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6 04: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李白的第一首送别诗《渡荆门送别》的荡气回肠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诗歌背景和情感: - 了解李白创作《渡荆门送别》的时代背景,如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 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包括离别的哀愁、对友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等。
2. 分析诗歌结构和意象: - 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 描述诗歌中的意象,如荆门、江水、山川等,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3. 运用修辞手法: -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 结合李白的其他诗作,展示其独特的诗歌风格。
4.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 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渡荆门送别》的感悟,情感真挚。 - 运用优美的语言,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5.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离别的感悟,使作文更具个性。 - 从《渡荆门送别》中汲取灵感,为自己的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6. 注意作文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李白和《渡荆门送别》的背景,引
今天给大家分享李白初入江湖的第一首诗《渡荆门送别》,它开启了李白外出闯荡之路,开启了他人生不凡之旅,一写出来就惊艳了所有人。
李白第一首送别诗
李白祖籍甘肃,出生在西域碎叶城,5岁跟着父亲李客来到四川江油市青莲镇。到了18岁就在四川境内溜达,从小就在四川,对这里的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太熟悉了。框框框,就写下了千古奇文《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仓储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以秦塞通人烟。写出来后,年仅半百的贺知章都惊呼,李白真乃谪仙人。天上的诗仙下凡呀。
蜀道
古人都说文人要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李白25岁正式走出四川,告别父母开始云游。第一站他去哪呢?他怎么去的?谁给他送别呢?来看他的第一首送别诗《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看第一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代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渡”可以看出李白是走的水路,为什么不走土路呢?因为蜀道难呀,难于上青天。“远”是离开,荆门就是荆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市。李白从老家四川做水路,由西向东经过荆门山。他的目的是哪里呢?来从楚国游,目的地是楚国故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地区。这里的汉字“从”,是风从的意思。顺着风顺着水,朝着楚地方向而来。感觉船的走势,和心情一样痛快,李白第一次离家,对未来充满憧憬,开始仗剑天涯。这是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离开家乡,到死也没有回去过。
渡远荆门外
大家想,李白为什么第一站选择去楚地。因为楚文化对李白的影响很大,他的第一个偶像就是楚国屈原。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就是《楚辞》,受此影响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所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说,我李白乘船来到了离家很远的荆门外,很快就到了楚国境地,这里就是我心心相念的文化圣地,我李白来了。
屈原
再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说我坐的船越走越远 越走越远,深后的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慢慢的消失在我的视野里,随之进入视线的是一望无尽的低平原野。一下子视野开阔了。
山随平野尽
大家知道从四川蜀地到荆门山,长江在高山峻岭里,道窄,水急。随着划出荆门山,来到了平原地带,水面变宽了,所有的河流汇聚于此,江水翻腾,江入大荒流。仿佛远远地进入了开阔的原野。就好像我们开车在地下隧道,当我们驶出隧道的那一刻,啊视野打开了。其实这也好理解,李白山里的孩子,猛一见到如此开阔的画面,好奇心也打开了。
江入大荒流
再看第五第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就更不得了了,还带着仙气儿。说呢到了晚上,李白的船在平静的江面上。今天的天也真的好,坐在小船上,抬头仰望天空,繁星点点,月亮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宛如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更令我陶醉的是,这里的云彩一层一层的,云气翻涌,变化无穷,好像海市蜃楼,这不就是人间仙境吗?也能看出李白的心情很辽阔,痛快。大家看,这就是浪漫的写法。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再看最后两句点出了,本首诗的核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走。你看题目叫《渡荆门送别》,既然是送别,也没见哪个人给他送别啊,这就是李白的独特之处。一般诗人写送别会写亲人朋友的送别。而李白是写故乡水给他送别,它把故乡水当做老朋友,把故乡水当做自己的家里人。原来是故乡水从四川一直不离不弃送我到楚国啊,你不远万里万送我,故乡的水,原来是你一直恋恋不舍一路送我远行啊。大家看,啥叫浪漫。啥叫浪漫主义诗人。
渡荆门送别
这就是李白初入江湖的第一首诗《渡荆门送别》,这是李白第一离开故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从此开始了自己一辈子的云游生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