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2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独船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独船可以引发多种思考,如孤独、冒险、自由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受,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2. 理解作品内涵:在写作前,要充分理解独船这部作品的主旨和内涵。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便在作文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分析作品结构:独船这部作品可能包含多个情节和角色。在写作时,要分析作品的结构,梳理情节发展,明确哪些情节对自己产生了影响。
4. 结合自身经历: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将独船的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5. 表达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对独船这部作品的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中立,但要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6. 运用修辞手法:为了使作文更具文采,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
7. 注意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准确、生动。尽量避免口语化、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8.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独船这部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最大触动
工作多年后读童话稻草人其中的一篇小白船,早已不天真,有了防备之心。当小男孩和小女孩迷路后有一丑陋的成年人说要带他们回家,好担心这个人是人贩子。而小鲤鱼历险记更假,居然和天鹅鸳鸯是好朋友,这两个是吃鱼的。还有小鲤鱼靠眼泪逃离木桶也假。但旅行家写的很好,对富人穷人的描写非常清楚。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是青年作家卢思浩的一本故事集。原版出版于2017年,这次再版又增添了一些内容,有关于之前那些故事的后续和结局,也有关于疫情以来的经历和感想。
书的主体内容还是以周围人的故事为主,有爱情,有友情,也有作者卢思浩的亲情故事。这些故事基本发生于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中。
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奇怪,当下的2022年也不过是新世纪以来第三个十年的开头,但想想刚过去的第二个十年,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当中频繁出现2012年,2014年这些年份,距离当下也不过十年的时间,但却让人觉得格外遥远。
这其中或许有网络的关系,技术时代的快速发展似乎也加速了时间的流速,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的变化必然不及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于是越来越快的时间也格外容易引发感叹。
这也让《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中的许多故事容易勾起读者的共鸣。书中写到了很多作者朋友的感情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经历了别人的爱情故事,并将之记录成文字。
当真切的经历凝结成时过境迁的文字之后,就连当事人都会觉得恍如隔世,觉得刚过去的过去有一种不真实感,恰如书中所写的一样: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当初的情感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又或者当年的那些事情我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做过。
时间让回忆变得漫漶不清,可即便如此,过去也并不会彻底成为过去,它总会在某些时刻勾起思绪,引人怀念,只不过怀念的理由未必是因为回忆中的人。
卢思浩在书中写,“我们寻找过去的味道、气味,我们再走过那些街道、风景只不过是为了心里的执念。”
这就引发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当我们怀念过去的时候,到底在怀念些什么?
青年作家独木舟在其散文集《万人如海一身藏》中给出了她的:我并不怀念青春——青春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在那个时间段里,你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你有探索一切未知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你不怕苦更不怕输,你以为自己可以去任何远方。但如果这些特质能够保持下来,那么时间的流逝对你也就没有造成任何损害。
深以为然。青春不单单是一段时间,更是一种状态,有些人在青春过去之后就已经失去了这种状态,而有些人则可以将这种状态无限延长,对这些人而言,青春从未过去。
但很少有人能抵挡时间的流逝,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书写着时过境迁的感受。《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中提到了卢思浩成长的小镇,和陪他长大的奶奶。
年轻的时候,他梦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别的城市是什么模样,熟悉的小镇对他几乎没有吸引力。
而当成年之后,逢年过节再回去的时候,小镇已然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小镇和人一样,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经历着面目全非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哪怕我们后来无数次地想要回到过去。
还是独木舟,还是在那本《万人如海一身藏》,有这样一段话:灵魂刚刚长出来的时候,你总想往千山万水去,往更自由的天地去。我也曾立志要去更远的地方,要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可就是要在你走了那么远之后才会晓得,离开其实是很简单的,艰难的是,你没法再回来。
离开时很简单的,艰难的是,我们没法再回来。这正式《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中的那些故事给人的感受,除了怀旧,无能为力,走了很远的路之后,再也回不到原来。
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无力感,也是这本书容易引发共鸣的地方。
但好在,卢思浩在书中并没有停留在回忆过去当中。人不单单拥有过去,还面向未来,即便未来并不明朗。
卢思浩在书的最后提及了影响所有人的疫情,这是书中另一处能引人共鸣的地方。卢思浩讲述了疫情波及下他朋友的故事,很多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而且尚不知何时能恢复。
毕竟直到我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这场延续了三年的疫情依旧没能彻底平息。而卢思浩在书的最后试图鼓舞读者,
生活如何,自己就是自己的船。
在这场走了很远的路的旅行中,我们在无数次地经历着崩溃与重建。
生活不就是这样。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