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哈姆雷特》 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1 01:56

《哈姆雷特》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哈姆雷特》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剧情:在写作之前,要确保自己对《哈姆雷特》的剧情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这样可以确保你的观后感有深度和针对性。
2. 分析人物:在作文中,要对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如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等。可以从他们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行为动机等方面展开论述。
3. 主题思想:分析《哈姆雷特》所探讨的主题思想,如复仇、命运、疯狂、人性等。结合剧情和人物,阐述这些主题在作品中的体现。
4. 表达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对哈姆雷特复仇行为的态度、对悲剧命运的看法等。观点要鲜明,有理有据。
5.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和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如人物、情节、主题等;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6. 语言表达:作文语言要流畅、准确、生动。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7. 举例论证:在论述观点时,要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

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有感

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

我用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哈姆雷特》这本书。

买这本书的理由很随意,就是因为在网上看到这本书才5.9元,觉得好便宜,然后联想到人们常说的这句话,“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我只知道它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一个悲剧,但是具体讲的什么,我却一无所知,因此我便萌生了买它来读一读的念头。

书到了之后,我一刻也没耽误,便开始读起来。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外国作品。没想到这里边的许多话语和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说起来很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读一本外国文学作品。还是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

在这之前,我总感觉外国作品想必都是晦涩难懂的。我认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各种其他方面的差异,比如历史、语言、情感表达以及其他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这也一定是本难以理解的书。

读完这部作品,我才觉得是自己浅薄了,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文学也是相通的。

很多真理在表达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所传达的本质却是如此的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致。

这本书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样几个对话,御前大臣波洛尼厄斯送别前往法国的儿子雷欧提斯时,对儿子说:

“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是不可轻辱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尽你的财力购置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在这一点上是特别注重的,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了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再会愿我的祝福使这一换番话,在你的行事中奏效。”

这位大臣是一个富有智慧的长者,当他知道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追求自己的女儿时,作为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她告诉女儿不要妄自菲薄,降低自己的身价,同时要提防这些贵族公子的圈套。他如是说道:

“我知道在热情燃烧的时候,一个人无论盟誓都会说出口来,这些火焰,女儿,是光多于热的,一下子就会光消焰灭,因为它本来是虚幻的;你不能把他们当做真火看待,从现在起,你还是少露些女儿家的脸,你应该抬高身价,不要让人家以为你是可以随意呼召的。对于哈姆雷特殿下,你应该这样想,他是个年轻的王子,他比你在行动上有更大的自由。总而言之,奥菲利亚,不要相信他的盟誓,因为他们都是诱人堕落的淫媒,用庄严神圣的辞令,掩饰淫邪险恶的居心。我言尽于此,简单一句话,从现在起,我不许你跟哈姆雷特殿下谈一句话。”

从这段话我们能看出一个父亲对于女儿的保护和忠告。虽然不乏武断和猜测,但却体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对于女儿恋爱的担忧。并且其中的一些道理,即使放在现在,从现代父亲的口中说出,也不过时。

还有哥哥雷欧提斯对奥菲利亚的告诫:

“对于哈姆雷特和他的调情献媚,你必须把它认作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朵初春的紫罗兰,早熟而易凋,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钟的芬芳和喜悦,仅此而已。”

在400多年前的西方,莎士比亚提出来的这些观点,居然和我们东方现在的时代仍能契合。这些话语和忠告让我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魅力,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不分地域,不分国籍,不分肤色。

这本书主要讲述哈姆雷特的叔父杀死了自己的国王哥哥,抢占了自己兄长的王位以及兄长的妻子,也就是他的嫂子,哈姆雷特的母亲。

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将这一切告诉了哈姆雷特,于是哈姆雷特便寻找复仇的机会。

哈姆雷特装疯,请戏子表演叔父杀害父王的桥段,这一举动使叔父大为震惊。哈姆雷特还误杀了躲在帷帐后面偷听他和母亲对话的大臣波洛尼厄斯。

随后他的叔父便假意让哈姆雷特去往英格兰,然后再联合英格兰国王将哈姆雷特处死。哈姆雷特在途中识破了叔父的伎俩,返回丹麦。

此时被他误杀的波洛尼厄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正欲和哈姆雷特决斗为父报仇。

叔父设计陷阱,在雷欧提斯的剑上摸了剧毒,并且在为哈姆雷特准备的酒中下了毒药,他想致哈姆雷特于死地。

最终王后误喝了那杯毒酒,哈姆雷特被毒剑刺伤,同时他也抢到了毒箭,并刺伤了雷欧提斯和叔父。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叔父,王后都死去了。

我作为一名肤浅的读者,希望这本书的结局是哈姆雷特复仇成功,杀死了叔父。然后他的母亲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得到了儿子哈姆雷特的原谅。大臣的儿子了解了其中的缘故之后,和哈姆雷特进行了公平公正的搏斗,最后双方和解。

但结局总是令人遗憾,所有的人都死了。留下这悲痛的故事,为后人传播。

这本书我读了第一遍,看的是情节。后面我想我还会再读一遍,甚至两遍,看结构、看剧情、看框架,靠近莎士比亚,享受文学的熏陶。

突然想到玲姐的一句评价: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是因为有1000个译者。

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我读的这个版本译者是朱生豪,我觉得他的翻译很好。


读《哈姆雷特》有感

全书内容大致如下:面对叔父对父亲的逼迫致死,对母亲的侮辱,哈姆雷特保持着沉默,始终坚持自己忍辱负重的态度,在艰难的环境中苟且活着。面对他人的嘲笑讥讽,他始终保持沉默,放弃自己的尊严只为保住自己的生命以便在最后一刻进行反击。然而,在我看来,哈姆雷特在面对他人嘲讽时放弃了的尊严,亦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代王子的骄傲。他谋划着一切,只为为自己的父母报仇,殊不知在他谋划之时,有多少机会在手中流失,有多少次他失去了手刃仇人的机会,有多少次他看着仇人在自己眼前把酒言欢却无动于衷。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大局着想,忍辱负重慎重行事,但这又何尝不是他优柔寡断害怕刺杀失败的掩饰?

《哈姆雷特》书籍封面

从小就接受的良好教育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不知世界的黑暗与丑陋,相信生活的美好。然而父亲被谋杀和母亲马上改嫁叔父的事实,使其人生观崩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重大的变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

《哈姆雷特》剧场照


哈姆雷特曾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在这里,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人生有太多的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死亡并不能解决一切,无法像计算机清零后重新开始。但在哈姆雷特看来,只有用他的死亡才能一雪前耻。近代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造物者把我们安排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要风雨无阻地勇敢走下去,而不是在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一味地追求雪耻报仇,这是对造物者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哈姆雷特对生命的看法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想也就落空了。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而我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有着复杂的性格,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 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 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克劳迪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是
欧洲文艺复兴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朵长开不败的艺术之花,直至今天,还在散发出它所特有的馨香。

#小说安利#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