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3 13:5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赠荷花的思想感情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赠荷花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突出荷花在赠与过程中的情感内涵。
2. 突出荷花的特点:荷花是作文的核心元素,要充分展现荷花的美丽、纯洁、高洁等特点。可以从荷花的生长环境、花色、花瓣、香气等方面进行描写。
3. 选取合适的赠与对象:在作文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赠与对象,如亲朋好友、恋人、师长等。通过赠荷花来表达对他们的情感,如祝福、感激、思念等。
4. 表达真挚的情感:作文中的情感要真挚,不要矫揉造作。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细节来表现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5. 运用修辞手法:为了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
6.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开头要引人入胜,正文要层次分明,结尾要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7. 语言优美:作文的语言要优美,富有诗意。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8. 体现文化内涵: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
文|兔兔兔
长安城的暮色里,酒肆悬挂的灯笼映着朱门子弟的醉语,曲江池畔的牡丹引来万人争睹。而城南破败的草堂中,一盏孤灯下,李商隐蘸墨写下:
赠荷花李商隐〔唐代〕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这句诗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破了盛唐残梦的虚妄——人们跪拜着将鲜花供入金盆,却将绿叶践踏成泥。千年后重读此句,依然能听见晚唐文人骨缝里的悲鸣:当一个人活成他人眼中的“花”或“叶”,生命便成了被量产的器物。
1、重审判:金盆里的囚徒
“花入金盆”四字,写尽世人对虚名的痴狂。李商隐在《无题》中曾痛斥“青楼自管弦”,那些醉心功名的士子如同青楼歌女,将清高典当给权贵的掌声。
晚唐科场,文人以“进士及第”为金盆,寒窗十年只为博得“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幻象;官场中,官员以“紫袍玉带”为金盆,甘愿成为党争的棋子。李商隐冷眼旁观这场荒诞剧,在《咏史》中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金盆盛放的从来不是傲骨,而是人性坍塌的废墟。
2、重审判:尘埃中的困兽
“叶作尘”三字更见血性。当世人将“未入金盆”视为失败,那些困在尘埃里的灵魂,便成了自我践踏的困兽。
李商隐在《蝉》中写“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道破困局:寒蝉居高饮露本是天性,却因无人聆听而自疑清高;就像他因不肯攀附牛李两党,被贴上“忘恩负义”的标签。但他在《晚晴》中给出答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真正的生命尊严,从来不在他人的评判里,而在破土而出的倔强中。
3、重审判:荷花的突围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这是李商隐留给后世最锋利的生存哲学。
他见过太多“西施晓梦绡帐寒”的美人迟暮(《锦瑟》),也看透“贾氏窥帘韩掾少”的欲望游戏(《无题》),最终在荷花与荷叶的共生中顿悟:世人皆在扮演“花”或“叶”的角色,唯有荷花不屑参与这场闹剧。正如他在《霜月》中所言“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真正的高贵,是敢于在冰霜中绽放本真。
当洛阳城的牡丹随大唐一起凋零,李商隐的荷花却开成了永恒。那些困在金盆里的花,早已化作史书中的尘埃;而“任天真”的荷香,至今仍在诗词的长河里流淌。
人生最大的清醒,是看透世俗罗网后,依然敢做不合时宜的绽放。
留给历史的叩问:
若是你生于晚唐——
会摘下头颅放进金盆,换取朱门一杯酒?
还是撕碎标签做野荷,哪怕开在无人渡口?
编辑 兔兔兔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唐诗三百首点读发声带译文 ¥69.9 购买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484606121924166182"></script>李商隐的《赠荷花》:一首诗里的深情厚意
1. 在唐朝繁华的诗坛上,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情的笔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其中,《赠荷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商隐诗歌艺术的精妙,更蕴含了他对生活、对爱情深刻的感悟和隐喻。
2. 《赠荷花》全诗如下:“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诗的开头四句,诗人通过将荷花与其他花卉对比,突出荷花花叶相配、交相辉映的特殊美。这不仅是在描写自然之美,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在表明他自己与女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3. 李商隐用“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这两句诗,描绘了荷叶与荷花之间自然而天成的和谐关系。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纯真与自然。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李商隐在此诗中却另辟蹊径,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4. 诗的最后两句“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则写出了诗人的期望与隐忧。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一旦荷叶掉落、荷花凋谢,这种美好景象的消逝,不禁令人感到愁苦与惋惜。这里,诗人不仅是在表达对自然美景流逝的感慨,更隐喻了自己对美好情感的珍视与忧虑。
5. 这首诗创作于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新婚之际,当时的他正沉浸在婚姻的幸福之中。绿荷红菡萏正是盛夏的景象,这首诗便是他对新婚妻子王夫人的深情表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花入金盆、叶作尘的对比,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隐忧。
6. 李商隐的一生并不平坦,他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虽有才华却一生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赠荷花》这首诗也寄托了他对知己的渴求和对政治依托的寻觅。荷叶与荷花的相依相伴,不离不弃,恰恰是他内心所渴望的那种坚贞不渝的支持与理解。
7. 《赠荷花》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许多含蓄委婉的诗歌不同,展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透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李商隐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洞察,更能体会到他对生活、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深刻思考。
8. 如今,当我们再次吟诵《赠荷花》时,仿佛仍能感受到那夏日荷塘的清新气息,以及诗人藏在诗句里的深情厚意。这首诗不仅是李商隐对妻子的表白,更是对生命中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诠释。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如同一朵盛开的荷花,永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