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影片刘胡兰观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5 10:26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影片刘胡兰观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影片《刘胡兰》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围绕刘胡兰的英勇事迹、革命精神、民族气节等方面展开。
2. 结构安排: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详细描述影片中的精彩画面、刘胡兰的形象塑造、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并分析这些元素对观众的影响。
4. 情感表达: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刘胡兰的敬佩、感慨、感动等情绪。
5. 思考深度:对影片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刘胡兰的牺牲对后世的影响、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等。
6. 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作文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
7.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影片进行评价,如影片的优缺点、主题思想的传达等。
8. 引用材料: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刘胡兰的生平事迹、名言警句等,以增强说服力。
9. 逻辑严密:确保作文中的观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之间逻辑严密,使读者易于理解。
10. 注意篇幅:根据作文要求,控制篇幅,避免冗长或过于简略。
以下是一篇关于《刘

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人民日报记者 付明丽

刘胡兰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走进位于山西省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广场纪念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熠熠生辉。刘胡兰烈士墓掩映在纪念馆后苍松翠柏间,墓前矗立着8米高的汉白玉刘胡兰雕像。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党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年仅15岁。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经典频传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她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解放军报》

1905电影网专稿在刘胡兰牺牲的那年春节,云周西村家家户户都没有贴春联,也没有放鞭炮,乡亲们用无声的悲愤来祭奠牺牲的英雄。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个站岗放哨贴标语,抓汉奸,收军鞋,搞土改,支前线,面对血淋淋的铡刀毫不畏惧的,年仅15岁的刘胡兰。

随军的西北战斗剧社队员魏风,揣上一颗手榴弹,只身前往敌区只为告慰英灵,并在《晋绥日报》中写下年仅15岁的刘胡兰英勇牺牲在敌人铡刀下的感人事迹。

历史在这里凝固,历史又在这里延伸。 刘胡兰的故事在此之后被创作成多种体裁的艺术作品,有话剧、歌剧、戏曲、诗歌、小说、雕塑,而电影《刘胡兰》的上映,更是造成了全国性的轰动。

1950年由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冯白鲁导演,胡宗温主演的电影《刘胡兰》上映后,反响盛况空前,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讨论着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构建了上一代人对革命英雄和牺牲的历史回忆,那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女英雄形象定格在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里。她穿着土布大襟袄,浓黑的短发,眼睛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刚毅劲。

年仅15岁,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无所畏惧,即使被打的鲜血直流亦如钢铁铸成,一点也不动摇。敌人在她面前杀害了同时被捕的其他革命同志,妄图以此让她屈服,但她始终毫无惧色。“咱们队伍就要打过来了,我们一定要胜利的!”说罢,她向铡刀走去,慷慨就义。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壮烈牺牲,年仅15岁,正是人生最好年华。电影《刘胡兰》的主角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出生于有“小延安”之称的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农家姑娘刘胡兰,从小在耳濡目染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刘胡兰7岁开始为八路军送情报、站岗放哨、救伤员、送弹药,10岁被选为儿童团团长。13岁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

年仅14岁的她已在敌区与家乡间往回奔走,冒着生命危险把标语、传单、文件秘密送到附近各村党组织,因为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配合武工队打击阎锡山军队被抓。15岁,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毫不畏惧地躺在铡刀下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年轻的女英雄在生命之花盛开之际毁灭,但永远地留存了最美丽的光辉。邓小平同志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怀有崇高理想的女英雄刘胡兰,她的形象既有时代感又有永恒的涵义。

她和吃人的社会制度斗争,追求理想,坚守信仰,矢志不渝。她也和封建的思想意识斗争,追求自由自主有新思想。她不是观念式的、突兀的英雄,是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代表着中国女性解放的先驱。

刘胡兰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两位扮演她的演员。分饰刘胡兰童年和青年的两位女演员,与同时期红色电影的女演员相比,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为观众所熟悉。

陆小雅在影片《刘胡兰》中扮演童年的刘胡兰。这一演绎让陆小雅下定决心投身于祖国的电影事业。从演员到导演,从联合执导《飞向未来》《法庭内外》到独立执导《红衣少女》夺得金鸡奖桂冠,陆小雅一直在电影事业路上勇往直前。

《飞向未来》《法庭内外》《红衣少女》海报

胡宗温这位从抗敌演剧队走出来的战时艺术家,饰演的青年刘胡兰成为一代人的红色回忆。

其后她在人艺舞台上塑造了诸多经典的艺术形象,如《骆驼祥子》中的虎妞、《茶馆》中的康顺子,《雷雨》中的四凤等。她一生曾两次扮演四凤,因为表演惟妙惟肖、角色深入人心,也被誉为“永远的四凤”。

人艺演员濮存昕评价她:“是人艺舞台上把‘平民姑娘’‘劳动人家女儿’形象演得最到位的第一人。”银幕上的童年刘胡兰和青年刘胡兰,在银幕之下一个成为中国知名女导演,一个在话剧舞台熠熠生辉。

她们都在文化事业的不同领域焕发光彩,怀着崇高的理想,为宣传祖国的文化事业而献身。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泽东对刘胡兰英勇殉国事迹作出的高度评价。刘胡兰用生命谱写了辉煌灿烂的青春赞歌。

她的理想光辉、人格力量,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 在中华民族千百万儿女的身上延续发扬!在战争中逝去的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都是英雄儿女。

5月10日12:30,电影频道将为您播出红色经典影片《刘胡兰》,5月11日12:05播出红色经典影片《董存瑞》。让我们一起牢记历史、致敬英雄!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