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0 10:59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一篇关于“立德树人结硕果,奋楫笃行启新程——学校学生工作五年成果纪实”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1. "明确主题": - 确保作文主题明确,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展现学校在学生工作方面的五年成果。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短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引出立德树人理念,以及五年来的发展历程。 - "主体":分几个部分详细描述五年来的成果,如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 - "结尾":总结五年来的成果,展望未来,表达对学校发展的信心。
3. "内容详实": - "具体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优秀学生事迹、特色活动、改革措施等,使内容更具说服力。 - "数据支撑":运用数据和图表展示成果,使作文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
4. "语言表达": - "准确规范":使用准确、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表达。 -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
5. "情感态度": - "积极向上":表达对学校和学生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传递正能量。 - "客观公正":在描述成果时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马上读史”“思政青年说”等品牌活动有序开展,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学习理论、畅谈心得、分享感悟,在轻松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五年,学生社区累计开展各类学生活动近千场,覆盖学生20000多人次,让思政的火种点燃学生青春之光。
学校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近五年,5位学子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名学生斩获“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6名学生获评“淮南好人”,2名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4名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2名安徽省百优大学生,863名省级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2个团支部分别入选2020-2021学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以及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贡献度”TOP10榜单。学校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报道学生先进事迹100多篇。组织15个二级学院开展思政教育“一院一品”活动。近万人次参加主题论坛和100余场次宣讲交流。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辉、援疆顶岗支教陈雪莲、安徽好人潘正媛为代表的优秀学子,他们成为同学们身边可学可追的榜样标杆。
学风导航 助力学子成长学校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思想引领学风、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制度严肃学风、以榜样引领学风、以活动培育学风。近五年,18325人次荣获校内奖学金,5917人次获评校级优秀学生(标兵),6335人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667个班级获评先进(标兵)班集体。这些闪耀的榜样,如领航灯塔,引领全体学子砥砺奋进。针对学业困难群体,学校建立“一生一档”个性化成长档案,通过开展学情分析、思想疏导、学业指导、经验分享、结对帮扶等,精准施策,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驾护航。近五年累计帮扶3500多人次,助力众多学子突破学业瓶颈,推动整体毕业率提升1.2%。学校积极搭建学术平台,举办“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得以提升,近五年,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8000多人次获奖。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心育护航 守护心灵健康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专业心理咨询室,配备10多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近五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679人次,实施心理危机干预44人次,开展谈心谈话3000余人次,组织团体辅导活动100余场次,有效缓解了学生心理压力。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丰富多彩,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拓展活动等吸引众多学生参与。累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6场次,覆盖学生8000余人次,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被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学会评为“优秀心理科普机构”。2024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双十佳”先进集体。
服务助航 传递温暖力量在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学校严格按照评定标准和程序,公平、公正地评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等。近五年,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共发放奖助学金近1.4亿元,惠及学生15万余人次。学校还积极开展资助育人活动,依托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月,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优秀学生事迹、评选“大学生自强之星”、聘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开展勤工助学等形式,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队伍引航 激发工作活力学校通过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近五年累计培训辅导员600多人次,举办“学工论坛”“辅导员强师先锋工作坊”,参与研讨180余人次。“2021年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2022年安徽省最美高校辅导员”“2023年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同时,学校建立科学完善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从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学生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挂钩,充分调动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创新平台 探索网络思政学校以网络队伍建设为支撑,聚焦能力提升、发展成长、考核激励等出台系列举措。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业课程培训、团队建设90余次,开展网络思政项目申报与培育工作30余次,出台相关制度并开展检查、考核工作90余次,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以易班建设为主线,学校创建“轻应用快搭”2700余个,打造特色网络专栏140余个。在全国性的易班建设评选中,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学校易班学生工作站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四星级工作站”,2022年易班迎新案例被评为“全国易班共建高校优质迎新案例”。2024年,我校易班工作在“2024年度安徽省高校易班共建工作评优”评比中获得佳绩,囊括所有6个奖项。厚植情怀 投身强军事业每学年开学,学校都会精心制定新生军训方案,与承训部队密切协作,开展涵盖军事理论、队列动作、内务整理等多方面内容的军训。学生们在军训中锻炼意志品质,培养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征兵工作方面,学校多渠道开展征兵宣传活动,举办征兵政策宣讲会,武装部领导、大学生退役军人代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近五年,学校征兵报名人数逐年增加,先后有400余名大学生应征入伍,为国防事业贡献了淮南师院力量。团结共进 共筑和谐校园在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学校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近五年,共举办60余次各类学生活动,5000余人次参加,有效推动了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开展精确服务,围绕民族学生兴趣特点与专长,组织各类文化、艺术、体育和寝室建设类素质拓展活动。组织民族学生走进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参观大通万人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国情、社情、校情”调研。完善资助保障体系,为民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全覆盖、多维度的关怀保障。学校在学生工作领域的不懈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平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工作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