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2 12: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永生的眼睛》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审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要求,确保你的读后感紧扣《永生的眼睛》这本书的主题和内容。
2. "结构完整":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永生的眼睛》这本书,包括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并点明你的感想或观点。 - "主体":详细阐述你的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如情节的转折、悬念的设置等。 - 人物形象:评价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 - 主题思想:探讨书中传达的深层意义,如关于生命、人性、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 语言风格:评价作者的语言表达,如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 "结尾":总结你的读后感,重申你的观点,并表达对这本书的总体评价。
3. "观点鲜明":在主体部分,要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观点展开论述,避免泛泛而谈。
4. "论证充分":使用具体的事例、细节或引用原文来支持你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有力。
5. "语言表达": - "准确规范":使用规范的
习作话题 Xizuo Huati
学习了本组课文,我们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收获和大家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写作指导 Xiezuo Zhidao
本次习作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三点:l 内容具体本次习作无论是写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是叙写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是自己的收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都是来自于观察、体验、认知的事实为依据,其基本思路是“叙事→说明道理”(如课文《触摸春天》)“描写事物特点→联想生命现象”(如课文《生命 生命》),在行文时要尽可能地多地调动描写手法,让语句生动形象、内容具体完整。语段示例: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我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让我无法明白的是,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节选自《永生的眼睛》)简析:“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作者用叙事的方式,充分调动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描写,特别是父亲劝慰自己的女儿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深刻地体现了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l 感受真实真实的感受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来自于人事物的同情同感。在作文表达时,我们要将这种感受真实地融入描写中,让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语段示例: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的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节选自《触摸春天》)简析: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这种感受来自于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真实而自然。l 有序表达“叙事→说明道理”“描写事物特点→联想生命现象”的构思方式是本次作文的主体表达顺序,在具体的描述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并列段式、总分段式、递进段式等表达方式进行表述。语段示例: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节选自《她是我的朋友》)简析:杏林子综合运用了“叙事→说明道理”“描写事物特点→联想生命现象”的文章构思方法,按“提出问题→列举实例→得到答案”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三个实例依次出现,形成并列段式,使整篇文章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表达有序。l 写法小结关于生命的话题厚重而博大,我们无论是写生命现象、叙写热爱生命的故事,还是写关于生命的感受、启发,都要考虑把内容写具体、情感写真实、表达有顺序,这样才能清晰、自然而又完整地将自己对生命的感受表述明确。以上三点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果果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习作中认真落实。
例文导读 Liwen Daodu
蝴蝶和花在一起才最美丽文/王昊五月,正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满田地的时候。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乡下姥姥家看油菜花。一下车,我便兴奋地拉着妈妈跑向姥姥家的油菜地。远远望去,一片片金黄色的海洋映入眼帘,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好美丽的油菜花呀!”妈妈激动地喊着。妈妈忙着侍弄相机拍照,我则一股脑地闯进了油菜地里。伏下身体,将小鼻子凑上去,我想尽情地闻一下那诱人的花香,却发现了一只金黄色的花蝴蝶。不,是有好多只金黄色的花蝴蝶,它们或停留在油菜花上粘粉,或在花间翩翩起舞……“好美丽的花蝴蝶呀!”我激动地喊着。我已顾不得那诱人的花香了,忽起忽落的花蝴蝶太让人着迷了,我要捉一只美丽的蝴蝶!我悄悄地靠近一株灿烂的油菜花,胖乎乎的小手慢慢地向上面停留着的一只美丽的蝴蝶靠拢,猛地一捏,“呀!我抓到了!我抓到了……”激动的我高举着蝴蝶冲妈妈呼喊着。妈妈闻声跑了过来,“抓到什么了?”“蝴蝶,一只美丽的蝴蝶!”当把蝴蝶举到妈妈眼前时,我却惊呆了:这只美丽的蝴蝶翅膀折断了,它已经死了……“妈妈,它……我不是故意的……”我无助地低下了头,泪眼汪汪地望了望这只死去的蝴蝶,又瞥了一下周边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心中有说不出的歉意。妈妈见我伤心的样子,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不要再捉蝴蝶了,蝴蝶和花在一起才最美丽……”我抬起头,看着油菜花上飞舞着的一只只蝴蝶,想着那只被我捏死的蝴蝶,感觉生命似乎是那么的短暂,又那么的脆弱。是呀,蝴蝶和花在一起才最美丽!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所有可爱的生命。例文解析Liwen Jiexi
小作者以妈妈的话语——“蝴蝶和花在一起才最美丽”为题,通过在油菜地里捉蝴蝶时无意间伤害了一个生命的过程描写,从中感悟到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进而让小作者明白了要珍视生命。文章的语言朴实、描写细致,富有深刻的含义,读后让人寻味。那王昊同学在本次习作中对“内容具体、感受真实、有序表达”这三点要求落实得如何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1.内容具体小作者将“捉蝴蝶”“伤蝴蝶”“受启发”三部分作者作文的重点,灵活运用表达手法,对油菜花、蝴蝶的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把捉蝴蝶时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内心活动写得很细腻,事情的经过能够具体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2.感受真实油菜花的美丽、蝴蝶的可爱、“伤蝴蝶”的愧疚和感悟,处处都是将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描写中,来自心灵深处的感情波动是显而易见,这也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读罢身有同感。3.有序表达小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赏花儿→捉蝴蝶→伤蝴蝶→受启发”形成了本文明显的表达线,也成为了小作者进行文字表达的情感线,脉络清晰,层次清楚,兼顾了详略得当。美文评赏 Meiwen Pingshang
珍惜时间文/颜鹏长圳小学的校园里很漂亮,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校园四周有许多大树,它们就像一个个哨兵,昂首挺胸、不分昼夜地守护着老师和同学的安全;校园里、走廊边、阳台上、小路边到处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花朵,整个校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我最喜欢的是旧教学楼前面的那棵大榕树。听说它已经活了十几年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雨伞和蘑菇,它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它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四季变化无穷。春天,大榕树的枝叶发芽了,那些小芽毛茸茸的很可爱!夏天,大榕树的叶子是那么的嫩绿,枝叶密密麻麻的,同学们热的时候,还可以在树下乘凉呢!秋天,榕树的叶子变得枯黄,秋风吹过,落叶在半空中飞舞,好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冬天,叶子落光了,枯黄取代了嫩绿,它好像历尽风雨中的老人,它不怕苍老,它高兴地迎接着每年的一年级新生,送走了一届届六年级毕业生。校园里的榕树,春天一树绿芽;夏天绿树成阴;秋天满树橙黄;冬天枝叶调零……好惹人喜爱的大榕树啊!名师点评Mingshi Dianping
小作者由对一句名言的感受写起,先写了对时间的理解,自己是怎样不知道珍惜时间的,妈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然后写出了珍惜的时间的种种做法,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育。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体现出了层次性,围绕珍惜时间写想法、写做法,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生动。生命文/赵艳玲你思索过吗,什么是生命?有一次,在花坛边,我看见一只蚂蚱,我饶有兴致地把它带回家放进水盆里。可是这只蚂蚁一点也不消停,砰砰作响,闹得我不能安睡,翻身下床看它:它拼命扑着翅膀,挣扎着,忽然间,良心斥责我,一个小生命要被我毁了,我忍不住放了它。我家有盆君子兰,拾掇房间,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堆在墙角、不在理会。可是几天后,我竟发现新的枝桠长出来。在没有阳光没有水的情况下,君子兰竟顽强生长,啊!这就是伟大的生命力。从小就听过海迪姐姐的事迹:她身患重病高位截瘫,不能上学,她就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获得了吉林大学授予的哲学硕士学位。她学针灸,医好了许多患者的病;他翻译著书,一部部作品展现给人们……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生命给予昆虫给予植物给予人们只有一次,因为一次更显珍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名师点评Mingshi Dianping
小作者开篇设问,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列举了三种典型例证,一次次地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让生活更有意义,就要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生命价值。小作者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行文,主体部分结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在叙写事例的时候,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和要点进行描写刻画,内容具体生动,有说服力。本文出处:《记忆萦回》,作者:哈罗德·布鲁姆,译者:李小均,版本:中信出版社·大方 2024年9月
我在思考、默诵或教授华兹华斯的《永生的信息》时,最先想到的是他自己对此诗的评论:
这首诗歌创作于我住在格雷斯米尔镇尾期间。我先写了前面四个诗节,之后至少过了两年,才写完后面的诗节。对于心思缜密、目光敏锐的读者来说,整首诗歌已足以自明。但在这里我也不妨多言两句,提请注意这首诗歌的结构,因为这首诗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基于我心灵的特定情感或经验。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承认这种想法:我也有死亡的那一天。我在其他地方写过——
天真的孩子,
呼吸得那样柔和!
只感到生命充沛在四肢,
对死亡,她懂得什么?
不过,我遭遇的困难,与其说来自感受到的动物性的活力,不如说来自心中不屈的精神。我经常寻思以诺和以利亚的故事,劝说自己相信,无论其他人可能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像以诺和以利亚被带进天堂。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往往不会视外物为外在的存在,我与所见的一切的交流,我不是把它们视为外物,而是把它们视为我与生俱来的本性之一部分。许多次,在上学的路上,我会靠住一堵墙,或者抓住一棵树,才能把我自己从这种唯心主义的深渊中召唤现实。那时,我害怕这样的过程。在人生的后半程,我曾像每个身不由己的人那样,我悲叹屈从于对立的一种性格,我对于记忆欢欣雀跃,正如表达于以下诗句——
为了对感官的世界、
对世间万物寻根究底的盘诘,
为了失落的、消亡的一切;
我相信,每个人只要回首往事,都能感受到童年时视线中那梦幻般的生动和精彩,我不需要在此赘言,但是在《永生的信息》这首诗里,我将之视为先在状态的推定证据,对给一些善良虔诚之人带来痛苦的一个结论提出抗议,培育这样一种观念,我认为是正确的。这个观念过于模糊,难以被当成信仰,只不过是我们对于永生的直觉中的一个要素。但且让我们记在心里,尽管这个观念并非高级的启示,但其中也并无矛盾的地方,而且人类的堕落也提供了有利于它的类比。因此,许多国度的民间信仰中,都有这种“先在观念”;任何熟悉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这是柏拉图唯心主义哲学的一部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世界。谁对自己的心灵世界没有过同样的渴望?我被迫地写下这首《永生的信息》时,运用了这些思想,我把先在的概念作为人性的充分基础,尽我作为诗人之力,充分地利用它。
威廉·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永生的信息》是英诗中最重要的短经典,堪与弥尔顿的《利西达斯》比肩。这首伟大的颂歌对柯尔律治、雪莱、拜伦、济慈、约翰·克莱尔、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阿诺德、霍普金斯、梅瑞狄斯、斯温伯恩和叶芝的影响有迹可循。其影响也见于美国诗歌,它为美国诗歌的传统注入了活力,这个传统从爱默生开始,经过惠特曼和狄金森,一直延续到弗罗斯特、华莱士·史蒂文斯、哈特·克兰、A. R. 阿蒙斯和约翰·阿什贝利。《永生的信息》是一首关乎沉痛的失落和存疑的收获的诗歌。这首诗的标题用词不当,因为在我看来,这首诗写的是死亡和与之为友的必要性。华兹华斯拒绝所有关于这是柏拉图式的颂歌的说法,尽管在第162―168行的幻想中有对永生的唯一暗示:
因此,在天朗气清的季节里,
我们虽深居内地,
灵魂却远远望得见永生之海:
这海水把我们送来此间,
一会儿便可以登临彼岸,
看得见岸边孩子们游玩比赛,
听得见终古不息的海浪滚滚而来。
弗洛伊德以反讽的口吻将这种对于起源的渴望称之为“大洋感”。华兹华斯写过一首短小的抒情诗《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
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
心儿便跳荡不止:
从前小时候就是这样;
如今长大了还是这样;
以后我老了也要这样,
否则,不如死!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
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
自始至终贯穿着对自然的虔敬。
他引用了这首诗歌的最后三行作为《永生的信息》的题记,绝无任何反讽之意。在这三行之后,他还引用了一句维吉尔的诗:
让我们唱更雄壮的歌。
维吉尔在《牧歌》第四首开头,召唤为他的《牧歌》带来灵感的西西里的才艺女神们,“让我们唱更雄壮的歌”。在此,华兹华斯想要我们回想起弥尔顿在《利西达斯》第37行对维吉尔这句诗的刻意影射:“开始吧,有几分响亮地拨扫弓琴。”但是,与维吉尔和弥尔顿不同,《永生的信息》一共有十一个诗节,华兹华斯在第一个诗节就为我们定下了自然失落的调子:
1
还记得当年,大地的千形万态,
绿野,丛林,滔滔的流水,
在我看来
仿佛都呈现天国的明辉,
赫赫的荣光,梦境的新姿异彩。
可是如今呢,光景已不似当年―
不论白天或晚上,
无论我走向何方,
当年所见的情境如今已不能重见。
在华兹华斯的眼里,“寻常所见”充满了赫赫荣光。天国明辉的外衣不再可见,而诗人一开始就极力安慰自己,他的洞察力没有消减:
2
虹霓显而复隐,
玫瑰秀色宜人;
明月怡然环顾,
天宇澄净无云;
湖水清丽悦目,
星斗映现湖心;
旭日方升,金辉闪射;
然而,不论我身在何方,
我总觉得:大地的荣光已黯然减色。
尽管使用了现在时态,但最后华兹华斯还是不得不意识到:大地的荣光已逝。
3
听这些鸟儿,把欢乐之歌高唱,
瞧这些小小羊羔
应着鼓声而蹦跳,
惟独我,偏偏有愁思来到心间;
沉吟咏叹了一番,把愁思排遣,
于是乎心神重旺。
悬崖上,似号角齐鸣,飞泻着瀑布;
再不许愁思搅扰这大好时光;
听回声此伏彼起,响彻山冈,
清风从沉睡的田野向我吹拂,
天地间喜气盈盈;
海洋和陆地
都忘情作乐,似醉如迷,
鸟兽也以五月的豪情
把佳节良辰欢庆;
快乐的牧童!
高声喊叫吧,让我听听你快乐的叫声!
华兹华斯在这里的“沉吟咏叹了一番”,可能就是他写的《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或者甚至是《决心与自立》。但是,他强烈地抗议他复苏的灵感。精彩的第四个诗节提醒他自己的危机:
4
我听到你们一声声互相叫唤,
你们,幸福的生灵!我看到
和你们一起,天庭也开颜嬉笑;
我心中分享你们的狂欢,
我头上戴着节日的花冠,
你们丰饶的福泽,我一一耳濡目染。
这样的日子里怎容得愁闷!
温馨的五月,明丽的清晨,
大地已装扮一新,
四下里远远近近,
溪谷间,山坡下,
都有孩子们采集鲜花;
和煦的阳光照临下界,
母亲怀抱里婴儿跳跃;
我听着,听着,满心欢悦地听着!
然而,有一棵老树,在林间独立,
有一片田园,在我的眼底,
它们低语着,谈着已逝的往昔;
我脚下一株三色堇
也在把旧话重提:
到哪儿去了,那些幻异的光影?
如今在哪儿,往日的荣光和梦境?
这顶花冠,这些田园中采集的鲜花编织的花环,已经提前认领。华兹华斯强调“一一耳濡目染”,其实象征体现了他的绝望;在这明丽的日子,他却像但丁一样感受到愁闷的威胁。在“我听着,听着,满心欢悦地听着”这一行,三次重复“听着”这个动作行为,我们读者从中听到的是愈发浓烈的悲伤。威廉·布莱克告诉克拉布·罗宾逊,从“然而,有一棵老树,在林间独立”起的五行诗歌,令他至为感动。华兹华斯的目光突然看到他一直以来就赞叹不已的那棵树之后,移到了一片熟悉的田野,最后回到了脚下的一株三色堇。所有这些都是失落的见证:“到哪儿去了,那些幻异的光影?/如今在哪儿,往日的荣光和梦境?”
写至此,这首颂歌搁置了两年多。当华兹华斯再次动笔时,在第5―8诗节和第9―11诗节,他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
5
我们的诞生不过是入睡,是忘却:
与躯体同来的魂魄―生命的星辰,
原先在异域安歇,
此时从远方来临;
并未把前缘淡忘无余,
并非赤条条身无寸缕,
我们披祥云,来自上帝身边——
那本是我们的家园;
年幼时,天国的明辉近在眼前;
当儿童渐渐成长,牢笼阴影
便渐渐向他逼近,
然而那明辉,那流布明辉的光源,
他还能欣然望见;
少年时代,他每日由东向西,
也还能领悟造化的神奇,
幻异的光影依然
是他旅途的同伴;
及至他长大成人,明辉便泯灭,
消溶于暗淡流光,平凡日月。
“生命的星辰”不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星辰,而像是一个晦涩的隐喻,指代太阳。这个神秘的诗节没有提供任何解答的希望,随后的第六个诗节亦然:
6
尘世自有她一套世俗的心愿,
她把世俗的欢娱罗列在膝前;
这保姆怀着绝不卑微的志向,
俨若有慈母心肠,
她竭尽全力,诱使世人
(她带养的孩子,收留的居民)
忘掉昔年常见的神圣荣光,
忘掉昔年惯住的天国殿堂。
柯尔律治的儿子哈特利是华兹华斯的义子,跟随华兹华斯生活。想到哈特利,华兹华斯禁不住再次悲叹,失去了更崇高的使命,陷入了无止境的模仿的忧伤之中;然而,没有了模仿,我们也无法成长。这种悲伤在这第八个诗节结尾的意象中抵达顶峰:
8
你的外在身形远远比不上
内在灵魂的宏广;
卓越的哲人!保全了异禀英才,
你是盲人中间的明眸慧眼,
不听也不说,谛视着永恒之海,
永恒的灵智时时在眼前闪现。
超凡的智者,有福的先知!
真理就在你心头栖止
(为寻求真理,我们辛劳了一世,
寻得了,又在墓穴的幽冥里亡失);
“永生”是凛然不容回避的存在,
它将你抚育,像阳光抚育万物,
它将你荫庇,像主人荫庇奴仆;
在你看来,
墓穴无非是一张寂静的眠床,
不知白昼,不见阳光,
让我们在那儿沉思,在那儿期待。
孩子呵!如今你位于生命的高峰,
因保有天赋自由而享有尊严,
为什么你竟懵然与天恩作对,
为什么迫不及待地吁请“年岁”
早早把命定的重轭加在你身上?
快了!你的灵魂要熬受尘世的苦楚,
你的身心要承载习俗的重负,
凌厉与冰霜相似,深广与生活相仿!
柯尔律治不喜欢以“墓穴无非是一张寂静的眠床”开始的那四行精彩的诗句。在《永生的信息》的一些已刊行版本中,华兹华斯遗憾地将这四行诗句删除了。其实,它们与压倒孩子灵魂的凌厉冰霜和结尾那一句难解的诗行“深广与生活相仿”形成了强劲的对照。接下来的第九个诗节突然爆发:
9
幸而往昔的余烬里
还有些火星留下,
性灵还不曾忘记
匆匆一现的昙花!
对往昔岁月的追思,在我的心底
唤起历久不渝的赞美和谢意;
倒不是为了这些最该赞美的:
快乐和自由―孩子的天真信仰;
不论他是忙是闲,总想要腾飞的
新近在他心坎里形成的希望;
我歌唱、赞美、感谢,
并不是为了这些;
而是为了儿时对感官世界、
对世间万物寻根究底的盘诘;
为了失落的、消亡的一切;
为了在迷茫境域之间
漂泊不定的旅人的困惑犹疑;
为了崇高的天性―在它面前
俗骨凡胎似罪犯惊惶战栗;
为了早岁的情思,
为了幽渺的往事——
这些,不论怎样,
总是我们视野里主要的光焰;
有它们把我们扶持,把我们哺养,
我们喧嚣扰攘的岁月便显得
不过是永恒静穆之中的片刻;
醒了的真理再不会亡失:
不论冷漠或愚痴,
成人或童稚,
世间与欢乐为敌的一切,
都休想把这些真理抹煞或磨灭!
因此,在天朗气清的季节里,
我们虽深居内地,
灵魂却远远望得见永生之海:
这海水把我们送来此间,
一会儿便可以登临彼岸,
看得见岸边孩子们游玩比赛,
听得见终古不息的海浪滚滚而来。
起始一行中的“余烬”在雪莱看来可能暗示熄灭的炉灶,他乞灵于西风,将他语词的灰烬和火花从这炉灶撒向人间。华兹华斯的革命岁月业已过去,他奏响了一曲表达谢意的赞歌,赞美孩子对感官世界、对世间万物寻根究底的盘诘。当听到的东西和看见的东西分离,外在的世界蜂拥而来,这个孩子会转向他最初对父母、手足和朋友的感情。在天朗气清的季节里,我们虽深居内陆,灵魂还是能看见永生之海,海水把我们送到那里,一会儿便可以登临彼岸,成为在岸边游玩比赛的孩子。华兹华斯意犹未尽,在第十个诗节中他继续写道:
10
唱吧,鸟儿们,唱一曲欢乐之歌!
让这些小小羊羔
应着鼓声而蹦跳!
我们也想与你们同乐,
会玩会唱的一群!
今天,你们从内心
尝到了五月的欢欣!
尽管那一度荧煌耀眼的明辉
已经永远从我的视野里消退,
尽管谁也休想再觅回
鲜花往日的荣光,绿草昔年的明媚;
我们却无需悲痛,往昔的影响
仍有留存,要从中汲取力量;
留存于早岁萌生的同情心―
它既已萌生,便永难消泯;
留存于抚慰心灵的思想―
它源于人类的苦难创伤;
留存于洞察死生的信念―
它来自富于哲理启示的童年。
这个诗节坦白地承认,没有什么能让人再觅往日的荣光。唯一的补偿,只能在对于他人之苦难的同情心和洞察死生的平静心灵中找到。这个解答虽令我感动,但我依然深表怀疑。幸运的是,最后一个诗节的意义更加丰富:
11
哦!流泉,丛树,绿野,青山!
我们之间的情谊永不会中断!
你们的伟力深入我心灵的中心;
我虽然舍弃了儿时的那种欢欣,
却更加亲近你们,受你们陶冶。
我喜爱奔流的溪涧,胜过当初
我脚步和溪涧同样轻快的时节;
一日之始的晨光,纯净澄洁,
也依然引我爱慕;
对于审视过人间生死的眼睛,
落日周围的霞光云影
色调也显得庄严素净;
又一段赛程终结了,又一番告捷获胜。
感谢人类的心灵哺育了我们,
感谢这心灵的欢乐、忧虑和温存;
对于我,最平淡的野花也能启发
最深沉的思绪―眼泪所不能表达。
我不知道人成熟后的较量能否与青春期的痛苦相提并论。华兹华斯满怀希望,但话说回来,谁又想与希望争吵呢?眼泪所不能表达的深层思绪,超越了悲叹。这个美丽的暗示可能是,喜悦终究比痛苦深沉。
原文作者/哈罗德·布鲁姆
摘编/张进
编辑/张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