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0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后感》的造句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将要评论的书籍或文章的主题,确保你的读后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2. "选择合适的书籍或文章": - 选择一本对你有启发或触动的书籍或文章,这样你的读后感会更加真实和有深度。
3. "阅读仔细": - 在写作之前,确保你已经对书籍或文章进行了充分的阅读,理解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4. "组织结构": - 写作时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或文章,提出你的主要观点。 -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你的感受、理解和对某些观点的分析。 - 结论部分总结你的读后感,重申你的主要观点。
5. "表达个人观点": - 读后感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要诚实地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 - 避免仅仅重复书籍或文章的内容,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6. "批判性思维": - 在分析书籍或文章时,要有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批评。 - 但要注意,批评要建设性,避免无理的指责。
7. "语言表达": - 使用恰当的语言,避免口语化或过于复杂的句子
一位友人致贺新春时说,追梦中的出彩人生,需善待“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成功与否,可为镜鉴;今天机不可失,须倍加珍惜;明天咬定目标,必达“诗与远方”。
抚今追昔,最佳际遇就在当下。抓住机遇,尤应领悟昨天、奋斗今天、拥抱明天。
领悟昨天,贵在总结谋新。人生是不可彩排的单程路,过去的每一天、每一次经历,或是顺风顺水的坦途,或有鲜花与掌声的光彩,甚或冷雨与失意的打击,标注着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但都在今天成为历史。我们既不能在昔日的辉煌中沉醉,也不能在过去的失败中消沉。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前,回望奋斗的初心与历程,于成败中体悟,在思考中升华,有助于谋划春华的愿景、坚定秋实的信念。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火炸药王”王泽山……他们皆有耀眼的成就,亦有难言的挫折,但当其走进新的一天时,都能及时总结得失,在省思中继续前行。实践表明,智者皆善于鉴往知来。感悟昔日,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来日。
奋斗今天,矢志超越革新。哲人有言:“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作别新春的团圆时光,从时不我待的“现在”再出发,悠不得、松不得、慢不得。奔跑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追梦路上,惟其只争朝夕,以“又日新”的时间更新,方可御风奋进;行进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征程上,惟其敢为人先,以“又日新”的作为创新,才能书写新篇;置身于百舸争流的竞争中,惟其奋楫争先,以“又日新”的自我革新,方能化茧成蝶。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优秀企业从名不见经传到跻身“世界500强”,就在于日拱一卒、革故鼎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自我突破,就完成了一次不简单的超越。
拥抱明天,勤于赋能迎新。有未来学家预言,当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时,一个人若无新观念、新知识、新能力的内存,“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学习是跟上时代、为己赋能的强大引擎。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奋进新时代,无论团队还是个人,都需要在学习赋能中更新自我、重塑自我、完善自我,以新知识新动能为羽翼,抵达“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的佳境。红学家冯其庸不甘落后,于古稀之年学习电脑知识,借助信息技能理清了海量研究资料。有位著名企业家本是网络“门外汉”,潜心追寻“互联网 ”的打开方式,终成当代电商的巨擘。将学习融入逐梦的年轮,在奋斗中学习、于学习中赋能,带着眼光、思维、知识、本领奔跑,才能拥抱明天的梦想。
“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奋斗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激励着奔跑在追梦路上的亿万人民。不忘昨天的初心、奋进今天的征程、奔向明天的憧憬,把团圆亲情化为奋斗激情,新的辉煌正等待着我们去创造。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初一8班 孙熠之
这是我第一次全程观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非常激动。从习爷爷作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了解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句话: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00后,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从小就经常用“现代化”来搭配校园设施、高楼、道路等等造句。长大一点后,我从爷爷口中得知,仅仅几十年前,他们那辈人还没解决温饱,而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些年,依靠着先进的技术和不懈的奋斗,我们这个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逐渐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我们不仅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为什么要在“现代化”前面加一个“中国式”呢?二十大报告中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各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就像我们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穿鞋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现代化”的理论并不是只归属于西方,中国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我们的崛起与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靠着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历程不同,更加强调同世界各国平等相处,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典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词则显示出了历史的厚重。这几年,我们从历史和政治书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表述。我们的祖先不仅沐浴过汉唐雄风,还把文明种子散播到世界各地。现在,我们祖国的发展,也正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伟大复兴未来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实现。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指导老师:李振宇)
来源: 光明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