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00:15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关于暑期预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作文注意事项
随着暑假的到来,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预习,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好准备。特别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要点,提前预习对于巩固和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暑期预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了解课程结构
在预习之前,首先要了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程结构,包括课文、诗词、作文、阅读理解等部分。这样有助于同学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二、明确学习目标
预习时,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针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课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生词,积累好词好句。
2. 诗词: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作文: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等,提高写作水平。
4.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合理分配时间
预习时,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可以将预习任务分为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天完成一部分,逐步完成整个预习计划。
四、做好笔记
预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记录重点内容、难点问题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五、注重实践
独家收集整理,有用就转发点个赞吧!
第一周
1.生字
记:潮 称 盐 笼 罩 蒙 薄 雾 昂 沸 贯 旧 恢
认:屹 鼎 崩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2.词语:
宽阔 笼罩 薄雾 沸腾 奔腾 依旧 恢复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3.阅读: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词:笼罩,屹立,鼎沸。)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4.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体会课文中重点,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象(难)。
第二周
1.生字
记:灿 烂 竿 茫 桨 规 律 支 株 缝 隙 耀 梢 寂
认:榕 暇 抛 檀 盈 凶 庙 惚
2.词语: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
3.阅读:感受描绘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5.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7、8自然段)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想象作者描绘的美丽景象,从描述中体会作者的不同感受。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
第三周
1.背诵: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
2.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魅力。
3.习作:
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静心回忆景观,想想它让你惊奇的地方,抓住此特点写;按一定顺序写。
第四周
1.生字
记:莫 腊 浑 疑 虎 占 铺 均 匀 叠 茎 柄 触 痕 逐
认:豚 蛟
2.词语:
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引人注意
3.阅读: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题西林壁》——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最后两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2)写作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写作要按一定顺序。
《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3)学习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4.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背诵《爬山虎的脚》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3.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难)。
4.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植物特点。
第五周
1.生字
记:宅 蔽 弃 毫 遇 择 址 穴 掘 搜 倾 扒 抛
认:慎 谧 振 枉 浩 资 召 源
2.词语:
住宅、隐蔽、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3.阅读: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蟋蟀的住宅》)。
4.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用上修辞手法)
例: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
第六周
1.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2.口语:看图说话。
3.习作:
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观察要细致认真,用《爬山虎的脚》留心观察的方法。
第七周
1.生字:
记:溢 允 墙 牌 添 训 覆 凝 辣 酷 愉 拆
认:喧 颊 彼 锹 杈 诧 麦 务
2.词语: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描述的画面
(《巨人的花园》)。
4.《巨人的花园》中心: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5.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根据描述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巨人的花园》
3.理解该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对比)
第八周
1.生字
记:融 剩 伐 煤
认:拽 茸 副 怜 魔 杖
2.词语:
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4 :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第九周
1.小诗《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
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
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
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
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
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
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合理想象、大胆表达,朗读背诵)
2. 口语:讲童话,包括“讲”“听”“评”三个方面。
3 .习作:写童话,提出了两个角度的要求,一个是续编童话,一个是自编童话。
合理地展开想象,将故事写完整。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
第十周
1.生字
记:颈 郑 厉 剧 餐 倘 饮 侍 脾 蹲 供 邻 性 格 凭 贪 职 痒 稿 踩 梅 蛇 跌 撞 辟
认:吭 吠 苟 腔 掂 涟 漪 虑 属 宰 乖 淘 勃 怨 抗 侮 绩 凄 慈 辛
2.词语: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 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
3.《白鹅》:用对比,反语,明贬实褒等突出动物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从看似贬义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猫》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5. 背诵《白鹅》和《猫》中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1.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2.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难)
3.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对比,反语等)
4.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难)。
第十一周
1.词语积累: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2.口语:说说喜欢的小动物。
3.习作:喜欢的小动物(抓住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
1.习作:抓住特点描写;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用明贬实褒,对比等突出动物特点。
第十二周
1.生字
记: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 殿 廊 柱 栽 筑 阁 朱 堤 雕 狮 态
认:峻 峪 瞭 颐 耸 舫 眺 誉 瞰 统 率 征 靡 魁 搏
2.词语: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
3.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 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
4.《长城》: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5.《颐和园》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6. 背诵《颐和园》中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1.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优美景色。
2. 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游览顺序,由远到近顺序)。
第十三周
1.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2.口语:保护长城的建议,或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3.习作:写导游词。
重点难点:
1.习作:
先确定介绍对象,选特色内容,加上游览注意事项。
第十四周
1.生字
记:孟 浩 陵 辞 唯 舍 君
认:鹤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尽”字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来。
4.《送元二使安西》诗人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5.理解全诗意思。
重点难点:
1.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十五周
1.生字
记:洪 暴 猛 涨 裤 惰 稳 俗 衡 序 伏
认:谴 协 绰
2.词语: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3.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第十六周
1.生字
记:峡 桂 移 湾 彼 袭 余 怀 旷 暂 胞 脉;
认:凋 苞 躯 遭 悯 咛 咐 啕
2.词语:
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3.句:“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含义: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4.通过文章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重点难点:
1.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第十七周
1.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口语: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3.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任选其一。
重点难点:
1.看图写作: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让内容具体,完整。
2.真实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清晰,经过重点写,加入感受。
第十八周
1.生字
记:帝 义 伯 租 振 范 闯 凡 巡 嚷 妇 惩 篇 荐 翻 帘 页 删 词 燥 握 洽 昏 厅 糊
认:崛 铿 锵 晖 楷 漱 惬 码 驳 逻 辑 昧 寞 睦 析 患 匪 逾
2.词语:
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2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2 )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5.背诵《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难)
第十九周
1.积累背诵: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再难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口语+写作:
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重点难点:
1.习作: 写故事,写具体,通过这件事有了什么感悟。
2.书信: 注意格式。
第二十周
1.生字
记:改 程 赖 耕 驾 幻 潜 核 控 联 哲 归
认:舶 仓 储 烹 盗 综 判
2.词语:
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
3.《呼风唤雨的世纪》
(1)第3、4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第5 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
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3)“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4)“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诗句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4.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十一周
1.生字
记:恐 凶 笨 鸽 仅 顿 描 绘 吨 盈 敏 捷 崭
认:钝 凌 例 筛 辐 汰 肴 尿 碱
2.词语:
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
3.《飞向蓝天的恐龙》
(1)第3、4 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
4.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5.背诵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1.生字词。
2.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第二十二周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 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寻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2.口语:“我们的奇思妙想”。
根据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技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对21 世纪科技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
3.习作:写一篇想象作文/科幻故事。
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为自己的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好后要认真读一读,找出不足,自行修改。
重点难点:
1.习作:
想象内容丰富具体,语句通顺。学会修改。
推荐阅读文章:
首先底部长按识别或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gzxscsg后,输入相关关键词
回复“301” 小学语文常备文学资料汇总
回复“302” 小学语文必备古诗词70首
回复“303” 小学最全的成语大全
回复“304” 小升初面试常备文学知识汇总
回复“305” 小学语文资料 | 古诗分类汇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