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18:26
写作核心提示:
消灭作文,是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技巧和注意事项,使作文更加精彩、生动、具有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关于消灭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写作目的
1. 了解作文要求:在动笔之前,要仔细阅读作文题目和评分标准,明确写作目的和方向。
2. 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确保作文内容紧扣主题,避免跑题。
二、构思文章结构
1. 确定文章类型: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是议论文、说明文还是记叙文等。
2. 设定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引人入胜,正文部分要层次分明,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
三、注重语言表达
1. 词汇丰富:运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具文采。
2. 句式多样:灵活运用不同句式,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3. 避免语病: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章通顺。
四、充实内容
1.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数据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引用名言:引用名人名言、经典语句等,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
3. 适当抒情:在适当的地方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五、突出个人观点
1. 明确立场:
作文《边界》在“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四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第一名。评委们对文章给予了极大肯定,后面会有文字评价。
文章的作者勇力嘉,20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于纽约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可以先看评委的点评哟。
边界
我喜欢上“边界”这个词,源于美国反乌托邦小说《授者》。我也开始警觉自省,环视四周,果然,稀松的空气中有一条“边界”。我能感受到它。
小说描绘了两条“边界”:一条有形,圈限人的行为与思考的边界;一条无形,设定人的职业、角色甚至情感的边界。由此,乌托邦建立,人们以各自适当的角色在适当的区域活动,直到主角乔纳斯冲破边界,释放人性中的一切善恶。同时,乔纳斯也冲破了另一层边界,以自由之姿向设置者进行反击。
边界,英文“boundary”,词根为“bound”,即为捆绑、束缚、缠绕,犹如绷带缠绕木乃伊一样。绷带之于木乃伊,就是永恒的禁锢,使其在绷带所限区域内腐朽。想至此,不禁森然:边界于我看来即为一种圈限、束缚、牢狱,而画地为牢者可以是自己或是他人,也可以是社会价值观或是盲目的文凭主义之类。
置身于边界中,我感到自己被占领了,被“他们”占领了。“他们”是操控程序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人,但确有其人。不仅我是如此,环视周围一张张脸,斑斑怯懦,点点怨愁,都是如此。因为在边界之中,因为设定好的角色,我们开始过分关注自我,关注自身存在状态的优劣,也因此对外界、对边界外广阔的世界失去了兴趣,由此丧失了冲动的激情和探求的动力,也丢失了冲破边界的勇气与羽翼。借萨特之言:我们沉浸其中,既感到不能忍受,却又与之相处愉快。确乎,忍受边界与拒绝忍受都是忍受,这种被圈困的感觉犹如吃了苍蝇一样,不将自己杀死是无法把它取出来的。我能感受到在边界、角色的荫翳下,自己失去了感动的爆发力,失去了对黎明、对新生的热爱,活在一种不闻、不动、无边的不正义中,任凭边界如绷带般慢慢收缩,榨干生命最后一滴血浆。
正是由于对这种无形边界的不满,生命尝试着冲撞。在鲍鹏山的观点中,庄周几乎成功地冲破了对自己生命的定义,即冲破了边界。当他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来拒绝尘嚣时,他跳开了一种边界的圈限,聪慧地远离了“火坑”。于是他像一棵独立守望心灵之月的树,由生站到了死。他似乎在跟世界比谁更无赖,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谁更无逻辑、无心肝。
然而,这种冲撞的背后却听得见血泪的滴答声。庄子“眼冷心肠热”,对世界到底热肠挂肚,他对边界的冲撞成就了他曲高和寡的寥落才情。不仅庄周有如此尝试,艾丽丝·门罗亦在努力,在她的作品中,到处是罗素所言的“静静的绝望的真相”——不断地冲撞外力对自己的设定,却又不断地被挣扎的过去、无望的未来所捕获。在边界中,冲撞越猛,越被束缚,越易肝脑涂地,令人悚栗。
所以冲破边界无望?
在这永恒的生命困境中,我开始思考另外的途径。
《死亡诗社》中的基丁老师站上讲桌,给了我一个方向。既然生命注定要被边界束缚,唯有扩大边界,站在边界之上,瞭望世界,才能免于那种不自觉的“木乃伊”状态。
尼采曾有一句感伤之言:“宁愿绝望,胜于投降。”窃以为,不妨温柔些:“不如眺望,胜于投降,优于绝望。”以基丁为例,一个名校的老师,在所设的边界、角色内,保有清醒的双目,带领学生站在讲桌上,眺望万千世界中无尽的诗意与思趣,发出惠特曼所言的“野性的狂叫”。跃上讲桌的那一刻,学生在边界上打了个漂亮的“擦边球”,在眺望中看到了扩展的可能。
这种想法与朱良志先生的“乾坤草亭”何其相似。他在对“亭子”这一物象的剖析中,发现了一种精妙的智慧。亭子,实为一种边界,然而和捆绑木乃伊的“绷带之界”不同,亭子四周无墙壁,能观亭外之物。坐于亭子中,既可遮挡一些风雨,又可眺望如烟景色,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自由呼吸间精骛八极。此乐何极!由此观之,人该是在一种边界的范围内均匀呼吸,以扩展着的感觉和理性拓宽边界,由原点向外发散,思之无极。此可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内在深意。这样的道理与远行之意不谋而合:所谓远行,该是带着对原点的怀念而上路的。正如边界是一个人在物质世界的立身之本一样, 唯有确立了一个生命的坐标,方有基础去探求。
纵观“边界”之义,在我看来,人生所需的边界不该为绷带般的boundary,而该为四面通达的亭子。但无论置身于何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该怀有一份“狂躁”之感,一如前文的庄子、门罗,始终保有探求的冲动,始终在跃跃欲试的期待里不停地思考、冲撞。若非如此,无论在什么样的边界之中,你都会像一具被角色占领的木乃伊一般,任凭收缩的边界缩窄你的眼光,榨干你的脑浆。
写到这里,我眼前浮现一幅画面:乾坤中芥籽般小亭,亭中一人神采飞扬。
评委点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对这句话一直保持警觉。面对本次作文大赛,面对本次大赛中选手的发挥,特别是这篇文章,我开始动摇我的“警觉”,提醒自己不再杞人忧天。
那么,“天成”之态若何?我以为,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停下,中途会怎么折来折去,你不读完最后一个字,你是想象不出来的;读完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就是那么随性、随意,放笔纵横,自由征引,又是那么自然、妥帖和切题;处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更有无招胜有招的潇洒;不只是思趣、理趣,更有智趣和情趣。
其实“天成”“偶得”的背后,肯定有其必然。读完这文章,你肯定比我心里还明白。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静待春暖花开
鼠年,这个“特殊”的春节。喜庆的气氛,早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搅得人心惶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打响。
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躲在家中,足不出户,没有往年的拜年聚会聚餐,没有了游玩欢庆,一切从简,唯有的只有恐惧、沉默。
实在有点憋得慌,走到由阳台改造的书房想透透气。推开玻璃,一股刺骨的冷流瞬间扑面而来,但我感觉奇特的舒爽。
望着窗台花盆里那两株吐出了小嫩芽的树苗,绿意盎然的迎风袭寒,特别是夹在不锈钢栅栏缝的叶子更显得格外的嫩、绿。
这是小女儿在去年的春天亲手撒下的两粒不同的水果种子,如今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小树。
透过窗户,淅淅沥沥的冬雨,夹杂着狂啸的北风,硬梆梆地砸在黑暗的地上,发出绝望的声音,使人感到飒飒的沧凉。雨雾弥漫,雨珠儿串成一条条长珠帘,如烟如云般笼罩了属于我的天空。静静地坐井观天,聆听滴滴答答的雨击的交响乐声,让我静思,让我沉默。
漆黑的夜空下,唯见那几颗被无良居民砍得枝零落败的树和几盏发着昏黄微弱的路灯,依然坚守在飘零的风雨中任疫魔侵袭,高高挂起的灯笼在夜雨里随风飘荡,早已黯然失色。
这个春节就这样在不安的守候中静悄悄的度过。正如朋友圈里调侃的“没想到在家躺着也是为国作贡献”,我只想说在特殊的时期,普通人唯有尊守国家的纪律,不给国家添乱确实也是一种“贡献”,但谨此于特殊时期。
疫情防控正进入关键时期,到处都发出了封城封村令。节后的上班也是弹性安排,继续好好呆在家,配合防疫工作,我们所谓无聊的“家”,正是那些连夜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家!
雨还在滴滴答答的下,越来越大,伴随着我进入了这个冬天最后的梦乡,再过一天就立春了。在梦里,见到了慈祥的佛祖,老人家被人间催人泪下的灾情感动的流下了纵横的老泪,化作了倾盆暴雨驱赶着天空游荡的无数疫魔,它们终于屈服了,求挠了,答应不再贻害人间了。
梦醒了,这场送寒迎春的雨还在下。春天悄悄的正向我们走来,春柳正在吐芽,春花正在含苞,可我们只能缩在家中,透过窗户,看空荡荡的大街,从早到晚,看路灯亮了又灭。
五千年的沧桑造就了坚强的炎黄子孙,从来流血不流泪。经历了鸦片的毒害、八国联军和日本鬼子的入侵,还有解放初期三年的自然灾难,例例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一次毒疫,又怎能奈何我们?
白衣天使们是最勇敢的战士,他们冒着无孔不入的病毒威胁,在前方拼杀冲锋,院士专家们,日夜不停的研究对抗病毒的武器。
我们躲在安全的家里,必须为英雄、为患者们祈祷。愿他们一切平安,早日回家!
与此同时,我们要谴责那些吃野味把瘟疫带到人世间的害群之马。你们仅仅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就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什么都敢吃,什么都能吃下去,一通乱吃,可知道,你们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就算下十八层地狱,也无法洗清你们身上的罪孽!
果子狸、竹鼠、蛇,但凡有点肉的动物,你们就敢吃!现在,连最丑陋不堪、浑身毒菌的蝙蝠,也端上了你们的餐盘。是吃了能长生不老还是能让你们升天,你们简直就是一群恶魔。
众志成城,对抗疫情!待到春暖花开时,病毒终将被全部消灭。
那个时候,我们摘下口罩冲出屋子,奔向大自然,尽情的呼吸花香的空气。我们要采摘最美的花朵,献给那些最可敬的人!我们要相互拥抱,再迎自由重生的喜悦!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