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5 15: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关于吃的作文,既能够激发读者的味蕾,也能够传递出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一些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在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比如可以是介绍一种美食的制作过程、描述一次愉快的聚餐经历、讲述家乡特色小吃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美食的背景或者引出主题;正文部分详细描述美食的特点、制作过程或者与美食相关的故事;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留下深刻印象。
3.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生动性。例如,使用形容词、副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4. 视觉与味觉相结合:在描述美食时,不仅要描述其外观,还要描绘其味道、香气、口感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味觉上的联想。
5. 注意细节:在描述美食时,关注细节可以增加作文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例如,描述食材的选择、烹饪技巧、餐具的摆放等。
6. 情感真挚: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情感。可以讲述自己与美食的故事,或者分享美食带给自己的美好回忆。
7. 遵循逻辑:在描述美食的制作过程或故事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5)班 李楠
厨房里叮当作响。
我悄悄望向那声响的来源,发现妈妈正在准备火锅底料和各种涮菜。我又回头看了看窗外渐暗的天色,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踏实感。数九寒天,对火锅的欲望与日俱增,一想到那冒着腾腾热气的火锅里翻滚着各式各样的食物,我就忍不住咽口水。
我满眼期待地看着父母将肉卷、腐竹、土豆片、青菜等食材一一放入锅中,它们与火锅一同沉寂,不多时便有些许沸腾的气泡冒出,而后从呓语逐渐变为咆哮,硕大的气泡在锅中翻滚,提醒我们享用美好的时刻来临了。
冬日里的火锅于我而言是一种温暖,一种享受。坐在桌前,与家人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将筷子伸入火锅,随意一探便能夹起自己爱吃的涮菜,沾上酱料,马上塞入口中,一种丰富充实的满足感顷刻间在口腔中舒展开来,继而为全身带来祛寒的暖意,直到这温暖席卷了整个心灵,使人全身心地感受到带着温度的快乐,而后被幸福包裹。于是,火锅的滋味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成了舌尖上最难忘的回忆。
在冬日里涮火锅,哪里只是满足简单的口腹之欲,它分明也是一个人倾诉与发泄的最好时机。考试的结果不理想,或是生活中的事情不如意,都会使我伤心,让人迷失前进的方向。但无论我有多么难过,看到家里餐桌上那冒着白色水蒸气的火锅,糟糕的心情便与各种涮菜一同被抛进了锅中,沸腾蒸发,只留下充满诱惑的香气,至于那不合时宜的惆怅,也最终随着筷子的翻动融在了火锅里,消失殆尽。
冒着热气的火锅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包容,它混合着父母的爱与家的温暖,它很慷慨地接纳了一切食材,无论这食材是肉还是菜;也无私地接受了一切情绪,并最终将它们转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涮火锅,涮的早已不是盘子中的菜,而是心中的结,一顿热腾腾的火锅足以使自己周身洋溢着爱与希望,再加上家人的陪伴与欢声笑语,我们吃的是暖暖的食物,感受的是火热的幸福。
“吃”的软实力
□江西省会昌县会昌中学 陈世丽
我很喜爱的两位文豪——苏轼与汪曾祺,竟都是活脱脱的吃货:苏东坡最喜茶酒,啖果烹肉,自创菜肴传世闻名;汪老更不用说,萝卜土豆,韭菜豆腐,仿佛世间食材,天下菜肴,他立志要吃个遍才甘心。
我敬佩他们。
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汪曾祺,都可谓是命途多舛,半生流离颠沛,若两人一同抱怨起来,一同将苦难泻诸纸笔,怕是这文坛也添三分苦涩。但他们没有这么做。生活的动荡,仕途的艰难,并不掩盖生活在他们眼中的可爱。
苏东坡一贬再贬,他在谪贬途中游遍了大半个当时已知的中国。他没有将山川草木揉进苦闷的心境中,更不因罹患积郁而不敢望山水,他坦率地接纳着这个世界安排给他的变迁,存一身正气笑看世间百态。他那时的坦荡淡泊,自是与美食脱不了干系。至岭南不以鄙远荒芜而悲叹,而是喜啖荔枝不知厌倦;至东坡不以村野粗俗而孤高,而是开锅煮肉与村夫同乐。上可伴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这中间自是少不了以美食为链接。于是谪贬的苦闷仿佛只是小插曲,好好吃饭才是正事,于烹饪中蒸发烦恼,于咀嚼中吞咽苦难。
汪老相对于苏东坡这类体验派吃货,似乎更倾向于技术派。他在食材菜肴方面的研究很深。他在书中追根溯源,分享典故历史,探究美食中寄寓的情怀记忆。单说《酱菜》,他便从《说文解字》翻到《周礼》,从《论衡》讲到《齐民要术》,深入浅出地将一篇《酱菜》端上了桌,唠起了家常。他也游历四方去打听有关美食的传说趣事,不断为一道道菜肴注入更饱满的情怀。当生活的精力聚焦至此,哪腾得出地方对生活的苦难痛心疾首、哀怨连天呢?
吃,无疑是人生中很重要的环节,民以食为天不无道理,若是连吃饭都可随便应付,毫无要求,人该怎样活得精致呢?
苏东坡谪贬不断,汪曾祺半生跌宕,但他们都选择拨开愁闷,接受苦难,然后爱上吃,爱上生活本身,这正是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后依旧热爱生活。吃让峥嵘岁月仍保有一抹温暖的颜色,让平凡日子也大放异彩。在苦难中呻吟谁不会,在困境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旷达胸襟才令人敬佩。多少人格局心胸太小,小到一旦被施与了劫难,遭受了不幸,心中偏盛不下多少欢愉,惆怅、哀怨时常溢出来,别说放下来对自己好一点了,连好好吃饭都难做到,何谈享受人生?
无论在多艰难的情境下,也愿细心品味美食带来的愉悦,忘却生活的千疮百孔,品味尚存的美好与舒适,这样的人始终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懂得与生活的阴暗面和谐相处,只有具备这样的软实力,才能谈得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硬实力。
愿你以后日日都能吃得美食,让历经的患难也似一场匆忙的旅行。
评点:任秋祯
这是一篇选材新颖而又颇有智慧的文章。作者选取苏轼和汪曾祺两位“资深吃货”的事例为议论对象,看似谈吃,但实际上却并非就吃谈吃。作者由浅入深,开头由“吃”切入,接着从二人对饮食的态度上升到他们的处世哲学,再反观当下,指出当下人们面对苦难和挫折时消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言近旨远,作者以一种轻松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真谛,富有情趣。
——————————
本文刊登于《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4月上旬刊
编辑:关晓星
邮箱:962199149@qq.com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邮发代号:12-77
淘宝搜索店铺名: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