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数学读后感500字》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23:11

写作《数学读后感500字》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数学读后感的500字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读后感的主题。可以围绕数学书籍的某一章节、某一知识点或整个书籍内容展开。主题要明确,有助于文章的连贯性和深度。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组织文章:
a. 引言:简要介绍数学书籍的作者、背景、内容等,引出主题。
b. 主体:详细阐述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思考、启发等,可以分点论述。
c. 结论: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逻辑清晰:文章的论述要符合逻辑,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观点跳跃。
b.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c. 举例说明:结合实际例子,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4. 深度挖掘:在论述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数学书籍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数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承:分析书籍在传播数学知识方面的作用。
b. 数学思维与方法:探讨书籍中所体现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这些思维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 数学与人文、艺术等领域的融合:分析数学与其他领域的联系,如数学与

《奇妙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 第四届数学文化征文

本文为“2022年第四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


《奇妙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作者 : 黄梓洵

作品编号:062


每逢寒暑假,数学老师必定会推荐一本数学素养书——《奇妙的数学文化》。这套系列书以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在一个个数学知识中遨游,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让人爱不释手。

今年九月份我即将迈入六年级,爸爸给我买的六上书籍,里面的《巧分遗产》、《丢番图的墓碑》……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特别是《比萨中的数学问题》一文中,作者以一对朋友买比萨的故事背景,引入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关系,告诉我们2个6寸的比萨≠12寸的比萨,比较圆的面积时不能只比较半径。同时拓展出“Pizza”这个单词的来历:设比萨体积为V,半径为z,厚度为a,可得V=Pi (π)×z×z×a (即Pizza) 这也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作者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我理解起来很简单轻松。

书中不仅有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还有根据历史上科学家的故事改编的。


如《丢番图的墓碑》一文中,作者根据丢番图的墓志铭引出一道分数题(如图), 这道题就是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它不仅让我们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又让我们了解丢番图的身世,通过富有逻辑的故事,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便的方程解法。让数学学习生动而有趣。

通过阅读《奇妙的数学文化》这套书,我明白了数学源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要有善于观察,发现规律,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已发文章>>

001 阅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002 我想和数学谈场恋爱

003 数学“化错”中的美

004 让数学思考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005 卢梭的“错”?

006 数学教学案例《找次品》

007 基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的高效课堂创建——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

008 从特殊到一般,引导数学思维

009 数学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研究

010 sin 震荡函数的图像分析

011 四阶幻方的“太极图”性质

012 无理数的定义和实数理论的建立

013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数学文化

014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015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

016 《数学的力量》读后感

017 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以“圆的认识与面积”教学为例

018 有助于数的理解的数字圈环

019 以折叠为例,探究生长型数学教学模式

020 我从事数学科普写作的经验与启示

021 在阅读中滋长智慧——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022 学习数学史 做数学的使者

023 开数学文化之窗 启数学文化魅力——阅读《美丽的数学》有感

024 “文学独白”——数学教学因你而精彩

025 如何用多面体三等分正方体

026 HPM视角下《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027 被误解的“勾股定理”

028 好玩的数学

029 帮小青蛙设计一个井

030 万物的基础——数学——读《从一到无穷大》有感

031 读《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有感

032 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多样化作业的设计

033 攀越高峰的领路人——数学文化

034 我的好兄弟:数学

035 细嗅数学文化之香

036 藤蔓的喜悦

037 物理力学中数学的影子

038 复数外传

039 函数的历史和发展

040 数学文化与我

041 数学之趣

042 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秘密

043 数学文化和我的数学学习

044 古代算数几何形体——阳马与鳖臑

045 数学文化与我的数学学习

046 我与数学文化

047 “形象”的数学

048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数学

049 从数学文化和个人影响的角度剖析对数的历史

050 论数学文化

051 我与数学文化

052 正弦定理的源起与应用

053 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054 给数字爱好者的1个全新的0至9数字思考挑战及应用问题

056 奇妙的规律

057 生活中的“家常便饭”——数的表示方法

058 读《黄东坡智慧大讲堂——带你发现数学之美》有感

059 通识教育视角下初中数学思维培养从直观向抽象过渡的研究

060 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读《数学的发现》有感(一)

今天收到《数学的发现》这本书,这书由波利亚所著,是一本非常有名的数学名著,看了第一章“双轨迹的模型”,深有感触,里面教会我们怎么去画图,并且给出了好多练习。

带着这些好奇,我开始用《几何画板》画书中的图形,非常有趣。作为一名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太需要给自己充点电。教书越久,越是忘记自己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习;教书越久,眼界越来越需要去开阔;教书越久,越来越感觉只会书本上的知识。必须突破自我,让自己的心灵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以下是我今天画的三幅图形,很有趣。

画两圆的内公切线

画两圆的外公切线

在三角形两边上取两点,使三线段相等

数学的发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