东都是非常高兴的。”

“山东的变化是奇迹性的”

作为访问过山东近50次的“中国通”,今年69岁的大卫·瓦伦丁见证了山东2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在采访中,他用“奇迹”两个字来形容山东近年来的变化。

据他回忆,在1998年初次来到中国时,当时的基础设施还没有特别完善,“那个时候,比如说有些道路,经常会有一些坑坑洼洼不平的地方,对于驾驶来说比较危险,路上那种比较现代的新式汽车也相对比较少。”

但是很快,在大卫·瓦伦丁接下来访问的几年中,他感受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其中最让他感到震惊的就是中国的高铁:

“感受特别深刻的是2017年的时候,当时我带领着我们的英国代表团来到山东,我们想要订济南到北京的飞机,但是我们发现飞机一天只有2至3趟。但是订高铁就特别容易,每20分钟基本上就有一趟高铁去北京,而且只需要花1小时40分钟就到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转变是我们在英国没有见到过的,在全世界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发展。”

同时,他觉得目前中国所推行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颇有成效。

“许多人只看到了中国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中国现在推行的绿色科技发展的理念,比如,烟台一家公司使用了最新的零碳取暖技术。我觉得,像这样的例子是我们应该更多向整个世界进行宣传的,我们应该让西方的媒体看到我们这样的一些成果。”

“我会继续致力于苏格兰和山东友好关系的发展”

1998年,大卫·瓦伦丁第一次来到烟台市,就被烟台的新经济发展深深吸引。在这之后,通过大卫的推动,英国的安格斯市成为烟台市在欧洲的第一个友好城市。并在接下来的20多年来,致力于为苏格兰和山东之间的友好往来做贡献,建立了强有力的贸易和文化联系。

在2021年11月,他被正式授予“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这是中国省级政府颁发给外国人的最高荣誉,以表彰他在推进中国、英国在教育、商业和民间交往合作方面长期的不懈努力。

在采访中,大卫·瓦伦丁不止一次提到苏格兰和山东之间的交往合作,他表示非常看好未来苏格兰与山东之间的发展:

“我们有很多共同的优势产业,比如说制造业、加工业、农业、食品业、海洋工程以及科技产业等等,另外还有学校,比如说在学校我们可以开展科学工程类的合作,在航空领域、卫生领域都有强大的合作空间。”

据他了解,目前山东有5000多家生产饮料和含酒精饮品的企业,而苏格兰是威士忌的故乡,在这个基础上,山东完全可以通过与苏格兰的企业进行合作来扩大生产范围,满足山东乃至全国年轻一代对于酒类饮品的消费需求。同时,他认为山东的海鲜市场空间很大,苏格兰还可以为山东提供苏格兰特有的海鲜以及海鲜加工类的食品。

“山东商会是整个中国商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苏格兰商会也是英国商会网络的一部分,这样双方可以成为彼此进入各自国家的一个窗口,其实现在苏格兰总商会除了自己的12,000家成员企业,其他苏格兰的37万家企业也可以通过苏格兰政府来和苏格兰总商会取得联系,进行和山东的合作,所以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合作机会是非常多的。”大卫·瓦伦丁告诉记者。

除了担任苏格兰总商会国际贸易大使之外,大卫·瓦伦丁还是苏格兰中小学孔子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在任期间,他积极争取学院支持,在格拉斯哥的苏格兰中小学孔子学院中心建立了“山东中心”。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卫·瓦伦丁架起了山东与苏格兰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了名副其实的“山东推广大使”。

“我个人通过孔子学院委员会的身份接触到了很多苏格兰的年轻人,我给他们讲述我在山东的一些经历,讲我的中国故事,让他们能够了解到中国最真实的一面,我认为这是我现在能够做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情,我将来也会继续做这件事情。”

大卫·瓦伦丁表示,他的目标是使山东成为正面新闻报道的焦点,向英国介绍山东的优美环境,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以及山东在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的努力,突出山东在各个领域和苏格兰进行的合作,“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我们的英国媒体来报道一些双赢的项目,这样才能够让英国更多得了解山东,以积极的形象展示山东。”

大卫·瓦伦丁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本质上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他看来,山东人与苏格兰人之间的真诚交往是两国保持长期友好关系的根本所在。

“继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在长期看来,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带来更多的发展成果。所以我个人对未来的一个规划是,我要将我在苏格兰的一些人脉,包括各领域认识的一些人同山东相应领域的人联系起来,让他们能够相互交流进行合作。”大卫·瓦伦丁告诉记者。

闪电新闻记者 冯诗惠 报道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