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0 06:56

精心挑选《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计划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计划,确保全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2. 结构完整: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展望。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要详细阐述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家长和学生对控辍保学工作的认识。
b.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c. 落实关爱措施:对辍学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生活关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返校园。
d.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合力。
e. 完善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资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4. 语言规范: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5. 逻辑严密:作文中的论述要条理清晰,前后呼应,确保逻辑严密。
6. 创新性

控辍保学的“1234+”行动

学校点多面广、学生基数大、控辍保学任务重,是广西博白县教育的现状。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县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博白县大力落实控辍保学“1234+”工作措施。截至6月初,10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生均已成功劝返,非贫困户辍学生人数降至81人,辍学生明显减少,控辍保学取得显著成效。

“一通知+一安置”统领统筹

博白县聚焦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问题。为了全面贯彻自治区、玉林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博白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和“县教育局—学校—教师”提高巩固率工作管理网络,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书,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各部门,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

为了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做好复学学生安置工作,县教育局印发《博白县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学生安置工作方案》,根据年龄阶段、学生意愿,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到相应学校就读。

“两小组+两活动”精准发力

责任到哪,力就用到哪。博白县成立两个领导小组,切实开展两个活动,建立“一生一案”,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两个小组”分别为: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片区包干负责制,每一个镇落实一名县处级领导包干挂点;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实行局领导干部挂点包干负责制,局领导包片区,局干部挂点到学校。“两个活动”,一是开展摸排劝返大行动活动。由镇政府牵头,联合司法、公安、教育等部门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逐户拉网式摸底排查;按照“劝返与摸排同步、并重”的原则,对排查出的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同步开展劝返复学工作。二是开展大家访活动。县教育局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各学校成立劝返工作组,把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外出务工家庭的学生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采取包村、包屯、包户的办法,在关键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大家访活动。

“三环节+三要求”严防死守

为了落实“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要求,博白县立足小学一年级入学、小学升初中、低年级升高年级三个环节,从“防”字上做文章,印发《博白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各学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为了加强监控,县教育局对校长提出了本上记着学情、桌上摆着名册、心中装着学生三个要求,校长要做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随时能找到当周、当月的辍学生情况;在办公桌上随时摆放着辍学生、失学生名册等台账资料;随时随地都能说出辍学生人数及劝返情况,从严动态把握控辍保学工作。

“四工程+四举措”强化保障

控辍保学不是单方面的工作,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博白县狠抓学校常规管理,大力优化育人环境,筑牢环境留人堡垒。

一是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博白县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作实施博白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校长培养工程”“教育发展诊断与发展规划工程”和“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以“四大工程”强化师资培养、深化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二是实行“四大举措”。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定期教育制度,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台账;建立师德师风问题定期排查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查;建立师德师风日常巡查制度,明确专人对课堂、办公室、各类活动室、宿舍等涉及师生活动的场所进行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第二,实行均衡编班。全县初中严格实行均衡编班,学额巩固率明显提高。第三,开展大课间活动。各学校组织师生开展自主活动和规定操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充分使学生玩起来、动起来,实现大课间活动常规化。第四,落实周报月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变动去向管理,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周报月报告制度,由各学校向学区、学区向县教育局和县政府逐级报告,做到“人籍一致、一校一册、一生一案”。

(作者单位系广西博白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9年07月03日第15版

如何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

乔文村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锁南镇东部,距镇政府5.3公里。该村唯一的教学点乔文学校,共有6名任课教师、74名学生,其中26名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8%,相关指标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在尚未实现脱贫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控辍保学工作依然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近日,中国教育报融媒体采访报道组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锁南镇乔文村,临夏州教育局派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马麒,与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就贫困地区如何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进行对话。

一些家长“读书无用”思想如何扭转?

马麒:在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最大的难点就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不够重视。比如我们今年在祁家岭社的一户群众家中对一名辍学女孩做劝返工作时,家长认为女儿年纪大了,即使上学也很难找到工作,没有前途,而家里又缺少劳动力,不如让女儿在家帮忙做家务,所以不配合控辍保学工作。我们先后去了近10次,苦口婆心打电话、入户动员,才让这个女孩到锁南镇民族中学上了学。在改变家长观念方面,董校长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董彩云:为了改变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书的观念,我也走访了许多家庭。我认为核心因素就是我们学校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上去了、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建设能和城里一样的话,我想条件再苦,家长都愿意让孩子读书。

所以,首先要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我了解到,一些学校有好看的校服,冬天教室里有暖气,这都能吸引学生上学。其次,在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等软件方面也要加大力度。有了好老师,孩子也能喜欢上学、向往上学,这样才能读好书。再其次,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在东乡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特别是女孩,长大后如果考不上好的大学,学不了好的技术,不能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这样还不如让她在家待着,或是跟父母出去打工。对于这部分家长,我们要反反复复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马麒:驻村期间,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乔文村有个祁家沟社,我们的村医还有乡镇上两名工作人员都是从祁家沟社通过读书走出来的女生。现在祁家沟社14户人家,所有的孩子无论男女,没有一个辍学的,连劝返现象也没有。可见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一个上了班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有女孩子通过读书上了班的例子,对于这个村的引领、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对此,您怎么看?

董彩云:东乡县女童辍学的情况比较多。您举的这个例子,女孩通过读书找到好工作,她们的家庭条件一定会得到改善。同村人会看到,某某家的女儿读书出息了,自己也要让女儿读书。

东乡县遴选出500名女童,送她们去州上的中学就读,两三年后她们初中毕业,就能明显看出教育的成效,从而扭转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些女童将来会是500名母亲,她们又会有家庭、孩子,一个人带动一个村,一个女人带动一个家庭,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近几年,无论是东乡县的镇长、乡长、公益性岗位负责人,还是校长等职务,不少都由优秀的女性来担任,这种典型示范,可以有效扭转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

如何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马麒:您提到学生爱学校、爱上学,可以成为控辍保学的促进力量。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需要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您认为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偏远山区学校教育质量?

董彩云: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要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临夏州教师培训中心等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希望各级政府能继续加大教师培训投入,继续丰富培训方式方法,通过搭建好的平台,让教师们有机会接受好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要坚持让教师们走出去,接触优质的教育资源,当然还得让好的资源走进来。比如说东西部协作互动,与我们协作的是厦门海沧区,我们的教师可以到他们那边去学习,他们那边的教师也到我们这儿来传经送宝,互帮互助、共同提升。

第三,优化学校管理。我们从外部吸收好的营养,回来以后还要有自身的消化、领悟、分享,这个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教师外出培训回来以后,可以把学到的好东西分享给大家,实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马麒:我发现,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学历不高,教师数量比较紧缺,教师结构、学科配置不均衡。建议提高偏远山区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来此从教。董校长您怎么看?

董彩云:对着呢!我也认为我们“三区三州”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希望国家能继续从源头上帮助我们,比如说重点高校能够多招收一些“三区三州”的孩子,然后根据相关配套政策,要求他们回来建设家乡、回报家乡,如果能把他们充实到教师队伍里,有利于提高本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乡村学校如何抓住优势实现质量提升?

马麒:城区学校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占优势,但乡村学校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班额小、学生数量少,还有广袤的可以开展实验课的条件。您觉得乡村学校应该怎么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董彩云:提高教学质量要从小规模学校抓起。要吸引孩子入校,需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在有的小规模学校,“五脏”还有点儿落后,硬件条件跟城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要因地制宜,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就像您刚才说的,乡村学校有它的优势。比如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学生可以更好地强身健体。所以,乡村学校不应简单模仿城区学校做法,而要更多关注自身优势和特色,并用合适的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来体现、增强发展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乡村教师面对的学生少,更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比如在很多乡村学校,教师每天都会在放学后无偿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答疑解惑。由于学生数量少,哪个学生的作业有什么错误,教师都能记得。发挥乡村学校优势,需要学校、教师付出长期的努力,在育人方式、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探索和改革。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义务教育质量并不是靠培养某一所学校来实现提升的。我们需要提升整个区域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生态,大家既是良性竞争关系又是互相借鉴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提升贫困地区整体教育质量。

(报道组成员:苏令 尹晓军 林焕新 单艺伟 郑芃生 高众 任赫 执笔:林焕新)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24日第4版

作者:中国教育报融媒体采访报道组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