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4-30 21: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围绕创新这一核心展开。可以从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案例等方面入手。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在正文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或重要性顺序来组织素材。
3. 素材丰富:创新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寻找素材。以下是一些建议:
a. 创新的定义:介绍创新的概念、特点、分类等。 b. 创新的意义:阐述创新对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c. 创新的方法:介绍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SWOT分析等。 d. 创新的案例:列举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等。 e. 创新的挑战:分析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丰富:使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句子结构: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c. 逻辑严密:确保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曾经是毕业好多年后的我第一时间关心的,虽然没有提笔写的勇气,在心底还是默默的关注,好似一种暗恋。后来工作繁忙,家务繁忙,关注的热情慢慢降温,直至它走出我的视野。又关心起这个话题,也是就这两年,缘于重拾年轻时的爱好,信马由缰地写点文字。去年齐鲁晚报APP壹点组织高考作文同题写作活动,我参与了一次。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难度有些大。晚上静下心来,也想重温一下写高考作文的感觉。
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守正与创新
在中国的外交史上,有一段“围棋外交”的佳话。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以围棋为突破口,推动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发展。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倒出了人生的一些况味。想要下成妙手,本手是基础是守正,妙手是创新是升华。守正才能创新,两者相结合,才不会下成“俗手”。
说起“妙手”,容易使人联想“妙手回春”这个词语,引意指技艺高超的人。6月6日,我国神舟十四飞船发射成功,这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被称为“神舟守护者”的张舸,他是神舟飞船总装班组组长。 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三号,他参与总装的飞船将17名航天员送到了太空。他从事的安装工作有的肉眼看不到,需要凭手感盲操作,只能一次成功。为了达标,他一练就坚持了八年。正是有着无数个守住本心的像张舸这样的人,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才练就一双双妙手促成神舟飞船顺利完成任务。发展之路不止步,创新之路便不止步,从两弹一星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每一步都在追求创新,每一步都在超越过往的自己。经过跋山涉水,才能步入佳境。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我国第一个被授予“大国工匠”称号的民间手艺人--郑春辉。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制作了香樟木巨型木雕《清明上河图》。不算山水草木、街巷、房屋等这些雕刻,仅人物图上就有2200多个,每个人物一寸高,需要100多刀。这样精细的技艺,没有多年的基本功是做不了的。难得的是郑春辉平时不断进行各种文化艺术的学习和沉淀,把中国山水和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入到雕刻中,开创了山水木雕全新的意境。他说,哪怕做一个最简单的事物,都要用最好的心态,最大精力去做。传承,创新,他一直怀着一颗孜孜不倦的心,一刀一刀去雕刻,达到了雕刻技艺的精妙境界。
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守正才能固本强基。人生没有捷径,只要脚步是踏实的,内心是丰盈的,虽路漫漫而远兮,只要上下求索不停息,总有回报在不远处等着你。
图片来自网络
壹点号安之乐之的世界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任明超实习生郭秋林
日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受邀参加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作为发言嘉宾,莫言在开幕式上顺势从文学的角度,向上千名与会者谈起了他心中的创新与守旧。
莫言谦称自己是一个“有很多梦想”的小作家,并且这些梦想都还和创新有关。莫言说:“我在北京坐车遇到堵车的时候经常梦想,如果有一款汽车堵车的时候能够飞起来,不堵车的时候在路上跑,这个多么幸福。”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的创新与守旧深深触动着莫言。那个年代的文学领域,作家都有强烈的创新的欲望。这种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因为对当时现实的创作成果、创作理论的不满,也是在国内作家与国际同行作品进行比较之后产生的巨大的压力与刺激。
莫言认为那样的一个阶段的确涌现出了一批富有新意的作品,但更多的所谓的创新实际上变成了对外国作品的模仿。这个时候,著名作家韩少功引发了寻根运动,这个运动就是防止盲目地崇拜西方,简单地模仿西方,作家们要勇敢地从民间的文化里、浩瀚的古典里寻找艺术素材。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莫言说,他想表达的文学角度的“创新与守旧”有两个方面。
莫言认为,首先文学创作领域的创新,一般都是在基层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当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高峰阶段且让后来者感到无法超越时,创新的欲望就会产生。这种创新表现在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或者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的诞生,无论文学史还是美术史上都可以看到这个现象。新的文学形式产生了,并不意味着旧的文学形式就要消亡了。”
譬如说唐朝的时候唐诗达到了高峰后,宋词就产生了。宋词成了宋代的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但是格律诗还是有人在写。今天也还是有很多人在用这样的一个古老的方式写格律诗。莫言也在学着写,他认为尽管有人不提倡年轻人写旧体诗,但是旧体诗“这样的一个古旧的气味依然具有迷人的力量”。
近期莫言写了两首七律还有长歌行,他感觉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很好地表达,文艺形式“古老与现代其实可以同时存在的一个时空里,并且也具有很蓬勃的生命力”。
第二个方面,莫言认为新与旧不是绝对的。有一些新的东西刚出现的时候大受欢迎,但过上一段时间就会被人抛弃,而旧的东西又会出来引领风尚。
“我们经常呼吁重读经典,不仅自己要读经典,还呼吁孩子们要读经典,这样的一个怀古也是对于现代作品的不满。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杂交稻米的味道不如原来的稻米味道好,就彻底的否定了杂交水稻一样。”莫言说。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