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09: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急诊科反思日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对急诊科工作的反思。可以围绕自己在急诊科工作中的经历、感受、收获和不足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反思日记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开头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自己在急诊科工作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自己在工作中的反思和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改进措施或感悟。
3. 语言朴实:反思日记的语言应尽量朴实、真诚,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口号。用真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4. 内容真实:在反思日记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在急诊科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避免夸大或虚构事实,以免影响反思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 重点突出:在反思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针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a. 技能方面:反思自己在急救技能、病情判断、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b. 态度方面: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保持敬业精神、关爱患者、尊重同事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c. 团队合作: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
6月29日下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突然在家中晕倒,送医院抢救,因心脏疾病不幸逝世。(南方网7月1日)
又一名优秀医生就此而去,同事和网民们“皆叹惋”。面对一名名优秀人物的英年早逝,除了叹惋,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呢?是谁,揿响了地狱之门的门铃?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在缅怀之中反思,这或许才能对得起逝者的英灵。
据同事透露,6月中旬,本来身体不错的李晶,却时有头晕、冷汗、胸闷等情况。他们劝过李晶去做检查,“但那段时间人手太过短缺,他对自己要求又特别严格,所以始终没空去”。虽然,李晶已逝,任何不敬的言语都可能是冒犯,但必须得说的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是造成李晶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是类似悲剧一再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赞赏李晶的“要求特别严格”,这是社会所普遍缺乏的一种敬业精神和态度。但不得不说的是,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急诊科医生,“本来身体不错的李晶”,却屡屡发生状况,显然应该去检查,这是医生应有的常识。我之所以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苛求李晶主任,恰恰是因为我对李医生由衷的敬重。因为,像李医生这样的好医生,他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但他的生命也是属于全社会的。我们愿意让他休息,因为有更多的人在等待着他医治。在这段时间,李医生可能救治了不少人,但他却让更多能享受治疗的人失却了机会。呼唤英年才俊们珍爱生命,既是我们应有的良心,也是社会的需要。
“今年6月份开始,由于人手相对不足,李晶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根据排班表,李晶在端午假期没有休假连着上班。6月27日早上8时到28日早上8时,连上24小时的班。”这显然是李晶医生猝死的直接原因。显然的是,医院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有没有“鞭打快马”的现象?即使,这些全是因为李医生的自我严格要求,那单位的关心呢?频频出现状况的李医生,为什么就没引起相关领导的在意呢?对人才的爱护,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甚至是强制行动上。惟此,社会才能筑牢英才们早逝悲剧的防火墙。
还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宣传。“轻伤不下火线”的声音并未走远,类似的激励和表彰普遍而真切的存在。不能否认精神的崇高,也不能批判道德的价值。但必须应该承认的是,任性拔高的道德评价,不仅是对英才的伤害,也是对社会不浅的戕害。随便翻阅报纸,连篇累牍的英模事迹,很多是以不应有的牺牲为代价,这样的宣传和鼓励,显然是对崇高和道德的浅读和误读。如同我们曾经宣传的“少年英雄赖宁”一样,只是让悲剧一再发生成为常态。李医生的早逝,再一次成为镜鉴,警示我们,理性的认识宣传的价值,理性的进行宣传,迫切而必要。遗憾的是,许多宣传工作者,已经患上这样的“死亡”依赖症,没有这样的事例,他们宣传的巨椽可能竟无法抬起,这是非常可悲的。
可以预见的是,对李医生的缅怀,极有可能再一次落入俗套。在挥舞的道德大棒中,把道德和崇高击的一地粉碎。而对事实的反思,对社会病患的救治,更有可能被我们的深情和痛心掩饰。这,可能让李医生的英灵安息!但这,显然不是李医生之死所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
我不愿祝李医生安息,因为,太多的李医生还在;因为,李医生给我们的反思还未真正开始,他又怎能安息呢?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给这本就忙碌的地方加了一把火。
“您好!xx医院急诊科。”
“xx市急救中心,xxx区北京路xxx号4楼402需要帮助,请立即出车。”
“收到。”记录员边接听边记录。
“请今天一线医生和护士立即赶来出车。”广播里传来声音。此时我正给一个病人刚打完针,我的带教老师说:“走,我们出车去,今天我一线。”急忙赶到办公室,医生已经在那了,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实习护士,外加两个担架人员和一个司机出发了。
当救护车的铃声响起,内心既紧张又欣喜,紧张的是这是我第一次跟着出车,万一我做不好怎么办!欣喜的是终于出车了,现场急救病人,可以锻炼我的应变能力。由于病人在繁华的商业街地段,人很多,红绿灯也多,当我们到最后一个路口时,恰好是红灯,我心想:不好,要等了,能在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么?但是,情况出乎我意料,交警打手势让通行方向的车辆先停住,然后示意我们过去。而这一切发生时,一切那么顺利,自然,没有人有怨言,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待我们过去。等我们完全通过,那些车才缓缓开动。这是我第一次出车就遇到最感动的一幕。而到了商业街,行人自主的分散两边,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通行。终于到目的地了,我戴上手套,拿上急救箱急忙跳下车,当我们一行全部下车去病人家里时,有围观的人拿出手机拍照,我心里涌现出一种自豪感。
等我们赶到病人家时,才发现病人已经去世多时,询问家属,才知道老人一人独居,今天来看老人时,叫开门没人应答,打电话无人接听,着急了叫人打开门,发现老人已经去世。家属喃喃道:“昨天晚上我离开时还好好的,怎么现在成这样了呢?”脸上浮现痛苦的表情。医生解释道:“据判断她过世至少6个小时以上,全身僵硬,已经尸僵了。请您节哀顺变,稍后我帮您开一张死亡证明,请您准备后事吧。”家属点了点头,神情恍惚的给其他人打电话通知这个噩耗。
我发现死者直挺挺的坐在凳子上,全身已经僵硬,嘴朝上张开着,眼睛睁着,没有挣扎的痕迹,旁边的桌子上还有两碟菜,静静地在那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悲伤气息,不知道她去世有没有痛苦,我希望她离开时是没有痛苦的。内心顿时涌起一股淡淡的悲凉。带教老师许是看出我的异常,安慰我说:“人有生老病死,人之常态,干我们这行的,你以后还会遇到,你要学会调整情绪,我们的职责是救人,没有时间让你悲伤。”我缓缓而又坚定的点点头,默记于心。
虽然第一次出车没有急救病人,但是同样学到很多深刻的道理,让我有很多感动,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反思一些问题,关于我的职业性质,关于现在存在的独居老人问题,关于道德与法律孰轻孰重。而这些促使我不断进步,为我成为一个合格护士打下基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