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搞定《出发前讲话》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7 13:15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出发前讲话:注意事项与建议
正文:
在许多场合,如团队出行、项目启动、学术交流等,出发前的讲话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激励士气、明确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现个人魅力和组织文化的重要时刻。以下是一些关于出发前讲话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1. 明确目的
在准备讲话之前,首先要明确讲话的目的。是为了鼓舞士气、传达任务、还是进行动员?明确目的有助于调整讲话的内容和风格。
2. 熟悉听众
了解听众的背景、需求和期望,有助于调整讲话的内容和语气。例如,如果是面向团队成员的讲话,可以更亲切、直接;如果是面向客户的讲话,则需保持专业和礼貌。
3. 结构清晰
一个良好的讲话结构应包括开场、主体和结尾。开场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讲话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讲话内容;结尾部分进行总结和号召。
4. 突出重点
在讲话中,要突出重点内容,避免冗长和重复。可以使用关键词、图表、案例等方式,使重点更加突出。
5. 生动形象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可以使讲话更具吸引力。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讲话的感染力。
6. 适度幽默
在适当的情况下,加入一些幽默元素,可以缓解紧张气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但要注意幽默的适度,避免过于突兀
在百年变局中勇敢出发——校党委书记徐江荣在中国计量大学202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又到一年毕业季。在栀子花开的离别路口,毕业典礼既是对校园生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征途的眺望,更是学校送给毕业生们言传身教的“最后一课”,将成为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学子们青春记忆中最珍贵最难忘最美好的一笔财富。
6月12日,校党委书记徐江荣在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以《在百年变局中勇敢出发》为题,给毕业生们上了“最后一课”。他告诉大家要总结过去的得失,思考所处的时代,感恩所有的遇见,希望同学们在变局中勇敢出发,把路走稳、走好、走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徐江荣书记的精彩致辞,拥有劈波斩浪的勇气,一路生花。在百年变局中勇敢出发——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校党委书记 徐江荣2025届毕业生:大家上午好!“还有说不完的话,风催着我们出发。”又到了分别的季节,又到了栀子花开的路口。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辛勤付出的父母、师长、亲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毕业了,我们需要总结。总结过去的得失。中国计量大学2025届毕业生,共有1645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3917名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40位留学生获得学士学位。1311名同学进一步攻读硕博学位,其中167名同学赴海外求学,456名同学入读“双一流”大学。计测学院21测控5班的陈隋郁,忍“小声模式”之痛,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她相信的是“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两次获得康恩贝自强奖学金,三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她展现的是坚韧自强。材化学院又现两个“神仙寝室”——F8东408、F2东230,5名男生4名女生,全员一志愿上岸名校,清一色全球前1%学科。作息同步、资源共享、情绪互助,是这两个集体的共同特质。我看了他们的合照,个个阳光灿烂,能感受到他们大学四年的充实。——他们展现的是团结向上。大二组建团队创立“智染器韵”并实现盈利的余嘉俊同学,在商海初试锋芒;创办公司并开设跨境店铺的吴恒君同学,同时斩获6个留学offer,让创新与梦想并蒂开花;荣获全国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的孙帆同学,让创意的火花闪耀青春。——他们展现的是勇立潮头。把理想扎根边疆,立志做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王果、魏正亮同学,西部专招远赴阿拉尔的范德海同学,选调到四川雅安的欧金妹同学,将青春汗水洒向基层一线,在祖国需要的 地方绽放芳华。——他们展现的是无私奉献。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赛道,收获各自的风景。我愿意站在路边为大家鼓掌!毕业了,我们需要思考!思考所处的时代。“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这个大变局是世界版图的深刻变化。从“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转变。中东危机、俄乌战争、印巴冲突三堆战火燃烧着变化,中美“没有硝烟”的关税博弈加剧着变化,全球南方第一方阵“大金砖合作”形塑着变化,世界经济政治重心“自西向东”位移定义着变化。这个大变局是科技革命的“蓬勃力量”。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高端芯片等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众多产业变革;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探索、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实践表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任何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个大变局是厚积薄发的“中国崛起”。进入21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格局变迁的重要变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迅速崛起,已成不争的事实。“百年变局”直接影响着在座每位同学的人生方向。在变局中勇敢出发,把路走稳、走好、走远,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临别之际,几句赠言,仅供参考。一要提高站位看大势高志凯先生说:“中国存在了五千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美国,我们活的好好的。如果美国想完全和中国市场割裂,那就放马过来,大不了再过5000年没有美国的日子。”这是第一大工业国的底气,这是百年耻辱、韬光养晦之后的最强音,这更是积累5000年文明的生存哲学。东升西降是大趋势,“中国崛起”是核心关键。中国式现代化避开了西方血腥的工业化原始积累模式;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大规模人口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追求“顺天时,量地利”“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中国式现代化执念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势当中。趋势就是认知,“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只有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框,勇于去尝试,才能在“大趋势”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造就自己的“小趋势”。那么,你的“小趋势”是什么?这是在座每位同学走进社会的必答题。如果我们的同学只愿意沉浸在手机中,盯着短视频傻笑,你永远找不到你的“小趋势”。因为蓝光LED屏幕可以是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二要打开天窗求创新“毁灭你,与你何干?”这句话是三体舰队初次与地球接触时,丁仪目睹人类舰队被三体“水滴”瞬间摧毁前的绝望呐喊。这句话赤裸裸展示了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蔑视——毁灭不需要理由,更无需征得同意,如同人类踩死蚂蚁时不会考虑蚂蚁的感受一样。从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到宇树双足人形机器人H1;从人形机器人首跑马拉松到前空翻特技完成;从算法技术到智能制造,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据花旗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50万亿元人民币,届时世界上将有近6.5亿台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是中美竞争的主要产业,产业的高地在中国。这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产业变革的典型案例。还有新能源、海洋开发、空间开发,还有生命科学、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的产业变革等等。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爆发的时代。比如,人形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创新。技术需要创新,只有打破技术的瓶颈,敢于去突破,才能在科技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紧闭“天窗”,蜷缩角落,你将被技术淘汰。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是“井底之蛙”。三要精准定位谋发展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测试、质量标准、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章程规定,学校依托行业、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弘扬“严格严谨、求实求新”的校风、“尚德乐业、博学善教”的教风和“励志笃学、求真诚行”的学风。这些是中国计量大学的定位,我们在这样的定位中谋求高质量发展。国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在“质量强国建设”中找准定位,把“计量特色”“质量理念”融入成长基因,成为解决问题的“武器”。中国计量大学的毕业生,牢牢地打上了“计量”的烙印,需要在这个烙印里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只有立足特色,善于发挥,才能掌握一技之长。如果我们的同学找不到自身定位,你将在迷茫中迷失发展方向。因为认清自己是“最顶级的智慧”。毕业了,我们应该感恩!感恩所有的遇见。我们要感恩我们的国家,用东风41的试射、歼-10CE与霹雳-15E的实战、6代战机的试飞让世界停止叫嚣,守卫着广袤的领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我们要感恩我们的政府,我们所交学费只占培养经费的1/6,住宿费、餐食费远低于市场价格,我们享受的是刚性的“政策价格”,使我们可以用较低的花费完成学业,167名将赴海外求学的同学现在应该就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要感谢身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同学、后勤员工、安保人员等等,在你们最需要的时候提供的、哪怕是火柴火焰般短暂的温暖。毕业是回望成长的足迹、总结获得的体验、感谢一路陪伴的人,而不是抱怨成长的遗憾、获得的缺失和陪伴的不完美。我也代表学校,感谢我们这一届学生的成长和青春,中国计量大学2025届毕业生是你们共同的称号!同学们,山一程,水一程,人生终有聚散。带上母校的祝福与期望,带上行囊和勇气,出发吧!抗战老兵孔昭绪18岁参加八路军——“跟着走,往前冲!”
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 通讯员 边真真 李雪 杜晓晴 摄影报道
昨日,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紫蚬口村,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孔昭绪精神矍铄,聊起那段烽火岁月,仍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左大腿外侧深浅不一的两个弹孔,像两枚被岁月锈蚀的勋章,深嵌在98岁老兵孔昭绪的身体里。较靠上的伤口呈椭圆形凹陷,直径三厘米左右,边缘叠皱着紫褐色的瘢痕。下面较小的伤口微微内陷,直径不足一厘米。
孔昭绪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也参加过南麻战役、潍县战役、孟良崮战役等,荣立过三等功。
儿子孔宪仁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父亲身上的弹孔,里面有未取出的弹壳碎片。“前一阵陪着父亲做体检,又被医院的大夫叮嘱,不能给父亲做核磁共振。”孔宪仁说。
一个信念“打鬼子”
功劳证、残疾军人证、纪念章……孔昭绪让儿子把这些证书勋章从早已不住人的老屋里找出来。
“爷爷,您当时是怎么参军的?”
听到提问,孔昭绪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拍了拍身旁的儿子。“父亲近几年有些耳背,跟他说话要声音大些。”说罢,孔宪仁用牟平方言重复了一遍问题。在儿子的帮助下,孔昭绪开始讲述自己的参军经历。
“我们一块走了四个人,去当‘八路’!那时候参军很明了,只要找到军队就行了,跟着八路军军队走,就能‘当八路’。”
1945年的冬天,因为不忍看着日军欺负百姓,想要赶跑日军“打鬼子”,18岁的孔昭绪跟家人商量好,和村里的伙伴一起,成为了八路军战士。
孔昭绪成长在一个“不错的”家庭里,老家有二十几亩田地,小时候也能吃上地瓜饭果腹,甚至上过三年小学。
小学文化水平的孔昭绪写得一手好字,在部队,他平时负责统计部队人数、登记战士信息,有战事时他自愿要求上前线。
由于经济困难,部队装备稀缺,参军半年,孔昭绪还没配上枪,全部“家当”就是四个手榴弹和一个地雷。成为文化干事后,孔昭绪配的第一把枪是三八匣子枪,也叫驳克枪、匣子枪,射击距离近还容易卡壳。但他不怕,还自己装着螺丝刀,准备打不出去时捅出子弹壳。“牟平东西山大部分日军为伪军,看见他们我就大声吆喝。他们怕八路军,就丢枪跑了。”孔昭绪回忆。
“长”在身体里的子弹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
打败了日伪军,孔昭绪又跟着部队参与解放战争,属华东野战军九纵队26师77团,司令员是许世友。“出发前集合军队讲话时,我在操场上看见过许世友,那时也没有话筒,但他会嘱咐很多。”孔昭绪印象深刻。
“爷爷,那上战场您害怕吗?”
“当兵还能顾得要命?”孔昭绪神情立马严肃起来,“部队作战纪律第一条就是听从指挥,战士们不要命的往前冲!”
依循部队纪律,孔昭绪一路“冲”过南麻战役、临朐战役、三户山战役、潍县战役、昌邑战役、孟崮战役,荣立三等功一次,直到济南大汶口战役。
那是一场兵力集中、兵贵神速的战役,三方势力在济南大汶口交锋。孔昭绪所在连队收到的指示是拦截敌方,打狙击战。天黑后,战火打响。开战后不到一小时,孔昭绪就趁着夜色,一路摸到最前方。“一直往前冲没抬头,也不知道身边牺牲了多少战友。感觉敌人就在我眼前一样,挨得很近。”
没有别的武器,互拼手榴弹之际,弹壳碎片飞崩到左腿,落下残疾,孔昭绪也晕倒了。“敌人以为他死了,其实是晕死过去了。直到同村乡亲送信经过战场,走到他身边,发现还有气,才把他背下战场,送到医院。”孔宪仁补充上,这段后来从乡亲口中听说的“死里逃生”。
因负伤,1950年孔昭绪告别部队,复员返乡。
破损的传家宝
经历过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日夜行军的食不果腹,直到现在,孔昭绪都保持着极度的节俭。例如,衣柜里的一件素色毛衣,他穿了近六十年没丢掉。家里几乎找不到什么装饰品,而悬挂起装饰作用的,是孔昭绪练字写下的毛笔字画和后来的全家福照片。
“还有这个,真是老物件了。”孔宪仁说着,拿出来一个老式竖翻盖皮包。包的外侧已经磨飞了边儿,盖扣处金属也生了锈,颜色也几乎要看不出是个皮包了。“这是我成为文化干事后,部队发的。后来我当通讯员,也背着它上过前线。”孔昭绪说。
打开皮包,夹层内侧上有深浅不同的笔迹,写着“孔宪仁”和“孔宪波”。孔宪仁说,这个皮包,他和弟弟都背着上过学。“我还记得,背着去学校,好多同学问我这个包是哪来的。我说这是我父亲背着打过仗的包,同学们都羡慕我。”孔宪仁笑着回忆。
一个背了两代的包,一直保存到现在。勤俭节约、朴素正直的精神,早已透过“传家宝”,成为了孔家的家风。
“父亲复员后,就在村里教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他从不跟别人提,他是一名战场上受过伤的军人,也从不要什么特殊待遇。”孔宪仁说,父亲教育子女最多的,就是不要给政府添麻烦,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
铁盒里,薄薄的退休军人证明书,边角已经磨损,几道深深的折痕,像是它主人身上永远留下的伤疤。尽管如此,纸上红色大字依然清晰鲜明: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亦如任凭岁月磨蚀,孔昭绪不变的朴实纯粹、滚烫依旧的初心。
责编: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