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03:14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关于半途而废读书笔记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在撰写关于半途而废读书笔记的作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结构合理:
一、明确主题
1. 确定作文的核心观点: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对于“半途而废”这一主题的看法,是批判、反思还是鼓励。
2. 确定文章的侧重点:围绕主题,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如半途而废的原因、危害、应对方法等。
二、丰富素材
1. 引用名言警句:在作文中适当引用一些关于坚持、毅力等方面的名言警句,以增强说服力。
2. 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半途而废经历,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半途而废的危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三、合理安排结构
1. 开头:简洁明了地引出主题,点明自己的观点。
2. 主体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别阐述半途而废的原因、危害、应对方法等。
a. 原因:从心理、环境、个人能力等方面分析半途而废的原因。
b. 危害: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阐述半途而废的危害。
c. 应对方法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米苏
有一位执着的文学青年,高考落榜后就夜以继日地进行诗歌创作。他一篇篇地投稿,又一篇篇地被退回。一气之下,他跑到新疆去找灵感和机会,可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有人愿意收留他。
饿了5天的他,身体透支得厉害,精神也到了崩溃的边缘。无奈之下,他回到家,服下一瓶毒药。被抢救过来之后,亲人们责怪他不懂事,父母还发誓今后再不认他。面对这一切,他沉痛地说:“一个不幸的人选择了文学,而文学又给了我更多的不幸。”
要说这也是一个有目标、有抱负的青年,对自己喜欢的事很有毅力,可为什么他最终落到这样的境地呢?博弈是讲究成本的,为某件事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到头来却发现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时,该怎么办?此时,最理智的做法,不是用坚持换奇迹,而是停下来想一想,观察一下,问问自己:这个方向对吗?是不是该转个弯?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导“坚持就是胜利”,但对于某些事情,坚持未必有结果,半途而废也不总是坏事。学会审时度势,看清问题的实质,放弃错误的坚持,就是赢的起点。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8年第十二期)
稿件来源:《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新媒体编辑:少时
▼
《稀缺》,听了三遍录音,然后又看了一遍纸质书,值得推荐,尤其是正遭遇稀缺的小伙伴们,值得好好读一读。
一、本书框架
二、要点与感悟
* 稀缺会降低我们的带宽(即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各种类型的稀缺都会导致带宽变窄,从而引发一系列负面后果,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稀缺会延续并加剧稀缺,创造出更大的陷阱。
* 稀缺导致管窥: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紧急的事情上,这是稀缺带给我们的好处,它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专注地处理一件事物,紧急关头的恐慌情绪能促使我们提高效率。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我们专注于某一件事物的时候,必然就会忽略掉其他重要事物,让我们的思维失衡,考虑问题趋向片面化。
* 如何有效利用“专注”的得?一个宽泛的长期目标,往往半途而废。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制定目标时,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给每个小目标加注一个较紧迫的截止日期。就好比我自己,在刚参加这个“一年读100本书”的活动时,觉得一年时间,读100本书, So easy。由于时间宽松,2月份快结束了,一本《稀缺》还没读完,照这个蜗牛速度,我这个Flag 刚立起来就要倒下了,于是我把目标修改成“一个月精读一本好书,完成一篇读书笔记。”这样一改,再看看2月份所剩无几的两天时间,我的读书速度明显快了不少。这是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
* 如何合理避免“管窥”的失?我们的有效带宽是有限的,尽量在有效带宽内做最重要的事情,对于那些必须做而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尽量让它占用较少的时间,养成制定计划习惯,把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用清单法处理每日事务,而不是在面对很多事务时临时占用脑容量去考虑每件事的优先级。我们在安排日程的时候,要给自己留有余闲时间,比方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上午,下午处理不重要的琐事,尽量给自己留出1-2小时空白,这个时间自由处理任何事务:喝咖啡、复盘、阅读等等,用这个空白时间来恢复自己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释放带宽压力。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我们有一段余闲时间可用时,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跳出专注场景下的管窥,对当前这件紧急事务进行一个全面的衡量。
*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抑制我们的认知能力、执行控制能力。稀缺吸引我们越多的注意力,就意味着我们投放在其他重要事物上的注意力就越少。当稀缺成为我们的带宽负担时,我们因聚焦于稀缺,极度专注于眼下的难题而无法有效规划未来,进而造成未来更大的稀缺。由于稀缺,我们会产生借用行为,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 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规划未来。人的有效带宽是有限的,当我们极度专注于眼前某一事物时,就会相应地忽略其他事物,我们专注于眼前,就忽略了未来。
* 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而改变心态,则是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我们学过很多道理,都是在教育我们要专注、要认真,而《稀缺》却让我们知道余闲的重要性。当我们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那般整日马不停蹄地工作时,殊不知我们忽略掉了很多重要的事物,使我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变得线性、狭窄,没有办法跳出事物本身来看待事物,产生管窥,进而导致短视,最终跌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旋涡不能自拔。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创造带宽或释放被眼前事务过多占用的带宽,通过一些措施把重要事务带入到“管子”之内,促使自己逐步逃离这个旋涡。
我们常常在处理事务时,尤其面对巨量工作时,总是首先想到延长工作时间而非如何高效,我本人是时间管理的受益人,我从事数据分析工作,要求的专注和质量都极高,而且工作量极大,但周围很多人并不认为我的工作压力大或很忙,反而他们觉得我很悠闲。我为什么能轻松驾驭?抛开专业程度和自律程度不谈,主要还是我有说停就停的勇气,《稀缺》这本书里将之称为留有适当的“余闲”,当一个人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之下,延长工作时间只会增加纰漏,然后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纰漏,从事数据性工作的小伙伴们可能会有体会,就是当出现错误需要修正的时候,往往我们需要把前面的程序从头走一遍,与其这样恶性循环,不如放开,待身体与心智都恢复后再开始工作,其效果也远超疲惫作战的结果。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