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21: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大学心灵导航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对大学心灵导航的心得体会。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一篇心得体会的作文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 引言:简要介绍大学心灵导航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主题。 - 主体:详细描述自己在大学心灵导航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心灵导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b. 通过心灵导航课程对自己的影响,如心态、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 c. 在心灵导航过程中的困惑、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d. 心灵导航课程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成长。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大学心灵导航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展望和建议。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语言要准确、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适当引用心灵导航课程中的案例、名言等,增强说服力。
4. 实例佐证:在论述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具体事例来佐证观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5. 观点独特:在表达心得体会时,
新闻回放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主持人语
如今的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等多方面压力,我们能感受到一些学生的焦虑心情。有人能够积极面对,越挫越勇,厚积薄发,为自己拼得美好未来;也有人抗压能力不强,无人倾诉,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各种矛盾,问题长期积压,出现抑郁等病症。及时疏导,有针对性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让他们努力学习,快乐生活,未来成长为国家栋梁,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本期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学生、大学生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表达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大学生大多处于18—22岁这一年龄阶段,尽管身体机能已经发育完全,但在心理层面尚需发展。从生理角度看,大脑负责冲动控制、高级理性思维的前额叶区域,需要到25岁左右才会真正成熟,所以大学生容易在情绪管理上存在问题,容易产生极端思维和行为。大学生若想走稳成人、成才这条路,“在大学培养起健康心理”是绕不开的话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缘何受到诸多关注呢?这是因为一些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受到家人、学校的过度保护。很多家庭和学校觉得只需埋头读书就够了,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旦进入大学,遇到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棘手的选择困境,未经世事磨砺的大学生还未做好准备,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改善的。这里需要社会各界劲往一处使。大学生应学习心理知识,调整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心态。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消化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一定要学会求助,配合专业人士的指导。对于高校来说,应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团队,以爱育爱,随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关怀。日常的宣传、监测也不能少,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发放心理科普手册都是防患于未然的举措。社会方面,需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面对心理疾病患者,大众提供的不应是泛滥的同情和过多的关注,而是更为理性的帮助。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23日第2版
作者:陈德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确立我们时代的价值坐标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③
以红色基因导航定位,校正时代的价值坐标,凝聚前行的磅礴力量。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黄大年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同学的留言;“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这是廖俊波多年前对女儿的教诲……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一言一行,展现出人格的魅力、饱蘸着信仰的味道,更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标杆。
从董存瑞到江竹筠,从焦裕禄到谷文昌,从黄大发到郑德荣……站起来的浴血斗争中,富起来的艰辛探索中,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总有共产党员为了信念不畏牺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对真理与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担当,矗立起精神的灯塔,激励着亿万人民同心同行,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形塑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图景。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是网友对于“红色”的赞叹。红色基因,融在血脉,扎根人心。前不久,一张迟到小学生雨中独自向国旗敬礼的照片,让人们为“00后”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点赞。“村里的老人常给你们讲照金的革命历史,这片红色的土地让你们骄傲和自豪。”今年“六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更让人们感受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于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红色基因蕴藏于人心、作用于精神,是一种最持久、最深沉的内在力量。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与中国现代化转型相伴而行的,是整个社会如水流活,生机勃发。走出相对封闭落后的时代,法治意识、规则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信息化社会、全媒体时代激活了人民大众的表达,这让世界的光谱五颜六色、文化的样貌丰富多彩。然而,也要看到,大河奔涌难免泥沙俱下,少数人或是解构历史,以奇谈怪论抹黑英雄;或是极化情绪,用各种噪声撕裂共识;或是秉持精致的利己主义,以利益为唯一的标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价值不能错位、心灵不能失衡、责任不能淡漠、道德不能离席。方此之时,更需要以红色基因导航定位,校正时代的价值坐标,凝聚前行的磅礴力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气质,但正是那些坚守信仰、追寻光荣者,构成了一个时代精神的天际线。77岁的“核弹老人”魏世杰,“半生为国,半生为家”,面对生活的苦难从未退缩;96岁的“找党老人”张道干,历经70年只为寻找一个叫信仰的家,弥留之际的敬礼感人至深。红色基因中,包含着责任、勇气,孕育出奋斗、坚守,让个体生命与更远的远方、更多的人们相连,也让普通人的“平凡之路”能通往意义的世界。以红色基因打开更多人精神新的维度,就能在整个社会提升精神的高度、挖掘精神的深度、拓展精神的广度。
红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传中才能焕发光芒,价值坐标只有牢牢锚定才不会迷失方向。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无论是用大爱续写他人生命的无私奉献,还是用汗水书写人生的顽强拼搏,抑或是在沙场上挥洒的青春和热血,这些年轻人的选择,靠的都是一种信仰,为的都是一个理想。这种价值追求,与97年来的革命理想、家国情怀一脉相承。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浸入心扉,才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
上世纪20年代的青年思索救亡图存,30年代的学生投笔从戎,60年代的学子以身许国献身戈壁,当代年轻人面向社会追寻人生意义……一代代青年人的从心而行,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传承?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我们就能更坚定、更执着、更无畏地前行,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