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3 20: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樱桃》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后感主题,是围绕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导演手法等方面展开,还是侧重于个人感受和思考。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影片的基本情况,如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等,并引出自己对影片的观后感。 - 主体:详细阐述自己对影片的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影片主题:分析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爱情、亲情、友情、成长等。 b. 人物形象:评价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 c. 情节分析:对影片的情节进行梳理,分析情节的合理性、紧张感、转折点等。 d. 导演手法:探讨导演在影片中的表现,如镜头运用、剪辑手法、音乐配乐等。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展望影片对观众的影响。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 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语。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连贯。
4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静静地坐在窗台前,着迷地看着《外公是棵樱桃树》。这是由意大利作家安琪拉•那涅第创作的一本小说。初秋的微风温柔地吹过窗外的树枝,吹进我的房间,也吹动了书页上的樱桃树,那是外公的菲丽丝,我被这棵树吸引着,也被主人公托尼诺深深吸引。
故事以小男孩托尼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他天真、顽皮,但又善解人意,托尼诺特别喜欢住在乡下的外公外婆,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外公,教会了他用耳朵感受世界,倾听自然的声音:樱桃树的呼吸声、山雀妈妈喂饱山雀宝宝的叽喳声、蜜蜂吸饱花蜜的嗡嗡声……可外公突然去世了,像一片樱桃树的叶子一样悄悄地飘走了,小小的托尼诺也仿佛突然间长大,主动承担起了保卫樱桃树的责任,当政府要修路砍伐樱桃树的时候,托尼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住了樱桃树。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外公对诺尼诺说的:“当你闭上眼睛专注地听,你会听到许多东西比睁开眼睛看到的还要多多。现在来听樱桃树的呼吸声吧。”外公是个很特别的老人,他特立独行,固执却又很可爱:为了一条鱼,他可以在冬天里脱光了衣服和裤子往冰冷的河水里跳,结果自己感冒了一个月;在樱桃树上从这根树干跳到那根树干,路上的行人还以为他得了神经病,叫来了救护车……每当想起这些有趣的情节,我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外公对樱桃树“菲丽丝”非常尽心尽力,在一个寒冬的夜晚,邻居们都在家里的火堆旁取暖,外公怕菲丽丝的新芽冻着,就在樱桃树旁边点了一些火,但第二天早上,他自己几乎冻成了“冰棍”;住在托尼诺家里时,外公晚上梦见菲丽丝被人砍了,就固执地要回去,还说:“我再也不要留在这里,除非你硬要把我绑着。”
外公的这些行为让我很感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一棵树吗?可外公却不这样想,樱桃树是他亲手栽下的,这棵树和托尼诺的妈妈一起长大,又陪伴托尼诺和他的妹妹,外公把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樱桃树的身上,这已经不是一棵普通的樱桃树,而是外公精神的寄托,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伟大。我想:外公虽然去世了,但他一定还在关注着樱桃树,也许托尼诺有一天会看到一只黄鹂鸟在樱桃树上唱歌,那是外公在与樱桃树聊天呢。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还是托尼诺,他不仅善于观察和思考,还很勇敢。当读到“我听见一声尖叫,可是我已经爬上最下面的树枝了”,“我的手全都是伤痕,血迹斑斑的”时,我不禁吃了一惊:一个年仅7岁的小男孩,为了救一棵樱桃树,居然可以不惧伤痛,不顾自身安危,要知道树下是挖土机的大铁锹,只要稍微一动他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可想而知托尼诺当时拿出了多大的勇气,因为他知道,他捍卫的不仅是一棵树,而是在捍卫生命、捍卫尊严、捍卫外公的精神!
这让我想到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也要有足够的勇气来战胜它。这个暑假,我跟随济南市足球队在潍坊鲁能足球学校封闭训练了27天,整个假期几乎都在训练场上度过,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快节奏的比赛和日复一日的暴晒、简单枯燥的集体生活让我感到身心俱疲,还好有书籍的陪伴,让我顺利完成了所有的集训任务,虽然已经黑得连爸妈见了都差点没认出我来,但我收获了球技和精神的双重提升,真是不虚此行啊!
《外公是棵樱桃树》我整整读了三遍,却依然爱不释手,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让我明白了“没有人能陪伴我们的一生,有些人,有些事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
山师附小2017级1班 李文宇
(指导老师:方迎)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会有一些对孩子对家庭无私奉献的人物,例如《樱桃》,《二叔》,《二婶》,《我的二哥二嫂》等等。最近呢,我重温了一部电视剧,李幼斌主演的《继父》。这部剧在2006年播的,不管放在21世纪初还是现在就是家庭无私奉献的伟大角色人物天花板,现代剧即便是这样题材的同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跟它比较也相对欠点火候。
全家福1968年
这部剧从1967年为开始点,到1981年为结束点。经历文革十年与改革开放,寡妇高秀兰带大一女三儿实属不易,可三个儿子调皮捣蛋得让这位慈母头疼没有办法,想往前走一步来震震孩子们。而男人们一看到她的几个孩子,都没人敢招惹。在孩子们惹祸连连引火上身,他们家五口成为了第一批疏散下乡的家庭。高秀兰为了孩子们听了同时朱大夫的话嫁给老关头,老关头关吉栋娶了高秀兰,继父的生活开始了。而四个孩子,面对这个继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大女儿:张娟
论这四个孩子最不懂事的,当属这女儿。话说回来她也很可怜,也很痛苦。没了亲生父亲的痛、丢失恋人的痛,母亲改嫁老关头,绝望的她当兵未果才造成她恨老关头。张娟本身就有问题,且不说对老关头这个继父,对自己的好闺蜜朱华(朱大夫大女儿)竟敢干出忘恩负义丧良心的事情,从老关头入住她家那一刻气的跑朱家去住,住了小一年了。朱大夫夫妇对她跟对朱华朱琴两个女儿一样。
张娟(年少,成年,为人母)
对母亲找了老关头不满,时常对母亲与老关头面前发表不满言论,后她因自卑抢了朱华相中的表哥李敬民,后来还厚颜无耻地怨朱华抢了她的幸福贪图富贵。她为什么和小秋好,那是因为肚子里怀了李敬民的孩子,李敬民这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男人,背叛了朱华也会背叛张娟。王小秋陪她去做流产没介绍信不让做,可以说小秋是她绝望中的一束光,后来跟王小秋在一起了。几年后一听到李敬民有了钱,他就眼红,回来训斥小秋眼光短浅。虽然有时候训斥小秋,但也不会再理李敬民。其实若不是李敬民伤她实在太深了,再加上她的报复心理强,不管李敬民再有钱她也不会再回头去找他。相反如果换成另外一个有钱人再对张娟这么好,那估计小秋就岌岌可危了。
在全剧最后,老关跟高秀兰去劝娟子回家时,李敬民带走了小宝,老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去劝李敬民,李敬民感动不已敬佩老关。老关为护小宝被柱子砸伤,本就罹患癌症的他进入了生命倒计时,张娟后悔不已,才认可了他。
大儿子:张宝金
三个儿子里,主意最多。很多坏事都是他想的,两个弟弟是帮凶,他是主谋。不过他即便不懂事也比姐姐强,宝金至少心疼慈母高秀兰,姐姐连母亲都不理。开始时他成天给老关头出难题,恶作剧,大字报上写污言秽语,堵烟囱等等。老关头进他家后就是不老实,在外面成天惹事,打碎玻璃,扎人屁股等别家家长对他们的投诉都是排队去的。每次老关头打他是最重的。
张宝金(少年,成年)
宝金长大后在青年点也没什么进步,跟三弟宝玉一直在青年点待着。后来为了当兵居然设计一出见义勇为的事情,救了人成了见义勇为的英雄。可没几天宝金救人的真相被记者发现,被救小学生的父母找到关吉栋高秀兰厉声谴责,高秀兰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去找小学生父母不要公开此事,开始父母不同意,后来老两口跪下求情才算完事。老关头病倒了,病好后在老首长面前说出实话,宝金的所有检验都合格,因为老关头的检举这一年没当成兵。心灰意冷的他再度回到青年点,被打击后宝金变了一个人,不再任性暴躁。一年后这一次真的救人了柏科张问宝金心愿的时候,宝金如愿当上了兵。
后来在部队成了连长,也回忆起继父老关头的良苦用心。直至老关头去世他也非常难过。
二儿子:张宝银
张宝银(童年,成年)
这个家里头,孩子最懂事的当属他了。其实他开始也是调皮捣蛋三兄弟里的力量,后来跟老关头相处后觉得老关头也不是一个坏人。在过年时老关头给他买了很多新年礼物,被其他三人眼红嫉妒他成为叛徒,拿包东西吓唬他是毒药,实际上是冰糖。宝银放在了老关头的水杯里,老关头喝水时宝银良心发现提醒了继父,老关头发现其他三人的阴谋气的七年不在家过年,与高秀兰在锅炉房过年。他从小就喜欢朱大夫的小女儿朱琴,后来朱琴只把他当朋友,文革的日子里,那本书《第二次握手》李敬民文强都利用做文章,宝银恨透了李敬民,在广播站说出真相,后在四人帮监狱服刑,四人帮粉碎他才得以释放。
朱琴因被人抛弃欺骗,喝药自杀,武凤梅背着她正好被宝银发现及时救了回来。朱琴终于记住了他的好,他失落了一段时间后去考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城出版社。文革时跟老关头有点隔阂后来出狱后冰释前嫌,他算是四个孩子里最善良对继父最好的。
三儿子:张宝玉
家里最小的孩子,没主见,父亲去世他还小。他们三兄弟里他最胆小,每次闯祸母亲先训他才能把主谋宝金引出来。后来宝金偷了王小秋的帽子老关头抓到宝玉,宝玉按照宝金的说辞告诉了老关头,老关头拿着大棒子把他胳膊打伤了。其实他跟他二哥宝银一样心地善良,只是被大姐大哥带坏的,家里人把他保护得太好,没什么坏心眼。有时候宝金宝银做一些事情不带着他,一是他一挨打就招了,二是他说话结巴。
张宝玉(童年,成年)
长大后的他跟着宝金在青年点,有时候大哥闹事还拦着大哥。大哥当兵后,他也返乡回来了就在家游手好闲,跟着狐朋狗友混。把老关头气的,先关了他禁闭。后来他被歹徒挟持老关头救了他,他也得到了公安的工作。没有老关头,他的光明正路不知在何方。
继父:关吉栋
关吉栋成婚
关吉栋生命快到尽头
越是在最后越要讲全剧的关键人物,伟大的继父关吉栋。他初到张家时看见三个男孩子的调皮捣蛋就头痛,甚至黑脸训斥他们。其实家里有懂事也有不懂事的,他有个好徒弟王小秋。后来得了癌症命不久矣,为保护张娟与王小秋被柱子砸在脑后命不久矣,最后看了一眼他的锅炉房,也看到了那四个孩子们成家立业,毫无遗憾地与世长辞。在他去世后的记事本里记录了从1967年到1981年的时间,记着他每月发工资、理发时间,花了多少钱,买茶买烟花了多少钱,还记着儿女们的生日,记着他每一次打孩子们经历,怎么打的,为什么打的,用什么打的,并且记着这样的话:我是为他们好呀,我不愿意打他们,我自己没有孩子,我能不喜欢他们吗?他的良苦用心在他死后孩子们后悔不已。
子女们祭拜继父
几年来的照片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子欲养而亲不待,关吉栋虽是继父,却发挥出比亲生父亲更伟大的爱的力量。给那些观众带来无尽的泪水与反思,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希望看过这部剧的朋友们,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喜欢的话点赞收藏转发。下次见!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