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2 20:14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签订合同,谨记事项——合同人注意事项
正文: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双方权益、明确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作为合同的一方,即合同人,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合同主体资格
1. 确认对方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避免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 2. 检查对方的营业执照、法人资格证书等,确保对方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二、合同内容
1. 明确合同标的:合同标的应具体、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2. 明确权利义务: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履行义务的时间、方式、质量要求等。 3. 明确违约责任:合同中应明确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的计算方式、赔偿范围等。 4. 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合同中应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三、合同形式
1. 合同形式应符合法律规定,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电子合同等均有法律效力。 2. 书面合同应规范,包括合同标题、合同编号、签订日期、双方当事人信息等。
四、合同签订程序
1. 双方当事人应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签订合同。 2. 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合同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日益增多的涉企经济犯罪,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经济诈骗和中小微企业内部腐败集中行动,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非公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合同诈骗案件629起,挽回经济损失1.35亿元;共立中小微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案件640起,挽回经济损失2.4亿元,有效维护广大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法治化营商环境。山东公安以法治公安建设为引领,以规范涉企执法为抓手,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首先,严厉打击涉企犯罪活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打击,依法严惩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的职务犯罪等行为。去年以来,全省共立涉企经济犯罪案件65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0余亿元,赢得受害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其次,严密防范涉企风险隐患。省公安厅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打防经济犯罪协同共治工作机制,与省工商联共同印发《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的意见》,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省公安厅编印了《侵害民营企业常见经济犯罪防范手册》,常态化召开警企恳谈会,广泛征集企业意见建议,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开展预警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告知书上千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疑问 300 余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第三,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去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聚焦涉企案件重点执法要素,对强制措施适用、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及重点案件,开展“小专项”“小切口”执法巡查评查,全面排查整治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公安厅还健全完善了涉企案件地域和层级管辖、异地办案、法律审核、报告报备等工作机制,规范涉企案件办理流程,强化涉企案件立案审查,依法审慎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积极开展羁押必要性评估,依法规范适用涉财产类强制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更好地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闪电新闻记者 刘洋 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日益增多的涉企经济犯罪,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经济诈骗和中小微企业内部腐败集中行动,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非公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合同诈骗案件629起,挽回经济损失1.35亿元;共立中小微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案件640起,挽回经济损失2.4亿元,有效维护广大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法治化营商环境。山东公安以法治公安建设为引领,以规范涉企执法为抓手,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首先,严厉打击涉企犯罪活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打击,依法严惩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的职务犯罪等行为。去年以来,全省共立涉企经济犯罪案件65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0余亿元,赢得受害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其次,严密防范涉企风险隐患。省公安厅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打防经济犯罪协同共治工作机制,与省工商联共同印发《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的意见》,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省公安厅编印了《侵害民营企业常见经济犯罪防范手册》,常态化召开警企恳谈会,广泛征集企业意见建议,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开展预警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告知书上千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疑问 300 余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第三,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去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聚焦涉企案件重点执法要素,对强制措施适用、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及重点案件,开展“小专项”“小切口”执法巡查评查,全面排查整治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公安厅还健全完善了涉企案件地域和层级管辖、异地办案、法律审核、报告报备等工作机制,规范涉企案件办理流程,强化涉企案件立案审查,依法审慎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积极开展羁押必要性评估,依法规范适用涉财产类强制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更好地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闪电新闻记者 刘洋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