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22: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刘强东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刘强东的哪些方面展开,如他的创业历程、商业理念、个人品质等。确定主题有助于使文章结构清晰,论述有针对性。
2. 突出重点:在文章中,要抓住刘强东的某个特点或事件进行深入剖析,避免泛泛而谈。例如,你可以从他的创业故事、领导风格、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
3. 逻辑清晰:在论述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跟随你的思路。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分等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4. 事实依据:在评价刘强东时,要尽量引用相关事实、数据、案例等,增强说服力。同时,注意避免道听途说,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5. 客观公正:在写读后感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刘强东的优点,也要指出他的不足。避免一味地赞美或贬低,使文章更具深度。
6. 结合自身: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例如,你可以谈谈刘强东的成功对你有何启发,或者他在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7.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错别
每一个创业者的脸上,都有故事。
每一道褶皱里,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读完李志刚的《创京东》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刘强东本人,是一本行走的京东史。京东的成长,充满了草莽英雄仰天而啸的气魄:我命由我不由天。
骨子里的冒险精神
中国企业从草莽江湖杀出的时候,往往个人英雄色彩浓重,企业家就是这个企业的精神领袖,他的人格魅力是团队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京东也不例外。
刘强东1974年生于江苏宿迁,一个典型的苏北农民的家。宿迁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父母靠驶船养活一家人。刘强东和妹妹被寄养在外婆家,5岁的他要照顾3岁的妹妹,刘强东的创业动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家庭经济。
刘强东内心柔软,对中国农民的艰辛感同身受。他的梦想就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在一清二白的基础上做起一个伟大的企业。
1989年夏天,刘强东初中毕业,15岁的他没和家里人打招呼,一个人离家出走,怀揣50元出去闯荡。这次经历在刘强东的人生里留下浓重的痕迹,这是他第一次自主思考生命的意义。
他从南京登上轮船,溯江而上,突然意识到,生命就跟江水一样,到了海里就再也回不来了。他即兴写了两句打油诗:“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河刀鳅。”
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冒险精神。15岁时的冒险之旅,对他未来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收获的多少与努力的程度挂钩,人可以通过付出来获得尊严与幸福。
刘强东年少的时候,就展现出他颇有主见的一面,一定要读高中、上大学,去中国最大的城市,不是北京,就是上海。最终,他上了人大。
1998年6月18日,24岁的刘强东带着工作两年积攒下来的12000元,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4平方米的摊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一个人开始了创业之路,京东多媒体——京东的前身成立。
他没有进货渠道、没有资金、没有客户、没有团队,坚持明码标价、拒绝讲价,坚持正品、低价、好服务,第一单98元生意做成了。
三个月后,忙不过来的刘强东聘请了第一名员工。价格战始终是京东最直接也最血腥的竞争手段,靠低价,在光磁产品领域,京东最高曾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
土掉渣公司的草莽气概
在刘强东埋头苦干的时候,中国零售业正向专业大型连锁店发展,典型代表是苏宁、国美,2004年到达巅峰期。
与此同时,1999年,李国庆和他的妻子创办了当当,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
当时的刘强东,对电商的风起云涌并不关心,他一头扎进了零售的世界,研究库存、采购。
直到2003年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起非典肺炎,依赖客流量的零售业遭受重创,21天,京东亏了800多万。刘强东将12个柜台全部关闭,亲自做饭给员工吃。
员工开始在CDbest论坛上做团购活动,中关村附近的客户,由司机开着金杯小货车或刘强东自己的红旗轿车送货上门。
刘强东由此对互联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有100多个单品。刘强东决定转型为纯线上的零售公司,员工普遍反对,因为这时候,京东多媒体有八九千万元的销售额,是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销售商,按照规划,未来开设500个门店。
有些员工离开了,留下来的人,与其说看到了电商的未来,不如说盲目地信任刘强东。可以说,没有刘强东的独断专行,就没有现在的京东。壮士断腕的决绝,让京东赶上了中国电商刚刚起来的行情。
专注是刘强东从父母身上吸取的教训,他父母一辈子做了很多生意,办过小厂、驶过船、开过批发部,每件事都是半吊子。京东只做和零售相关的事情,以电商为中心点,不断扩展生意的边界。
这时候的京东是一家土得掉渣的公司,2005年,京东的线上销售额是1000万元,利润微薄,没有仓库管理系统,没有监控体系,刘强东和员工们整天忙着搬仓,累了就把纸箱拆开平铺在地上打瞌睡,饿了就用老干妈拌盒饭填肚子。小熊在线的老板出价1800万元买京东网站,刘强东想了想,不卖。
一直到2006年,京东的团队都特别草根,普遍学历不高,专业水平欠佳,但充满激情,吃苦耐劳。有投资人形容,刘强东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打仗,绵羊打着打着变成了狼。他们白天打鸡血般地干活儿,晚上一块儿喝酒吃饭,创业的日子豪情万丈,也成为京东酒文化的起源。
京东的酒文化,第一是敢不敢的问题,哪怕只有一杯啤酒的量也得有胆量端起白酒和人拼,要有血性;第二是说不说的问题,酒文化的精髓在于沟通。据说这种酒文化保留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淡化了。
从游击队转向正规军
2007年,京东获得第一笔融资,进入发展快车道,这家起于草莽的公司,开始逐渐摆脱草根江湖的味道,这一年,京东多媒体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
融资过程充满戏剧性,2006年10月,刘强东与今日资本集团创始人徐新见面,刘强东希望融资200万美元,徐新说,不够,1000万美元,估值是刘强东定的,徐新没有还价。
君子吐然诺,五岳倒为轻。2014年,京东上市,今日资本获得回报超过150倍。
也是在2007年,京东引进了第一批职业经理人,开始土枪换洋炮。并招聘了第一批管培生,刘强东说,“落地,你要从天上飘的状态,落到地上来,才能走得很好。”
雷曼兄弟破产的2008年,资本市场寒冬降临,京东启动了第二轮融资,刘强东见了三四十家基金,没有人投,这是刘强东最煎熬的日子。但他从来没有在员工面前暴露,总是充满自信。
在今日资本年会上,刘强东在台上介绍自己的公司,引起了亚洲知名投资银行家、香港百富勤创始人梁伯韬的注意。他找了雄牛资本的李绪富,一起投京东。作为天使投资人,梁伯韬当年个人投资京东100万美元,获得了超过百倍的回报。拿到2000万美元融资后,京东做大规模品牌扩张,挤压竞争对手。
2009年,老虎基金给出了2亿美元的估值,刘强东喊出了2.5亿美元的价格,只喊价一次,对方马上应承。这时候,某基金也想投京东,投资人从香港乘飞机赶到南京,又从南京包车赶到宿迁,冒着大雪带着合同来,给出的估值是3亿美元,刘强东拒绝了,他说,要守信用。结果,京东还是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投桃报李,老虎基金在很多决策上,给了刘强东很大的支持。
商业世界里,总有一些人眼光比别的人看得更长远,你不知道,这是否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高瓴资本董事长张磊就是这样的人。对京东来说,2010年是幸福来得有点快。4月,高瓴资本以10亿美元估值,投资京东2.65亿美元,是当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笔投资,后来又追加了5000万美元。张磊的理念是,若要赌,就要豪赌。刘强东融资需要5000万-7500万美元,张磊说,要么一分不投,要么投3亿美元。
绝大多数时候,刘强东在战略决策上是绝对的独裁者。他有一句话,战略是他一个人考虑的事情。创始人在战略层面和用户体验上必须绝对独裁。2010年11月1日,他力排众议推进图书品类上线,目标直指当当。2014年6月,京东图书超过亚马逊中国,成为市场第二。
也是在2010年,京东推出“211限时达”,即用户晚上11点前下单,第二天下午3点前收货。用户中午11点前下单,当天收货。这是京东标杆性的创新产品,将电商行业的用户体验门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永远不能打败的是趋势
2012年8月15日,京东、国美、苏宁价格战打响。事实证明,永远不能打败的是趋势,低成本、高效率就是变革的趋势,战争的胜利最终会属于电商。2014年,京东营收首次超越苏宁,中国零售业变天了。
随着2013年3月30日的到来,京东公布了新的LOGO,一只名叫Joy的狗,京东商城变成了京东,这意味着京东不再限于一家零售公司的定位,为未来做金融、物流、云计算留下了空间。同年10月,京东金融集团成立。
次年,一记重磅新闻震动中国互联网界。2014年3月10日,京东与腾讯合作。在深圳的腾讯会议室,刘强东登台说,腾讯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是中国最成功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我想说的是,终有一天,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京东,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是京东。
这一点,很符合刘强东脾气急躁、说话简练的风格。他有一种特别的领袖魅力,富有感染力、霸气,这也许是天赋。
在公司里,刘强东也是一言九鼎,强调创业者要有死磕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执行比战略更重要,执行决定成败。京东允许犯错,并快速试错,身在历史潮流中,不允许犹豫,快速决策比决策正确与否更重要。
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2015年4月10日,京东市值454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融资的所有钱,他都用在关键处。他的理论是,利润不能拿钱袋子装起来,有更大的疆土需要开拓,收获的资金或者资源应该像种子一样撒出去。
刘强东原来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18个副总裁向他汇报。到2014年,京东员工近7万,这意味着刘强东仅靠个人主义难以令公司再上一个台阶,他选择放权。刘强东说,我把握着方向盘,风险在我手中掌握。
很多时候,就要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办成可能,你才会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京东的管理难度罕见,从1000人到7万人,只用了6年时间。刘强东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让有能力的人能够通过业绩获得相对公平的回报,包括收入、职位与地位。
人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遇之。人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遇之。
京东一路成长,超越了新蛋、当当、亚马逊中国,与苏宁、国美作战,但真正在乎的只有一个,就是客户。
到了2015年,平台的竞争仅剩两家,天猫和京东,被人称为猫狗大战。刘强东和马云是这场战争的主角,无数人的命运,成功或失败,围着他们转。
精耕细作的时代来临
纵观京东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2006年,是京东的草创阶段,刘强东完成了用户、资本、团队的原始积累,从线下转为线上零售,在电商业展露头角。第二阶段,是2007年到2010年,刘强东拿到了风险投资,资本打开了互联网世界,京东进入快速成长期。第三阶段,是2011年至今,京东引进世界级的资本,继续快速扩张。
随着这三个阶段的推进,京东从游击队打伏击,进化为正规军作战,进而演变为集团军。
这其中,有三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战略决策。第一次,是2004年转型电商,京东抓住了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消费趋势。第二次,是2007年,刘强东不顾投资人和高管团队的反对,坚持开启全品类战略,从只做3C产品,转为一站式消费平台。第三次,也是2007年,刘强东一意孤行,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
京东的由来,是借助互联网,以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做出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创新,从而重构供应链系统,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最终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遵循的是零售行业的本质规律。
刘强东要求京东,始终保持一家创业型企业的状态,对市场变化要有最高的敏感度、快速和强大的执行力,他说,这是京东的立身之本和出发点。
事实上,很多优秀公司的创始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们颇具个性,棱角分明,对下属要求苛刻,或多或少有独裁者特性,又富有领导魅力,他们有远见,能洞察商业趋势,凝聚力在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中强化。
草莽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机会主义者终被淘汰,接下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谁做得更优秀,谁就能称王。
也许,我们也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足够遥远、足够巨大的目标,以终为始,设定自己若干年内该完成的步骤,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不知下一个刘强东,花落谁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红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刘强东又上热搜了!
11月22日,一封署名为“你们的东哥”的京东内部员工全员信,被各媒体渠道争相转载,热度爆棚。
这封被网友称为“劫富济贫”的信主要包括了四个内容:
1.明年开始,为所有德邦员工,包括外包兄弟,缴齐五险一金;
2.集团拿出100亿,为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提供无息购房贷款,助力工作满五年的员工,实现购房愿望;
3.刘强东本人捐出1亿,集团各部门也将出资,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失去劳动能力或者生命的员工,其子女将由基金资助到大学毕业;
4.明年起,集团全体高管降薪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
近几年,在不确定时代下,全球经济低迷。
有些公司,通过降低员工薪资,来保障高管的利益。
然而,到了京东这里,东哥直接来了招“劫富济贫”。
有钱的可以舍弃山珍海味,底层的兄弟必须吃肉喝汤。
牺牲的是管理者的利益,满足了基层人的需求,提升了底层员工的福利待遇。
而就凭这一点,刘强东吊打了多少商人。
纵观全信,他对员工的称呼都是兄弟,落款更是你们的东哥。
从内容上,东哥更是真的把员工当兄弟在看。
有很多从底层爬上来的企业家,他们历经过,懂得底层的苦。
但能不忘本,懂得为兄弟谋福利,把好处和福利真正地发给员工的,刘强东是独一份。
东哥对手底下员工的好,是出了名的。
他曾说:
“如果赚了一块钱,三毛给合作商,京东只能拿七毛。
而其中,至少三毛五要作为福利和激励发给员工。”
为了保障兄弟们的居住环境,他坚持员工宿舍一个房间最多住两人,工龄满3年以上的员工更是分配单独房间;
为了减轻兄弟们的购房压力,他推出“安居计划”,向员工提供无息购房贷款,助力几千员工买房圆梦;
为了让兄弟们的子女能留在宿迁上学,跟城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他出资将妻子章泽天的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引到宿迁建立分校;
为了兄弟们老有所依,他为所有员工全额缴交五险一金,不惜每年多付出几十亿的用工成本。
在他心中,让员工、让兄弟们活得有尊严,活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对员工的用心,换来的是员工的真心支持。
今年,京东在《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居第46位,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拔得头筹,超越了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
荀子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员工的付出。
一味克扣,只会让员工离心。
聪明的企业家,都懂得把底层员工放在心上。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建设人才公寓,承诺员工一人一套房;
胖东来坚信工资最高时成本最低,为员工开出市场价几倍的工资;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将公司99%的股份分给员工。
舍得给员工们花钱,提高他们的福利和待遇,保障他们的生活。
员工们自然会卖力。
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曾说:“自始至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
真心对员工好,员工才能用真心去服务客户,客户才能用信赖回馈企业。
大家才能赚更多的钱,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刘强东曾直言:
“30年前我们就说,先富帮后富,最后共同富裕。
如今一部分人富起来了,赚一个亿都是小目标。
但是,中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是我们这群富人的耻辱!”
相比于自己赚了多少钱,他更关注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他没有选择更加便利的大城市,而是将京东客服总部建立在家乡宿迁。
十余年间,他累计投资和捐款161亿建设家乡,提供了2万多就业岗位,带来超过20亿的税收。
无数宿迁人背靠这颗摇钱树,成了百万、千万富翁。
提供就业、引进名校、建养老院,他希望家乡人能贫所有依,幼有所教,老有所养。
他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尽自己的力量,照耀周边的人。
企业家,不仅承担风险、享受红利,更应肩负重任,回馈社会。
一个人富起来不算成功,让大家一同富起来,才是真英雄。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我会用所有赚到的钱回报社会,一分也不留给自己。”
他也正是如此做的。
在福建平潭,他出钱新建福耀村,帮助村民生态移民,设立敬老院、老人会,并出谋划策带动村民致富,实现小康;
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在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帮扶几十个贫困村庄;
2021年,他捐款100亿元,筹建非营利性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立志为国内培养新兴产业急需的研究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真正的企业家,不仅事业成功,更是对社会、对国家有高度的责任感。
他们眼中,不止是商业投资,更是家国天下,黎民百姓。
他们追求的,不止是创造财富,更是取之于民,授之于民。
独善其身不是他们的目标,兼济天下才是心中的大义。
11月1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慈善榜》。刘强东以149亿,占慈善榜总捐款额五分之一的捐款额,一举拿下中国首善。
相比而言,前不久发布的《2022胡润百富榜》中,刘强东夫妇以1050亿元的身价,仅排行第三十位。
仔细算一下,刘强东在过去这一年,捐出了超过十分之一的身价。
他曾说:“当发生社会灾难时,附近的仓储经理,有权并且一定把仓储的货物全部发放给灾区人民。”
而他和京东,做到了。
2020年,武汉疫情,捐赠200多万件医疗设备,派出6组“敢死队”奔赴支援;
2021年,河南暴雨,筹集208万件各类物资,送往灾区;
2022年4月,上海疫情封城,从广东、河南等地,调集3246名员工,开启“自杀式”单向物流模式,让上海人民不再为物资苦恼。
有不少人,在积累了财富后,套现离场,移民国外。
但也有如刘强东、曹德旺、王兴、雷军等,热心公益,胸怀天下。
一心追逐利益的,叫商人;
心怀怜悯的商人,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做企业,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更应该在国家、在社会、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
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做贡献。
身为企业家,刘强东在对员工和对社会方面,他可谓无愧于心。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金庸先生笔下那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
更看到了什么样的商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待员工如兄弟,处处为之着想,让他们过得幸福,过得有尊严;
饮水思源,建设家乡,回报邻里;
兼济天下,热心慈善,肩负社会责任、家国情怀。
点个【在看】,希望这样的企业家更多一些,社会将更加美好。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进击的苯。一个输入、思考、输出的闭环之苯。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号、微博@MBA智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