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2 00:56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群工办半年工作总结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总结群工办半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主题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工作总结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a. 开头:简要介绍群工办的基本情况,如工作职责、人员构成等,并点明总结的时间范围。
b. 主体:详细阐述群工办半年来的工作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工作亮点: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如完成的项目、获得的荣誉等; - 工作进展:概述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已完成的工作、正在进行的工作和计划开展的工作; - 工作经验:总结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 存在问题: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群工办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努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啰嗦; - 运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 - 注意条理清晰,使读者易于理解。
4. 突出重点:在总结中,要突出重点内容,如
一名女子近日向新京报记者报料称,4月12日母亲唐宇菊于西昌市人民医院出院时,护士将同病房另一住院患者的“出院带药”,误发给了母亲,导致母亲服用四天后出现耳鸣、手麻等症状。
5月19日,西昌市人民医院群工办相关人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班医护人员确实给患者发错了药,医院也愿意按照当地相关标准承担检查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合理费用,但目前患者要求医院公开道歉并赔偿10万元,双方暂时未能谈妥。
唐宇菊服用护士发错的药后住院检查治疗。受访者供图
患者:出院第五天发现“吃错了药”
报料人郑清介绍,母亲本次住院治疗,是因腰椎体爆裂性骨折手术满一年后,来西昌市人民医院骨科进行取除固定装置手术。
郑清称,母亲4月12日准备出院时,护士将“出院带药”送到了病房床头柜上,共有三种药,每种药都粘贴有患者信息和药物名称。因母亲不识字,护士还特意交代了用药次数和剂量。
郑清说,事后母亲回忆,出院时护士还交代过“出院带药”是六天的剂量。4月12日至15日服药四天后,母亲发现还剩很多,感觉六天吃不完。
4月16日,有亲戚前来看望时,才发现郑清母亲服用的药物标签上,并非是唐宇菊的名字等信息,而是一位83岁男性患者的名字。
郑清出示的母亲所用药物照片显示,每种药的包装上粘贴有一个标签,标签上有患者姓名、床号、记账号、性别,以及药物名称、用法和开药时间等信息,还标明“出院带药”四个字。
药物标签显示,三种药分别是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国45)、塞来昔布胶囊(国3)、利伐沙班片(国5),患者是一名83岁男性,床号是41。
郑清说,母亲年龄55岁,住院床号为43,药物标签信息完全不对。
家人经核对确认药物标签信息有误后,便给当时住院的主治医生打电话说明情况,医生让立即停止用药,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郑清保留的医院发错的药物,标签信息显示患者为83岁的男性患者。受访者供图
医院:涉事护士未认真执行医疗规范制度
郑清说,母亲服用了医院发错的药后,出现耳鸣、手麻、胸痛症状。
经医院协调,唐宇菊于4月17日入住西昌市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检查治疗,5月15日出院。
其出院证明上诊疗小结载明:患者唐宇菊因耳鸣3天以上等症状收入医院治疗,入院检查和会诊后给予对症治疗,经多学科会诊讨论患者具备出院指征。
5月19日,西昌市人民医院群工办工作人员吉掘阿洛告诉新京报记者,医护人员给患者唐宇菊发错了药,医院是认可的,也不推卸责任;患者吃错药引起的治疗检查费,医院也认可。
“骨科涉事护士确实发错了药。”吉掘阿洛表示,涉事护士未认真执行“三查十对”制度,从而导致给患者发错药。待纠纷解决后,医院肯定会对涉事护士作出相应处理。
新京报记者查询得知,“三查”即操作前、中、后三次检查,操作前查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及医嘱准确性;操作中查配药或给药与患者匹配性;操作后复查记录,确保操作无误。“十对”是指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时间、药品有效期、配伍禁忌、医嘱一致性。
家属出示的院方赔偿计算表,其上未盖公章。受访者供图
赔偿:医院与患者家属未能达成协议
对于赔偿问题,郑清出示的一份未加盖医院公章的《赔偿项目标准计算表》显示,患者唐宇菊因2025年4月12日骨科护士发错药,导致患者误服。4月17日到西昌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5月15日出院。因医院诊疗行为过错导致患者药物误服住院治疗,故医院承担责任。
该表显示,赔偿费用涉及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共计23768.29元。其中,医疗费10528.29元由医院承担,其余13240元将赔付给当事病人。
郑清说,家里人拒绝接受上述赔偿,要求医院公开道歉并追责相关责任人。
5月19日,西昌市人民医院群工办吉掘阿洛介绍,医院已按照当地相关标准给出了赔偿方案,但患者家属除了要求医院公开道歉和追责,还索赔10万元,医院不能答应。如果患者家属认为服错药后带来人身伤害,可通过鉴定来确认。另外,因家属不接受院方的赔偿方案,建议家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对此,郑清表示“索赔10万元”一说为事后一次口头提及,在5月19日双方第一次正式协调处理时,只是要求院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赔偿。
新京报记者 李英强
编辑 甘浩
校对 刘军
■本报通讯员王世友周广慧“喂,你是葛亭村的驻村干部吗?今天谁坐班?”近日,在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葛亭村,接到区委群工办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时,驻村第一书记韩继生早已赶到村委会“坐班”,帮助前来的群众解答当前麦田管理事项。
干部“坐班”,是任城区实行干部驻村入户直接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真心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转变干部作风,增强群众观念,该区近年来在总结干部驻村联户工作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普遍推广实行干部坐班、村民说事、联系困难家庭等工作机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用高质量的服务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干部坐班“门常开”
“像我们高庄村远离城区,村民们办事很不方便,生活中存在实际困难,我们就和村两委成员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轮流坐班服务。”市公交公司驻村干部徐勇说,“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坐班表,坐班服务不需统一时间,这样既能方便群众办事,又能保障基层干部的权益。”坐班政策制订得“活泛”,老百姓和村干部都很欢迎。在高庄村的村干部值班表中,老支书张茂友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表格里。驻村干部告诉笔者,已经干了30多年村干部的张茂友,从一开始就自觉带头坐班,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服务群众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除此之外,任城区在干部驻村联户工作中,出台印发了《区委常委带头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十项规定》,要求区委常委带头驻村入户,驻村时间不少于7个晚上,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各镇街负责人也都相应制定了驻村入户的具体时间和节点,各镇街还坚持以街道、村两级干部为主参加学习的夜校讲学制度,采取集中辅导、互动交流、专题讨论等方式,帮助基层干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常开、人常在。”
村民说事“事常办”
“邵同志,你看我们村人均不到一亩地,村里又没企业,收入上不去,你说咋办?”“人家邻村修路村民没掏一分钱,咱村集体收入上不去,什么事也不好办。”这是在安居街道胡厂村举办的“村民说事”会上的群众发言。任城区结合区域驻地特点,在干部驻村入户联系服务群众中,把城市社区创新实践“居民说事”制度引接到农村,确定议题,梳理分类,及时办理,村民遇到个人困难、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以及发现乱堆乱放、环境卫生等问题,都可以在村委大院里一吐为快。
济宁技师学院驻村工作组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第一书记”邵京焰和驻村干部一起给村里开出了“药方”:利用该村土地离城区较近,靠近太白西路的优势,与村“两委”一起引进济宁彩叶树研发推广专业合作社的特色苗木种植项目,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该专业合作社按照每年1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按15年租期,流转土地150余亩,同时给予村集体每亩200元作为管理费。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可进账3万余元,既发挥了土地效益,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目前,全区92个市、区两级驻村工作组先后举办“村民说事”230余场次,受理村民说事570余件,已办结42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做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困难群众“春常在”
孙贤瑞家是唐口街道门街村的低保户。两年前,儿子不幸患上了血友病,根本不能走路,主要靠马扎当腿向前挪动,光马扎就用坏十多个了。了解了具体情况后,驻村干部孙昌然立即向区残联协调轮椅的事。没过三天,驻村工作组的同志就把一台暂新的轮椅送到了孙贤瑞家中。“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轮椅给弄来了,以后孩子再也不用马扎走路了。”孙贤瑞的老伴禁不住热泪横流。
按照《任城区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驻村入户服务群众工作中,各镇街对辖区内低保困难家庭进行摸底排查,尤其核准帮扶对象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住址、困难情况及原因等,让全区所有“吃财政饭的”党员干部全部对号入座、结上对子,做到不少一名党员干部,不落下一个困难户,实现全覆盖、不遗漏。联系困难家庭的党员干部自掏腰包,带着钱物分别到户走访慰问。各部门、单位相继开展了“爱心来敲门、干群一家亲”、免费查体、种养殖技术培训等丰富多彩的帮扶救助活动,共同编织了一张“爱心大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