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观后感综艺》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8 14:56

写作《观后感综艺》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综艺观后感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随着综艺节目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其中。撰写综艺观后感作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节目内容,还能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在撰写综艺观后感作文时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 确定主题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主题。观后感作文的主题可以是节目中的某个亮点、某个环节、某个人物,或者是节目所传递的某种价值观、思想等。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2. 结构清晰 一篇优秀的观后感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节目内容,主体部分展开论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感悟或建议。
3. 观点明确 在论述过程中,要确保自己的观点明确。对于节目中的亮点和不足,要有所评价,既要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其不足。观点要具有说服力,避免模糊不清。
4. 逻辑严密 在阐述观点时,要注意逻辑严密。可以运用举例、对比、分析等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要注意论述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条理清晰。
5. 语言生动 观后感作文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避免枯燥乏味。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我的青铜时代》两集足以封神,罗翔和陈佩斯的成功,在于接地气

#我的青铜时代# #罗翔# #陈佩斯#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回望着这半年的时间里面,没想到最受人瞩目,评分最高的一档综艺,竟然是一档访谈类节目《我的青铜时代》。该节目由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陈晓楠提问,仅仅采访了四位名人,罗翔、陈佩斯、大鹏和罗永浩,他们回顾自己的少年时代。

就算节目现在只播出了两期,两期也足以封神,因为四位嘉宾里面,最令人瞩目和引起网上反响最多的,也是这前两位:罗翔和陈佩斯。

尽管后面还没有登场的两位,又做演员又当导演的大鹏和卖完自己的手机还能直播带货的罗永浩,对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更为熟悉,但是罗翔和陈佩斯两位,似乎更加能够叩响观众们的心灵。

哪怕是没有把两期节目完整看完,有关于“青铜”这一词的定义和概念,观众也能明白一二分。节目的宗旨,也是希望名人他们回到曾经的青葱岁月里去。这点,与其他大部分的访谈节目如出一辙,都是希望通过探讨过去来揭示将来和暗示现在。

这就是罗翔与陈佩斯两个人,让观众觉得叩响我们心灵的第一个不同之处。他们不仅仅是在采访当中,做出了对于过去的回忆。他们更是在回忆之上,增加了一种对自己的反思,而非对别人的指摘。

很多时候,采访节目往往是在提问的一个名人的同时,就变成了该名人分享成功的经验,来让大家感觉他活得很有资格去教育别人。但是罗翔和陈佩斯老师两个人,根本没有让大家产生出来这样的感觉。

最为出圈的就是罗翔扶老太太这一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罗翔在向大家讲道理,而是我们能感到罗翔在深度剖析自己的心理,反思了自己莫名的优越感,坦白了自己被击溃的骄傲;

第二期的陈佩斯也是一样。他讨论到“动物比人善良”这个话题的时候,眼神很忧伤,没有直直地望向镜头,垂眸看向地板,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话,反倒让我们感受到了陈佩斯老师这几十年来生活积淀下来的肺腑之言。

同时,我们应该能注意到的是,两位老师之所以被我们称之为老师,正是两位都是讲故事达人,能把一件事情讲得极其生动,让观众身临其境。

罗翔的职业本来就是一位大学老师,他谈话生动那是理所当然。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声调的高低起伏都仿佛是韵律一般,能让观众被他带入到他的讲话当中,的确是个优秀的授课老师。

可陈佩斯不是老师,但是身为演员的他,台词功底也无需多言。在他描述自己的回忆时,说起69年15岁的自己下乡,初到内蒙古的反应,不是直接告诉这个主持人他有多么崩溃,多么适应不了那茫茫沙漠。而是从其他方面,气味、画面、声音、颜色、动作,侧面的角度为观众3D立体塑造了一个当时内蒙古的荒凉景象,让年少单薄的陈佩斯,从北京出到内蒙时的慌张无措瞬间进入到大家的脑海里。

那么两位名人能够就这样成功出圈,引起大家的共鸣,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们两个知识分子的先天加成,让大家感觉他们的采访很有内容吗?

这当然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还是因为罗翔和陈佩斯二人十分的接地气,足够贴近观众。

看似高高在上的中国政法大学的老师罗翔,出圈是因为他在B站开通了帐号,成为了B站第二位粉丝过千万的个人UP主,成为粉丝破千万的UP主这一路来,他也刷新了各项其他记录。

B站不同于其他的视频平台,最初它是被视为一个小众,不主流,属于后浪的舞台,后来才慢慢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有了它自己的影响力。而且在B站上给大家发视频的罗翔老师,选用的案例没有晦涩难懂,一个张三被调侃到家,成为了B站最知名的梗,也一举带火了年轻人学法热潮。

陈佩斯即便是早都已经登上了中国最高舞台春晚,也会毫无包袱抛弃一切,扎根农村好多年。也许是那个舞台有一些弯弯绕绕众人不得而知,但当年陈佩斯在舞台上风靡一时的小品,也是基层人民群众能欣赏来的艺术,因为那表演的内容就是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的现状。

同时,我们能看到罗翔和陈佩斯两个人在两期节目当中还有一个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很注重对于自由思考的重要性。他们在反思自己人生的时候,折射出来的一个道理,就是让千千万万普普通通被信息时代主宰的群众,保有自己的想法。

访谈节目不一定就得是晦涩,深沉,有内涵的,哪怕是作为知识分子,距离观众相当遥远的名人,只要真正戳到了观众们的内心呼声,就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请吃饭的姐姐》令人失望,二台依然在请最好的咖,做最烂节目


档期更替,最近各大视频平台都上了新综艺。


挑来挑去,猫老师选了一档比较感兴趣的来看,《请吃饭的姐姐》。


之所以挑这部,一方面相似的名字让人想起几年前那部风靡一时的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这部综艺全女性阵容且聪明地选择了慢综艺成功的捷径,即嘉宾原本就是朋友。


而这也是这部综艺最吸引人的看点,四位固定嘉宾分别是蔡少芬、朱茵、陈法蓉、洪欣。这四位几乎同时期的女艺人,不但随手扔个角色就能激起许多人对于彼时港影的记忆,也因彼此经常合作、互相陪伴了大半个职业生涯,私下里建立了坚实的友情。

请到了这样的阵容,按照常规推理,这部《请吃饭的姐姐》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然而刷完首期,猫老师的观后感还真是蛮让人意想不到。


听名字就知道,《请吃饭的姐姐》离不开吃饭。


实际上,它也确实搭了个餐厅的框子出来,然后自定义为“以撸串、吃饭之名,探寻新鲜生活”。


第一期,节目先是用不短的时间做了段前期采访,铺垫四个人的关系;又浪费了不少时间在她们坐车前往餐厅的车程上,且整个过程中只有彼此朗读过时八百年的粉丝彩虹屁为观众解乏。


到达餐厅之后,四个姐妹先解锁了管家式人物,已经胖成发面馒头的董岩磊和当期的飞行嘉宾李艺彤;之后,走马灯似得看了一下整个餐厅的装潢,尝了尝后厨的大师傅做的菜、一起做了一杯柠檬茶;


接下来,你以为姐姐们会开始商议开店细节?会跟厨师学学做菜?顾客来了之后,会像个服务员一样帮顾客点单、上菜、帮他们服务?


都没有。


四位嘉宾在简单的和突然到来的顾客打完招呼,给他们倒了倒水、讲了讲广告词之后,自己就开始吃饭了。


吃饭期间,又来了三个所谓董岩磊请来的朋友,其实都是类似最近翻唱《热爱105℃的你》走红的田一鸣一样的短视频创作者。之后一群人自我介绍一下,哭哭人生辛苦,一期节目就这么堪比小学生式流水账一样的结束啦。



第一期节目播完之后,网上就时不时会飘出几个关于它的吐槽贴。至于猫老师自己,也没什么“与众不同”的想法,最大的感觉就是——节目做得比蔡少芬的普通话还要烂。


至于问题出在哪儿,估计各位光听我描述也GET到了——节目哪儿哪儿都好,布景好、嘉宾好,配置也好,就是主题不明。


你要说,它是一个好闺蜜一起开餐厅的节目吧,它算不上。


这个餐厅里有大厨、有服务员、有店名、有菜单、有定价……全程这四位姐姐只是给顾客倒了下水,简单做了杯饮料、摆弄了一下(真的只是一下)烧烤,基本上就和“餐厅”这个载体没多大关系了。相比老板,她们倒更像是来餐厅参观的人,只做简单的了解,其余全都应付了事。

你要说,它是个以国内特色饭局文化延展出来的边吃饭边访谈类的节目吧,它也不配。


若是这样设定,固定嘉宾所担任的应该是主持人的功能,可事实上她们对这几个短视频博主并不了解,双方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言,简单寒暄和介绍过后就开始漫无目的的尬聊以及强行关联自己的经历熬一些鸡汤。一期节目到最后不光四个姐姐云里雾里,对观众来说更是毫无意义;


你要说,它是想以四位嘉宾的角度去了解新鲜事物,讲述代际碰撞,那问题就更大了。


其一,是上文就提到的,采访内容并不深刻,浮于表面的聊天,既无法了解,更谈不上碰撞;其二,碰撞的方式让人感到不适,嘉宾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因为年龄被时代抛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并想要迎合年轻人,这点实属有点多余;最后,固定嘉宾和飞行嘉宾并不匹配。请了四个港影代表,再请素人,素人就势必被观众当做配菜,在这样完全不平等的关注下,谈何了解、谈何碰撞?


讲真,《请吃饭的姐姐》有这个名字,有这个嘉宾配置,有无数种能做好的方式。


想开店,它可以翻版《中餐厅》,让四个姐姐开一个电影主题的港式茶餐厅;想做访谈,它可以摆上茶桌,每期一个与姐姐们同期的演员,聊聊影视行业,聊聊早年八卦;想做代际碰撞、以姐姐们的视角看年轻的新世界,他们可以请一组年轻的艺人和姐姐们一起开店,通过日常相处、轮流担任店长的方式,通过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展现……


可惜,《请吃饭的姐姐》哪种也没选,愣是用好阵容码了一盘四不像出来。不过回头想想也挺正常,毕竟这才符合二台“请最好的咖,做最烂节目”的传统呢~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