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2 11: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书笔记要围绕《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展开,如面对变化、适应变化、积极行动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 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和期待。
4. 主体部分:
- 结合书中内容,分析主人公们面对变化时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 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事例,阐述自己在面对变化时的态度和行动。
- 分析书中提到的关键观点,如“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适应变化是成功的关键”等。
- 探讨书中的寓意,如人生哲理、团队合作、个人成长等。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 表达对书中主人公们的敬佩之情,以及对书中观点的认同。
- 提出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将书中的观点付诸实践。
6. 语言表达:
- 使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啰嗦。
-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7
读书笔记之《谁动了我的奶酪》
读书笔记之《谁动了我的奶酪》
【美】斯宾塞·约翰逊 编著
一、书中好词好句
“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奶酪对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如果你无所畏惧,你会怎样做呢?”“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朝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在我发现奶酪之前,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这会帮我找到新的奶酪。”“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在迷宫中搜寻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
二、读书感悟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内容充满了人生中有关变化富意深长的真理。书中主要讲述4个“小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在生活的地方迷宫中拥有、失去、怀念、寻找奶酪的爱恨情愁。
所谓爱,是拥有奶酪时的“人逢喜事精神爽”。面对各式各样、堆积如山、闪耀着诱人光芒的奶酪,小人物们喜上眉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尽情地享用着这些美味佳肴,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喜到忘记了奶酪会变少会变质,悦到以为这种幸福可以天长地久。
所谓恨,是失去奶酪时的“此恨绵绵无绝期”。面对一夜之间消失了的奶酪,小矮人们惊呆了,他们疯狂地叫嚷,声嘶力竭地呐喊,在绝望中饥肠辘辘。没有了奶酪,明天的幸福在哪里?厮那边,小老鼠们似乎虽有恨意,但自感并无绝期,他们迅速踏上了新的征程。
所谓情,是怀念奶酪时的“此情可待成追忆”。拥有奶酪的日子,是不需思量烟火的幸福,是悠闲惬意的美好,是安定怡然的富足。这样的日子,无疑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翘首企盼的。遗憾地是,世间万物总是变幻莫测的,甚至有时我们都无法想象下一秒会发生何事。所以,有些美好,便只能回忆。
所谓愁,是寻找奶酪时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对于小老鼠们而言,寻找新奶酪的愁,是“莫愁前路无知已”。它们迅速行动,眼中有光,脚下坦荡,不念过往,不惧将来,他们坚信,唯有足够坚持,想要的一切才会清风自来,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失约。对于小矮人们而言,寻找新奶酪的愁,是“愁肠已断无由醉”“举杯消愁愁更愁”。面对生活的变故,他们选择沉醉在往日的温柔时光里,选择等待奇迹发生。当希望的火苗一点一点消失,伴随而来的温饱问题是如此的残酷和揪心。在死亡面前,小矮人唧唧毅然选择了重新出发、绝地反击。最终,三位小人物终于如愿以偿。唯有孤独的哼哼……
“变者,法之至也。”变化,万物终极的规律。奶酪是我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愿望和目标,也许它是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的成绩,也许它是一个月又一个月的工资……成绩有高有低,工资有升有降……沿着时光的轨迹,去感悟我们所有变化的动态美,拥有时居安思危、知微见著,失去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变则通,通则达”。享受变化!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化变于行,给人生一个又一个华丽的转身,多姿的人生将会在风里舒展,在雨里拔高,在阳光里丰盈。
《谁动了我的奶酪2》或许,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光是如此耀眼,以至于他们起初甚至睁不开眼睛,他们站直身子,使劲眨眨眼,深吸着那清爽新鲜的空气。渐渐地,他们的眼睛适应了光线。他们环顾四周。他们正站在一片美丽的绿草地上,清凉的微风温柔地吹拂着他们的脸颊。他抬头望向“天花板”。它是那么的蔚蓝,又那么的深邃!上面还有一束璀璨的金色光芒,比他所知道的任何的光都要明亮、温暖。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在某个阶段经历挫折和困境,当我们与之狭路相逢时,我们该如何走出来?《谁动了我的奶酪2》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观念才是走出困境的最 佳方法。《谁动了我的奶酪2》是享誉全球的思想先锋,美国的畅销书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生前创作的最 后一部重要作品,他续写了“奶酪”的故事,这是他给读者留下的临别礼物。《奶酪1》它主要讲述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找寻奶酪的故事。它向读者展现了一条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对变化的路径。很多人通过从故事中收获的智慧和哲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帮助——事业、生意、健康和婚姻。而斯宾塞觉得故事里仍有一些尚未的问题。他在写作这部续集的笔记中写道:“许多人读了奶酪的故事,想要知道更多的‘为什么’和‘如何做’。我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能够适应变化,勇敢应对,并且收获成功,而有的时候却做不到?我们又应该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更快、更好地调整自我,适应变化,从而拥有我们每个人定义不同的成功、幸福的人生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斯宾塞看来需要让奶酪的故事更上一层台阶,才能得以和阐释。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那一片遥远的土地上,生活着四位小伙伴。其中有两只小老鼠,名叫嗅嗅和匆匆,另外两位则是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们整日在迷宫里穿梭,寻找着令他们兴奋不已的可口奶酪。他们在奶酪C站找到了很多的奶酪,于是哼哼和唧唧就在奶酪C站安家落户了。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当看见奶酪不见了,嗅嗅和匆匆立即就出发去寻找新的奶酪了。而哼哼和唧唧就吃惊地待在原地,整日为奶酪的丢失而心烦意乱。没过多久唧唧对哼哼说:“有的时候事情会有变化,不会再像从前一样了。看上去现在情况就变了。生活在继续向前,我们也应该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说完唧唧就离开了。哼哼却依然待在原地,等待奶酪的再次出现。然而除了日复一日的落空,就剩下了焦躁和不安。终于哼哼做出了勇敢地尝试,带上了又笨又重的工具,再一次走进充满危险的迷宫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在旅途中哼哼遇到了新朋友盼盼,发现除了奶酪,苹果也很好吃;发现沉重的工具是他前进的负担;发现黑暗的角落和死胡同并不是死路一条。最终哼哼抛弃陈旧的观念,走出思维的困境,找到了迷宫的出口,与久违的小伙伴们重聚了。“不要相信你的每一个想法,有时候‘现实’只不过是从你的角度看到的事物而已”;“你不是你的观念。你是选择你的观念的那个人”;“及时抛弃不起作用的东西,你是没有办法带着旧包袱开启一个新征程的”;“你的观念是不受任何局限的,你可以尽情地去行动,去经历,去享受,你能做的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情绪 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表示事件;B(Belief)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Consequence)表示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而艾利斯的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所直接引起。哼哼拒绝吃盼盼给的苹果,因为他觉得“不管它是什么,我都不能吃它。只吃奶酪。”而不是苹果本身。哼哼拒绝离开迷宫,因为他觉得迷宫就是一切,没有什么“外面”,而不是迷宫。通过唧唧的留言和盼盼的帮助,哼哼改变观念,从慢慢开始接受苹果,到抛弃旧的工具,相信迷宫外面有着神 奇而美好的东西,走进黑暗的角落和死胡同,走出了迷宫。这就是当变化来临时,改变了原有的信念,带来不同的行为结果。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不妨改变自己的观念,多想想事情积极的一面。面对疾 病时,我们不能困在疾 病带来的恐惧,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挑战它;当无法击败它时,接受它,就如同作者斯宾塞·约翰逊知道自己即将离世,变得更加懂得感恩,更加善良,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当面对挑剔的上司,我们不要困在“这个领导真挑剔,要求真多”,而应该“要求高的领导可以让我的能力得到提升”。当面对离 婚时,我们不要困在“我被抛弃了”,而应该“离开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及时止损”。改变观念,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