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18:12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漂流日记封面设计:细节决定成败
在漂流日记的封面设计中,细节往往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以下是一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主题明确
1. 漂流日记的主题应围绕“漂流”这一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封面设计传达出日记在人生旅途中的意义。
2. 主题表达要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眼就能感受到日记的内涵。
二、色彩搭配
1. 选择与主题相符的色彩,如蓝色、绿色等自然色调,体现漂流过程中的清新与宁静。
2. 色彩搭配要和谐,避免过于鲜艳或刺眼的颜色,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三、图形元素
1. 图形元素要简洁大方,与主题相呼应。如漂流船、波浪、山水等,都能体现漂流主题。
2. 图形元素的大小、位置要合理,避免过于拥挤或分散,影响封面整体美观。
四、字体选择
1. 字体应与主题相符,如飘逸的字体可体现漂流过程的自由与畅快。
2. 字体大小适中,既突出主题,又不影响阅读。
五、排版布局
1. 封面排版要简洁,避免过于复杂,以免影响视觉效果。
2. 主题元素、图形、文字等元素的位置要合理,使封面具有层次感。
六、创意与创新
1. 封面设计要有一定的创意,体现个性与独特性。
2.
Imagine dropping in an island, not knowing where you are, and staying there for over 100 days? And during the stay, you recorded everything you have witnessed during those 100 days?
想象一下,你掉到一个小岛上,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并在那里呆了 100 多天?在这 100 天里,你会记录下你所目睹的一切吗?
This book features the imaginary world of gozz as the artist creates an island and notes the changes, through the 4 seasons, from above the water and underwater. It includes adorable drawings of each day, miniature island cut in half, sketches, and a story behind each day of the character.
这本书的内容是艺术家Gozz创造了一个小岛,并从水上和水下的视角记录了四季的变化,展现了作者的想象世界。书中以可爱图画、切成两半的迷你小岛、素描的形式记录下了每一天生活以及每一天人物背后的故事。
刚开始给学生布置“家校漂流日记”时,我的心态是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可慢慢地,这本不断“漂”着的日记本越来越得到大家的热爱,牵动着孩子们、家长们和我的心思。漂流日记这小小的方寸之地,吸引家、校、生进行“三方会谈”,以文字所特有的力量,促进彼此的成长。
尝试:“太麻烦了!”
刚开始,我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让这本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撰写的日记在每个家长手里停留一天,家长写写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感悟、在家与孩子相处的趣事等,班主任收到日记本后相应点评,再借学生的手“漂流”到下一位家长手中。大部分学生也觉得这是给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万事开头难。我先来抛砖引玉,写了李佳宁主动擦黑板的表现,然后大略指出了几个不遵守纪律的现象。第二天早读前,收到了第一份家长的日记:“我昨晚下班回家很晚了,李浩一直等着我写这篇日记。他把碗筷收拾到了洗碗池里,自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很心疼孩子,也很感激班主任让我们写些孩子的事情。我们平时都不拿笔了,都不会写字了。多原谅。希望班主任对李浩严加管教。”
读着这简短的几句话,我自行脑补着李浩妈妈疲劳的身影、无奈又有些恼怒的表情。看来,家长似乎读懂了我藏在纸背后的潜意识,以同样的态度敷衍着这个“负担”。
“可是大家都累啊!”我在这篇日记下面回复了几句话,让李浩续写点自己想说的话。整个早读课,李浩坐立难安,咬着笔杆皱眉沉思,放学前终于完成了:“今天读了妈妈的日记,感到妈妈很辛苦,很爱我。我很感动,一定好好学习。”
就这样,这本日记传递着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漫不经心。“这也太麻烦了!”不止一次,我听到家长在电话中的抱怨和学生小声的嘟囔。漂流日记中的文字,发出了彼此抱怨的气息。我有些焦头烂额,对这本日记越来越敷衍。
变化:“真让人惊喜!”
局面的改变源自我写张晓宇的一篇日记。他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照看,一次工整的作业得到了我的表扬:“张晓宇有时一个字写好几遍还不像个样子,我只好一笔一画地写在刚才他写的地方,让他照着写。他很乐意模仿我的字迹,照着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起来,现在他越练越起劲,作业中总会有几个字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我送他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慢慢长大的天使,我们就是天使的守护神。”
续写的家长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激动、感激、自我反省等,全是真情流露。孩子也写了很多,同样真情流露。很快,张晓宇也得知了这件事情,眼睛发亮地看着我,主动交给我一份书写工整的作业。
心意相通的文字彰显着巨大的力量。我在感动和陶醉之余,开始思考如何让日记成为持久而积极的“三方会谈”,让这个无声的交流成为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于是,我对家长说:“您整日辛苦工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诸多的‘不领情’让您非常痛苦。不要着急!有位家长通过日记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和感动,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公开向孩子道歉,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收获了来自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动。”
我对同事说:“家长在日记中展现自己教育孩子的真实经历,‘我始终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无论孩子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我都以鼓励为主。’‘各位家长几乎都提到了夸奖、表扬,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做法,但要及时、适度、恰当。’那些鲜活真实的教子案例,可以为任课教师所借用,助自己一臂之力。”
我对学生说:“孩子温暖的话语让很多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发觉自己的孩子开始长大了。在日记漂流过程中,孩子们除了看到了父母眼中的自己,也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辛苦,不少同学慢慢开始懂得感恩,有些则从中获取了激励。”
逐渐地,家长开始表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认可,了解到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和各种烦恼,从而检讨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家长的良苦用心,亲子间拉近了心理距离,交流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而我,沉浸在和谐的家校氛围里,看着孩子们成绩优秀、活泼健康,也乐在其中。
期待:“下次我来吧!”
网络时代的家长几乎都有智能手机,为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次我回收孩子们带给家长签字的单元试卷,很多试卷皱皱巴巴不像样子,有一张特别干净平整的试卷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李菁的,卷面整洁,书写美观,满分A级。试卷上方是三行工整娟秀的评语:“李菁,你是怎么做到的?妈妈好佩服你哦!如果你需要,妈妈随时会给予你百分百的支持,也嘉许自己吧。感谢李菁有个这么优秀的老师!”
很少有家长这么尽心尽力地书写试卷评语,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孩子饱满而热情的赞许,哪个孩子不为之自豪呢?字里行间传达出对孩子的全力支持,孩子怎能不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呢?字里行间表现出对老师的肯定,让我感觉美美的同时更加自我鞭策:我要好好教啊,否则怎么对得起家长的期待!
我马上拿起手机,拍照、打印出一张尺寸合适的黑白图片,粘贴在漂流日记上,并附上一篇饱含深情的日记。结果,很多家长在下面留言,并通过班级微信群给我发来记录孩子在家各种优秀表现的照片,我乐滋滋地打印并粘贴。配有图片的日记中,家长的文字越来越有感情,学生的语言也越来越积极向上。每天到校后,翻读漂流日记就成了大家的“必修课”。
“下次让我来提供照片吧!”家长和学生都这样和我预约,眼神中是满满的期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本小小的漂流日记,承载着这种一致性,让家、校、生携起手来,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三方会谈”,充满力量,蓬勃向上。
(作者:王绪珍,单位:山东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07日第9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