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03: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明确科技实践活动的主题,确保报告围绕主题展开,使读者对活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结构完整: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总结与反思。
3. 内容充实:在报告中详细描述科技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者、活动内容、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
4. 语言表达:使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使读者易于理解。
5. 图文并茂:在报告中适当添加图片、图表等,以增强报告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6. 数据支持:在描述活动成果时,尽量使用数据来支撑,如实验数据、调查结果等,使报告更具说服力。
7. 突出重点:在报告中突出活动的亮点和创新点,展示活动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8. 严谨性:对活动过程中的数据、结论等进行严谨的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9. 反思与建议:在报告的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以下是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作文的注意事项:
1. 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概括活动的主要内容。
2. 引言:简要介绍科技实践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引起读者的
(通讯员:“小植物,大秘密”小组)
白仓镇第二中心完全小学全体师生开展主题为“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动员大会”的活动。
随即,我们展开了“小植物,大秘密”的科技实践调查报告活动,首先我们进行分组,确定好小组的成员。一起浏览科技活动官方网站,查看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多种不同的主题,通过科学调查报告书籍熟悉调查报告的过程,确定调查报告的方向。活动过程:我们对班级的植物角的两株不同植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通过这次全面的观察,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在颜色、形状、味道和触感上有着独特之处,这些特征不仅让它们看起来形态各异,也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方式息息相关,植物的世界真是奇妙!
我们进行了科学实验,探讨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从中发现了光照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颜色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植物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
装饰方面:家中可以摆放各种绿植如绿萝、吊兰、多肉植物等,可以使室内空间更加温馨、舒适。公园和街道两旁的树木和花卉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遮荫和清新的空气。
走访中了解到了不同的植物药用价值,如:了解到菊花、枸杞、金银花、艾草等植物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还知道了它们不同的疗效和制成中药材的过程。通过这次中药店走访,我们对植物的医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在观察植物、实验探究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新的现象和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这种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活动中的小组合作让我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了解植物的医用价值和生态作用后,我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植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物和材料,还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康煌 邵阳报道
在湖南省邵阳县的深山之中,有一所被群山环抱的学校——河伯乡河伯初级中学。这里距离县城35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中小学之一。然而,就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一位名叫罗红斌的教师,用40年的坚守与付出,为无数山区孩子插上了“科学梦”的翅膀。
2015至2024年,在罗红斌的带领和指导下,河伯中学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获奖证书10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奖项75个,国家级奖项35个;他个人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连续10年获邵阳市‘嘉奖’‘先进个人’‘优秀科技教师’等荣誉及三等功。2018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十佳科技教师”;2021年,通过专业认证成为全国高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2024年,被评为湖南省“最美科技辅导员”。
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初心如磐,坚守乡村教育
1986年9月,怀揣着青春梦想的罗红斌,高中毕业后毅然来到河伯乡石塘小学,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那时的河伯乡,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全县最偏远的乡。当他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打着赤脚、穿着破旧衣裳、捧着破旧书本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暗暗发誓,要扎根这片偏远山村,用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长上科技的翅膀,飞出大山。
从石塘小学到中心完小,再到河伯乡中学,罗红斌的足迹遍布了河伯乡的每一所学校。他担任过教师、校长、科技辅导员,无论岗位如何变换,他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山上,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乡村科技教育的花朵,托起了山区无数学生的“科学梦”。幸运之神也多次为他打开,诸多诱人机会也接踵而至。2018年,他因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成绩斐然,邵阳市大祥区一中满怀诚意他前往执教;2019年,县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也向他抛出橄榄枝;2020年,县教育局党委决定将他调至县城工业职中主抓科技教育。每一次机会降临,都有同事善意劝说他,错过便难再有。
但是,罗红斌每次都毅然拒绝,执着坚守,选择留守在这片略显闭塞的土地上。他常笑着说:“我已深深爱上这一方山水,还有这里纯真无邪的孩子。”这份坚守,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是对这片土地和孩子们的深情承诺。他如扎根深山的古树,任外界风雨变幻,始终坚守在河伯乡。这一守,便是40年。
创新教学,突破资源瓶颈
在资源受限的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科技教育,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决心。罗红斌深知,农村学校条件差、生源少、师资薄弱,但这并没有阻挡他探索科技教育的脚步。“科技创新这么高端的东西,我们农村学校条件这么差,生源少,师资弱,学生哪会搞啊?”“平时上课都累死了,哪还有时间、精力来搞科技活动?”……面对一些老师的质疑,罗红斌并没有退缩。他常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大山,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017年4月,罗红斌和学生在新宁县一渡水镇高挂山的峡谷中考察野生核桃生长环境时,发现了一只红色的蜂巢。这个神秘的蜂巢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但当时由于时间有限,他并未能解开其中的谜团。五一长假期间,他再次和同事开车前往探究。然而,车子在高挂山半山腰上艰难行驶时,由于刚下雨的路上泥泞坎坷,车轮不小心陷入了一个深坑中无法动弹。他请来10余个村民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才把车子拉上来。经过一路折腾,天已经黑了,他让同事开车回去,自己则住在山脚下的村民家里。第二天,他又独自行走爬到海拔高度1670米的高挂山山峰继续观察。连续等了5天,他终于观察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现象,解开了心中的许多谜团。他据此创作的《红房子的秘密》,分别获得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作品奖、第十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三等奖。
罗红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科技未知领域的探索上,更体现在他对教育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上。由于学校地处山区,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器材往往不够用。他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科普读物,如图画书、科普故事书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他借用矿泉水瓶、水杯等生活用具,挖掘其中隐藏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一块简易木板,一根捡来的树枝,废弃的中性笔杆、垫圈……这些随手可见的东西,都会变成他的教学工具。
育苗筑梦,从大山到国赛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罗红斌深刻理解科技教育的内涵,认为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常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通过科学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问罗红斌:“老师,我们喝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于是,他组织学生从水龙头到水源头,一路边考察边一一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边听边记,走了5公里路,来到自来水源头河伯乡向阳水库。在这里,学生明白了自来水先从水库抽上来到自来水厂,经过沉淀、消毒等一系列流程,然后通过水管进入千家万户。考察完后,他又组织指导学生撰写《河伯乡“山水引流式”自来水水质二次污染调查分析》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这报告在2020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
罗红斌带领学生开展科技调查、科技比赛,也不仅仅停留把作品从学校寄出去参赛;而是带着学生们走出大山,到全国各地参加现场比赛。罗红斌多次带学生到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师生一起交流学习,感受科研的魅力;还多次带学生到长沙、南宁、成都等地参加比赛。2019年,带学生在成都参加第10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获得三个全国级奖项,其中《稻田卫士蜘蛛侠》获得全国二等奖。
无私培育,桃李遍天下
40年来,在罗红斌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更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他经常带领和指导年轻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将自己的科技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传授给他们。他指导的青年老师有2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级奖项。其中,田晓芳、黎桂林、何婷、唐晴、莫雨龙、李前明等青年教师已成为全县科技骨干教师,多次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获奖。田晓芳老师科技创新作品和所指导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共获得县级及以上奖项35个,其中省级和国家级奖项10个。
40年来,罗红斌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浇灌着乡村科技教育的花朵。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所教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有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在学校也成为学校科技辅导员,指导孩子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罗红斌老师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传承。每当看到学生们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时,罗红斌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