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2: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纪念抗战讲话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和目的: - 明确讲话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缅怀先烈,还是强调抗战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 确定讲话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后人、激发爱国情怀,还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
2. 研究背景资料: - 深入了解抗战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主要人物和抗战精神。 -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保讲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洁有力地引入主题,可以引用名言、诗词或历史事件作为引子。 - 主体:分段论述,每个段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如抗战的艰苦历程、英勇事迹、精神传承等。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行动号召。
4. 语言表达: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等,使语言生动形象。 - 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讲话更具感染力。
5. 内容充实: - 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讲话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 引用抗战时期的诗词、歌曲、名言等,增强讲话的文化内涵。
6. 思想深度: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人格化特征,是决定一个民族存续的精神品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残暴侵略,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表现出为民族尊严和独立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抗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活剧,涌现一大批抗日英烈和英雄集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以死报国的气节之魂。(一)吉鸿昌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告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7月,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取得多伦大捷。9月,率六七千人进入平北地区;10月,在日、蒋夹击下失败。吉鸿昌出生于河南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不满18岁便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1929年,吉鸿昌率部驻防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由于不满意国民党进攻苏区攻打红军的政策,他于1932年秋天,在北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暂避天津,并继续致力于抗日救亡的事业。不幸的是,他在天津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并被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当局将他从天津押解至北平,关押于炮局监狱。1934年11月,吉鸿昌在炮局监狱中英勇就义。在就义前,他用树枝在地上书写下了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二)赵一曼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是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先后在上海、江西等地做地下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工作。来到沈阳后,她化名“李洁”,于1935年秋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委,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瘦李”,被战士们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抗联战士误以为她是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的妹妹。于是,她将错就错,给自己起了新化名——“赵一曼”。在哈东游击区,她和赵尚志被称为“哈东二赵”,被伪满洲国报纸污蔑为“攻城略地危害治安”,可见影响之大。1935年11月,日军500余人把50多名抗联战士包围了。危急时刻,赵一曼以政委名义强令团长带队突围,自己率一个班负责掩护。战斗中,赵一曼大腿被子弹贯穿,昏迷后不幸被俘。12月13日,因伤势严重,日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警察董宪勋、护士韩勇义的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再次落入敌手;8月1日被日军押往珠河;8月2日英勇就义。在押往珠河途中,赵一曼给儿子留下了一封绝笔信——“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2009年,赵一曼被追授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三)“八女投江”1938年10月,西征的抗联第5军第1师来到了三家子村西北柞木岗山下,在挨着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的地方宿营,准备第二天拂晓渡河。不料,寒夜取暖的篝火被一个汉奸发现了,他报告了当地的日本守备队。日伪军闻讯连夜扑来,在1师宿营地附近埋伏下来,准备天亮时发起攻击。第二天拂晓,乌斯浑河河水暴涨。为了安全起见,1师首长安排会游泳的师参谋金世峰,带领妇女团八位战士先行渡河。金参谋先下河探水,可还没等女战士下河,岸上骤然响起了枪声,敌人向抗联1师发起进攻了。事发突然,抗联战士们仓促应战,边打边向柞木岗山密林中撤退。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掩护大部队撤退,八位女战士果断开火,把日伪军吸引过来。大部队突围后,发现女战士仍在河边据守,想返回接应,但敌人的火力完全封锁了通道。前有凶残的强敌,后有湍急的河水,八位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毅然决然地步入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乌斯浑河畔,应有烈女标芳”。抗日名将周保中1938年11月4日在日记中这样缅怀“八女投江”。(四)杨靖宇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是河南省确山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做地下工作,于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极为严酷的斗争环境,特别是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以及食宿的短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敌人周旋50多天、历经大小30多场战斗后,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仅有的两名警卫员也牺牲了。与敌人周旋五天五夜后,2月22日,杨靖宇踏着没膝的深雪,走到濛江县城西南方的保安村三道崴子。他在这片森林中找到一个被废弃的地戗子,度过了漫长的一夜。23日上午,精疲力尽、饥饿难耐的杨靖宇在地戗子附近碰见了保安村四个上山打柴的农民。他问农民能不能下山帮他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他们钱并叮嘱他们不要告诉日本人。看见杨靖宇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一个村民劝他投降。听了这话,杨靖宇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啊!”就在下山的路上,四个人碰到了汉奸,连哄带吓之下,暴露了为杨靖宇买东西这件事。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根据村民描述的体貌特征,判断那人就是杨靖宇,率领日伪军进行包围。敌人离杨靖宇不到200米的时候,开始喊话劝降,但他们的是杨靖宇射出的一发发子弹。杨靖宇且战且走,奋勇抵抗。敌人分两路向他逼来,交战20分钟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腕。敌人离他越来越近,最后只有20米了。日军还想劝降,杨靖宇手持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此时,敌人已明白,无论是活捉还是劝降都是不可能的。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杨靖宇的胸膛,杨靖宇壮烈牺牲。岸谷隆一郎很好奇——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是什么让杨靖宇坚持了那么多天——于是便解剖了杨靖宇的遗体。因长期饥饿而严重萎缩变形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一点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杨靖宇牺牲后,抗联战士擦干眼泪,继续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在杨靖宇牺牲六周年前夕,根据全县人民的一致意愿,濛江县改为靖宇县。1949年,哈尔滨举行杨靖宇将军殉难九周年大会。2009年,杨靖宇被追授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鉴往事知来者,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者:刘岳 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同学们:
今天,当清晨的阳光照进教室时,我想请大家先看一封特殊的信(展示投影)。这封泛黄的信纸上,有一片已经变成褐色的血迹:
"母亲大人:
儿今奉命死守卢沟桥,不能尽孝矣。日寇所谓士兵失踪,实为诈取我山河之借口!桥若失守,北平必亡。儿誓与桥共存亡,惟愿母亲勿以儿为念。
不孝儿 金振中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
这是29军219团团长金振中在战斗打响前写下的绝笔家书。88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通过这些穿越烽火的家书,触摸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第一篇章:家书里的铁血丹心
在纪念馆里,保存着许多这样的家书: 赵登禹将军给妻子的信中画了一把大刀:"此刀已饮倭寇血,当再饮之"
17岁学生兵李启东在战壕里写给妹妹:"把我的算数课本留好,若我未归,你替哥学好建设国家"
这些家书告诉我们:英雄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就像29军"大刀队"队员王建堂的父亲,送给儿子一面写有"死"字的旗帜:"我不愿你在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尽忠"。
第二篇章:家书外的少年担当
同学们或许不知道,在北平沦陷后,你们同龄的孩子做了什么: 12岁的"小先生"周素珍在难民营教识字,她的"课本"是用烟盒抄写的《满江红》 。中学生组成的"抗战剧团",在枪炮声中表演《放下你的鞭子》
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救亡图存的责任。就像南开中学学生吴祖贻在日记里写的:"课堂虽被炸毁,但我们在废墟上照样读书——因为知识就是复仇的子弹。"
第三篇章:家书后的时代接力
今天,当我们重读这些家书时,要明白:
1. 张自忠将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的誓言,正由戍边战士接力书写
2. 飞行员阎海文"我的身体属于祖国"的遗言,已化作航天员的星辰大海
3. 童军团长李克昌"把每一分钱捐给前线"的号召,正在"希望工程"中延续
建议同学们:
① 亲手抄写一封抗战家书,体会字里行间的温度
② 采访家中长辈的抗战记忆,制作"家庭抗战记忆卡"
③ 对比88年前后的卢沟桥照片,撰写《给先烈的一封信》
(现场活动建议:
1. 集体朗读左权将军给妻子的家书片段
2. 用红色纸条写下感悟,拼成"勿忘国耻"字样)
同学们,这些家书就像时空胶囊,当我们轻轻展开时,能听见先烈的嘱托在耳边回响。愿你们记住:历史书上短短一句"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千万个金振中用生命写就的。而新时代的篇章,正等着你们这一代人来续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