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07: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别人评价高、自我评价低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探讨别人评价高、自我评价低的现象及其原因、影响等。
2.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作文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别人评价高、自我评价低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疑问。
b. 正文:详细阐述别人评价高、自我评价低的原因、影响以及个人经历和感悟。
c.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分析别人评价高的原因,如他人的优点、自身的不足等。
b. 探讨自我评价低的原因,如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自信心不足等。
c. 分析别人评价高、自我评价低的影响,如对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d.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感悟和体会。
4. 语言表达:注意以下几点:
a.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
b. 避免使用过于主观的词汇,尽量客观地表达观点。
c.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5.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可以赞同别人评价高、自我评价低
北京青年报2019年1月20日讯 许多研究表明,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尽管已经是中等收入人群,但是他们却不肯承认这一事实,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们的获得感要低于实际所得。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收入不低的人,经常感受到的是生活压力,而不是享受高品质带来的满足感。如果说扶贫让低收入人群有了获得感,那么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获得感,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共识是,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橄榄形的,也就是两头小,中间大,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都比较少,而中等收入人群比较多。这种社会结构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促进消费一直被视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消费不仅创造了市场,也切实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上消费的主力是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中青年的中等收入人群,因此,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有助于刺激消费。二是橄榄形社会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因为中等收入人群往往有比较体面的工作和比较稳定的收入,他们特别重视家庭生活。一个中等收入人群占比重比较大的社会,一般会相对稳定。
然而,上述假设是建立在中等收入人群比较大、而且他们内心也认同自己是中等收入人群的基础上。如果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人群的主观认同比较低,特别是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有很多抱怨和担心,中等收入人群发挥促进消费和增加社会稳定的作用,可能就要受到不小的限制。
一些中等收入者的主观认同感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主观原因源于一些中等收入者对中等收入人群应有生活品质的主观想象。中等收入人群对生活的想象主要有两个参照系,一个是欧美发达国家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一个是国内富人的生活。在一些欧美国家,房子和汽车似乎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标准配置,但是在中国,由于中等收入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房价普遍较高,有些大城市实行汽车限购政策,即便是中等收入人群,要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和车子,并不容易。
中国大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与欧美国家的中等收入人群可能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在生活品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国内媒体对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反映较少,媒体或者渲染富人的富有,或者实录穷人的窘迫,关于富人和穷人生活的报道,往往会更让人感兴趣。尽管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远远高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和富人生活的差距太大,巨大的差距让他们产生了心理落差。
另一个因素是中等收入人群所面对的客观现实。中等收入人群大多是工薪阶层,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不少人远离父母或家庭,长时间面临巨大的压力。压力之一可能是职场上的压力,相对收入较高的职位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位,中等收入人群在职场上需要高度紧张。在许多公司,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员工不仅要加班加点,还要随时防备被解雇,在如此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他们感到更多的是压力,而不是中等收入人群应该有的自信和从容。
除了来自职场的压力,一些中等收入者还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特别是购房、孩子教育和赡养父母的压力。对于年轻一代的中等收入人群来说,房子无疑是巨大压力,许多年轻人在贷款买房以后感到生活质量下降,除了偿还房贷,其他的支出都会压缩,而且还要时刻警惕被裁员。有些比较幸运的人在家庭的支持下买了房子,但是一旦有了孩子,压力马上会成倍增加,且会延续很长时间。
对一些中等收入者来说,养育孩子不仅仅是经济压力,而且也是时间的压力。最近流传的许多段子,都反映了中等收入人群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压力。让孩子上补习班,不仅要有支付学费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去陪同。即便子女教育很顺利,一些中等收入的年轻人也会面对年老父母的赡养问题。现在进入中等收入人群的中青年,父母大多是从中国经济起飞的年代过来的,无论是资产或退休收入,大多是比较低的,需要子女的赡养。
所有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造成一些中等收入者主观评价较低——他们若论收入,也许已经属于中等收入人群,然而在享受有品质的生活,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等方面感觉很不够。中等收入人群无疑是中国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然而他们中不少人获得感并不强,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尴尬。
最近中央和各地陆续推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如减少个人所得税、保障租房人的利益、防止房价暴涨等,都有利于保障中等收入人群的合法权益,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保障与提升效用,让中等收入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善莫大焉。(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来源:北京青年报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近年来,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容易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不断加剧的社会压力和竞争也增加了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应对青少年抑郁症,需从理解、早期识别等着手。
以下是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
1 情绪低落
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感觉沮丧或伤心,难以体验到快乐。
2 兴趣减退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如运动、社交、游戏、爱好等)不再吸引他们,失去参与的动力和热情。
3 精力减退
即使没有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也常常觉得疲惫、乏力,做事时感到拖沓。
4 情绪波动剧烈
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比成年人更为剧烈,常突然从愉快变为低落或愤怒。虽然情绪变化可能与荷尔蒙有关,但持续的情绪低落或愤怒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此外,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愤怒、敌对等外在情绪。
5 自我评价低
频繁表现出自卑或对自己失望,认为自己做不好事情,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思考问题时倾向于消极、悲观,常常感到无望,甚至可能谈论死亡或自杀。
6 过度敏感
对外界评价或同伴看法非常敏感,容易感到被忽视、排斥,进而加剧自卑和孤独感。
7 注意力下降
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或工作时感到思维模糊,完成任务变得困难。
8 学习动力下降
患病期间,青少年常常感到思维变得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显著下降。这种认知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导致成绩下滑、逃学现象频发,甚至出现对学习完全丧失动力的情况。
9 叛逆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通过叛逆、违抗家长和老师等方式缓解内心压力。随着压力的加剧,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进一步寻求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痛苦,比如滥用药物、酒精,甚至参与其他危险活动。
10 网络成瘾
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视频等线上活动,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中的困境和压力。
11 睡眠和饮食变化
可能出现早醒、失眠或嗜睡的情况,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
12 逃避责任或减少参与感
不愿意与家人、朋友交流,避免社交活动,减少对家庭、学校等日常活动的参与,甚至放弃学业或其他重要任务。
13 身体症状
如头痛、胃痛等没有生理原因的身体不适。
14 反复自残
反复出现划痕、割伤、烧伤,且伤口不符合常见的意外原因。同时,青少年常会避免让他人看到自残的痕迹,选择穿长袖、长裤或在不显眼的地方进行自残。
15 自杀
直接谈论死亡或自杀、从极度情绪低落突然变得情绪平静,疏远他人,研究自杀方式、场所及工具,实施自杀计划。
面对以上这些征兆,家长和老师需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果发现青少年长期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温和地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心理问题已经影响生活和学习,家长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精神科就诊,而不是先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精神科医生是患者在患病初期寻求外界帮助的最佳选择。医生会为患者进行一系列检查和测评,综合判断患者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再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是单纯的心理治疗,还是其他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综合的过程,需要医院、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治疗固然重要,但后续的心理支持和环境调整同样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 史若琳 何凡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王刚
策划:谭嘉 王宁
编辑:刘洋
来源: 健康中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