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正高级教师王金全:以高考文综全国Ⅱ卷为镜反思高中历史教学丨聚焦高考

更新日期:2025-05-25 14:15

正高级教师王金全:以高考文综全国Ⅱ卷为镜反思高中历史教学丨聚焦高考"/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正高级教师王金全:以高考文综全国Ⅱ卷为镜反思高中历史教学丨聚焦高考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正文:
近年来,我国高考文综全国Ⅱ卷的命题方向和题型设置不断调整,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启示。正高级教师王金全通过对高考文综全国Ⅱ卷的深入研究,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并针对高考作文提出了以下注意事项。
一、以高考文综全国Ⅱ卷为镜,反思高中历史教学
1. 突出历史核心素养
高考文综全国Ⅱ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思辨等。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注重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考文综全国Ⅱ卷试题涉及多个历史时期、多个历史领域,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认知。
3. 强化历史思维能力训练
高考文综全国Ⅱ卷试题强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高考文综全国Ⅱ卷试题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求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正高级教师王金全:以高考文综全国Ⅱ卷为镜反思高中历史教学丨聚焦高考

万众瞩目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已经结束,学生过关“解放”,各科老师纷纷对2020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解读,希望从中找到今后复习备考的导向。我想以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历史试题为借鉴,谈谈个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铜川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王金全

文综全国Ⅱ卷历史试题特点

1.稳定中有创新。与前几年高考文综试题相比,2020年文综历史卷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查内容、试题难度等保持稳定,突出基础、主干知识,材料阅读和能力要求适当,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试题在稳定中体现出高考的新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标准》2017版),学生要胸怀天下,更要心系国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体现时代特点。我们正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能担当、有情怀的人才。治理海河、治理淮河、治理黄河等,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在战胜自然灾害与重大风险中,展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竺可桢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反映了竺可桢的崇高的爱国情怀,以及他的为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还有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关键内容。试题充分凸显时代主题,例如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维护世界和平,改革与变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

3.强调学科素养。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改革的目标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阶段,经历了素质教育和三维目标的培养,现在更加关注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它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社会需要、个性发展多角度、更长远的关照,不是简单的一个考试与录取。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要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反思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转变

1.教学目标的定位

一是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更多关注知识,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记忆、背诵历史史实。从高一到高三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知识进行,高一高二是新授课,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理解概念,高三年级以后的一轮复习用一年时间重复学习旧知识,二轮、三轮进行一些整合辅助大量训练,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辅助一些学习法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缺少自主阅读的时间和内容,没有社会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学生的视野有限,认识不足,思维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水平。

二是从“简单教书”到“学科育人”。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老师更多关注的是“教书”,认真阅读教材吃透教材,研究怎样处理教材教材,设计教法算法,怎样表演更精彩,更多是从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从学生角度思考的不多,学生的学习基础怎么样?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困惑在哪里?通过什么策略与手段让学生学会会学?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学生还是没有真正体验过、感受过“渔”的快乐。包括对试题的分析,是难是易都在于老师的感觉,而不是学生的体会,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感觉难,不一定真的是试题很难,实际上是学生不得法,犹如一个壮汉很有力气让他去跳高一样滑稽。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真正地调动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中、实践中学会会学,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素养。

三从“个人角度”到“国家站位”。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就是一个知识学习应付考试,不看电视光刷试题,上了考场不能适应。例如文综第42题,材料新颖,设问简单,问题很难。缺乏广阔的国际视野,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这样开放式的试题是根本应付不了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具备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走向综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例如第24题“角抵”、25题“敦煌飞天”、41题治理水患等。不仅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涉猎其他学科,例如文科学生掌握理科知识,理科学生学习文科知识,不仅学习语数外,还要发展体育、音乐、美术、劳动、信息等方面知识,综合运用,全面发展。不仅要丰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家国情怀,心系国家,胸怀世界,志存高远。

2.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是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主体”。尽管我们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还是教师中心,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从高一到高三,学生始终没有“断过奶”,学生的自立意识淡漠,自主能力有限,遇到问题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选择逃避,或者消极对待。缺少自主规划,实际上许多高考试题是容易题,只要动动脑子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只要平时对基本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有正确的认识,遇到选择题都不会出现太大困难。学生自信心不足、自主意识薄弱,知识掌握不牢靠、思维定势等因素影响,造成学生应对选拔性考试不力或失误。

二是从“传授式教”到“体验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答案和结论,或者只是教师的一种理解和体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对于结论形成过程的参与和体验,是很难产生深刻印象的。学生的理解是基于老师的灌输,而不是自己探究、分析理解形成的结果,不是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东西或者是支离破碎不全记忆,或者是死记硬背不会应用。总之,缺乏理性和活性的知识,面对新情境新问题,学生肯定是一头雾水。

三是从“教师陪伴”到“学生自主”。学生在家靠父母,在学校靠老师,很少自觉自主地进行观察、思考、探究、分析、归纳、综合等,所以,许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没有动手实践的能力,甚至缺乏自主学习的勇气。平时学习中抄答案、背答案的现象十分普遍,即使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习惯于问同学、问老师,而不是独立思考、反复研究。老师讲评课上也习惯于讲答案,而没有时间仔细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学生逐渐丧失了质疑、思考的想法。学生形成习惯性的心理依赖,遇到问题不是想着自己去面对、分析、研究、解决,而是坐等靠。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找、去想,因此会很慢很麻烦,但确是必须的;适当地留白,让学生去说、去悟、去想,因此会浪费很多时间,却会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大胆表达的能力。

四是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学生平时的学习更多地局限于教室、教师和教材,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生活经验比较缺乏。认识的片面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而高考试题许多新情境新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无从答起。例如24题“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最难的是第42题,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更不知道从何说起。

延伸阅读:

山东泰安宁阳四中程国栋:看似简单实则难写的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丨聚焦高考

铜川市宜君县高中刘慧珍: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给我的启示丨聚焦高考

延安市实验中学杨向丽:以高考文综第40题窥政治命题特点丨聚焦高考

正高级教师刘小红:由英语全国Ⅱ卷书面表达题看考前“押题”丨聚焦高考

编辑:关中小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