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保护湿地演讲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6 02:4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保护湿地的演讲稿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和目标:
- 明确演讲的主题,如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等。
- 确定演讲的目标,如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倡导湿地保护行动等。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洁明了地介绍湿地及其重要性,引起听众兴趣。
- 主体:阐述湿地保护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听众行动起来。
3. 内容要点:
-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
- 湿地保护的意义:湿地在调节气候、防洪抗旱、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湿地保护现状:分析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挑战,如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等。
- 湿地保护措施: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如加强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公众宣传等。
4.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注意语速和语调,使演讲更具节奏感。
5. 视觉效果:
- 制作PPT或使用实物展示,使演讲更具视觉冲击力
保护秦岭,做环保卫士
感谢有你【保护秦岭,做环保卫士】为响应争做文明大学生的号召,强化广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创造绿色和谐环境,共建文明理念,日前,@商洛学院 志愿者服务队在丹江湿地公园开展志愿活动。寒冷的天气抵挡不住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他们拿着工具,积极配合,团结合作,清理垃圾,擦拭长椅,摆放标语,让寒冬中的丹江湿地公园更显魅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宣讲家文稿: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二、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工业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全球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所以,未来我们要走向生态文明。从起源上看,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引发生态问题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发展的。从过程上看,生态文明表现出对现有的牺牲生态环境的现代工业文明模式的超越。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工业文明生存方式的新的根本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结果上看,生态文明表现为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事物的总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实质就是由过去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条件下,人与自然冲突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第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积极实行节能环保政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如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为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我们要把潜在的生态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以此较好地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第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关于气候变化,近一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几百年来,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我国提出“双碳”战略,这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对国际的重要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们要深刻认识“双碳”战略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整能源结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作者:陈昭彦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