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24 19: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计划成本法原理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文章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计划成本法原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了解计划成本法原理:在写作前,要对计划成本法原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其定义、特点、应用范围等。
3.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4.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计划成本法的背景和意义; - 提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5. 正文部分: - 计划成本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计划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 计划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 计划成本法的优缺点分析; -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计划成本法的应用效果。
6. 注意论述逻辑: - 文章论述要清晰、条理分明,避免出现逻辑混乱; - 使用恰当的过渡词,使文章各部分衔接自然。
7.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 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8. 图表和数据: - 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图表和数据来辅助说明计划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 - 确保图表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资料图
1.在实际成本法下,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经收到,那么通过“在途物资”核算实际的材料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下,对于尚未入库的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通过“材料采购”核算。也就是说实际成本法与“在途物资”挂钩,计划成本法与“材料采购”挂钩,这里注意区分。
2.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计划成本法下,如果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但是既没有支付货款也没有收到发票凭证的情况下,购入材料的成本应该先暂估入账,这时就不通过“材料采购”核算了,因为是用计划成本暂估入账,所以直接通过“原材料”来核算暂估价格。
3.还有一种情况,计划成本法下,如果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而且收到了发票凭证,但是款项还未支付,我们需要注意也要先通过“材料采购”来进行核算,再结转入库。不要仅仅看到已经入库了,就直接通过原材料核算,这是不正确的。
鼠标点击/在手机上长按如下图片或扫描二维码体验国搜教育服务
刚入门会计的小伙伴,是不是被各种成本概念绕晕了?今天就来为说说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这对“孪生兄弟”,带你轻松掌握关键知识点!
一、什么是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依据各类消耗定额、费用预算等资料,预先测算出的成本目标,它就像企业成本管理的“导航仪”。
举个例子,某手机制造企业计划下月生产1000部手机。企业会根据过往经验与市场价格,提前估算每部手机所需的原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等,这些预计成本总和就是计划成本。
二、计划成本VS实际成本:差异在哪里?
实际成本即企业生产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成本。延续手机生产的例子,实际生产时,若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增加,最终生产一部手机的真实花费就是实际成本。
两者的差异是大学问的: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说明企业成本管控到位;反之,则需要深入分析,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进一步做出优化方案。
三、计划成本法如何应用?
在会计核算领域,计划成本法是常用方法。企业存货日常的收入、发出与结余均按预先设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专门记录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关键计算公式:
1.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 本期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3.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 + 材料成本差异率)
案例分析:
某企业月初原材料计划成本1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100元(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低100元);本月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20000元,实际成本20100元(超支100元),本月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15000元。
计算过程:
材料成本差异率 = (-100 + 100)÷(10000 + 20000)×100% = 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 15000×0% = 0元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 15000×(1 + 0%) = 15000元
四、使用计划成本的三大好处
1. 简化核算流程:日常采用计划成本计价,大幅降低成本计算复杂度。
2. 精准成本管控:通过对比计划与实际成本,快速定位差异,及时优化管理。
3. 科学考核业绩:以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结果,客观评估采购部门工作成效。
对于会计新手来说,掌握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概念及应用,是进阶财务高手的重要一步!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会计知识 #财务干货 #计划成本 #会计入门 #成本核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