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7 00: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无花果》读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想从《无花果》这本书中传达什么样的观点或感受。是关于人生哲理、社会现象、人物性格还是其他方面?确定主题有助于作文的条理性和深度。
2. 介绍作品背景:《无花果》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作者是谁?背景信息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概述情节:简要介绍《无花果》的主要情节,让读者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注意不要过多剧透,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4. 分析人物:在作文中,对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如人物性格、命运、成长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在故事中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自私等。
b. 人物命运:探讨人物在故事中的命运变化,如逆境中的成长、挫折与磨难等。
c. 人物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5. 表达观点:在分析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点,对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社会现实、人生哲理等。
b. 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人物
文|爱拾光
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 ----毛姆
一八九七年,毛姆二十三岁,弃医从文的他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紧接其后,他创作了一本自传体小说《斯蒂芬·凯里的艺术气质》。毛姆把这本小说的手稿寄给了帮他出版第一本书的出版商,然而出版商拒绝支付毛姆提出的一百英镑的要求。
不肯放弃的毛姆还把书稿寄给了其它的几个出版商,但他们一分钱也不肯付,最终这本手稿被毛姆灰心地收了起来,自己也不愿意再看。
接下来的几年,毛姆开始潜心创作戏剧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创作的戏剧曾有过连续上演一年的成就,甚至可以比肩萧伯纳。然而成功并没有让毛姆沾沾自喜,那部未被赏识封存于箱的自传小说的手稿,像是一个梦魇一般缠绕着他,让他不得安宁。
一九0七年,三十七岁的毛姆终于决定从戏剧界的舞台暂退,回归到自传体小说的创作中。这一写就是两年。一九一五年,毛姆的这部自传体小说《人性的枷锁》问世,书中毛姆的经历和虚构的故事交织着,但却包含着毛姆最真实的情感。他选择用质朴简单的语言叙述一切。
“当它流入世界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从那些此前一直折磨着我的痛苦和不愉快的回忆中解脱了出来。”
正如毛姆所说, 书中记叙的是菲利普三十多年的经历。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他不断地迷茫和突破,最终挣脱了束缚自己的重重枷锁。这本书不仅仅记录的是一个年轻人的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它更是一段关于自我探求,自我救赎的剖析。
天生跛足受尽耻笑,九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对菲利普来说,童年是灰暗的。故事就是从菲利普的母亲去世写起。
菲利普被迫离开了家,自私、自大又格外悭吝的伯父成了他的监护。从父母给予的富足生活一下子跌进一周只能吃到一只鸡蛋尖,菲利普的人生从此改写。
人们都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而这些对菲利普来说,还不是最痛苦的。最让他伤心的是因为腿脚不便,他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正常的活动,受尽了室友的嘲笑和折磨。
朋友罗斯的出现,让菲利普的灰暗世界漏进了一道光。菲利普是如此地珍惜着那份友情。把他当作了唯一的救命稻草。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是罗斯生命中很不起眼的一部分。这种心理上的失衡让菲利普无法接受。
菲利普于是变得更加自闭、敏感,也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怀疑。但在他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一丝倔强,他不愿意让人看出他的软弱。那些忧伤的日子,他常常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泣;学校外面的小河边常常能看到他孤单的身影。
我们能想象在暗夜中,连最后一道光都被收走时,这个孤独的孩子内心的悲伤。
这样的学校生活也让菲利普感到厌烦,老师们只会自以为是地去教学那些菲利普早已会的内容。菲利普稍有突出表现就被严厉打击。那些侮辱性的话语在孩子的心上刻下了深深的伤痕。
如果说菲利普的童年还残存有一丝希望,那就是他对上帝的虔诚。在身为教区教父的大伯的影响下,菲利普曾是一个位忠诚的信徒,来到学校他还加入了圣经联谊会,每天早上穿着睡衣就起来祷告(因为伯父告诉他这样更真诚)。
尤其是当这个孩子在圣经中读到一段话:
“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菲利普的心一下子就被点亮。这个可怜的孩子怀着满心地虔诚,用心地祷告,甚至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清晨,他脱光了身子,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地真诚祈祷。他想让上帝看到他的真诚,他希望上帝能帮他实现愿望。
是的,他企求的是给他一双好腿,天知道他是多么地想要拥有一双好腿。可是一天天过去,他开始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他认清了伯父的谎言,也开始放弃对上帝的虔诚。
希望有多大,失望的打击就有多伤人。菲利普开始对一切感到厌倦:虚假的上帝,枯燥的学业,不忠诚的友谊,被嘲笑打击包围的生活。一切都让菲利普想要逃离。他也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挣脱,挣脱上帝的枷锁。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苦难的经历让菲利普非常自卑,而且异常敏感,他常常会觉得有人在嘲笑他。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解脱,同时也是一种迷茫。
在他的脑子里总是会有一些想法在争斗。结束了学业的菲利普,非常向往能有一份工作,能自己挣钱,他更向往能有一场爱情,轰轰烈烈。
回到伯父家,他和伯母的朋友——一个年老却风流浪荡的女人发生了关系。一个对男女之情充满了好奇的少年,在这个情场老手面前立马束手就擒。这段感情,并不美好。菲利普很快就受不了女人衰老的身体和喋喋不休的索爱。好在女人的假期很快结束,菲利普也即将离开这里。
在伯父和律师的商量下,大家为他选择了去会计事务所半工半学。如果不愿意继续,一年之内还可以退回一半的学费。
渴望着融入社会的菲利普只身来到了伦敦。起初的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忙于事务所中的抄抄写与的琐事,但很快,他发现会计事务所的工作枯燥乏味。对数字一点都不敏感的他学了很久却毫无长进。
下班后的他更是被无边的孤单所包围着。在这个热闹的都市,他甚至没有一个朋友,唯一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同事也很快离开了。他常常站在那些大房子外面,看屋子里的人端着鸡尾酒,谈笑风生。可不管在外面浪荡多晚,他终究还是要回到一个人冷冰冰的住所。
菲利普又想到了逃避。这里的一切和他的理想相差得太远太远。在同学海沃德的召唤下,菲利普又有了新的梦想——他要去巴黎,成为一名画家。
菲利普决定离开会计事务所,去巴黎学画画。吝啬的伯父嘲讽他是长不了苔藓的滚石,也不肯拿出一分钱来。好在还有真心疼他的伯母,拿出了仅存的私房钱资助了他。
带着一个画家的梦和满满的荷尔蒙,菲利普来到了这个艺术之都。彼时,在菲利普心中想的是:“此时的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使我们的生活值得苟且,这就是爱情和艺术。 我总觉得你我应当把生命视作一场冒险,应当让宝石般的火焰在胸中熊熊燃烧。做人就应该冒风险,应该赴汤蹈火,履险如夷。”
现实总是没有理想那么的美好,展现在菲利普面前的现实着实有些残酷:一个家境贫寒的姑娘,一心学画却毫无天赋,最后饿死在了简陋的公寓里。这个姑娘曾经还深爱着菲利普;一个年过半百的诗人,有着狼狈不堪的家庭,没有出版商肯为他出诗集,每天泡在酒精里,麻醉着自己,最后死在了菲利普的出租房内;一个游走在各种场所有着许多风流佳事的学画者,最终放弃了画画回到家乡,成了商人。
身边发生的这一切,让菲利普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理想是否靠谱。老师对他的宣判,让他最终心灰意冷接受现实,他其实并无绘画天赋。
此时,伯母的突然离世,让菲利普带着满满的挫败感回到了家乡,迎接他的是伯父虚弱的嘲讽和再也得不到的伯母的安抚。伯父老了,但他依然是那个自私自利的伯父。
此时的菲利普已经尝试了太多的经历和失败,父母留下的那些本不多的遗产也越来越少。成年的他却开始想要谋生了。菲利普最终选择了学医,去走他的父亲曾经走过的路。
和每一个少年一样,涉世之初的菲利普经历过很多的迷茫。他也在不断地尝试,希望找到一条属于他的路。然而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将他的梦想之火浇灭。但现实也洗清了这个浮躁的少年,冷静了下来,开始向内思考,思考过往的人生和未来的路。
生活从来没有因为一个人的不幸就善待于他。菲利普人生真正的劫难来自于一个女人。在学医的日子里,他迷上了一个姑娘,米尔德丽德。她是一个咖啡馆的服务员,起初菲利普对她并无兴趣,只是帮朋友搭讪,却没有想到没成功。也许是得不到的才更能激起挑战的欲望,菲利普开始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
米尔德丽德从未爱过他,但这并不妨碍她会去接受菲利普的邀约。这个一心想着靠嫁入富人家改变命运的拜金女,让菲利普欲罢不能,甚至卑微到同意和别人一起分享爱人。
可即便爱得如此卑微,菲利普得到的依然是被抛弃。米尔德丽德很快嫁人了。菲利普从失恋的伤痛中走了出来,他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诺拉。这个二十五岁的离异女人,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她和菲利普很聊得来,但菲利普并不爱她。
那个嫁了人的米尔德丽德又出现在了菲利普的面前,她被骗了,对方其实是一个有妇之夫,她成了一个弃妇,却不幸地发现有了身孕。
菲利普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接纳了她,给她租房子,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女人并没有改变,她依然爱慕虚荣,还很快和菲利普医学院的同学勾搭到了一起。气愤得不行的菲利普却还出钱让他们去度蜜月,因为他还在奢望米尔德丽德回来之后还会爱他。
菲利普最终等来的是女人的一去不回,而灵魂伴侣诺拉也和一个出版商订了婚。人财两空的菲利普只能换个便宜的住所,决心收心回到学业。
在住院部当助手的时候,结识了一位病人朋友阿特尔涅,这个乐观的朋友,是菲利普生命中难得的贵人。他让菲利普感受到了一个正常家庭的温暖。每个周六,菲利普都会来到阿特尔涅的家里,和他的家人们愉快相处。在菲利普最贫困潦倒的时候,也是他对菲利普伸出了援手。
是什么让菲利普陷入贫困潦倒呢?还是米尔德丽德,她又回来了。菲利普又一次接纳了她,让她带着女儿住进了自己的房子。但是此时的菲利普不能再纯粹地爱她了。正如他说的:“世界上最大的折磨也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
他甚至更爱她带来的孩子,却不肯和米尔德丽德发生关系。这让这个依然很自以为是的女人羞愤难当,盛怒之下,她把菲利普所有的东西都砸了,包括他在巴黎的画作,还包括一些珍爱的书籍。
菲利普看着一屋子的狼藉,还有再也付不起的房租,也不能再继续学医了。他向伯父求助,但伯父却一个子儿也肯给他。菲利普像个乞丐一样在城市中游走。后来,是朋友阿特尔涅帮助了他,给他找了一个服装店做导购的工作。
这期间,那个如梦魇般的女人米尔德丽德又发来了电报,她就像是菲利普的死劫。她告诉菲利普的女儿死了,他并没有表现出悲伤,大概觉得是一种解脱。米尔德丽德开始沦落为站街女,不染上了不好的病,菲利普帮她医治,让她不能再去害人。可米尔德丽德怎么会听,她一意孤行,终于认清了真相的菲利普也终于对她死了心。
在那些痛苦到想要自杀的日子里,菲利普终于解开了诗人朋友留给他关于生活的迷。生活本无意义,那些痛苦或幸福的经历,都像是那块地毯上的花纹,它们有的鲜艳,有的暗淡,却共同组成了生活。菲利普也经历了人生的第三次挣脱,他挣脱了对于自己苦难过往的哀悼,从理想一次次破灭的绝望中走出来,开始了一种超脱于世的惬意生活。
在书中最后的部分,读者们也终于可以舒了一口气。菲利普用伯父的遗产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拿到了从医资格证,并很快在一个渔村的卫生院开始了实习工作。这让他收获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收入,还得到了小镇上居民的肯定,那个性格古怪的院长甚至向他伸出橄榄枝,想要和他一起合资办医院。
可菲利普还有他的诗和远方。他想着去西班牙旅行。可是他没有想到,在这之前的一次赴约让他又一次放弃了旅行。他爱上了阿特尔涅的大女儿。他最终决定不再去旅行,而是带着她的在爱人,回到那个海边的村落,开始幸福又平凡的生活。
在书的最后,菲利普笑吟吟地握着爱人的手,把它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他们看着广场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穿梭不息的人群。此时,太阳当空,光芒四照。
读完厚厚的两本,我们随着菲利普经历了苦难的前半生,一路跟随,我们心情沉重,时而也会为他的优柔寡断和怯懦而气愤,更为他被生活折磨得千疮百孔而感到悲伤。读完整本书,也终于能体会到毛姆的解脱。这段三十多年以来的经历,这些带给他生命底色的回忆,他终于能够放下了。
《人性的枷锁》对毛姆来说,是一种救赎,也许只有倾诉后,灵魂才能得到安宁。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呢?书中菲利普的某些经历也许我们也曾感同身受,看他的一次又一次挣脱枷锁,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
毛姆的文字也许是虚构的,但文字里的情感却是真实的。很替他高兴,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他还保持着不变的真诚与善良,还在善意地面对着整个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上,真诚与善良,正是一笔无人可比的财富。这也是我们挣脱一切黑暗的最终力量。
舞蹈、陶艺、绘画、朗诵……这些形式的“读后感”,你见过吗?近日,程家桥街道在街道图书馆举办的“植物读书会”上,来自机场小学和哈密路小学的孩子们展现自己对于《神奇的植物王国》一书的感悟。一起来看看孩子们都有哪些奇思妙想吧→
树为什么要长高?竹子为什么会“吐水”?无花果没有花为什么还要蜜蜂传粉?在《神奇的植物王国》一书中,这些自然界的“秘密”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生动有趣的内容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带着自己的“读后感”作品,20余名小朋友来到“植物读书会”,与该书作者、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宣传部部长王西敏面对面交流分享。
为了让孩子们迅速“破冰”,大家一起用各种动植物为自己取了一个自然名,并用动作进行自我介绍。绽放的菊花、亭亭玉立的王莲、飞舞的雄峰……孩子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各种动植物表演得活灵活现。
在座谈环节,孩子们一一用各种形式展现自己的“读后感”。伴着音乐跳一支关于玫瑰花的舞蹈、用软陶制作一片竹林雕塑、绘出各种植物的形态并组成小报、为植物们作诗……孩子们精彩纷呈的“读后感”令大家赞叹不已。“大家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也深受启发。”王西敏表示。为了激发更多青少年对自然界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王西敏将自己所译的青少年自然科普书籍《鹦鹉螺与长颈鹿》捐赠给机场小学、哈密路小学与程家桥街道图书馆。
“我给书里的故事做了一张思维导图,这样很快就能找到不同的植物,还能记住很多原理。” “读完这本书之后学到了特别多的知识!”在制作“读后感”的同时,孩子们也收获满满。
据了解,程家桥街道自治办将收集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并于程家桥街道图书馆今年4月举办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上进行展示。“我们希望通过自然读书会等活动形式,让小朋友可以在书籍中寻找自然,未来在生境花园中再寻找书中的知识,种下成为小小自然解说员的种子。”程家桥社区生境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来源于程家桥街道
撰稿:谭奕茂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