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6 05:49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绿山墙的安娜》读书笔记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作文主题: - 首先,明确你的作文主题,例如:对安娜成长历程的感悟、对绿山墙环境的描绘、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等。
2. 概述作品背景: - 简要介绍《绿山墙的安娜》的作者、出版时间、作品背景等,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人物分析: - 分析安娜的性格特点,如善良、乐观、聪明、勇敢等,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 分析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玛丽拉、马修、戴安娜等,并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
4. 故事情节概述: - 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包括安娜与玛丽拉、马修相遇,进入绿山墙后的生活,以及她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5. 作品主题探讨: - 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如亲情、友情、成长、爱情等,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6. 作品风格与技巧: - 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叙述手法、人物塑造等技巧,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7. 个人感悟与评价: -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如对安娜的敬佩、对绿山墙生活的向往等。 - 对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
致力于分享富有启发性的读书笔记和影视评论
安妮是一个11岁的孤儿,一头红发,满脸雀斑,整天耽于幻想,不断闯些小祸。假如允许你收养一个孩子,你会选择她吗?大概不会。马修和马瑞拉是一对上了年纪的独身兄妹,他们也不想收养安妮,只是因为误会,收养成了令人遗憾的既成事实。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安妮住进了美丽僻静村庄中这个叫做绿山墙的农舍,她的一言一行都将经受老处女马瑞拉的刻板挑剔眼光——以及村民们的保守务实眼光——的检验,形势对她十分不利。然而,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看到,安妮的生命热情融化了一切敌意的坚冰,给绿山墙和整个村庄带来了欢快的春意。作为读者,我们也和小说中所有人一样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她。正如当年马克·吐温所评论的,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塑造的这个人物不愧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在安妮身上,最令人喜爱的是那种富有灵气的生命活力。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处绽开爱和梦想的花朵,几乎到了奢侈的地步。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她不怕盼望落空,因为她已经从盼望中享受了一半的喜悦。她生活在用想象力创造的美丽世界中,看见五月花,她觉得自己身在天堂,看见了去年枯萎的花朵的灵魂。请不要说安妮虚无缥缈,她的梦想之花确确实实结出了果实,使她周围的人在和从前一样的现实生活中品尝到了从前未曾发现的甜美滋味。
我们不但喜爱安妮,而且被她深深感动,因为她那样善良。不过,她的善良不是来自某种道德命令,而是源自天性的纯净。她的生命是一条虽然激荡却依然澄澈的溪流,仿佛直接从源头涌出,既积蓄了很大的能量,又尚未受到任何污染。安妮的善良实际上是一种感恩,是因为拥有生命、享受生命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激之情。怀着这种感激之情,她善待一切帮助过她乃至伤害过她的人,也善待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和怜悯、仁慈、修养相比,这种善良是一种更为本真的善良,而且也是更加令自己和别人愉快的。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虽然是近一百年前问世的,今天仍然很值得我们一读。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今天的孩子们一定还能够领会它的魅力,与可爱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孩子们比我聪明,无须我多言。我想特别说一下的是,今天的成人们也应当能够从中获得教益。在我看来,教益有二。一是促使我们反省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该知道,就天性的健康和纯净而言,每个孩子身上都藏着一个安妮,我们千万不要再用种种功利的算计去毁坏他们的健康,污染他们的纯净,扼杀他们身上的安妮了。二是促使我们反省自己的人生。在今日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我们该自问,我们是否丢失了那些最重要的财富,例如对生活的惊奇感,使生活焕发诗意的想象力,源自感激生命的善良,等等。安妮曾经向从来不想象和现实不同的事情的人惊呼:“你错过了多少东西!”我们也该自问:我们错过了多少比金钱、豪宅、地位、名声更宝贵的东西?
雷切尔·林德太太就住在亚芬里大街向下斜伸进一个小山谷的地方,山谷四周长满桤树和凤仙花,一条小溪从中穿过大街。溪水源自远处的老卡思伯特家的树林中。流过林中的那一段小溪以其蜿蜒曲折、湍流迅疾而著称,一潭潭池水和小瀑布阴暗隐秘;但是,流到了林德太太家附近的山谷时,水流却逐渐缓慢下来,变成了一条安静规矩的小河。因为哪怕是一条小溪,只要经过雷切尔·林德太太的家门口,都会放慢脚步,谦恭而有礼貌地通过。也许连它都知道,雷切尔太太这会儿正坐在窗前,注视着门前过往的一切呢,从小溪到孩子,要是被她发现了任何古怪或不同于平常的事儿,她可一定会想法子探个究竟,不找出其中的原委是绝不罢休的。
马修听得很愉快,这让他自己很吃惊。像绝大多数安静的家伙一样,他喜欢健谈的人。他们自己很愿意说话,也不指望他会接话茬。但是他从没料到会与一个小女孩相处得这么愉快。女人当然很糟糕,但小女孩更糟。他讨厌她们斜着眼、羞怯地从他身边偷偷侧行而过的方式,仿佛如果她们敢说一个字,他会一口吃了她们。那是亚芬里有良好教养的女孩的典型。然而这个满脸雀斑的女孩却不一样,尽管他发现自己反应迟钝的脑子很难跟得上她跳跃的思维过程,但觉得还是很“喜欢她那喋喋不休的谈话”。
现在我们在桥上了。我要把眼睛紧紧闭上。我总是害怕过桥。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象或许当我们刚好走到桥中间的时候,它突然断了,像折刀一样把我们夹断,所以我得闭上眼睛。但是当我觉得走得快靠近中间的时候,我又总会睁开眼睛。因为,你看,如果桥真的突然崩断了,我还真的想亲眼看到它断开。那将会是多么巨大的轰隆声啊!我喜欢断开时的轰隆声。
孩子迅速地抬起头,露出挂满泪珠的脸颊和颤抖着的双唇。“你也会哭的,如果你是个孤儿,来到一个原以为会成为你家的地方,却发现他们不想要你,因为你不是男孩。
马瑞拉勉强地挤出一个笑容,尽管显得僵硬、生疏,但还是使她严厉的声调变得柔和了一些。
整间屋子刻板得无法用言语形容,让安妮感到一阵彻骨的战栗。她呜咽着匆匆脱掉衣服,穿上那件短小的睡衣,一股脑儿钻进被子里,把脸朝下藏进枕头里,拽起被子蒙住脑袋。
马修在抽烟——内心烦躁不安的表现。他很少抽烟,因为马瑞拉反对,认为那是一个不良的坏习惯;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和季节,他会觉得特别想抽,马瑞拉意识到那样的一个大男人一定是在发泄他的情感,所以对他的这种惯常做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屋外长着一棵粗大的樱桃树,紧贴屋檐,树枝随风轻轻拍打着窗外的墙,树上开满了花,几乎见不到一片叶子。屋子两边是分别种着苹果树和樱桃树的一大片果园,也都绽满了花儿;果园的草地上夹杂了许多蒲公英。窗下的花园里淡紫色的丁香树也开满了花,沁人心脾的香甜味儿随着清晨的微风向四处弥漫,飘上窗台。
【我的书评】
一阵难以忍受的寒意迎面袭来……已经失去了原先拥有的每一分热量。作者用被拉紧隔断了空气的百叶窗来象征即将进来的这个女人的冷酷无情,这里的环境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非常巧妙,让读者也为故事的主人公担心,要是将她交送到这样一位令人脊背发凉的老巫婆手中,那可真是太惨了。
【原文】
一阵难以忍受的寒意迎面袭来,空气仿佛被紧紧拉上的墨绿色百叶窗隔断了很久,已经失去了原先拥有的每一分热量。
难道自己将要被交给这个面容刻薄、目光尖锐的女人吗?她突然感到喉咙里一阵哽咽,眼睛也因悲伤而疼痛起来。她开始担心自己无法忍住泪水的滑落。
【我的书评】
她看到了小女孩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恐惧和恳求,觉得自己倘若真的将这个女孩送入老妖婆手中的话,肯定会受到良心的责备,懊悔不已。她不能让自己做出如何违背良心的事情。
【原文】
马瑞拉望着安妮,这个孩子苍白的脸上露出的凄苦神情让她恻然心动——那是一个孤立无助的小生命发现自己再次落入曾经逃离了的陷阱时表现出的痛苦。马瑞拉忐忑不安地感到,如果自己拒绝了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恳求,那么这种不安的感觉会一直萦绕在她脑际,直到她死的那天。
【我的书评】
什么是孩子气?就是孩子的喜怒哀乐都不会隐藏起来,她会很轻易地流露出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孩子的世界隐藏不住情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原文】
安妮的脸上泛起了黎明般的曙光。先前绝望的神情渐渐退去,脸上因希望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红晕;眼睛变得深邃而透亮,仿佛黎明时的星星。
【我的书评】
在幸福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是小心翼翼的,因为会害怕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梦而已。
【原文】
你真的说或许你会让我留在绿山墙吗?”她屏住气息轻轻问道,仿佛声音大了就会打碎这个美丽的机会似的。
【我的书评】
在成人的世界里,一切都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僵硬死板的执行,不可以打破规章制度,而在孩子的眼中,则不一样。
【原文】
“为什么必须跪着祈祷?如果我真的想祈祷,让我告诉你我会怎么做。我会一个人跑到一片旷野中,或者走进幽深幽深的树林中,抬头仰望天空——往上——往上——往上,直望进那无边无际的蓝色天空。然后,我就会感觉到一段祈祷词。
她一个箭步跃过厨房站到了雷切尔太太跟前,脸庞因愤怒而涨得通红,双唇颤动着,纤弱的身体从头到脚都在发抖。
但是安妮依旧勇敢地面对着雷切尔太太,她昂着头,怒火在眼中燃烧,捏紧拳头,满腔的愤怒像一股气流般从她体内喷射而出。
星期三的黎明破晓而出,天气晴朗,好像是专门为野餐安排的。小鸟在绿山墙周围鸣唱;花园中的白百合散发出的阵阵清香随着无影无踪的风飘进每扇门窗,像祝福的精灵一样在客厅和房间中游荡。山谷间的白桦挥动着手臂,仿佛在等待安妮像往常一样,从绿山墙中发出清晨的问候。
在冬日结满白霜的美丽清晨,安妮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因缺少睡眠,她的眼睛发肿,但是当他们穿过白茫茫的漫长田野,走在覆盖着枫树的闪闪发光的“情人的小路”上时,她还是不知疲倦地和马修说个没完。
当紫红的冬日暮色笼罩着白雪皑皑的大地时,安妮欢快地回到了家。在闪着微光的白色旷野和幽暗的云杉峡谷上面,是淡黄色的缥缈天空,遥远的西南角上,一颗珍珠般晶莹透亮的晚星在熠熠发光。阵阵清脆的雪橇铃声穿过凛冽的寒风,从白雪覆盖着的小山中传出来,仿佛是精灵们敲出的钟声,但是回荡在安妮心中、嘴边的歌声远比它们的音乐甜美而动听。
安妮坐着雪橇滑过缎子般光滑的道路,向礼堂驶去,看着积雪在车轮下泛起波纹,她深深陶醉了。壮美的斜阳中,积雪的小山和圣劳伦斯海峡中深蓝色的海水,仿佛是沉积在深红色和火红色水中的一大碗珍珠和蓝宝石,无比光辉壮丽。叮当的雪橇铃声和远处的笑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仿佛森林中的精灵们在欢快地笑着。
金光灿烂的十月,到处都是红色与金黄色。温和的清晨中,山谷里飘满着的怡人薄雾,仿佛是被秋天的精灵泼洒而下的,专等太阳来把它们渐渐排出——紫色、珠灰色、银白色、玫瑰色和烟青色。凝重的露水使整片田野像银绸般在熠熠发光,在那长满多梗树木的山谷中,一堆堆沙沙作响的树叶轻快地飞来奔去。“白桦小径”上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树荫,路边到处都是凋谢的褐色蕨草。空气中弥漫着的独特气息让小姑娘们心潮澎湃,欢天喜地地朝学校跑去,而不像蜗牛那样缓慢地行动。
窗外,“白雪皇后”在月光下显得朦朦胧胧;青蛙在果园坡那边的沼泽地里鸣唱。安妮永远记得那天夜里安宁、静谧、一片银白的美景,还有那空气中弥漫的芬芳气息。这是她生命中遭遇不幸前的最后一夜;而一旦遭到那种冷酷无情的影响,生活便不会再依然如故。
空气中有一股清新的气息,就好像一阵风刚刚吹拂过充满三叶草香味的田地。家宅周围的树丛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远方是喃喃低语的紫色大海,海面上雾气迷蒙,而它的浅吟低唱似乎永无休止。西边是一片色彩斑斓的壮丽景色,投影在池塘中显得分外柔和。这美丽的一切让安妮心潮澎湃,她激动地向它们敞开心扉。
那天晚上安妮心满意足地坐在窗边。风在樱桃树枝间轻轻吹着,阵阵薄荷香迎面向她扑来。
故事以作者蒙哥马利童年成长的地方——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为背景,主人翁安妮出场时拥有一头红发,一张布满了雀斑又小又白的脸,瘦小的身材。顺带一提,她还是个小话痨。
安妮自幼失去父母,此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的生活,直到11岁时误打误撞的被住在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收养后,生活对她才友善了起来。为什么说是误打误撞,因为马修和马瑞拉原本的打算是收养一个小男孩。
安妮身上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东西:对生活异常饱满的情绪和十分开阔的想象力。这个红发女孩到来给孤独的马瑞拉兄妹俩带来了和以往沉闷生活截然不同的魅力: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她不仅治愈了马修和马瑞拉,还治愈着后面阅读此书的无数人。
安妮热爱大自然,一棵开满花的樱桃树就足以令她陷入童话般的场景;她想象力极好,所以写故事总是引人入胜;她好学,毕业时以极好的成绩在女王学院获得了埃弗里奖学金;她深爱着马修和马瑞拉,在马修病逝后她放弃了奖学金,选择留在绿山墙,陪伴着马瑞拉。
这个女孩对生活异常饱满的情绪和十分开阔的想象力都来自于她对“生命”一词天然的尊重与感激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期望。
在马修病逝后,马瑞拉十分伤心自己年迈衰弱的身体成为了安妮的负担,让安妮改变了自己的梦想,安妮告诉她:“我还是和从前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我只是改变了理想的目标。”
“我离开女王学院时,未来仿佛像一条笔直的路展现在我面前。我觉得自己沿途都可以看见很多里程碑。现在路上有了个弯道。我不知道弯道附近有什么,不过我相信那里一定有最美的景致。那条弯道有它的迷人之处,马瑞拉。我想知道越过弯道路会通向何方,那里是不是充满青春的壮丽与辉煌以及纷繁多变的轻柔光影——全新的风景,全新的美丽,走过去是不是还有很多道弯、很多座山。”
当然,安妮也是普通人,也有不好的地方。
比如她的想象力总是误入歧途,带给她惊吓;还有一些小虚荣;不喜欢自己的红头发以至于闹出了好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无伤大雅不是吗?
有这样一个11岁的女孩,是凯特王妃的闺蜜,深受马克吐温喜爱。
她的故事广为流传,被改编为话剧、广播剧、动漫;
她居住的爱德华王子岛,每年有数千人探访,寻找她的足迹。
她不是什么大明星,长得还有点奇怪,满脸雀斑,一头红发,而且总是闯祸。
她叫安妮,来自偏远的绿山墙农舍,是加拿大女作家蒙格马利笔下最为经典的角色。
周国平说:
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
无论遭遇什么,安妮总能用她的热情融化生活里的坚冰。
她仿佛偷了魔法师的仙女棒,轻轻一挥,人生里所有的失去,都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她的身边。
人们说,被魔鬼诅咒过的孩子,才会长一头红发,就像安妮。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安妮从一出生,厄运就像影子一样甩也甩不掉。
她三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双双死于热病,后被贫穷的托马斯夫妇收养。
可惜几年后,这对夫妇就将安妮遗弃在郊外,她在饿死前,又被一位哈蒙德太太带回了家。
没想到,哈蒙德太太有8个孩子,而安妮则是她为孩子们找的小保姆。
只是,无论安妮多能干,她还是在10岁这年被送去了孤儿院。
四个月后的一天,安妮意外地迎来一个好消息:
绿山墙农舍的一对兄妹即将收养她。
不久后,安妮就怀着兴奋又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往绿山墙的火车。
几经周折,她终于到达绿山墙,却差点被主人马瑞拉轰走,只听见这个老太婆愤怒地喊:
“搞错啦,我要一个男孩,不要这个丑姑娘!”
原来,中间人误传了消息,孤儿院错把安妮送了过来。
得知自己被人嫌弃,安妮先是大哭了一场,但很快她就想通了。
既然要被送回去,不如好好欣赏一下绿山墙的美景。
她坐在窗前,看了会白桦树,又眺望了一会儿山峦和小溪,给院子里开满花的樱桃树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并和它聊了聊天。
之后,安妮躺在柔软的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清晨,她欢快地登上马车,准备回孤儿院,她说:
“虽然有点失望,但我对未来更期待了,因为只是期待,就足以让我高兴。”
令人意外的是,马瑞拉决定留下安妮,因为她被安妮的活泼与热烈深深打动。
安妮,这个一次又一次被人抛弃的小姑娘,终于找到了她的家。
际遇轮转,有好有坏,我们不也和安妮一样,在命运的洪流里颠沛流离。
面对厄运,有人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但也有人包容一切,不失生活的热情。
境由心造,我们改变不了境遇,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境。
当你一直保持微笑,世界早晚也会对你和颜悦色。
留在绿山墙的安妮并非高枕无忧,她需要通过马瑞拉严格的考验。
几天相处下来,马瑞拉发现安妮干活儿麻利,还十分聪明。
马瑞拉正为此感到欣慰,却不想安妮忽然闯了个“大祸”,她竟敢得罪村里最有威望的雷切尔太太。
起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雷切尔太太拿她的红头发开了几句玩笑。
没想到安妮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地逼着雷切尔给她道歉。
结果,没有一个人同情安妮,都纷纷指责她不懂礼貌。
尤其是马瑞拉,更是失望地说:
“你太失败了,你没有控制住你的脾气。”
安静了一天后,安妮也觉得是自己不对,于是主动上门向蕾切尔道歉。
此时的马瑞拉尚且不知,看似乖巧的安妮,可是个十足的“捣蛋鬼”。
被送去学校后,她和男同学打架,结果被老师罚站;
带着女同学开茶话会,却粗心地把葡萄酒当成果汁,惹了不少麻烦;
为了彰显自己的勇敢,她跳进湍急的小河,差点没被淹死……
更糗的是,安妮还搞砸了马瑞拉最重要的一次晚宴,她错把止疼药粉当成发酵粉揉进了面包,导致一家人出尽了洋相。
但这些事还不足以让安妮蜕变,直到她在一个犹太商人那里吃了次大亏,才慢慢开窍。
为了摆脱一头红发,她轻信犹太商人,用所有的零花钱买了他的染发水。谁料,头发变成了绿色,害得她不敢出门。
但这次她没有发脾气,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她对马瑞拉说:
今天的事给了我一次很有价值的教训。
自从我来到绿山墙,我就一直在犯错,但每一个错误都帮我改掉了一个缺点。
我学会了包容、隐忍,戒掉了粗心和虚荣的毛病,也不会再轻信别人。
从此后,安妮开始专心地学习,不再锋芒毕露,也不再满世界乱跑。
她成了全校成绩最好的女生,还被老师当做考取女王学院的重点培养对象。
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失败常有,但每一次失败,都蕴含着蜕变的契机。
我们都可能因为做错事,失去别人的信赖、赞美、器重;
但如果能及时反思,我们同样会在挫败中,积累经验,增长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中学毕业时,安妮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女王学院,成为了全村人的骄傲。
但她却高兴不起来,她既不想给马瑞拉拮据的生活再添压力,又不想离开她最爱戴的马修。
马修是马瑞拉的兄长,多年来一直默默庇护着、支持着安妮。
就像这次,马修不仅鼓励安妮去读大学,还拉着马瑞拉参加了她的中学毕业典礼。
而安妮也没有让马修失望,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她就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假期一到,她马不停蹄地飞奔回绿山墙,想给大家一个惊喜。
却发现,在她离开的半年里,家里的一切都变了。
马修仿佛一夜老了很多,腰弯地直不起来;
而马瑞拉则疾病缠身,一点活儿也干不了。
他们本想雇一个男孩干活,才发现自己存钱的银行濒临破产,他们一分钱都取不出来。
紧接着,祸事接踵而至。
几天后,马修接到银行破产的消息,心脏病发作,撒手人寰。
马瑞拉眼疾复发,险些失明。
为了生活,马瑞拉决定卖掉绿山墙农舍。
安妮看着周遭的变故,悲从心来。
为了照顾马瑞拉,也为了保住绿山墙,她决定放弃学业,回村里当一名中学老师。
马瑞拉不想耽误安妮,但安妮说:
“放心吧马瑞拉,我会自学大学课程,还有拉丁文、希腊文,我的理想不会改变。”
小说最后,安妮顺利入职中学,与马瑞拉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还在不久后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
讲完安妮的故事,蒙格马利感慨道:“人生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刻!”
当脚下的路越来越窄,换一条路或许就柳暗花明;
当生活变故不断,主动应对或许能迎来转机。
时间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来,但只要踏实地做好自己,过往的遗憾总会释怀,所有的“苦涩”终有“回甘”。
恰如约翰·肖尔斯所言: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可结束的沉沦,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初读《绿山墙的安妮》,觉得它是本童话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内心最原始的力量。
再看,又觉得它是一本成长启示录,教会我们在挫折中雕刻自己。
而当你经历了生活的刁难,才发觉这本书蕴含着一种治愈的力量,鼓励人们行走于艰难的人世间。
安妮,仿佛一颗“小太阳”,能驱散人们心中的迷雾,为苦闷的生活打进来一束光。
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沮丧、落魄、孤单。每当这时,不妨去绿山墙走走,与安妮聊聊天。
她会让我们明白: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大胆往前走,就一定能穿越风雨,走进阳光里。
愿你我唤醒心中的“小安妮”,勇敢且热烈地,投身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