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12: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哦,香雪》的读书笔记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理解作品主题:首先,要充分理解《哦,香雪》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包括作者想要传达的社会意义、情感表达等。这有助于在作文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 分析人物形象:在作文中,要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香雪、小英、小芳等,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3. 关注情节结构:分析作品中的情节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了解情节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在作文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描述环境描写:在作文中,要注意描述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如乡村风光、人物活动场景等。环境描写有助于营造氛围,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5. 引用作品原文:在作文中,适当引用作品原文,可以增强说服力。引用时要注明出处,避免抄袭。
6. 结合自身实际:在作文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感悟,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7. 注意作文结构: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主体部分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
一、《游园惊梦》
作者白先勇,生于广西桂林回族,父亲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家人到过重庆,上海和南京,1948年迁居香港,1952年移居台湾,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时与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玉卿嫂等小说。1962年,入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晚年在创作之余积极推广昆曲,编创青春版牡丹亭等,影响广泛,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玉清嫂》、《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等。
《游园惊梦》写的是1949年从大陆撤离到台湾的,国民党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境遇,心理反应及其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状况。主人公蓝田玉,原是昆曲艺人,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鹏志将军看中,成为填房夫人。她风光时,永远是主角。“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倒是她占先的”。私人感情也曾在年老的将军和年轻的郑参谋之间纠缠不清,后来发现情人别有所恋,伤透心,自己的嗓子也因此坏掉了,再后来钱将军死了,她成了一个落魄夫人。爱情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爱情不代表地久天长,爱情也并不是唯一。爱情可以输掉,但我们不能输掉自已。女人的人格独立高于女人所珍惜的爱情。假如蓝田玉想明白了,就不会是个悲剧了。
小说从蓝田玉去窦公馆赴宴开始写起,赴宴的过程中,历史与现实,显赫与没落交错的呈现出来,构成刺激性的对照。对于没落的现实处境,钱夫人无力去改变,剩下的就只有追忆和怀念。窦公馆门前的两旁的汽车,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车,“钱夫人坐的计程车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机停了下来”,作家用一系列的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注意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宴会中钱夫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忆了自己风华正茂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宴会做对比,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念。蓝田玉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沧桑之感。
小说,融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手段于一炉,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由手法刻画蓝田玉的心理活动,戏剧与人生梦与现实,穿插交织在一起,在互相对照中呈现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性格化的对白、象征与暗示的手法,强化了艺术效果,突出了人物性格和悲剧主题。
二、《哦,香雪》
作者铁凝,生于北京,原籍河北赵县,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笨花》等。
《哦,香雪》,讲述的是一条铁路线经过北方小山村台儿沟,每天在那里只停留一分钟,却给香雪、凤娇等一群乡村少女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波澜。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凤娇对“北京话”的特别好感,暗示了他们对山外的世界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小说用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述了香雪用鸡蛋换取女学生的铅笔盒的过程。香雪十七岁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她淳朴善良,坚毅执着,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炙热的向往和追求,为了得到她心爱的铅笔盒,勇敢而果断的登上了火车,并被带到了三十里外,在香雪看似微不足道的委屈、希冀、追求,欢欣里,暗示着封闭的山村里,沿袭多年的古老陈旧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正在解体,而仅仅在小山村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则是象征着现代文明的载体带来一股新鲜,陌生的清风,成了小山村年轻人观察和探寻另一个世界的机遇。
小说语言清新婉丽,艺术构思精巧,娓娓道来,至情至性。作者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韵极的艺术境界,和宁静淡泊的心境。对笔下的一切充满了宽容与厚爱,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都充满了生命的灵性与诗情画意。
两篇文章读完,我觉得更应该珍视现在的生活。
小满将至,天气骤热起来。在暮春相册里,偶然翻到一树树粉白的“雪”,给炎炎夏日注入一抹难得的清凉。那是一棵棵盛开的宫粉羊蹄甲,我从未见过的花树。我想过要写一篇识花笔记,可是直到花落也没有提笔。恰恰因为没有写,它们反而时常浮现在眼前,久久萦绕于怀。
那是苦楝花开的时节,我晨跑穿过川南第一桥桥头苦楝花的芬芳,信步走向南河下游。不远处,一棵高大粉白的花树映入了眼帘。不是说楝花是送春花吗?这又是什么花在开,而且开得如火如荼?
我赶紧走到树下一探究竟。花和叶都像香港紫荆,不过,后者的花瓣是红的,它是淡粉的;后者的叶片开裂较深,它的较浅。我立即形色它的芳名,原来是宫粉羊蹄甲。
宫粉羊蹄甲和香港紫荆都是豆科羊蹄甲属,之所以叫羊蹄甲,是因其树叶末端开裂,看似羊蹄。十多年前,我去香港理工大学参加灾后重建旅游人才培训班时,慕名去过紫荆广场,探望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紫荆花。后来在我生活的城市,常常与红艳艳的香港紫荆花不期而遇。
香港紫荆花,学名红花羊蹄甲,最早看到这个名字时,我有些不适应,这么美丽的花朵怎会有个这么土气的名字。而眼前的宫粉羊蹄甲,显然是在用其颜色与红花羊蹄甲进行区分,它的颜色像古代女性化妆用的宫粉。
当我第一次看到香港区花是紫荆花时,心里很疑惑,在大量中国人心目中,紫荆花另有所指,那是古代园林里的常见树种,先开花后发叶,紫红的花朵密密麻麻裹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百度是这样的,1880年,红花羊蹄甲在香港首次被发现,港督亨利·阿瑟·卜力爵士(Henry Arthur Blake)和植物学家共同认定其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以卜力爵士的姓氏命名Bauhinia × blakeana,原译为“洋紫荆”。它与传统的紫荆花完全不同,后者是豆科紫荆属,为什么译为“洋紫荆”,我无从考证。也许加个“洋”字就是为了区别于紫荆吧。只不过,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把洋紫荆的“洋”字略去了,成为“紫荆花”,导致二者更容易混淆。
还是回到眼前的宫粉羊蹄甲,它附近正好有两株红花羊蹄甲。不同的是,后者是终年常绿,花朵从去年秋天开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茂密的绿叶中点缀些许紫红,像蝴蝶一样飞舞,而前者则是先花后叶,花期要短得多,看得出才盛开不久,却已经开始凋落了。
红花羊蹄甲以其热情似火博得眼球,被广泛引种到园林和街道绿化中,而宫粉羊蹄甲则身着一袭淡粉色花裙,看上去尤为清纯,超然脱俗。少许老叶掩映其中,还舍不得离去。最妙的是每朵的五枚花瓣中,有且只有一枚花瓣上,被谁勾勒出紫红色线条,像孔雀开屏似的,很惊艳。
我在临河这株宫粉羊蹄甲树下站了很久,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前方还有一大片类似的花树,在南河之滨笼罩了一团团粉色烟云。我竟然不知道离川南第一桥这么近的地方,长着如此好看的宫粉羊蹄甲。快步上前,但见轻盈的花朵簇拥在虬曲枝干上,层层叠叠,密密匝匝,仿佛在为春天举行一场隆重的告别仪式。
靠近公路的两株已经落花满地,树上地下一片粉白,我想走到树下,又怕踩到花瓣。微风过处,花枝摇曳,花瓣簌簌落下,下起一场粉色的鹅毛大雪。面对一树树繁花,我既震撼,又心悸,但心里还是庆幸着能够在正值芳华的时候邂逅它们。
在这些花树中,还有几株的花瓣白中透绿,我一度怀疑它们是羊蹄甲本尊。据说,在羊蹄甲家族中,有三种最为常见,除了红花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还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是羊蹄甲与宫粉羊蹄甲天然杂交的产物,只开花不结果,只能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我们或可以说,平时所见的红花羊蹄甲与香港1880年发现的那棵应该有着血缘关系。
这篇识花笔记接近尾声时已是小满节气,当打上最后一个句号,我才终于算放下了一件事情。然而,那一树树淡粉色香雪一直亭亭玉立在我的脑海,我的描述却意犹未尽,这倒也合了小满的哲学况味,因为将满未满,所以才值得期待。
2025年5月21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